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计算发展简介——人工智能与智能计算的发展(2)

艾伦·图灵(AlanTuring)和冯·诺依曼(JohnvonNeumann)等科学家,一开始都希望能够模拟人脑处理知识的过程,发明像人脑一样思考的机器,虽未能实现,但却解决了计算的自动化问题。通用自动计算装置的出现,也推动了1956年人工智能(AI)概念的诞生,此后所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都是建立在新一代计算设备与更强的计算能力之上的。

02逻辑推理专家系统(1990年)

E.A.费根鲍姆(EdwardAlbertFeigenbaum)等符号智能学派的科学家以逻辑和推理能力自动化为主要目标,提出了能够将知识符号进行逻辑推理的专家系统。人的先验知识以知识符号的形式进入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够在特定领域辅助人类进行一定的逻辑判断和决策,但专家系统严重依赖于手工生成的知识库或规则库。这类专家系统的典型代表是日本的五代机和我国863计划支持的306智能计算机主题,日本在逻辑专家系统中采取专用计算平台和Prolog这样的知识推理语言完成应用级推理任务;我国采取了与日本不同的技术路线,以通用计算平台为基础,将智能任务变成人工智能算法,将硬件和系统软件都接入通用计算平台,并催生了曙光、汉王、科大讯飞等一批骨干企业。

符号计算系统的局限性在于其爆炸的计算时空复杂度,即符号计算系统只能解决线性增长问题,对于高维复杂空间问题是无法求解的,从而限制了能够处理问题的大小。同时因为符号计算系统是基于知识规则建立的,我们又无法对所有的常识用穷举法来进行枚举,它的应用范围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随着第二次AI寒冬的到来,第一代智能计算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03深度学习计算系统(2014)

以杰弗里·辛顿(GeoffreyHinton)等为代表的连接智能学派,以学习能力自动化为目标,发明了深度学习等新AI算法。通过深度神经元网络的自动学习,大幅提升了模型统计归纳的能力,在模式识别等应用效果上取得了巨大突破,某些场景的识别精度甚至超越了人类。以人脸识别为例,整个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相当于一个网络参数调整的过程,将大量的经过标注的人脸图片数据输入神经网络,然后进行网络间参数调整,让神经网络输出的结果的概率无限逼近真实结果。神经网络输出真实情况的概率越大,参数就越大,从而将知识和规则编码到网络参数中,这样只要数据足够多,就可以对各种大量的常识进行学习,通用性得到极大的提升。连接智能的应用更加广泛,包括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自动驾驶等。在计算载体方面,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13年提出了国际首个深度学习处理器架构,国际知名的硬件厂商英伟达(NVIDIA)持续发布了多款性能领先的通用GPU芯片,都是深度学习计算系统的典型代表。

机械计算时期已经出现了现代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概念。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Babbage)提出了差分机(1822年)与分析机(1834年)的设计构想,支持自动机械计算。这一时期,编程与程序的概念基本形成,编程的概念起源于雅卡尔提花机,通过打孔卡片控制印花图案,最终演变为通过计算指令的形式来存储所有数学计算步骤;人类历史的第一个程序员是诗人拜伦之女艾达(Ada),她为巴贝奇差分机编写了一组求解伯努利数列的计算指令,这套指令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套计算机算法程序,它将硬件和软件分离,第一次出现程序的概念。

直到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出现了布尔代数(数学)、图灵机(计算模型)、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架构)、晶体管(器件)这四个现代计算技术的科学基础。其中,布尔代数用来描述程序和硬件如CPU的底层逻辑;图灵机是一种通用的计算模型,将复杂任务转化为自动计算、不需人工干预的自动化过程;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提出了构造计算机的三个基本原则:采用二进制逻辑、程序存储执行、以及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这五个基本单元组成;晶体管是构成基本的逻辑电路和存储电路的半导体器件,是建造现代计算机之塔的“砖块”。基于以上科学基础,计算技术得以高速发展,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

04大模型计算系统(2020年)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推动下,智能计算迈向新的高度。2020年,AI从“小模型+判别式”转向“大模型+生成式”,从传统的人脸识别、目标检测、文本分类,升级到如今的文本生成、3D数字人生成、图像生成、语音生成、视频生成。大语言模型在对话系统领域的一个典型应用是OpenAI公司的ChatGPT,它采用预训练基座大语言模型GPT-3,引入3000亿单词的训练语料,相当于互联网上所有英语文字的总和。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给它一个输入,让它预测下一个单词来训练模型,通过大量训练提升预测精确度,最终达到向它询问一个问题,大模型产生一个答案,与人即时对话。在基座大模型的基础上,再给它一些提示词进行有监督的指令微调,通过人类的<指令,回复>对逐渐让模型学会如何与人进行多轮对话;最后,通过人为设计和自动生成的奖励函数来进行强化学习迭代,逐步实现大模型与人类价值观的对齐。

大模型的特点是以“大”取胜,其中有三层含义:

(1)参数大,GPT-3就有1700亿个参数;

(2)训练数据大,ChatGPT大约用了3000亿个单词,570GB训练数据;

(3)算力需求大,GPT-3大约用了上万块V100GPU进行训练。为满足大模型对智能算力爆炸式增加的需求,国内外都在大规模建设耗资巨大的新型智算中心,英伟达公司也推出了采用256个H100芯片,150TB海量GPU内存等构成的大模型智能计算系统。

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GeneralIntelligence,简称AGI)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话题,极具争论性。曾经有一个哲学家和一个神经科学家打赌:25年后(即2023年)科研人员是否能够揭示大脑如何实现意识?当时关于意识有两个流派,一个叫集成信息理论,一个叫全局网络工作空间理论,前者认为意识是由大脑中特定类型神经元连接形成的“结构”,后者指出意识是当信息通过互连网络传播到大脑区域时产生的。2023年,人们通过六个独立实验室进行了对抗性实验,结果与两种理论均不完全匹配,哲学家赢了,神经科学家输了。通过这一场赌约,可以看出人们总是希望人工智能能够了解人类的认知和大脑的奥秘。

从物理学的视角看,物理学是对宏观世界有了透彻理解后,从量子物理起步开启了对微观世界的理解。智能世界与物理世界一样,都是具有巨大复杂度的研究对象,AI大模型仍然是通过数据驱动等研究宏观世界的方法,提高机器的智能水平,对智能宏观世界理解并不够,直接到神经系统微观世界寻找答案是困难的。人工智能自诞生以来,一直承载着人类关于智能与意识的种种梦想与幻想,也激励着人们不断探索。

THE END
1.人工智能与智能计算的发展智能计算时代,除了互联网以外,还有数据基础设施,支撑各类终端通过端边云实现万物互联,终端、物端、边缘、云都嵌入AI,提供与ChatGPT类似的大模型智能服务,最终实现有计算的地方就有AI智能。智能计算带来了巨量的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的突破和对算力的爆发性需求。http://www.npc.gov.cn/c2/c30834/202404/t20240430_436915.html
2.边缘AI计算平台AIR-530 基于 NVIDIA IGX 平台,可提供 200GbE 以太网带宽和 32 TFLPOS AI 计算能力,采用 NVIDIA 安全设计。 采用NVIDIA IGX 平台的边缘人工智能工作站 采用NVIDIA认证的 RTX A6000 图形卡 丰富的 IO 端口适用于各种应用 取得报价 AIR-020 基于NVIDIA Jetson Nano/TX2 NX/ Xavier NX的边缘AI推理系统 https://www.advantech.com.cn/products/edge-ai-inference-systems/sub_65f20c25-f6ef-4ab5-be3c-b7dfa7a833b3
3.人工智能计算器Token计算器华为云帮助中心为你分享云计算行业信息,包含产品介绍、用户指南、开发指南、最佳实践和常见问题等文档,方便快速查找定位问题与能力成长,并提供相关资料和解决方案。本页面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器 。https://support.huaweicloud.com/topic/214591-1-S
4.关于AI云计算的投资逻辑财富号唯一有前景的,本人觉得是ai计算。 有人说了,高端芯片也禁止出口国内了,怎么发展? 看好的原因如下: 其一,随着人工智能全面布局,后台的ai计算服务器,必然是高速增量市场。尤其是ai云计算,必然是未来市场主流计算模式。 其二,随着英伟达等高端芯片限制,只能国内ai计算质量下降或者成本提升。那我们可以量变引起质变,也就是https://caifuhao.eastmoney.com/news/20241128145259578907490
5.天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上线对外运营整体规划300P算力据了解,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位于河北区张兴庄地块,项目以基于华为昇腾AI人工智能芯片构建的人工智能计算机集群为基础,涵盖了基建基础设施、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基础设施的完整系统,主要应用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型开发、模型训练和模型推理等场景,提供从底层芯片算力释放到顶层应用的全线人工智能能力。 https://m.loupan.com/anqing/news/202303/5057738/
6.AI计算平台依托对行业深度理解与实践沉淀,融聚智能物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知识计算,构建社会运行核心支撑的新计算模式, 打造全要素融合式产业数智化服务https://ai.clife.cn/solution/federated-learning
7.边缘计算和边缘AI是什么?两者有什么区别?在科技领域,我们听惯了AI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却很少涉及两者的交叉与融合:边缘AI,那么边缘计算与边缘AI是什么,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AI芯片分为云端和边缘端,云端芯片要求高性能,边缘端芯片由于应用场景众多,对于环境和能耗等也有更多要求。事实上,当前边缘AI芯片已不再是个小众领域,包括谷歌、英伟达、英特尔、高通、华为https://www.51cto.com/article/708978.html
8.AICC2024人工智能计算大会AI前沿领袖报告 100+ AI领域热点话题 2000+ 产学研用行业专家面对面交流 3000m2 实景AI创新 科技展 揭晓 2024年度人工智能 创新成果 发布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注册报名 REGISTER 特| 邀 | 票 此门票为特邀嘉宾票,由大会组委会定向发送邀请并提供邀请码 https://www.aicconf.net/
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智能计算引领变革”主题论坛圆满举行7月9日,由燧原科技和之江实验室共同主办的 “AI·智能计算引领变革” 主题论坛作为WAIC2021重要主题之一,通过主题演讲和高峰对话的形式,从智能计算集群架构、赋能与生态入手,围绕智能计算的前沿技术、应用落地和产学研赋能,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引领作用。 https://laoyaoba.com/n/78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