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邱月(1979-),女,硕士,湖北经济学院信息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技术。

0引言

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先进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数据库技术是将数据库与软件开发相结合,数据库设计和基于数据库的应用程序开发。为此,课程要求学生选用主流DBMS,自选某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实现一个完整的以数据库为核心的B/S或C/S架构的应用系统。掌握设计实现一个完整的产品化导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流程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应用程序设计。本文分析了湖北经济学院开设数据库课程设计以来,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项目模拟实训教学方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基于团队项目模拟实训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具体方案及实施效果。

1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现状

(1)题目过少不够开放。湖北经济学院是一所财经类教学型学校,开设的主要专业为经济管理类。但目前的题目多数都是老师提供给学生的,题材类似,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学生相互抄袭的现象。另外,题目呆板,没有和本校的专业特色相结合,选择余地太少。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养成不劳而获的坏习惯,不利于学生毕业之后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2)学生轻分析设计,重编程实现。学生把编程工作放在数据库设计中的首要位置,轻数据库及其对象的设计,重开发工具的使用。很多学生只重视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缺乏全局观念。

软件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强调团队协作能力。如果一个课程设计题目只让学生一个人完成,缺少与他人相互的交流,不利于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和项目的正常开展。原有教学模式下,学生做课程设计往往单打独斗,没有形成一个团队。

2数据库课程设计基础准备及教学目标制定

2.1基础准备

2.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上关于数据库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对一些简单的信息管理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设计。在掌握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工具及语言。能查阅资料解决数据库技术方面的问题,具备在微软开发平台下进行数据库设计和管理操作能力,培养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能力,项目合作、团队精神及小组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构思

课程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本课程安排在一个学期内,32学时,每周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

3.1人员安排及开题

把整个班级按照开发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每组4~5人,选一名组长,每个同学承担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任务。在整个过程中,为了达到锻炼的目的,每个同学的角色可以互换。

3.2需求分析

在此阶段,要尽可能收集课题的全面需求,利用不同小组互相模拟实际用户的形式,开小组讨论会来确定需求,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开发兴趣,并引导学生自己画出数据流图。

例如,某家工厂的采购部每天需要一张订货报表,表中列出所有需要再次订货的零件。对于每个需要再次订货的零件列出下述数据:零件编号、零件名称、订货数量,目前价格、主要供应者。零件入库应有入库单,零件出库应有出库单,通过放在仓库中的CRT终端把入库单或出库单报告给订货系统。当某种零件的库存数量少于库存量临界值时就应该再次订货。

当系统比较复杂时,应当采用分层描述的方法。一般第一层描述系统的全貌,第二层分别描述各子系统的结构。如还未表达清楚,可以继续细化。

3.3系统设计与实施

确定用户需求后,进入系统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应该充分利用表、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各个数据库对象的特点,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要引导学生利用课程设计来熟悉数据库开发的一些常用技术和工具。例如,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可以教学生怎样使用PowerDesigner来做数据库设计。在软件公司实际的数据库系统开发中,有很多工具可以直接完成从数据库概念模型到物理模型的设计和转化。

系统实施阶段,各小组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程序设计语言动手编写代码,完成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开发语言可选择机房环境,有Java、VB、VC、PB等;数据库可使用提供的SQLSerever2000、DB2、MySQL5等主流DBMS;软件架构两层、三层都可以。教师对各小组学生在设计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与启发式的引导。

3.4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阶段可以选取小组之间交换测试,主要从功能测试、数据库测试两个方面找出系统的缺陷,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价打分。列出测试计划,往各数据库表中插入正确的测试数据,测试数据插入情况和各种约束作用,并记录结果;往各数据库表中插入错误的测试数据,记录出错结果;在各数据表中修改测试数据,记录测试结果;各数据表中删除测试数据,记录测试结果;创建各权限等级的用户,授予相应的权限,然后按权限等级执行相应操作,查看操作结果是否正确,最后再编写实验报告。

数据库功能测试主要是对界面进行测试,按用户类型进行分部测试,查看每一种类型的用户功能是否有欠缺;用户操作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具有意义;尤其是在功能实现上,不同情况,会有怎样不同的处理;查看在出错的情况下,系统如何处理。3.5完成设计报告

3.6检查与考核

考核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不同的考核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除了加强平时考勤外,教师还需在每个阶段对各个项目小组进行跟踪检查,对各个阶段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从数据库原理、数据库应用和数据库设计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测,达到对数据库系统主要内容和框架的评测。具体考核指标权重为:平时表现(25%)+任务完成情况(30%)+答辩(20%)+设计论文(25%)。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程设计后,尽量撰写相应科研论文,积极申报校级学生科研项目。对于能力非常突出的学生,可以建立课外研究小组,让他们参与到教师在研的省部级科研项目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4结语

数据库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课程设计是否成功的标准在于学生是否通过项目开发,将自己所学到的数据库知识运用于实际需求中,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开展课程设计更贴近企业实际的项目开发方式,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操练的学习和实验方式,真正培养学生严谨周密的思维和临时处理问题的能力,满足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用人需求,有效地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和经管专业学生数据库工程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另外,做好数据库课程设计作业有利于学生毕业设计报告和毕业论文撰写。今后学生面临的毕业设计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设计,是课程设计的扩大化、完整化,为设计报告的撰写、文献资料的查阅也为今后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赵慧敏,杨鑫华,牛一捷.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1(8).

[2]张志锋,王文冰.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教改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11).

[3]林巧,丁革建.数据库课程设计的项目化实验教学方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5).

关键词:开放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实施

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建设应用性大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数据库课程设计是计算机本科专业集中实践环节的必修课,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后续实践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数据库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内容的理解,让学生通过参与数据库设计和实现的完整过程,增强学习的应用性和趣味性,掌握设计一个应用系统数据库的实用技能,从而达到能够开发小型信息系统的初步能力,提升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数据库课程设计的作用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教学改革不断追求的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出现很多弊端和问题,缺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的动力,而开放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潜能,因此我们将开放教学模式逐步引入数据库课程设计。我们经过精心的开放教学准备和近2年的教学实施,发现开放教学是数据库课程设计一个很好的改革方向。

1传统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教学实施方式及问题

数据库课程设计一般是2周(48学时)的集中实践课程,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结束后的学期末进行。传统的课程设计教学集中在一个固定的计算机机房,由教师给出3-5个选题,然后学生分组选题并完成设计和开发,课程结束时学生上交报告,教师进行验收。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种课程实施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但是对于培养具有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却缺乏动力,逐步暴露出很多问题。

1)选题局限性大,学生缺少创新性动力。

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优秀案例。传统的课程设计选题仅局限于3~5个固定的题目,如图书管理系统和学籍管理系统等。教师通常会向学生描述系统的功能,学生按照功能描述进行设计和开发,因此教师在描述系统功能的过程中就代替学生完成了系统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的工作。然而,这是一个真实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阶段,学生在被动的环境中完成课程设计,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缺少创新性动力。

2)考核方式不够科学。

3)缺少对数据库的性能优化的考虑。

选题的功能由教师给出,一般为系统的基本功能,却很少有对系统优化的要求,如并发问题、安全控制、容错能力、海量数据存储等。因此,很多学生仅就功能描述进行设计和开发,而不知道在实际的应用中,系统性能的稳定和优化有时比系统功能本身更为重要。后果就是很多学生觉得完成一个软件系统并不是很复杂,但在就业和以后的工作中却缺少真正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意识到系统优化的重要性并教给学生对数据库优化处理的方法。

4)教学反馈少,学生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2数据库课程设计开放教学

2.1开放实践教学的思想

2.2课程设计开放教学的条件准备

开放式的课程设计教学并不是对学生放任不管,任由学生发挥,而是在经过精心设计和准备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尽可能自由的空间。因此,实行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对教师和实验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

1)实验室开放。

2.3课程设计开放教学设计

1)总体思想。

数据库课程设计开放教学要求教师通过案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调研和学习人手,通过分析调研资料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进行数据库设计和系统设计,最终完成系统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一直追踪每个学生的阶段进展,及时指出问题和提出指导建议,在最后验收时组织一次全班研讨,对学生完成系统的情况分别进行评价并指出不足,引导学生提出完善建议,使学生真正掌握数据库设计和实现的方法。

2)内容要求及评分标准设计。

课程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调研和设计任务,占总成绩的70%;第二部分为撰写报告和演示验收任务,占总成绩的30%。其中,第一部分任务分解为6个小项目,第二部分任务分解为2个项目。具体任务分解要求如表1所示。

从以上分解的任务中可以看出,课程设计不是要求学生闭门造车,而是鼓励学生走出去,让学生通过调研对自己的选题提出想法并针对需要进行数据库和系统设计,在合理的范围内给学生充分的自由。

对于评分标准,我们尽量做到量化和细化,针对以上每一个项目都列出详细的评分标准。我们以第一部分的第4项任务为例介绍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如表2所示。

3教学实施与评价

课程设计的开放教学已经实施了3个学期,授课对象分别是2008级、2009级和2010级本科生。从实施过程和效果上看,课程设计的开放教学跟传统的课程设计有以下几点不同。

2)课程设计内容上的开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为了调研,上网查阅很多网站和资料,有的还跑到超市、订票点、饭店等机构观察取证,基于自己的调研和分析对数据库系统有更加全面的认识。然后,学生开始考虑系统的安全性、优化性、交互友好性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写出的调研报告内容翔实丰富。学生选题的思路广了,选题和设计的系统更多地考虑了实际应用和需求,使得课程设计几乎不再出现雷同作品。

对教学对象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学生赞同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体现出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0%左右的学生表示在课程设计之后,会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也有15%左右的学生习惯于完成既定题目,认为通过自己调研、选题、设计而实现任务的难度较大,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应加强鼓励和引导,因为学生步入社会也需要自主和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体系结构;教学改革

TeachingReformandPracticeofDatabaseTheory

CuiYuanquan1,ZhangLei2

(1PersonnelDepartmentofHarbinNormalUniversity,Harbin150025,China;2.HarbinNormalUniversity,GraduateSchool,Harbin150025,China)

Abstract:Thispaperdescribesthepresentsituationandproblemsofteachingofdatabasetheory,discussestheinevitabilityofreformmeasurestobetakenbasedondatabasetheorycoursearchitectureandreform,andfinallyintroducedtheapplicationandeffectofteachingreforminpractice.

Keywords:Databasetheory;Architecture;Teachingreform

一、数据库原理教学现状及问题

(二)教学管理缺失、教材更新滞后:由于青年教师不断引入,为锻炼教学能力每年都会把青年教师安排数据库原理这样的专业基础课程中去,任课教师的不断变更导致了教学案例、教学方法的不断不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管理模式,也就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对于高校中使用的教材一般长期不会有变更,而且同一套教材的出版周期也比较久,教材的更新严重滞后,不能够与现实中不断变更的新技术相结合。

(三)实践与实践脱节、课程考核陈旧:由于对于理论知识的接受薄弱,导致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实践应用严重缺乏,使学生在程序开发中不能很好的结合数据库原理的知识;在数据库原理的考核方面一直都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题型往往都以理论题为主,实践设计偏少,不能够考核出学生的综合水平及学生理论应用实践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结构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数据库原理的教学将着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技能,学生在全面掌握概念及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了解发展趋势,使数据库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对培养综合性人才有着极大的好处。

数据库原理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是基本概念、技术、方法的教授,为学生的具体应用打下基础,理论授课也是重中之重,因此,作为必修课程进行安排。数据库系统的使用让学生通过工具的使用更多的了解抽象概念的具体实施,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是学生通过基本知识及工具对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也是课程体系结构中的重点,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融合其他学科内容对具体问题进行解决,达到实践应用的教学目的。

通过以上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安排的介绍,可以看出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内容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其中优化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重点的明确、内容结构化、与其他课程融合但不重复,使教学目标最大化。在数据库原理的教学安排中重中之重的就是原理的学习,所以对这种抽象内容的授课也成为了课程优化的一个重点,通过研究发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安排是学生接受效果比较好的一种模式,如在介绍的数据库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SQL语言、编程语言拿出具体案例进行设计和构思,介绍数据库安全性的时候可以结合当前的前沿技术与成功案例,使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融入的具体的案例中去。这样的课程体系结构也将不断的进行完善。

三、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一)课程安排改革

“数据库原理”课程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作为基础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技能和能力,将数据库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程序设计中去,以此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因此在课程安排上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将贴近生活的课题带到课程安排中来。对于典型课程的安排及手段的变更,如数据库原理课程中所讲授的概念;数据库创建;数据表的建立、查询、修改等内容都需要以项目案例的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大化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深刻的理解。

课程环节的安排主要包括:实践环节和课程设计两大部分,其中实践环节需要通过教师概念讲解、上机练习、项目设计等几部分打到实践与理论融合,培养学生的开发能力;课程设计是为学生适应将来的工作内容打下基础,对实际中的项目进行模拟,充分利用各种介质来进行学习和知识的深入理解。

(二)实践教学的改革

(三)学习方式的改革

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教的过程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的能力,使得学生被动的接受课堂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首先,需要在心理上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单纯的应付考试,是要从内心真正的接受,应用心理干涉的方法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转移到主动的学习中去;在教学中不断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教师通过为学生布置作业、分组完成、各组对作业的分析、任务完成、讨论评价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大家通过交流及教师指导协同完成任务;在课程设计上也要尽量挑选贴近实际生活的素材,使学生在理解上可以接近实际,如:教师资料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让学生在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对数据库原理有深入浅出的理解;在实践课程中也要养成学生自动思考的习惯,这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教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问题的结果。

四、教学改革效果及实践应用

(一)教学改革效果

在教学改革中通过对教材的改进和建设提高了教学的质量,高校计算机专业中要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中心进行实践、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实践课程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由过去10%的实践课增加到50%的实践课程,在实践课程中划分了单元实践、小组实践等不同的方式,并最后的实践报告和成果作为考核的一部分,这一改革方式直接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钻研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实践应用

数据库原理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实践应用,我们可以借助程序设计语言及数据库系统工具进行课程内容的进一步渗透。VISUALFOXPRO作为一种简单易学的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小型信息系统开发方面显得极其方便,我们可以选择这种工具进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技能和能力,培养学生根据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这种系统开发的能力,通过这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培养学生处理数据流转过程的思维。

在语言的选择上我们选择比较流行的事件驱动和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VFP,它也是专门为程序开发、数据库管理而设计的。对于大量数据的处理需要不断的进行实践,以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效果,如开发一个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可以通过VFP自助开发数据库系统,使概念逐渐融合到具体的案例中去,这种应用也使得学生对抽象的概念认识加深并不再感到枯燥乏味。

五、结束语

数据库原理的教学是计算机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在理论教育的过程中着重实践教育是我们不断探索并改革的地方,如何让学生最大程度的理解和学习这门课程也是教学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通过课程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学习方法的改革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创新的能力。在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得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也促使教学工作者在改革中更多的进行探索,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计算机教育,2009(06):19.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计算机能力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课程,而实践教学是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加强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训练,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达到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根据近年来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讲授经验,本文从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出发,对其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为数据库原理与数据库应用两大部分,应用部分主要涉及到具体的实践环节。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原理部分为中心,很少涉及到具体的应用,教学内容缺乏直观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深入理解原理,更谈不上如何从实践上去把握。其次,该课程的原理部分与应用部分没有很好地衔接与对应,教学中涉及的实例前后连贯性不强,造成原理与实践的脱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使“原理”与“应用”并重,两者相互融合。“原理”部分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是理论性内容,所以,“应用”部分中要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应用”教学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将理论有机融入教学环节中,达到用“应用”强化“原理”,用“原理”指导“应用”的效果。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分为课堂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指导几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2课堂实践教学

2.1教学模式

(1)案例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中,该课程的课堂实践主要是教师根据教材挑选一些习题或例题,这导致整个实验环节过程中实验内容孤立、零散,且缺乏延续性和整体性;学生上机实践目的性不强、任务不明确、效果不好,制约了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制约了学生设计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增强,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课堂实践中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教师针对一个实际案例,从问题的提出、分析、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最终问题的解决,给学生全面讲解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然后,教师提出相似的案例,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选择案例时,应选与人们日常生活有联系、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而且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如可选择“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新生入学管理系统”等题目进行课堂实践。通过案例教学模式,教师给学生指定有利于理解课堂理论知识的实验题目,让学生上机时做到目的明确、触类旁通,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效率,也加深了对数据库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机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指导,个别问题单独辅导,共性问题统一讲解。

(2)自学模式

自学模式通过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自学学习环境实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自由上机:由学校实训中心提供自由的上机环境,为同学们课后实践提供了便利。通过自由上机使学生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强了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课程奠定了基础。

2.2实践内容

该课程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性实验;数据库、表、视图、索引的建立与数据的更新;关系数据库的查询;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技术等。课堂实践阶段实验主要分为:演示性、验证性和设计性实验,其中演示性实验占5%,验证性实验占50%,设计性实验占45%,见表1。

通过完成案例教学模式下课堂实践内容,使学生完成了一个综合设计,逐步将理论与应用融会贯通,并且掌握了一种工程设计的方法,为后续课程设计打下基础。

2.3评价方法

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中,期末理论考试常常作为学生最终评分的主要依据,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并脱离实践,因此,我们在期末总评成绩中融入课堂实践的考核。即期末总评成绩=笔试成绩(50%)+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20%)。其中“平时成绩(30%)”是在每个实验完成后,根据学生完成的实际情况,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和记录,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课堂实践成绩的评定督促了学生上机操作的积极性和对理论知识进行应用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3.1教学模式

(1)合作教学模式

合作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是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和有良好的师生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考核依据。因此,小组成员需将资源共享、任务分工,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具有为小组荣誉而学习、完成任务的责任,使之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和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此模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研究性教学模式

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它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结合其他学科选择并确定学习的内容,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判断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地探索、发展和体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般由教师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研究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展开协作学习。此模式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和帮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勇于探究的进取精神。此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增加了团队协作精神,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2实践内容

课程设计的题目应该具有实用性,贴近生活,如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图书资料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等。以“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学生要从分析软件需求、数据库设计、数据库优化、数据库实现、模拟主要数据操作一体化完成等方面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此课程设计把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在上述基础上,结合所学的程序设计语言制作应用软件,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体会到数据库在信息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提交规范的课程设计报告及软件,还要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答辩。首先,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次,教师有针对性地对系统中的关键设计问题提出疑问,然后,随机指定小组成员当场解答。通过此环节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抄袭现象,可以根据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和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成绩的评定。

3.3评价方法

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主要是根据各小组系统演示和答辩情况,综合教师的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给定相应的成绩,即课程设计总成绩=教师评价(70%)+学生互评(20%)+学生自评(10%),见表2。

学生自评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自我总结和自我完善的习惯,同时,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互评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鼓励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教师的评价不仅要表扬作品的优点,还要指正作品在系统方面的不足,并在一定的高度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工作,这样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通过评价的过程,可以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熟练应用程度,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以便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4课外活动指导

4.1参与教师科研

鼓励和吸收成绩优秀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推动科研,使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

学水平不断提高,先后指导学生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开发课题: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网上书店管理系统、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等。

4.2成立兴趣社团

组织成立该课程的兴趣社团,具体活动包括:

(1)定期举办讲座:数据库前沿知识讲座,应用技巧讲座,或资深开发人员的经验报告等。

(2)参观访问:到一些大中型企业参观学习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情况。

(3)举办竞赛:包括知识、操作、开发系统等竞赛。这些活动的开展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激励了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力,从而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的专业在将来有所造诣。

4.3参加全国等级考试

以往学生对全国等级考试(数据库技术)三级考试“望尘莫及”,但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辅导学生参加全国等级考试,增加学生平时上机实践,学生机考的通过率达到80%以上。等级考试的通过,不仅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树立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为将来的就业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5结论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如果不加强实践教学的训练,理论知识就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巩固,也无法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我们通过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改革。因此,我们仍需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使整个实践教学环节更加完善合理。

参考文献:

[1]伍俊良,刘飞.数据库原理与基础实践环节在信息专业类教学中的应用与教学要求解析[J].计算机教育,2004(6):59-61.

[2]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ExplorationandPracticeonPracticeTeachingofDatabasePrinciplesandApplications

XUEYun

(DepartmentofE-commerce,BusinessCollegeofBeijingUnionUniversity,Beijing100025,China)

关键词:实验室;网络;数据库;RFID

作者简介:刘丽娟(1975-),女,山西原平人,中北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武(1967-),男,山西太原人,中北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山西太原030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7031007)、中北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

一、基于RFID的自选式实验室管理

将学院各系的实验室统一到学院建立与管理,分成计算机区、机床区、检测仪器区、电气设备区、刀具区、实验台区、配件区以及开放实验区,如图1所示。各类实验器材分门别类地进行存放。开放实验区主要用于学生完成开放性实验,如自选课程的实验、参加各类创新性比赛需要完成的实验以及参加科研项目需要完成的各类实验等。

二、实践课程智能系统

实践课程智能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实验室智能系统、课程设计交互系统,以及实习工作系统。系统整体框图如图2所示。

1.实验室智能系统

实验室智能系统是该系统的主要子系统,包括预约系统、实验器材管理系统、网上实验室以及成绩评定系统。这里主要介绍网上实验室系统。

2.实习工作系统

3.课程设计交互系统

4.网络与数据库技术

用户通过IE、Netseape等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出的请求,web服务器响应请求,通过web服务的中间组件访问后台数据库,并将操作结果以HTML页面的形式返回给前端浏览器。本智能系统选用B/S模式通过浏览器,如IE就能实现在Intemet或hitranet上的应用和管理,并且在客户端无需进行任何配置。数据库放在服务器端集中管理,系统的升级和改进比较方便。操作系统为WindowsServer,选择PHP作为开发工具,开发环境为Dreamweaver。它同时支持多种服务器技术生成由动态数据库支持的web应用程序。DreamweaverMX是建立Web站点和应用程序的专业编辑器,与Dreamweaver配合使用,建立用数据库连接web服务和旧式系统Internet应用程序。

三、实践课程系统的实现

由于该系统内容较多,不能一一介绍,这里仅对系统的核心模块――实验室智能模块进行简单介绍。该模块汇总了我院所有的实验器材,对各类数据进行分类与管理,可根据用户要求对实验设备器材等进行在线入库、出库、查询、修改等操作,还可对实验课程进行管理,可预约、查询、修改、删除等,如图3所示。

四、总结

本文提出了应用于机械工程专业的高校实践课程的技术与方法,建立了基于一卡通的RFID自选式学院实验中心以及高校机械工程实践课程智能管理系统,为高校机械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作用。系统选用WindowsServer为操作系统,PHP与Dreamweaver为开发工具,MySQL为数据库后台,以实现管理为目标,具有较强的现实可行性。

[1]安小龙,陈佳丽.DreamweaverMX2004网页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魏应彬,周星,康耀红.网页设计与Web数据库技术[M].北京:清华出版社,2002.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行业特色;CDIO理念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是中国民航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专业骨干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数据库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设计与实现数据库的能力。传统的教学过程理论环节多于实践,考核又以笔试为主,因此,学生有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基于民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迫切需求,结合CDIO教学理念,紧跟民航大学加强行业特色,突出工程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对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逐步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教学体系。

1、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

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骨干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离不开数据库基础。民航是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较高的行业,信息化建设涉及民航领域的方方面面,从航班控制到机票预定,从安检到离港,从空中交通管制到地面机务维修。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实践、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4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4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基于民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迫切需求,结合CDIO教学理念,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给出“夯实基础理论,面向行业应用,提高工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教学理念。目的在于通过理论学习、基础实验以及项目开发等环节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并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结合行业应用需求,提高综合工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2、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数据库系统原理的教学体系由理论教学、基础实验、课程设计和应用实习实训4部分构成,形成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的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

2.1理论教学

2.2基础实验

与理论教学并行的是基础实验教学,分别进行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作语言(DML)、游标及存储过程、触发器及数据库完整性和数据库安全性及数据库恢复等实验,各实验项目彼此衔接,循序渐进。实验平台选择目前大中型信息系统工程的主流数据库软件产品Oracle数据库。

2.3课程设计

借鉴CDIO的教学理念,以数据库课程教学目标为向导,立足行业的应用需求,实施课程设计。教学要求以学生设计为主,教师讲授指导为辅,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数据库理论为指导,满足应用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应用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团队合作协调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等。教学要求学生以小组(每组约3人)为单位,完成小型的仿真行业功能需求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开发。题目规模不限,但知识点要覆盖全面,让学生体会从需求分析到数据库实施的数据库设计全过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如下环节。

1)远景展示。

将相似设计要求的成品进行展示,不仅提供了设计远景,还激发了学生的设计热情。

2)开发环境确定。

3)选题方式。

4)团队合作个人全能。

数据库设计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软件工程基本理论和方法、数据库基础及数据库设计技术、应用程序设计方法与技术、应用领域知识、应用开发工具的使用等。因此,数据库应用项目开发强调团队合作,小组成员优势互补,相互协调,共同努力。任务明确落实到个人,同时要求每个同学除主要负责自己的任务外,要了解整体设计的各环节。

2.4应用实训

3、行业特色实践支撑平台建设

3.1加强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

加大数据库实验室经费投入力度,配备高、中档微机和服务器,安装先进的数据库系统。从软、硬件资源上满足学生实验和实际应用开发要求。

3.2建设民航信息系统仿真实验室

机务维修仿真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为行业特色实践教学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院目前正在规划民航运营系统的仿真实验室,以期进一步强化特色实践支撑平台,使学生通过课程实践熟悉、理解民航业务,为未来服务民航打下坚实基础。

3.3承接中国民航信息技术科研基地

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工作积极努力推动科研项目向教学实践转化,支持、促进了包括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在内的民航特色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

3.4建立学生科研基地

关键词:数据库;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TeachingReformResearchandPracticeofDatabaseCourseinCollege

DiaoHongxiang

(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Collegeof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410128,China)

Abstract:Accordingtothedatabasecourseteachingproblems,thispaperhascarriedonthethoroughdiscussion,andunifiesownteachingmethodandteachingexperience,putsforwardsomecorrespondingmeasuresfortheteachingreformtoapplythepracticalteachingprocesstostimulate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andachievedgoodresults.

Keywords:Database;Teachingreform;Teachingmethod

一、引言

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据库课程是《中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教程》中规定的9门核心课程之一。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既能够正确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又能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然而很多高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数据库理论知识讲授,缺乏对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结合,以至于造成了理论和实践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因此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古板式教学方法,寻找新的教学思路、科学的教学手段,在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应用与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多年一直从事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改革方法的研究,对该课程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探讨,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如下归结。

(一)理论与实践联系脱节

(二)实践教学目的单一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课程,但目前实验课教学存在很多弊端,而且理论课和实验课都是在不同的时段分开讲授,理论课基本上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和演示操作,实验课都是学生在机房按照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际练习,使得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及时的进行相应的实践联系。而且很多学校的数据库实验课程,主要是安排一些基础性的、验证性的实验,这种实验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与数据库开发结合的创新能力培养,最终学生实验内容变成了对一个软件的菜单操作和管理配置,没有将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的数据库开发过程。

(三)考核方法陈旧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但是对于该课程的考核,很多学校还采用理论考试作为最终的课程成绩的方式,考试的内容基本上停留在对概念的理解上,例如一些简单的选择、填空和简答之类的题目。卷面上有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也仅仅是让学生手写答题,如一些常见的查询、ER图设计以及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设计等。学生对于手写的程序是否能够在实际系统中运行或者运行中出现的错误都无法进行实际的调试。这种考试方式也就迫使大部分学生仅以考试作为目标,考试之前死记硬背一些概念理论,不注重实践操作,偏离了高等院校培养全面型人才的目标。

三、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课程教材和参考书是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的基础,因此对教材的选择就变的尤为重要。当前的数据库教材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偏重讲授数据库理论知识的教材,另一类则是偏重于介绍某种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如VFP、Access、SQLServer、Oracle)为目的的教材,选择这两类教材会造成学生学习理论和实践联系脱节。笔者认为应该选取一本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材,然而这种教材比较难找到。目前我院选用王珊、萨师煊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该书是国家规划教材,课程是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比较丰富。但该书以标准SQL语言为例,它和SQLServer中的T-SQL语言之间有一些偏差,易使学生混淆。因此,我们另外再选用了钱学忠、陈国俊等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作为学生上机实验时的参考教材,这样,学生既能使用SQLServer开发数据库,又能及时地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数据库开发过程联系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课程设计阶段,为了紧密和实践接轨,我们聘请了数据库方面的培训讲师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并结合实际的公司项目系统的完成一个完整系统的设计开发。同时引入了协同作业法,要求学生成立项目组完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开发过程完全模拟企业项目的开发流程,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课程设计的考核采用提交项目报告并进行答辩的形式。老师对每个小组推荐的代表进行答辩,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在答辩过程中可以相互补充。最后由授课老师和培训讲师一起给出每个小组成绩作为课程设计的考核成绩。

(三)教学考核的改革

数据库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大部分高等院校对这门课的考核还是沿袭传统的方式,即笔试的卷面成绩作为课程的最终成绩。笔者建议采用如下教学考核改革方案:数据库课程的成绩=平时成绩(20%)+期末闭卷考试(40%)+实践能力考核成绩(40%)。平时成绩由学生的考勤、课堂的表现情况和作业情况三部分组成,主要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的积极性。期末闭卷考试考察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考核是以课程设计的内容作为最终的考核标准。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设计和应用数据库的能力,从而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数据库开发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在掌握数据库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参与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大学生各类竞赛以及一些数据库的认证考试,为将来获取一个好的就业机会提供基础。随着信息系统数据库应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从事数据库系统维护和数据库开发的技术人员的需求与日俱增。专业人才的匮乏使数据库技术人才处于就业强势,在IT行业中属于高薪职业。根据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的调查,持有微软数据库管理员证书(MCDBA)的IT专业人员,平均年薪要比持微软认证专家(MCP)、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MCSE)证书的专业人员的高出30%~50%。因此,要想涉足这一领域,选择一个合适的认证培训项目,是必做的“功课”。数据库方面国际认证主要有ORACLE数据库专家认证、ORACLE数据库开发专家认证、微软数据库管理员认证等,国内的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也有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认证。

四、结束语

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都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根本宗旨,因此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必须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本文提出的教学改革方案都已经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实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最终更好的实现课程目标。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黄德才,龚卫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模块的组织原则与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0:169-171

[3]李峰.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0:81-82

[4]王艳红,章小莉.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项目开发能力[J].计算机教育,2009,13:91-94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内容较多,比较抽象,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师难教且学生难学的一门课程。在理论教学中,教师按书本单纯讲理论,学生不仅没有听课的兴趣,对一些原理性的知识一般也很难深刻理解。在实践教学中,缺乏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二、“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教学改革策略

针对以上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迫切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围绕学生设计恰当的教学策略和进行适时引导。为此,探索并建立以解决问题和完成课题为核心的分模块情景教学模式,根据确定的教学内容所确定的项目、任务及子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模块,理论课堂部分教师通过不断使用任务来引导学生学习,倡导与课堂任务同步,配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创新性实验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校园内形成自主学习氛围、创新教育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实验能力。

三、“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教学改革设计方案

由于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内容由数据库基础理论、数据库应用模块及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三大部分组成。其中数据库基础理论包括关系数据库系统理论、数据库设计理论、并发控制、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控制理论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有关概念;数据库应用模块具体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工具及实例。理论部分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为了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改革传统枯燥的教学,将理论分成模块与实验搭配教学,根据不同的学习过程分成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行基础理论及其实验教学。课堂理论采用模块化情境任务教学,将学生分成每组约5人进行学习并讨论,同时,配合课堂理论,采用与之同步的实验内容,进行基础理论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第二阶段,进行任务模块的自主实验,针对任务模块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实践动手的能力和乐于探索的精神。自已弄不通的地方可以通过请教高手、老师或网上探索钻研的方式得以解决,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了学习乐趣,增强了动手能力,校园自主学习、创新文化氛围就会逐渐形成。

四、“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模块学习及创新实验的构建实施

在数据库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模块教学及相应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对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一)与实际相联系,加强基础理论模块的学习,通过必修实验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这一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通过。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可以引入学校常见的学生档案管理和成绩管理系统信息数据为任务模块,围绕解决子模块任务来设计教学。主要包括:数据库SQLServer2008R2的安装和使用、设计数据库和表、进行数据库完整性实验、SQL查询、视图和索引、触发器和存储过程以及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恢复以及并发控制。同时,基础实验与理论同步,在这里,对传统教学实践进行改革,教师只须提出基本的实验要求,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探索所需要的实验方式、命令及过程,而不是像传统教学中,由教师给出实验指导书列出详细实验步骤。涉及的语法也不要在课堂上详细讲解,大部分需要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自行查找完善。

(二)对任务模块,通过自主实验进行因材施教,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对各个任务模块,教师在传授理论时,可以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灵活的解决问题途径,最适合自已的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这一阶段对应的实验是根据学生特点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针对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恢复及并发控制部分知识模块,教师可提出更高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去体验上述知识,学生经过探索、教师适当引导后完成,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点。

(三)在前面阶段基础上,进行理论升华,尝试项目创新实验、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通过前两个阶段的探索学习和实验已经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学生,对整个项目理论有了一个完整深入的认识,让他们组成项目小组,进入项目创新实验室,对整个任务进行理论分析升华,进行课程设计,完成实验项目研发,在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环节中,教师对他们提出高标准设计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鼓励他们设计出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统,做出完善的课程设计报告。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数据库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将数据库技术发展的最新技术引入课堂,使学生尽可能掌握前沿知识,教师要有全新的理念,注重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优化教学内容、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方面全方位立体化进行改革实践,以确保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方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本文以江西财经大学开设的信息系统专业方向为例,结合人才市场需要和我校财经背景,提出了面向能力培养的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特别指出了其中第二阶段实践课程的作用、地位和改革方案。

关键词:能力培养;信息系统专业方向;第二阶段;实践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刘德喜,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检索、数据库;万常选,男,教授,研究方向为Web数据管理、现代数据库技术及电子商务技术;廖国琼,男,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RFID。

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能力培养和实践体系的探索和改革,目前国内外已有较多的成果。ACM、AIS、和IEEE-CS专家在CC2005中刻画了计算机不同专业方向的能力要求;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高等学校计算

2专业能力需求

ACM、AIS和IEEE-CS计算机学科教学计划研究小组用图1刻画计算机专业的问题空间[7]。该小组还给出了计算学科人才在算法、应用程序、计算机程序设计、硬件与设备、人机界面、信息系统、IT资源计划、网络与通信、系统集成、信息管理、智能系统11个方面59种能力要求,并对5个不同专业方向给出了各项能力要求的权重。图2是我们将59种能力在问题空间中的映射,其中阴影部分是信息系统专业的问题空间和能力需求。

图1计算机专业的问题空间

图259种能力在问题空间中的映射

我校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能力的要求与信息系统专业(方向)的能力需要基本一致,具体如下:

(1)专业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架构能力,围绕社会中各种组织机构(以及个人)的信息化需求,通过对计算技术的选择、应用和集成,创建优化的信息系统并对其运行实行有效的技术维护和管理(IS规划、设计、实施和维护+IT集成能力);

(2)自主学习能力;

(3)逻辑思维能力(演绎+归纳);

(4)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5)组织管理、交流和沟通能力;

(6)基本的学科研究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我们强调:商业需求分析、技术支持、信息系统开发、系统集成、信息管理(数据库)实践、人机交互,而弱化:智能系统、数字逻辑、图形学和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理论、操作系统原理与设计、软件过程、软件工程基础、科学计算、计算机系统工程、嵌入式系统等。

3面向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系统专业方向)对专业能力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6类:

(1)信息系统,包括:定义信息系统;设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培训;维护和修改信息;

(2)信息管理,包括:使用数据库系统;实现信息提取;选择、配置、管理数据库;数据库用户培训和支持;

(3)计算机程序设计,包括:小规模程序设计;大规模程序设计;

(4)软件界面,即创建用户软件界面;

(5)应用程序,包括:使用文字处理器和电子表格;培训用户使用文字处理器和电子表格;

(6)网络与通信,包括:设计网络配置;选择网络组件;装配、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通信资源。

为保障以上专业能力的培养,我们构建的理论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实践课程体系及第二阶段如图4所示。第二阶段实践课程、学时及开设学期如表1所示。

图3理论课程体系

图4实践课程体系及第二阶段实践内容

表1第二阶段实践课程安排

第二阶段在实践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承上启

图5第二阶段实践在实践体系中的位置

其他实践活动还包括:学术活动、科研创新、实习、毕业设计。学术活动培养交流、勾通、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科研创新培养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实习是通过直接接触生产实践活动,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生产、生活、科研)、独立工作、团队协作、问题表达、文档撰写、思想交流等能力。

4第二阶段实施方案

拟采用的实施方案如图6所示。老师设定能反映能力培养要求的题目,教学系对题目进行讨论审查;在学期中布置任务,学生选题并进行技术积累,此间老师督促并答疑;第二阶段老师集中对所用到的技术或方法查漏补缺,集中讲解;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设计;假期学生对设计进行完善并撰写报告,教师远程指导;新学期初通过答辩形式集中评价并验收设计报告;教师根据设计过程、答辩和报告三个方面给出成绩;教师和学生针对整个设计过程存在的问题向系向系进行反馈,以完善二阶段的内容和形式。整个过程的开展师生和教学系都以能力培养。

图6第二阶段实施方案

以下是对各门课程实践内容的要求。

(1)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完成一个完整的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熟练运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熟练运用基本的数据结构,如数组、结构体、指针等;熟练掌握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程序的架构;培养大规模程序设计能力,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4)操作系统课程设计。选题要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技术,并使学生初步具备在Linux平台上利用OS系统调用编写较复杂应用程序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等课程中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系统观。

(6)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选题要求依托商用大型数据库系统,针对实际信息系统需要,综合使用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培养学生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的定义、设计、实现、管理、使用、维护能力及信息的抽取能力。

(7)软件工程课程设计。选题要求针对大型软件开能课题,完成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实现、软件测试等软件开发过程综合训练;要求综合运用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程序设计、面向对象、操作系统等课程知识;培养软件系统开发能力、创建用户界面能力、软件项目管理能力;培养系统观和协作能力。

5结语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汤志忠.清华“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的创新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6(7):7-9.

[3]黄传河,黄建中,吴黎兵.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方法设计[J].计算机教育,2007(11):87-89.

[4]董健全,吴悦,钱权,等.3+1模式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些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2):350-353.

[5]何静媛,朱征宇.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25-27,46.

[6]陈笑蓉,王晓蓉,陈梅,等.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实践教学,2008(8):34,23.

[7]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AbilityCultivationOrientedReformofPracticalTrainingforInformationSystem

LIUDexi,WANChangxuan,LIAOGuoqiong

(Depart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CollegeofFinanceandEconomics,JiangxiUniversity,Nanchang330013,China)

【关键字】软件技术基础教学改革应用能力应用型人才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于2009年10月编制了《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深化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改革意见,强调“加强以知识体系和实验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建设,加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加强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与教学环境建设”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意见。

实际上,医药类院校的学生学习计算机,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医药类专业的学生在高中多数是理科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具备掌握计算机基本程序设计的数学、算法基础。同时,医药类学生将来要面临大量医学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但医药类学生的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相对比较薄弱,这给“软基”课程的学习带来了困难,计算机技术侧重于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包括将问题算法化、逻辑化、数字化,这些都需要比较厚重的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医药类高等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比理工类院校学生低,如何在课程建设中体现能力培养,提高应用型技能,是符合我院办学理念和专业培养模式的有益尝试。因此,学好“软基”课程,可以对前面学过的计算机课程起到很好的总结作用,也可以为后续的计算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分析,围绕培养生工学生的软件设计及应用能力,开展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自主延伸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提高生工专业毕业生要求的核心竞争力,兼顾教育部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教育的要求,我们对“软基”课程教学及实践方式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1、理论教学,夯实基础

我校“软基”课程共50学时,但内容覆盖到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知识。如何在学时少,涵盖门类多的情况下,兼顾统筹,注重“软基”各章内在联系和各章对于学生形成综合研发能力的作用,以此为侧重点进行教学。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才是学好知识的关键,只有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学习后续知识。课堂教学,从简单到复杂,在各个学习情境中选择递进层次性的学习内容,融合“知识+技能+素质”三维度能力要求。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在平时学习和实践考核过程中,学生自主延伸学习,主动查找资料,互相学习,协作完成课程设计。

2、实践教学,提升能力

3、课程设计,整合知识

通过面向某一具体应用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库应用的设计,加深学生对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数据结构题目的编制将配合ACM竞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nternationalCollegiateProgrammingContest)和“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着重提升学生数据结构模块的算法设计能力;数据库应用设计部分,配合具体应用,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掌握知识。通过程序的编写,充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程序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网络平台,加深交流

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实现课程教案、电子教案全部上网,教学录像上网,使得学生能够随时“温故而知新”。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知识重点、难点给出多媒体演示;通过网络布置课后作业、习题、提交作业;通过网络,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共同学习。

5、通过考核,检验教学

我校“软基”课程,学生最后考核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学生平时的作业成绩、学生课程设计的成绩和期末考试的成绩,各部分的比重为10%、30%、60%。为客观的检测学生学习的成果,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建立“软基”题库。传统的笔试考试由教师命题组卷,试题缺少客观性。建立并完善题库,通过题库系统随机组卷,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期末大作业由以往的教师命题,学生在考试中随堂作答的方式,改成对数据结构和数据库两部分作业程序的编写。课程的考核能充分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情况,使学生能学用结合。

6、知识延伸,开拓学识

由于“软基”课程学时少,内容覆盖广,作为课堂知识的有效延伸,开设C++程序设计、程序算法设计、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等选修课辅助课堂教学;和校内有关部门及教研室合作开发项目,在实训中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以第二课堂教学和开放实验室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加省级计算机大学生比赛,如ACM竞赛和“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等,通过与其他学校学生的交流,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督促学生学习。

7、开设“计算机软件综合实践”课程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涵盖计算机多门课程,为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程序开发过程,掌握程序设计技巧,应用所学知识开发应用程序,近年我校新增“计算机软件综合实践”课程。通过该课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专业领域内的软件应用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软件设计或专题研究,独立完成一定的设计任务,学会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步骤,提高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独立进行软件系统设计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通过对学生的教学实践,改变了“软基”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做到《基本要求》中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出的“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与考核,加强研究型学习、自主式学习、资源型学习、协作型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使我校生工专业的“软件技术基础”教学更加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我校多名学生在ACM程序设计大赛和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中获得良好名次。实践证明,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掌握情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学习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

[2]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0

关键词:CDIO教学模式;数据库技术;过程化;项目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1]。它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2]。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学习相应课程。CDIO模式是基于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学习,是对以课堂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的革命,它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3]。

1.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最活跃、应用最广泛的内容之一,许多高等学校普遍开设了这门课。《数据库技术》作为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技术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它在计算机领域的重要应用。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库设计过程,掌握以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SQLServer2008为代表在实际应用中从数据库设计到数据库实现的实用技术,完成通用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数据库技术》这门课程本身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要求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对多媒体、网页等有可视化界面操作的课程而言,学生在学习中显得单调、枯燥,学习兴趣不大,感觉课程难度大,甚至有畏惧情绪。同时大部分学生都存有依赖思想,积极性不高,在平时学习中不太努力,到最后才临时抱佛脚,使得所完成的内容效果不佳,往往为了应付老师而草草了结。

2.基于CDIO模式的数据库技术课程改革

2.1过程化的课程授课体系

基于上述存在的这些问题,借鉴CDIO中集成化的思想,理论与实践集成、课程学习与具体应用集成、综合项目与学习过程集成。将过程化实践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作为课程评价的一部分。第一“构思”:包括设立系统目标和要求,定义功能,概念和体系结构。针对项目实践,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本原理,确定未来发展方向。第二“设计”:包括设计过程分期与方法,设计对知识的利用。以项目设计与规划为核心,拟解决具体的问题。

第三“实施”:包括设计实施的过程,软件实现过程,测试,验证,实施过程管理。第四“运作”:对于项目所实现的功能,学生必须了解清楚,并有能力提供服务。我们将数据库技术课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完成,如表1所示。

表1数据库技术课程分阶段表

学生采用分组分阶段完成实践项目,在进行数据库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学生针对各自的课题将理论与实际系统结合进行构思,初步形成该系统的概念模型。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随着教学过程同步进行。在学生编码之后,对基本系统完成基本的设计与实现。在学完数据库扩展设计之后,再对已设计的系统进行完善,增加实验数据,对数据库系统进行实际运作的调试。学生采取分组形式完成实践项目,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将自己置于决策者的地位,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设计和实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增强消化和运用知识与经验的能力。

2.2项目式的实验设计

1)项目与分组安排

以小组为单位,在确定项目课题后,仔细阅读《数据库技术》过程化项目实践方案,认真分析各自项目课题对应的数据库基本需求信息,在此基础上广泛调研,结合实际发展和服务需求,拓展需求信息,扩大应用功能,构思出系统初步目标。

2.3阶段性的教学评价方式

在CDIO的12项标准中其中有7项是关键标准,其中标准11为CDIO能力评价。学生的能力评价是对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获得成效的具体表现。以往我们由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考评,而CDIO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从每一分阶段到最终的项目实践报告的完成,使学生逐渐掌握学会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共享知识能力(团队合作)、发现知识的能力(创新)和传播知识的能力(交流沟通)。为他们下一阶段的毕业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反映学生实际掌握情况,解决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课程考核应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将传统的理论或上机考核变为日常考核、阶段考核、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四个部分。其中日常考核和阶段考核为过程化考核,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为总体考核,如表3所示。在分阶段进行时,学生通过与教师及时沟通,发现问题给予帮助。在分阶段完成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总结问题,改进内容。

表3考核表

3.结语

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下,通过过程化实践项目理论联系实践,实现学习目标的可视化和学习成果的具体化,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过程化项目实践后,在这门课中形成了综合的项目实践成果,为专业模块或专业方向的综合设计乃至毕业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王硕旺,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2008,28(4):116-119.

[2]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0.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课程开发,程序设计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开发与实施

软件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是课程开发的目标,以岗位和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实际的系统开发项目为载体,根据典型程序开发过程及岗位能力要求,重构课程结构,课程教学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2.基于教学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开发

2.2教学过程设计。在工作过程导向设计原则的指导下,结合软件行业的岗位需求,通过分析完成软件开发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流程。该流程以一个软件项目贯穿始终,将一个软件开发过程分解递进的教学情境,在每个教学情境中要求学生完成独立的工作任务,当所有的情境完成时整个软件项目的开发也相应完成,整个教学任务也完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由6个教学情境构成,它们对应的工作任务依次为“需求分析”、“搭建开发环境”、“设计”、“编写程序代码”、“集成和测试”、“项目”。

学习情境1:需求分析。本情境的工作任务是撰写详细的需求分析报告。教师对实训项目提出业务需求,讲解应用的环境、功能要求、技术要求。学生根据具体项目撰写需求分析报告。

学习情境2:搭建开发环境。首先老师讲解开发环境,然后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环境的安装及搭建和测试。

学习情境3:模块设计。在本情境中老师对需求分析报告进行点评,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正意见;然后讲解完成模块所需的技术及数据库设计。学生要完成的任务是对需求分析报告加以修改完善,对模块中的类的属性和行为、对类间的关系接口,对模块的时序加以描述;对数据库中各数据库表设计及表间的关系,数据库的连接技术详细描述。

学习情境4:编写程序代码。本情境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依照设计进行程序代码编写。教师对学生的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表设计点评,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正意见。老师帮助学生解决编码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详细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表设计的修订,制定编码进度;对数据库进行连接及操纵。

学习情境5:系统集成和测试。本情境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完成各功能模块集成和系统测试。教师讲解系统集成的注意事项,学生要完成系统集成,撰写测试用例,进行功能测试,并提交测试报告。

学习情境6:项目。在本情境中学生将实训成果演示、提交完成系统的源代码和文档资料;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考评和点评。

3.基于工作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实施

在每个学习情境中,给学生布置任务后,教师先简要介绍本任务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然后由学生完成。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成任务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工作完成后,先由学生自我评估,再由教学做出评价。在教学中,通过6个学习情境将任务交给学生,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工作任务。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正、副组长,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项目的分工与协作。

教学的组织形式上,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学习。学习情境设计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增强学生职业意识。教师所起的作用只是确定任务,在任务过程中及时地指导学生,指导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实施个体行动和学习过程,在任务完成后,对每组给出适当的修改建议和恰当的评价。从根本上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增加了师生互动,通过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改观。通过企业真实项目的实践,学生真实感受到了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改善。通过真实项目的开发,学生实践技能得以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2004,(8).

THE END
1.操作失误!“达观数据”软件受骗背后蚓制毓?操作错了背后猫腻网恋有风险,交友需谨慎!针对网上素未谋面的网友、网上老师推荐网上理财、炒期货的、做外汇的、炒数字货币、虚拟币的、网络交友的等等都是骗局,广大市民对此要提高警惕,遇到此类情况一概不要相信! 达观数据被骗可以追回吗? 达观数据是不是诈骗软件? 达观数据是不是正规公司? http://www.jinmidou.com/23328.html
2.软件安全吗?《达观数据》被骗真相曝光!受骗不能出金有猫腻软件修复数据不让提现怎么办? 软件补信誉分无法出提现怎么追回? 平台操作失误不能提现怎么追回?是真的还是假的? 怎么样被骗了是骗局不让提现怎么追回? 近年来,骗子的手法也是越来越有针对性,据统计,我国还有四千多万男青年处于打着光棍,这无疑给骗子制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美女”同城匹配和你约会,先视频确http://www.jujuwan.cn/58842.html
3.警惕让你帮忙测数据的app吐槽|警惕让你帮忙测数据的 网友,说自己做什么平台维护什么的。还没恋呢,就叫我帮他测试数据 这种脑子也来骗人?已举报,长点心吧!别傻乎乎的被爱情冲昏头脑。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35746084/
4.史上最全数据体验好就好吗?—体验度量篇教程其实在我们的工作中有很多设计方法可以辅助我们设计更好的设计方案,比如用户调研,竞品分析,产品测试等。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反馈和整理来判断去发掘方案里面的问题、验证最终方案是用户是否满意。 用户调研:可以把字拆解开来看就两个字面意思,调查:反映客观事实。研究:分析客观事实 https://www.ui.cn/detail/606390.html
5.怎样在测试环境使用线上数据验证新功能正常我们在做项目时,通常都会有多个环境,本地开发环境,日常测试环境,预发环境,正式环境等等。 一般各个环境之间除了代码一致之外,其他的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差异,例如配置信息,数据库信息等,其中最大的差异就是项目实际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 那我们怎样才能打造一个和线上环境尽可能相同的测试环境呢,我相信应该https://blog.csdn.net/weixin_38405253/article/details/100806999
6.军人喊我测试数据有风险吗军人喊我测试数据有风险,存在诈骗风险,建议谨慎对待,对方很可能不是军人,不要轻信“数据测试”。随着时代发展,投资诈骗的套路也在不断迭代更新,但凡有陌生人以帮助进行平台的数据测试为由投入资金的,请一定不要轻信,要注意有可能是骗子。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https://wen.baidu.com/question/1701973208405209468.html
7.南平市财政局南平市财政局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南平分南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组织南平市财政局南平市财政局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南平分网)实施运维服务服务类采购项目政府采购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或者采购项目”)的采购活动,特邀请下列供应商参加本项目特定合同包的协商。现将本项目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http://zfcg.np.gov.cn/upload/document/20221102/60406999b0d6480b9432702f5bf67011.html
8.用mysql语句创建课程信息表mysql创建course表四、测试数据(数据来源于网上搜索的) -- 插入学生表测试数据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1, '赵雷' , '1990-01-01' , '男');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2, '钱电' , '1990-12-21' , '男');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3, '孙风' , '1990-05-20' , '男'); https://blog.51cto.com/u_16099326/9209011
9.网址安卓ap网上买时时彩麻将连连看2 实时现场博彩 捕1.76复古传奇赌博技巧 战神国际娱乐成 超级大乐透开奖号码 百家乐是怎麽骗人的? 澳门一日游攻略 bet体育365官网怎么样 时时彩万能5码 中山利高广场 博彩世界 www 22324cnm 足球官方网站 捕WWW,122pp,COM 凤凰娱乐城备用网址 18.53MB 0好评 225期博彩e族小http://tjzd.cinaoai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