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能在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四、人才培养标准
以护理岗位需求为标准,通过3年学习,毕业生应具有以下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服务态度,并能顺利通过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
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保健知识。
2、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3、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评估,具有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4、具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
5、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病情变化、心理反应和药物疗效的观察能力。
6、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管理能力。
7、具有初步的病室和病人管理能力。
8、具有运用卫生保健知识,进行基本健康指导的能力。
9、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伦理意识、法律意识、医疗安全意识、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有健康的体魄。
10、具有良好的医疗服务文化品质、心理调节能力,以及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11、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
12、具有初步获取专业领域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临床护理方向:
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美容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
五、主干课程
德育课程(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人体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病理学基础、药理学基础、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护士礼仪、人际沟通、及内、外、妇、儿科护理等30余门课程。
六、主要教学改革内容
2、实践性教学环节:各学科对课内实验环节、运用现代化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予以重视并积极创造条件开放了部分实验室和对学生进行实习前强化训练。
3、社会实践能力训练:结合社区见习、假期社会实践及临床实习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开展研究性的社会调查。
4、考试改革:对核心课程利用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对毕业考试实行实习操作考核、平时考核与理论考试相结合。
七、主要实践教学环节:1、医院见习;2、毕业实习;3、毕业设计
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康复技术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在康复中心或康复医院、康复门诊、综合医院的康复医科、疗养院、社区康复站从事康复治疗技术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以岗位需求为标准,通过3年学习,毕业生应具有以下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服务态度,并能顺利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1、掌握康复医学基本理论和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
2、能以康复治疗对象为中心,收集资料,分析病史,合理制定康复计划,综合实施康复治疗技术并能康复效果评定。
3、能应用康复保健知识,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整体康复和保健服务,并能开展教育康复。
4、具有康复管理工作必需的基本知识。
5、具有规范的康复治疗技术基本操作能力。
6、对各种不同病人能正确地实施康复治疗技术。
7、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伦理意识、法律意识、医疗安全意识、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有健康的体魄。
8、具有良好的医疗服务文化品质、心理调节能力,以及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9、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
10、具有初步获取专业领域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2、学时安排每个教学周为5天,每天教学时数为7学时,每学时45分钟。
六、课程设置与授课时数:(见教学进程表)
七、主干课程
德育课程(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人体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病理学基础、药理学基础、中医学基础、针灸推拿学、疾病概要、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护理技术、疾病康复学等20余门课程。
八、主要教学改革内容
九、教学进程表(见附表)
十、主要实践教学环节:1、医院见习;2、毕业实习;3、毕业设计
一、专业名称:药剂
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药剂专业技能,能在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行业从事药品生产、营销、应用和药学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以药剂专业各类工作岗位需求为标准,通过3年学习,毕业生应具有以下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服务态度,并能顺利通过有关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为今后通过有关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为今后通过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打好基础。
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药学、医学、工程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掌握药剂学等主干课程的基本理论,具有从事药品生产、营销、应用和药学服务的基本能力。
3、熟练运用药学等专业知识处理实际工作问题,初步具有全面分析、综合应用的能力。
4、具有规范、熟练的药剂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操作技能。
5、具有一定的参与药事管理和医药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用药指导,药物不良反应检测的能力;能够在执业药师的指导下,开展药学服务工作。
7、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伦理意识、法律意识、用药安全意识,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
8、具有良好的药学服务文化品质、心理调节能力,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
10、具有初步的获取专业领域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德育课程(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人体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药理学基础、药物化学、中医药学概论、药物分析、药事管理、疾病概要、常用制剂技术与设备等30余门课程。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家政服务与管理(181300)
二、入学要求
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
三、修业年限
学制为三年
四、职业面向
面向行业
面向岗位
面向工作任务
家庭服务业
家庭管理
家庭保洁、家庭餐服务、家庭秘书、家庭幼儿教育等
家事指导
新生儿养育指导等
育婴师
新生儿、婴幼儿照顾服务等
老龄产业
养老服务
老年健康服务、老年娱乐服务、老年生活照顾等
健康产业
公共营养师
幼儿园、中小学配餐、公共食堂配餐
教育行业
家政服务员培训师、社区学校、幼儿园教师
培训师、教师等
其他行业
创意、企划等
五、培养目标
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高等性为内涵标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政科学文化基础和职业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胜任辅助指导家庭经营,为其幸福生活提供解决方案和知识技术支持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
(一)知识结构
1.具备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指导、辅助家庭生活的所必需的理论基础,与帮助家庭解决生活现实常见问题的知识与技术。
(二)能力结构
1.具有家庭不同场景交往的礼仪能力。
2.具有家庭保洁、家庭装饰等家庭生活事务的能力。
3.具有家庭饮食健康维护与日常饮食制作的能力。
4.具有安全使用家庭电器及基本维护的能力。
5.具有照顾家庭的老人、孕产妇和婴幼儿及康复病人的能力。
6.具有家政企业管理的基本能力。
7.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8.具有英语、计算机等相应水平的应用能力。
9.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适应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10.具有以基本的创业知识为基础的创业能力。
(三)素质要求
1.具有正确世界观、豁达人生观、科学价值观的优秀观念素质。
2.具有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道德素质。
3.具有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政治精神素质。
4.具有乐于接纳新事物,敢于革新,勇于创造的学习与实践素质。
5.具有乐观、向上,积极、勤奋,坚强、忍耐,善良、宽容的心理素质。
6.具有灵活、理性、严谨、求真、开放、务实的思想素质。
7.具有健康、有活力,适应性强、抵抗力强的体魄素质。
七、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安排
(一)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1、德育(144学时):主要内容是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卫生法律法规、政治经济与社会、哲学与人生,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具有法制观念,能对职业生涯规划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语文(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90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主要内容是文学作品阅读训练,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
3、英语(10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90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主要内容是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写的基本技能,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读懂简单应用文的能力。
4、体育与健康(14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120学时):主要内容是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旨在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健身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5、信息技术基础(9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60学时):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学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
(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1.基础医学概要(96学时,5学分)
该课程包含,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病原生物与免疫—病原生物介绍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感染与免疫、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措施及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寄生虫病的流行、检查和防治等;免疫主要介绍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免疫病理和免疫学的应用等。病理学基础,介绍疾病的基本病变、肿瘤病理、常见功能代谢紊乱、常见器官衰竭、常见疾病病理等内容。
2.社会学基础(48学时,3学分)
该课程包含,社会学的概念,社会学的发展概况,社会学的意义和方法,社会,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条件,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群体,社会分层,社会控制,社会行为,社会问题等内容。
3.家政学概论(72学时,4学分)
该课程包含,现代家庭的类型、结构,婚姻与爱情,家庭教育,家庭文化,家庭饮食,家庭保健,家庭服装,家庭居家,家庭交际礼仪,家庭理财,家庭管理等内容。
4.艺术欣赏(36学时,2学分)
该课程包含,艺术与艺术欣赏,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书法艺术,工艺美术,建筑艺术,曲艺艺术,影视艺术,戏剧艺术,文学艺术,民间艺术等内容。
5.家庭教育学(72学时,4学分)
该课程包含,家庭教育学的学科特点、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国外家庭教育借鉴,家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家庭教育的原则,家庭教育的内容,家庭教育的方法,人的不同时期的家庭教育,特殊人群的家庭教育,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等内容。
6.家庭膳食营养(72学时,4学分)
该课程包含,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的功能和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不同生理时期的群体营养特点,对群体的营养需求测算,并针对餐饮企业和集中供餐部门,介绍了膳食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研究烹调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以及如何选择正确的烹调方法,合理加工,防止营养成分流失,介绍食品原料、食品容器的卫生及选择方法,介绍了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识及预防和急救措施等内容。
7.管理学基础(72学时,4学分)
该课程包含,管理与管理者,管理思想的演进,管理环境与商业伦理,管理决策,计划工作,组织,领导工作,控制工作等内容。
8.社会心理学(72学时,4学分)
该课程包含,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发展简史。社会认知,自我意识,社会态度,人际关系,社会动机,利他行为,侵犯行为,群体心理,社会影响,,大众心理,民族心理。
(三)专业课程模块
1.家庭文秘与办公自动化(36学时,2学分)
该课程包含,办公自动化概述、Office办公软件应用、网络办公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络信息获取及电子邮件管理、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内容。
2.现代居室环境设计(36学时,2学分)
该课程包含,设计风格,室内造型分类,室内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室内设计中的色彩运用,室内设计的几种典型风格,空间风格等内容。
3.家用电器使用与维护(72学时,4学分)
该课程包含,家用电器使用注意事项,家用电器使用安全,冰箱的使用与养护,电熨斗的使用与养护,调光型灯具的使用与养护,电饭煲的使用与养护等内容。
4.茶艺(36学时,2学分)
该课程包含,茶文化历史、茶类知识、茶具鉴赏、择茶用水、茶与健康、茶道的形成与表现、茶与文学艺术、茶的沏泡艺术等内容。
5.基础心理学(36学时,2学分)
基础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主要集中于两个领域:其一是关于人类社会认知过程及其脑机制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其二是关于特殊人群(如吸毒群体、网络依赖群体、残疾人群体等)认知过程及其人格调节机制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6.家庭保健与护理(54学时,3学分)
该课程包含,健康与保健,健康的物质基础——正常的人体,健康的心理保健,家庭保健,家庭护理,常见疾病家庭保健与护理,家庭意外事故预防与家庭急救,生活与健康等内容。
7.母婴护理(72学时,4学分)
该课程包含,新生儿护理,新生儿保健,新生儿疾病与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护理,产妇日常生
活护理,特殊产妇护理等内容。
8.家庭管理学(72学时,4学分)
该课程包含,家庭管理学概述,家居保洁,家庭衣物保养,家庭园艺,宠物饲养,家庭安全常识,家庭经济管理,家庭环境管理,家庭社会环境等内容。
9.人际沟通(36学时,2学分)
该课程包含,思维训练、演讲心理训练、人际沟通的心理训练、普通话训练、诵读训练、态势训练、社交、演讲、辩论、求职、推销、谈判等内容。
10.接待礼仪(18学时,1学分)
该课程包含,日常生活礼仪,仪表礼仪,工作礼仪,见面礼仪,交谈礼仪,相处礼仪,餐椅礼仪,交通礼仪,书面礼仪等内容。
11.针灸推拿技术(36学时,2学分)
该课程包含,针灸推拿学的渊源和发展概况,经络的概念、循行路线及规律,腧穴的作用、定位、主治及操作,针灸技术中各种刺灸法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推拿功法的基本姿势和练功方法,推拿作用原理及诊断方法,推拿技术中的手法操作等内容。
12.家庭烹饪技术(72学时,4学分)
该课程包含,烹调的概念与作用,烹饪原料的基本知识、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刀工与勺工的基础知识、配菜的基础知识、火候的基础知识、调味的基础知识、烹饪原料的初步熟处理、上浆、挂糊与勾芡、家庭菜肴的烹调方法、菜肴的盛装、家庭面点的制作方法、家宴知识、西式烹调概况等内容。
13.家政服务企业经营与管理(36学时,2学分)
该课程包含,家政服务与家政服务公司,家政服务公司的设立,家政服务公司的一般运营,家政服务公司的人才资源管理,家政服务公司的绩校考评与职业生涯管理,,家政服务公司的财务管理等内容。
14.医疗急救(36学时,2学分)
该课程包含,急诊学科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常见急症的病因、诊断、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治疗等内容。
(四)职业拓展课程模块
1.限选课
(1)花艺(18学时,1学分)
(2)文献检索(18学时,1学分)
该课程包含,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文献信息检索基本原理,计算机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常用中文搜索引擎,常用英文搜索引擎,专题型、专门型搜索引擎,书目检索系统,中文网络数据库检索系统,行业信息资源系统,电子图书系统,特种文献信息检索,国外综合性
检索工具,国外专业性检索工具等内容。
(3)应用文写作(18学时,1学分)
该课程包含,应用写作特点、分类和作用,应用写作的特征,应用写作技法,典型应用文写作等内容。
(4)职业生涯规划(18学时,1学分)
该课程包含,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原则、方法、步骤与意义等内容。
(5)生活化学(36学时,2学分)
(6)中医药膳(18学时,1学分)
该课程包含,药膳理论,药膳制作技术,药膳配方,药膳原料,实践指导等内容。
(7)市场营销(18学时,1学分)
该课程包含,市场营销导论、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购买行为分析、营销信息系统、市场细分化战略、企业战略计划过程与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市场竞争战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营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国际市场营销、价格组合策略、渠道组合策略、营销伦理、营销战略、营销的实施与控制、市场营销新发展等内容。
(8)会计基础(36学时,2学分)
该课程包含,会计概念,会计基本职能,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
(9)家庭用药常识(36学时,2学分)
该课程包含,“备药用药常识”,介绍家庭常用中西药物的选认、质量鉴定、贮存,使用中需注意的主要问题,“常见病的常用西药”,“常见病的常用中成药”,书后附录了卫生部公布淘汰的西药及中成药品种,可供家庭购药时参考等内容。
2.任选课
(1)基础乐理(18学时,1学分)
该课程包含,音乐最基本的知识,音的特性、节拍、节奏、音程、调式、和弦、调性关系、基本曲式结构以及记谱法等内容。
(2)声乐(18学时,1学分)
该课程包含,以人的声带为主,配合口腔、舌头、鼻腔作用于气息,发出的悦耳的、连续性、有节奏的声音;按音域的高低和音色的差异,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以及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等内容。
(3)舞蹈(18学时,1学分)
该课程包含,舞蹈的起源,舞蹈的基本类型及特点,舞蹈基础动作等内容。
(4)老年康复保健(18学时,1学分)
该课程包含,康复与康复医学的定义,康复医学的手段和工作方法,康复评定技术、作业疗法技术、运动疗法技术等内容。
(5)旅游地理(18学时,1学分)
该课程包含,旅游地理概述,我国及世界著名旅游景观自然地理条件、旅游线路设计等内容。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九、教学实施保障
(一)教学场所
表三教学场所汇总表
教学场所分类
场所条件
教学活动
Ⅰ一般教室
校内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理论课教学
Ⅱ实训室
校内实训中心多媒体、设施实训室
技能实践训练
Ⅲ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合作企业
顶岗实践
(二)师资力量
本专业目前有专职教师三名,为更好充实本专业师资力量,实行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策略,从市人民医院、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系聘请兼职教师授课,壮大师资力量。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优先选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部规划教材和省(市、自治区)规划教材,鼓励选用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特色鲜明的校本教材。
2.图书配备基本要求
3.数字资源配备基本要求
具备电子图书资料库,满足师生在线所搜查阅学习。依托智慧职教、人卫慕课在线教育平台建设各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形成数字化课程在线学习平台。各课程资源包括:电子教材、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文件、政策法规、音视频讲解、习题与试题库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对象的不同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达成教学目标。
(1)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重要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精炼地让学生掌握,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2)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酒店实际发生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梳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
(3)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本专业实操课最为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训场所在规划、建设时均按照企业实际经营模式设计建设,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环境,比如实际的酒吧、实际的前厅、客房环境下,在根据企业各岗位的工作任务,设定教学内容。再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仿真近乎真实的环境下、切实的工作任务中达到教学目标,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又让学生感受了企业工作的实际状态,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这种教学方法在酒店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中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适应今后工作环境的能力。
(4)项目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完成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五)学习评价
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包括线下过程性评价、笔试形式的终结性评价和线上过程性评价三部分组成:
1.线上学习过程性评价
学习评价类型
线下过程性评价
笔试形式的终结性评价
线上过程性评价
占比(100%)
30%
50%
20%
线上学习过程以学生的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记录和在线测试、课程作业完成情况来进行客观评价。
2.线下定期学习过程性评价
教师组织的定期集中学习,根据学生集中学习的参与情况、学习效果、技能掌握情况来进行客观评价。
3.笔试形式的终结性评价
课程学习结束,通过笔试的形式,完成课程的终结性评价。
学生提供课程相对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工作经验证明,来置换对应课程学分,鼓励学生通过职业技能证书的自主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六)质量管理
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采用PDCA的动态循环质量管理模式,按照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执行、检查、处理过程来有效实施质量管理。同时根据课程教学效果、第三方评价反馈、教学督导反馈、企业单位评价、学生评价进行适当调整,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十、考核评价与毕业要求
(一)学生成绩考核评价
(二)毕业要求
1.德育合格
学生科规定的德育成绩合格,没有处分,或者处分已经撤销。
2.学业合格
实行学分制,在规定年限内修够129学分。
3.体质健康测试达标
体质健康测试达标成绩在50分以上(含50分)。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符合免测条件、按规定提交免测申请并获得批准者不受本条毕业资格的限制。
4.毕业实习成绩合格,毕业考试成绩合格。
(一)专业名称:老年服务与管理
(二)专业代码:181400
1、学制为三年
2、推行“1+X”证书方式,对持有养老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生可以进行置换相应课程学分。
序号
对应职业(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1
护理员
老人基本生活照料、心理问题照护
2
营养师
膳食调查、营养咨询
膳食指导
3
保健按摩师
保健按摩
4
老年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心理干预
5
社会工作师
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服务社会行为矫正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老年服务与养老机构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服务技能、经营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从事养老照护和养老机构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老年服务与管理人员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老年学概论、社会学基础、老年心理学、老龄政策与法规等。
1.熟练掌握家庭餐饮的制作和家庭电器的使用操作。
2.具有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护理和生活料理服务的能力。
3.具有对老年人疾病照护、康复养生保健的能力。
4.具有为老年人休闲活动组织与策划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养老机构经营和管理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市场营销和人际沟通能力。
7.具有一定的英语会话能力和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8.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具备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素质。
2.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
3.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4.具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意识。
(一)公共基础课程
(二)职业基础课程
1.老年学概论(72学时,4学分)
2.管理学基础(72学时,4学分)
该课程主要讲授管理与管理者,管理思想的演进,管理环境与商业伦理,管理决策,以及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基本职能,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能力。
3.老龄政策与法规(36学时,2学分)
4.老年服务与管理概论(72学时,4学分)
通过对老年人、老龄产业、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构成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对老年服务行业和老年服务产业有个基本认识,培训学生积极献身老龄行业的志向。
5.人际沟通(36学时,2学分)
思维训练、演讲心理训练、人际沟通的心理训练、普通话训练、诵读训练、态势训练、社交、演讲、辩论、求职、推销、谈判。
6.老年社会工作(36学时,2学分)
(三)职业技能课程
1.老年人活动组织与策划(36学时,2学分)
旨在使学生掌握老年人体育活动、文化活动、娱乐休闲活动、旅游休闲活动、养生活动、节日活动、心理保健活动等策划知识,使学生掌握常见老年人活动类型的策划与组织技能,能够指导、组织老年人进行各种健身活动。
2.饮食营养与卫生(36学时,2学分)
通过学习营养素与能量、各类食物营养素价值、食品卫生与安全、食品卫生与安全、营养调查及评价、老年人营养配餐与食谱编制、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膳食指导等内容,使学生掌握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老年人的营养调查评定、食谱编制、慢性病的防治等方面,更好的为老年人服务。
3.老年健康评估(72学时,4学分)
老年综合健康功能评估需要从身体、精神、社会心理、自理能力等多维度测量老年人整体健康功能水平。合理有效的评价老年人群的健康状态和健康需求,有助于将有限的社会化养老资源更合理地用于提供老年医疗和养老服务,改善老年人群的生存质量。
4老年护理技术(72学时,4学分)
通过对老年人常用的消毒方法、基本给药方法、冷热疗法、常用急救技术、临终关怀等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护理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和护理职业素养。
5养老机构管理(72学时,4学分)
本课程主要通过讲述养老机构的建设、规章制度、护理工作管理、医疗服务管理、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和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内容,旨在使学生了解养老机构的日常运作事务,培养学生从事养老机构人事、财务、业务等具体事务管理能力。
6老年生活照护(72学时,4学分)
旨在使学生掌握老年人生活起居饮食、老年生活护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饮食营养与饮食护理、排泄护理、身体清洁照料、体位变换与移动、穿着照料、老年痴呆护理、睡眠护理,适合老年人生活环境的创建、家务技艺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具备一定的评估、诊断、评价等方面的操作能力。
7老年康复护理(72学时,4学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经络、腧穴、保健按摩、针灸保健、中药保健、运动保健以及老年人常见问题的保健等内容,掌握康复保健的理论、知识、技能,能针对老年人常见症状和疾病制定康复保健方案。
(四)职业拓展课程
1.家庭烹饪技术(40学时,2学分)
烹调的概念与作用,烹饪原料的基本知识、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刀工与勺工的基础知识、配菜的基础知识、火候的基础知识、调味的基础知识、烹饪原料的初步熟处理、上浆、挂糊与勾芡、家庭菜肴的烹调方法、菜肴的盛装、家庭面点的制作方法、家宴知识、西式烹调概况
2.老年产品营销(36学时,2学分)
围绕老年产品市场营销必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包括市场营销概念与理念、老年市场调研、老年市场营销环境分析、老年消费行为分析、老年产品竞争战略、老年产品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老年产品品牌管理、老年产品策略、老年产品服务营销、产品定价策略、销售渠道策略、老年产品促销策略等。
3.茶艺和插花(36学时,2学分)
茶艺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
插花通过了解插花的类型、形式、搭配等内容,培养学生居室布置的能力。
4.中国传统文化(36学时,2学分)
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传统节日等内容的介绍,来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
5.烹饪技术(36学时,2学分)
以家庭烹饪课程为基础,对课内教学内容进行熟练化练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家庭餐制作能力。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略)
表三教学场所
校内实训中心多媒体设施实训室
十堰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养中心、十堰市老年公寓等
本专业目前有专职教师三名,为更好充实本专业师资力量,实行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策略,从护理系和康复系聘请兼职教师授课,壮大师资力量。
实行学分制,在规定年限内修够111学分。
4.毕业实习成绩合格。
一、专业名称:医学影像技术
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卫生保健知识。
2、熟练掌握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
3、掌握常用医学影像设备的构造和基本原理,具备常规影像技术操作能力。
4、具有维护常用医学影像设备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
5、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能够对各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做出影像学诊断。
6、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掌握初步的网络技术。
7、具有初步运用卫生保健知识,进行卫生宣传和健康指导的能力。
8、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
9、掌握一定的社科人文知识,具有人际沟通的能力、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
德育课程(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X线物理及防护、病理学基础、疾病概要、影像影像设备、X线摄影化学与暗室技术、、影像诊断学、影像技术学、超声诊断学等20余门课程。
3、社会实践能力训练:结合假期社会实践及临床实习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开展研究性的社会调查。
一、专业名称:口腔修复工艺
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能在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口腔工艺技术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2、掌握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专业基本知识。
3、具有较熟练制作常用修复体和常用矫治器的能力,能初步分析和解决义齿加工实践中的问题。
4、具有对口腔工艺设备正确使用和保养维护的能力,初步掌握常见故障的排除。
5、具备正确使用口腔修复常用材料的能力。
6、具有初步的口腔保健和口腔疾病预防的知识和技能。
7、掌握口腔修复工艺中的美学技能,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8、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
9、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伦理意识、法律意识、安全意识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有健康的体魄。
10、具有良好的服务文化品质、心理调节能力,以及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11、具有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专业领域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德育课程(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人体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疾病学基础、口腔解剖学、口腔生理学、口腔疾病概要、口腔工艺材料学基础、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可摘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口腔正畸工艺技术、口腔预防保健基础、口腔工艺设备、口腔医学美学等20余门课程。
一、专业名称:医学检验技术
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医学检验操作技能,能在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经验、卫生检验、病理检验技术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1、掌握医学检验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医学检验专业的基本专业知识。
3、熟练掌握医学检验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
4、具有将常规检验项目与临床疾病相联系的初步能力。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伦理知识、法律知识、医疗安全意识,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有健康的体魄。
6、具有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文化品质、心里调节能力、以及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
7、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
8、具有对本专业基本业务进行初步管理的能力。
9、具有初步获取专业领域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德育课程(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人体解剖学基础、生物化学、病理学、临床医学概要、寄生虫学检验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病理检验技术、生化检验技术、临床检验等20余门课程。
一、专业名称:制药技术(102000)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
2、学制:三年
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毕业后在医药生产企业从事药物生产、质检、技术管理、药品营销及设备维护等工作。
以制药技术工作岗位需求为标准,通过3年学习,毕业生应具有以下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服务态度,并能顺利通过有关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药物合成、制药工艺、医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具有化学制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与实验技能。
3、具有较强的化学制药工艺生产设计、操作和管理能力。
4、具有原料药检验能力,正确使用和维护一般化学制药生产设备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参与医药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及全面分析、综合应用的能力。
7、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
8、具有初步的获取专业领域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课程设置由5个模块构成: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毕业实习模块。
德育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有机化学、药理学基础、中医药学理论、天然药物学基础、天然药物化学基础、药物化学、药物分析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调剂技术、药物储存和养护技术、疾病概要、医院药学概要、常用制剂技术与设备、GMP与GSP概述
八、教学见习与毕业实习
第三、四学期各安排1周教学见习,第五、六学期毕业实习共40周分别安排在湖北天圣康迪药业、湖北长江药业、湖北清大中药饮片公司、十堰市宏康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及国药控股有限公司进行。
九、考核
1、学生学习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包括毕业实习)、选修课程,所有课程均应参加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3方面。
2、必修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2种,各门课程的考核必须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跨学期课程按学期分别计算;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未通过必修课程考核时,可补考2次。
3、选修课的成绩评定采用合格与不合格制,未通过选修课程考核时,可补考1次。
4、毕业实习应进行考核,考核通过为毕业实习合格。
5、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调剂技术等实践性强的课程应进行技能考试,成绩单列。
6、毕业考试课程为药物分析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调剂技术理论考试。
7、所有课程考试通过,准予毕业。
一、专业名称:中药(101800)
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具备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毕业后在中药材种植、生产经营、调剂等部门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中药专门人才。
以工作岗位需求为标准,通过3年学习,毕业生应具有以下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服务态度,并能顺利通过有关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1、掌握中药学基础理论和专业实际工作所必需的临床药学知识。
2、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中药鉴别监测操作技能,以及中药炮制加工和制剂的制备技术。
3、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现代药学知识和技能,可从事一定中药制作和科学研究的辅助工作。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
5、有基本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知识,能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研究中药并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7、具有初步的获取专业领域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德育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中药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化学技术、中药方剂学、中药鉴定技术、中药药理与应用、中药分析学。
第三、四学期各安排1周教学见习,第五、六学期毕业实习共40周分别安排在十堰市中医院、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郧阳区人民医院、郧阳区中医院、湖北清大中药饮片公司等进行。
5、中药炮制技术、中药鉴定技术等实践性强的课程应进行技能考试,成绩单列。
6、毕业考试课程为中药鉴定技术、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技术理论考试。
一、专业名称:助产
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能在各类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社区服务机构从事临床助产、护理、母婴保健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以助产岗位需求为标准,通过3年学习,毕业生应具有以下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服务态度,并能顺利通过国家执业资格考试。
2、掌握遗传、优生优育的有关知识及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和法规知识。
3、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
4、具有观察和规范的处理正常分娩、正常产褥、新生儿护理及健康指导的能力,能配合医生进行妊娠诊断、产前检查。
5、具有对难产及产科急、危、重症病人初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6、具有对护理对象的病情变化、心理反应和药物疗效进行初步观察和处理的基本能力。
7、具有开展母婴保健及计划生育指导的能力。
8、具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
德育课程(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人体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病理学基础、药理学基础、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护士礼仪、人际沟通、及内、外、妇、产、儿科护理、母婴保健等30余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