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者,我赞同,现实很骨感,但我还是要做白日梦!
“很在乎别人的感受,也希望被以同样的方式对待”
——这就是我!就是我!就是我!
——拜托,谁天生会愿意打工?
——人人都容易钻牛角尖,我思考不出数学题我也钻,问就是不钻不行。
“INFJ和INFP相处会很累?”
-END-
■图片|来自互联网
独立思考的人自会懂
观点如潮水逆流唯独心声不息
如今,曾经只流行于亚文化和00后小圈子的舶来品MBTI,正成为继属相、星座后的又一种社交密码,在年轻人之间火爆走红。其受欢迎程度,甚至可以让我毫不夸张地下结论:今年一半的meme都是信mbti的人贡献的。
MBTI刚火起来的时候,我也热衷地去参与了一把,几页量表题做完,得出结果是INFJ,长得很有长老气息的提倡者。再往下划对INFJ的解析:
“世界上最罕见的人格”
——我原来还是一级保护废物吗?
“安静而神秘,同时鼓舞人心且不知疲倦的理想主义者”
MBTI的火说到底就是性格测试和社交方式的“回归”,一是为了满足自我解构的需求,毕竟苏格拉底都说:认识你自己,自我剖析实属是人类天性;二是为了满足群体归属感的需求,有时还能作为一种社交手段,不然当大伙儿都在讨论自己是什么字母人,问到你你不懂,只好憋屈地憋出一个“呃,I’amFINE”。而MBTI比十二星座更高级的一点在于,它理解的门槛低,量表的题如今被压缩再压缩,容易被大众所理解;但又比星座更复杂,看起来更科学更现实。披着科学的高端外衣又理解门槛低的性格测试,自然要比过时的星座学技高一筹,就连谷爱凌都在采访中说:我就是INTJ!
人生在世就是一个不断重复审问自己的过程。MBTI或许能点明你的性格特质,为你的职业规划给出一定参考,但它不是交往的门槛,更不能是你的枷锁。就像游戏的每一个结局都取决于你的选择,你该如何活,要见什么人,要爱什么人,要错过什么人,也不会是因为MBTI,而是取决于你的选择。
“INFJ不适合打工?”
“我怎么这么容易钻牛角尖,INFJ人,我恨INFJ。”
——和谁相处累不累,只有相处过了才知道。首先,尊重他人,并尊重你自己,你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母。
没有谁比谁更高贵,有的只是多样和对多样的包容。如果你的身边有非常热衷MBTI的朋友,以MBTI作评判标准,把测试结果当人生指标,请大大方方、自信坦荡地告诉他:谢谢,我不需要MBTI,我对自己的古怪性格和摆烂行为负全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