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三国,蒯良第一次夜观星象:将星欲坠,应在孙坚身上
18路诸侯联军瓦解以后,袁绍想要谋取冀州为安身之地,于是跟公孙瓒商议夹击冀州,平分地盘。刺史韩馥软弱无能,提前大开城门投降袁绍,公孙瓒徒劳无功,愤愤不平,同袁绍在磐河开战惨败而归,为赵子龙所救。与此同时,私藏传国玉玺的江东猛虎孙坚,雄心勃勃想要跨江侵吞刘表以成霸业,偏安一隅的刘表没有多大的事业心,忧心忡忡,作为刘表帐下的谋臣蒯良就开口说天象:
蒯良谓刘表曰:“某夜观天象,见一将星欲坠。以分野度之,当应在孙坚。主公可速致书袁绍,求其相助。”
影视剧孙坚形象
这里首次提到“将星欲坠”,说是孙坚将死,其后表面上让刘表书信一封给袁绍送去,实则突围之人都是善骑射的好手,引了孙坚轻装上阵去追,深入密林,误中埋伏,被乱箭碎石所杀。除了星象指示以外,不得不说,蒯良的计谋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两位大汉臣子夜观星象,断言汉家气数将尽
一是王允,四大美女貂蝉的养父,巧使连环计周旋吕布董卓之间。那日宴请董卓,为降低其防备之心,极尽奉承,“允自幼颇习天文,夜观乾象,汉家气数已尽。太师功德振于天下,若舜之受尧,禹之继舜,正合天心人意。”这自然是假意,董卓死后王允仍自认汉室忠臣,执掌朝政,直到李郭之乱。
二是太史令王立。汉献帝惶惶然从长安带着百官回到洛阳,于大火烧过的断壁残垣中采摘野菜树皮为生。曹操听取荀彧之言,“奉天子以令诸侯”,打算迎献帝到许都。
曹操迎汉献帝
王立私下里对宗正刘艾说:
“吾仰观天文,自去春太白犯镇星于斗牛,过天津,荧惑又逆行,与太白会于天关,金火交会,必有新天子出。吾观大汉气数将终,晋魏之地,必有兴者。”
“太白犯镇星”,“荧惑又逆行”,“金火交会,必有新天子出”,而许昌正是属土,正是金火交会,以后代替汉朝拥有天下的人,一定就在这里,魏地指的是战国时期魏国所在地。这一天文预言,跟后来曹操的雄心壮志、苦心经营,奠定曹魏政权不无关系,只不过曹操终生都只为大汉的丞相。
官渡之战,沮授夜观星象断言大祸将至
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对峙许久,兵多将广本是胜券在握,奈何手下谋士众多,互相倾轧。沮授被郭图、审配等人排挤,触怒袁绍,被拘禁在军中,夜里见星象明朗,向监管之人请求,走至中庭仰望星空。
忽见太白逆行,侵犯牛、斗之分,大惊曰:“祸将至矣!”
袁绍兵败
由此可见在古人眼中,“太白逆行,侵犯斗牛”这类的星象都是不祥的征兆。后来许攸被排挤时跑去向曹操献策,火烧乌巢断了袁绍的粮草,实力雄厚又如何?还不是落了个兵败如山倒的下场,最后回到冀州还得忧心平定各处叛乱,疾病身亡。
这次夜观天象最终应验,离不开曹营军师祭酒郭嘉等人对于袁绍帐下谋士人心的把握算计。
刘备入主西川,有四人夜观星象:卧龙凤雏,彭羕谯周
蜀中豪杰彭羕因触怒刘璋,被剃光头做苦役,贬为奴隶。刘备入川,彭羕通过法正,见到庞统,游说刘备,再次提到“太白不吉”:
彭羕曰:“罡(gāng)星在西方,太白临于此地,当有不吉之事,切宜慎之。”
果然有泠(líng)苞打算决江水淹刘备军,最终被魏延活捉。刘备正设酒款待彭羕,在荆州的诸葛亮派遣马良送书信来,也提到夜观天象,并且掐算一番:
玄德拆书观之,略曰:“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luò)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
诸葛亮
诸葛亮直言,祸事将应在主帅身上,比之彭羕所言更细致一番,可到底之前彭羕的话已经先入为主,庞统认为是孔明怕自己立大功,所以用书信阻扰,于是对刘备说自己也看过天象,说是凶兆已应验,无需担心。
“统亦算太乙数,已知罡星在西,应主公合得西川,别不主凶事。统亦占天文,见太白临于雒城,先斩蜀将泠苞,已应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进兵。”
庞统的坐骑有灵性,当天就将他掀下马来,阻止他深入险地。刘备将自己的的卢马送给庞统骑,守城的张任认得刘备的白马,以为那是刘备,箭雨漫天,穷追猛打,凤雏最终陨落在落凤坡之下。
诸葛亮将荆州交托关羽,从水路入蜀辅佐刘备夺取成都,在葭萌关设计招降马超,兵临成都城下。刘璋大惊,闭门不出,心生投降之念,不想生灵涂炭,危及成都百姓。正在这时,谯周出现了:
周曰:“某夜观乾象,见群星聚于蜀郡;其大星光如皓月,乃帝王之象也。况一载之前,小儿谣云:若要吃新饭,须待先主来。此乃预兆。不可逆天道。”
刘备
“群星聚于蜀”,“星光如皓月”,“帝王之象”说的都是刘备,还提到一年以前的童谣:要吃新饭,且等先主来。谯周的话说得过于直白,差点被主战派的宋权、刘巴砍了,幸好刘璋本就属意投降,保全了他的性命。后来成了蜀汉之臣的谯周多次夜观星象包括劝刘备登基为帝、阻止诸葛亮北伐之事,暂且不一一列举。
司马懿两次夜观星象都跟诸葛亮有关
诸葛亮六出祁山,魏主曹睿心急火燎召见司马懿。问策,蜀汉三年不兴兵,现在怎么又来了?司马懿智计在握,表现得信心满满,安抚了帝王心思:
懿奏曰:“臣夜观天象,见中原旺气正盛,奎星犯太白,不利于西川。今孔明自负才智,逆天而行,乃自取败亡也。
“中原旺气”,“奎星犯太白”,“孔明逆天而行”这不仅仅是天象所示,还有司马懿对于人心的掌握,蜀汉内部矛盾重重,诸葛亮不得不发动战争转移视线,即使知道胜算渺茫,也许会徒劳无功,仍然感念刘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为再不动手,蜀汉人才青黄不接,以后可能一丝机会都没了。
司马懿
上方谷的一场大火,烧得曹军丢盔弃甲,幸运的来了一场及时雨,使得司马懿脱困,两军对阵五丈原上:
司马懿在营中坚守,忽一夜仰观天文,大喜,谓夏侯霸曰:“吾见将星失位,孔明必然有病,不久便死。
果不其然。
多智近似妖的诸葛孔明最后一次夜观星象
诸葛亮作为三国夜观星象第一人,正确率可谓非常之高,包括:三顾茅庐时对刘备说天象显示刘表将亡,西川会成为日后的扎根之地;赤壁之战看天象晓得雾气弥漫能够草船借箭,火攻计时还算准了东风。神机妙算之事,不胜枚举,我们来看最后一次在五丈原上算自己的命数。
孔明重病在身,夜里走出营帐,仰观天文十分惊慌,告知姜维,自己命在旦夕:
孔明曰:“吾见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其光昏暗:天象如此,吾命可知!”
主星指的是自己,客星指司马懿。于是孔明设置七星灯,为自己续命,依照说法,“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即12年,最后因魏延迅速入帐,使灯熄灭,除了感叹天意如此,别无他法。
嘱咐姜维在他身死之后,将尸坐于龛中,口中放入7粒米,脚下置一盏明灯,可保将星不坠,令司马懿不敢轻进,而后徐徐退兵回蜀,因而有“死诸葛能走生仲达”之民谚流传于世。
星空包罗万象,神秘莫测,难道真的有天命不可违?
《三国演义》里牛人能说得这般有模有样,除了有些根据,定然还带着作者罗贯中的臆测神话。星象之说自古有之,现在也有了科学依据,只不过所谓的天命,实在不敢苟同。
纵观三国,所有带着预示的星象最终应验都跟人的性格脱不开关系。人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难移不代表无法改变,假如孙坚不轻易冒进就不会误中埋伏,假如庞统听取诸葛亮建议小心谨慎也许不会葬身落凤坡……
诚然,文学作品与历史发生的真实有出入,我想汉末三国里的星空应该是最复杂多变的,只有通晓天文的智者方能看得懂,才有记载。其他人仰望星空,欣赏夜色,只能分辨出那一眨一眨的光芒,哪一颗亮,哪一颗暗,是否精彩,只有自己明白,还有一人除外。
那便是枭雄曹操,他传世的诗歌里不乏令人惊叹的星空夜色。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星空浩渺,亦是胸怀宽广;“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只有明月,少见星光,是感慨人才稀少,劝告贤能不要三心二意……
不同的心情,遇见不一样的星空。
谁又敢说,书里那些人夜观星象没有掺杂一丝一毫个人情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