灾难可能带来肢体的残缺,但它却打不垮坚强的意志。本届残奥会上有这样两位从“汶川”废墟中走出的中国运动员,一位是不幸右腿高位截肢的王睿,她与队友一起用金灿灿的金牌,圆了自己的残奥金牌梦。
而另一位下半身瘫痪的射击选手田富刚虽然没能收获奖牌,但站上残奥会的赛场为国出战,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胜利。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意外或许会夺取我健全的体魄,却无法让我向命运低头。本届残奥会上,一双27岁女孩的手看上去让人心酸,它来自于中国女子轮椅篮球运动员张雪梅。
为了苦练轮椅技术,她的双手不断起泡再起泡,最终变得满是老茧。这是一双勤奋的手,一双不服输的手,一双为国争光的手,更是一双扼住命运咽喉的手。
中国残奥女子轮椅篮球队队员张雪梅:之前的目标是已经完成了,所以没有什么包袱,就放开了。
手握球拍击球,这是乒乓球运动员的常规操作,但东京残奥会上,48岁的埃及运动员易卜拉欣·哈马托却展示了他的极限操作:失去手臂的他口衔球拍、用脚发球、实现击打,其顽强拼搏的精神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更带给我们执着于热爱的感动。
东京残奥会埃及乒乓球选手易卜拉欣·哈马托:我脑海中永远不会忘记的最重要的一句人生信条,就是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的一句话,坚持做你热爱的事情。
残奥会赛场上,有人为金牌而来,而更多的人,需要的只是一次参与的机会。出生在阿富汗的无臂少年卡里米8年前被迫逃离战乱中的祖国,在东京残奥会的赛场上,他作为难民代表团的两名旗手之一带领大家登上实现梦想的舞台,他要用顽强的拼搏为遭受战乱的人们,传递生存下去的希望。
在游泳赛场上,本届残奥会上最年轻的选手之一,来自乌干达的14岁小将库昆达奎首次亮相残奥赛场,虽然未能进入决赛,但这绝不会是她运动生涯的终点,而是她人生的全新起点。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的残疾人运动员赢得尊重。
初生牛犊值得点赞,而老骥伏枥更值得尊重。56岁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赵平是本届残奥会年龄最大的运动员,在人生的第三次残奥会之旅中,他实现了乒乓球男团的三连冠。而与成绩相比,他更希望在56岁的运动高龄,激励所有的残疾朋友:自己能行,你们照样能行!
拥有了梦想的力量,即使被黑暗笼罩,依然可以照亮前行的方向。在东京残奥会的跑道上,盲人短跑运动员刘翠青再次夺冠。在追逐人生梦想的道路上,领跑员徐冬林就是她的眼睛。
拥有了梦想的力量,即使没有双臂,依然可以插上"隐形的翅膀"。劈波斩浪间,“无臂飞鱼”郑涛口咬毛巾出发、头撞泳池壁冲刺的瞬间令人动容;“无臂美人鱼”卢冬夺冠后下蹲与乘轮椅运动员合影的画面,向世界传递着团结与尊重。
拥有了梦想的力量,即使身处逆境,也可以逆光飞翔。当陷入人生的逆境时该如何面对?东京残奥会上的拼搏者们,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如果说奥运选手是从平地上开始爬山,那么残奥会选手就是先从深渊爬到平地,然后再开始爬山。每一个残疾运动员,要至少闯过三道关,才能站上赛场。第一道关是生活能够自理,第二道关是能够融入社会,第三道关是掌握体育要领。
这样艰苦卓绝的闯关,要付出无尽的泪水、汗水甚至血水。人类从蛮荒时代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不断打破各种限制,战胜各种困难,崇尚自我挑战。正因为如此,踏上残奥会赛场的每一个运动员,无论是否拿到奖牌,都已经以自立自强自信,实现了精彩的人生逆袭,成为了不起的凡人英雄。
全社会要做到的,一是喝彩,二是呵护。我们要为残障群体创造更普惠、更便利、更成熟的条件,使他们走出人生的困局,像这些运动员一样,“我命由我不由天”,奋力扼住命运的喉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