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4.26云南
《经典常谈》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按照经史子集的顺序,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即《易经》,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汉代,《周易》上升为儒家《六经》之首。
《周易》重要组成部分——八卦。八卦的由来是筮法,解释八卦吉凶的辞为爻,卦爻的集合为《周易》。
战国末期道家学说、阴阳家的学说盛行,儒家借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
三礼第五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鲁国的国史,相传为孔子修订而成。《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春秋三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三传》就是对《春秋》的解读,公羊、谷梁两家全以解经为主,左氏却以叙事为主。
四书第七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由南宋朱熹汇辑刊刻,从此广为流传。
《大学》:《大学》本是《礼记》里的一篇,朱熹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取出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是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
《中庸》:是传授心法的书,“不偏”叫作“中”,“不易”叫作“庸”。以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态度为人处世。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
《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和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记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语录体为主。这部书不但显示了一个孔子伟大的人格,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
《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
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以战国时期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同时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一些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本书载录了战国时期名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史实,着重记录了策士们的策略和游说言论。用编者刘向的话来讲,《战国策》就是记录了战国时代“高才秀士”们“奇策异智”的一部重要古史。
诸子,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
代表人物:惠施、公孙龙
中国严谨逻辑思想开创者,在中国开创了逻辑思想探究。先秦诸子的著作当中多半称其为辩者。
秦相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想化零为整,集合众长,统一思想,但他的基调却是道家。
汉武帝时期淮南王刘安效仿吕不韦编撰《淮南子》,也以道家为思想基调,想要统一思想。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向汉武帝谏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帝王用功名利禄提倡儒学,儒学统于一尊。
《经典常谈》考试真题
6.综合运用。
(1)《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再阅读这本书时,可以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除了根据兴趣选择,还可以根据来选择。
(2)小文最近因为看了央视纪录片《“字”从遇见你》后,开始对汉字的起源演变感兴趣,他选择阅读《经典常谈》中的《<说文解字>第一》,请帮助他完成下列知识卡片。
(3)你在阅读《经典常谈》之后,发现其对下列三本古籍都有精彩的阐述,如果想要选择一本进行深入阅读,你会选择哪一本呢?请说说理由。(60字左右)
7.班级开展以“联系《经典常谈》阅读古典文学”的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分类别
(1)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空格;
《经典常谈》所讲经典中,《史记》《汉书》属于“史”,《诗经》属于“①”,《离骚》属于“②”,《墨子》《吕氏春秋》属于“③”。
A.经B.史C.子D.集
读《诗经》
语段一:“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
语段二:“赋比兴的意义,说数最多。大约这三个名字原都含有政治和教化的意味。赋本是唱诗给人听,但在“大序”里,也许是“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的意思。比兴都是“大序”所谓“主文而谲谏”;不直陈而用譬喻叫“主文”,委婉讽刺叫“谲谏”。……比兴都是政教的譬喻,但在诗篇发端的叫做兴。”——均选自《经典常谈·<诗经>第四》
(2)结合语段一,我们可知,是《诗经》主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3)结合语段二,试从我们学过的《<诗经>二首》中举出一例运用“比兴”的例子:,。
读《儒林外史》
(4)《儒林外史》的扉页上写道:“经史子集是为国学正统。所谓外史,即为野史杂闻,不如正统者流。儒林外史举其要者,即为儒林败史。所谓儒林,究到底方知,原来就是一个江湖,衣冠人物的江湖而已。”《儒林外史》描绘了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幅生动鲜活的士人百态图。读完《儒林外史》,班上同学展开讨论。
7.(1)①A②D③C
(2)赋、比、兴
(3)示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4)示例1:我同意甲的观点。作者以犀利的笔锋,含蓄幽默的言辞,揭露封建知识分子追求功名富贵和封建官吏贪污受贿的卑污灵魂,抨击腐朽的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如对范进、高翰林、汤知县、严氏兄弟一类人物,作者无情地给予讽刺。
示例2:我同意乙的观点。作者以高超的笔法讽刺了范进、汤知县等人,也树立了许多正面人物形象。如王冕懂事孝顺,勤奋好学,蔑视权贵;杜少卿仗义疏财,为人至孝。他们都是典型的正面人物。
8.列说法中和《经典常谈》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常谈》是朱自清撰写的一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根据造字法可知,汉字“鱼”“口”“手”“田”等都是形声字。
C.书中讲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论之作的是《礼记》。
D.《春秋》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是我国第一部通史。
8.B
今年四月,××学校举行“读经典、学经典”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9.任务一: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10.任务二:八2班的小张同学对《经典常谈》中《<说文解字>第一》很感兴趣,知道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想用造字法来探究字义。请你参考“武”的例子和他一起探究“孝”这个字。
例:“武”是会意字,字形结构:上面是表示武器的“戈”,下面是表示脚趾的“止”,它的含义是征伐示威,引申为勇敢、英勇。
“孝”是字,字形结构:,它的含义是。
【提示:“孝”与“老”“孕”有关。】
9.①为人做事要有始有终,矢志不渝。
②要善于借助别人(或听取别人的意见)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10.“孝”是转注字
字形结构:上面是表示老人的“耂”,下面是表示孩子的“子”。
它的含义是儿孙搀扶老人(或服从和侍奉老人长辈,或即为孝顺)
11.以下有关《经典常谈》一书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在《经典常谈》一书中,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
C.《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部伟大的工具书。其中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这“六书”是由许慎创造。
D.“赋、比、兴”是前人概括的《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11.C
13.小文根据《经典常谈》梳理了“古诗发展史”,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源头是歌谣。春秋时,太师们记录下三百多篇唱词,遗称“诗三百”,便是后来的《诗经》。
B.汉武帝立乐府,采集歌谣和乐谱,以备传唱,这些乐歌,后称为“乐府诗”。汉乐府以叙事为主。
C.魏晋时期,阮籍扩大诗的范围,正式成立抒情五言诗。陶渊明是将田园生活写在诗里的第一人。
D.唐代谐调发展,律诗绝句称古体;不谐调的诗,称近体。李白用诗抒写时代,杜甫抒写自己生活。
13.D
14.根据《经典常谈》,在下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主要内容与书目相符()
①这部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书。
②作者早年游历各地,搜得大量史料。后担任太史令和中书令,著述历史。他在书中据事实录,使善恶自见,完成这部纪传体通史。
③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收录九千个汉字,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并提供了研究字形、字音、字义的依据。
④由于各诸侯国关系紧张,战争频繁,担负外交的策士受到重用。策士们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他们的言辞被此书收录。
A.①②B.①④
C.③②D.③④
14.D
15.关于《经典常谈》的概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书作者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B.全书共13篇,展示了我国古代和近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C.作者写这部书,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
D.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等情况。
15.B
16.下在关于《诸子第十》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有教无类”
B.《墨子》里只讲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这是他们的“非攻”主义。
C.老子以为事物变化的最大公律是物极则反。处世接物,最好先从反面下手。
D.荀子说人性是善的,孟子说人性是恶的。
16.D
17.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
(1)这段通俗浅显的文字,出自为中学生撰写的《》。
(2)下面关于这部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部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点研究传统典籍的作品。
B.这段话是全书的第四篇,梳理的是关于《尚书》的内容。
C.这部作品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
D.这部作品共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等在内的多部经典作品,我们在阅读时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
17.(1)朱自清经典常谈
(2)B
19.阅读名著文段,回答以下问题。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1)这段文字选自(作者)的《经典常谈》。该书是作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史记》等经典著作。
(2)以上文段主要讲的经典是《》。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的形式;这种形式失去主要地位是因为后来发展了字数均齐,韵脚调谐。
19.(1)朱自清传统文化经典说文解字周易
(2)诗经重章叠句
21.八年级(3)班全体同学共同阅读名著,下面是老师给同学们布置的任务,请你参与并完成。
三是“①________”,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如“止”“戈”为“武”,“人”“言”为“信”等。四是“②________”,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声意符,声是音标。如“江”“河”两字,“氵”(水)是形,“工”“可”是声。但声也有兼义的。如“浅”“钱”“贱”三字,“水”“金”“贝”是形,同以“戋”为声;但水小为“浅”,金小为“钱”,贝小为“贱”,三字共有的这个“小”的意义,正是从“戋”字来的。
(1)根据原著,在文中横线上填写造字法的名称。
21.①会意②形声
22.班级开展“《经典常谈》阅读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问题。
22.①《诗经》
②重章叠句
③我认可孔子的做法\孔子的做法有道理(肯定态度)。此乃“巧用”,孔子借治玉来教化人,明确做学问(或培养人)与打磨玉器一样都需要有不断雕琢、不断精进的过程(明确共同点即可)。用诗句来表情达意更具体形象。
23.老师:我们应该怎样阅读《经典常谈》昵?
老师:我们现在想选择杜甫诗歌编辑成集,现在可以根据《经典常谈》中《诗第十二》这一篇来确定主题方向。确定的主题是什么呢?
PPT: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小文:依据PPT展示的这段论述,我们可以将杜甫诗集的主题确定为(3),比如(4)。(以《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为例,说明理由)。
小宇:我明自了,学习《经典常谈》可以了解经典内容,可以了解一个作者的风格特点,还可以了解一个文体的发展脉络。归纳这些内容,利于我们系统学习经典。
23.诗经说文解字
示例主题:时代新声杜甫在《春望》中直接写到,国家动荡,春天满城草木的荒凉景象,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从而使诗歌在领域、主题价值方面都呈现了新境界。(抓住“时代、新领域或新世界”这些关键词,阐述为什么确定这个主题,还要依据PPT展示内容的)
24.《经典常谈》中,对很多古代经典都有平实而高明的观点。请你根据提示,将ABCD四个观点填入表格中的正确位置。(只填序号)
经典与观点
A.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
B.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史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
C.断代为书,尽可充分利用史料,尽其颂述功德的职分。文字趋向骈体,句子比散体长。
D.大体依《春秋》而作;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
24.BCDA
26.按要求完成题目。
(1)语文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表。
(2)学校读书节活动正如火如荼地举行,校园小记者在八年级活动区域内进行随机采访,请你接受访问并回答问题。
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相信你应该读过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对经典有着自己的研读和理解。请问你最喜欢里面提到的哪部经典?请说说你的理由。
同学:①
小记者:如果是选择性阅读,你的兴趣点在哪一方面,又会选择哪些篇目来读?
同学:②
26.(1)春秋说文解字孟子周易
(2)(1)示例一:你好!我最喜欢的经典是《诗经》,里面的诗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等古时的社会风貌,让我了解到古人的生活,也更激发了我学习诗歌的兴趣。
示例二:你好!我最喜欢的经典是《论语》,书中记录的关于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的语句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教育,引导我成为一个有坚定志向、努力学习、善于自省的人。
示例:我喜欢汉字文化,选择《说文解字》篇。(我喜欢古典诗歌,选择《诗经》篇、《辞赋》篇、《诗》篇)
27.八(1)班开展“经典常谈”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李老师: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是一个很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在于实用,()在于文化。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同学们在阅读了《经典常谈》后,有什么收获?
甲同学:阅读这部作品后,我对人们常常提到的“四书”有了全面的了解。知道“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乙同学:我对历史很感兴趣,所以我重点阅读了《〈史记〉〈汉书〉第九》,了解到除《史记》《汉书》以外的二十二部“正史”,都采用了《汉书》的体制,断代为书。
丙同学:除了这些我还知道了《史记》成于一人之手,《汉书》成于四人之手。《汉书》表、志由班昭(曹大家)和马续补成。
丁同学:我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及其变,了解了我国古代《诗经》《楚辞》以及诗歌的发展脉络,获益匪浅。阅读《经典常谈》,使我们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新深,源远流长。
①第一段文字括号里应填写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A.如果……就……B.因为……所以……
C.只有……才……D.不是……而是……
②丁同学说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丁同学是通过阅读《经典常谈》中的《》了解的。
③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2)【品格赞颂】下面是张洁同学演讲稿的开头部分。
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千秋太史公,精神永流传”。
27.(1)D说文解字删去“使”
(2)称呼应顶格(将“同学们,大家好”顶格)
示例:他坚忍不拔,彰显生命价值。
28.“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经过历史积淀而流传下来的经典,往往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厚的人生哲理和人文内涵。养成读书的习惯,坚持阅读经典、品味好书,好似在心中长燃一盏明灯。
班级正在开展以“文海遨游,品味经典”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小语:《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小文: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著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小诗:《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小华: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说法错误的同学是①,我的修改意见是:②。
(2)班长对《说文解字》部分特别感兴趣,她找来了几张象形字的图片,请你分别写出他们对应的汉字。
29.老师布置了一道思考题:“有人认为,《经典常谈》中的'常’应该解释为'经常’,还有人认为应该解释为'普通’'平常’,哪种理解更合适呢?”对此你怎么看?请说说理由。(4分)
29.观点(两种理解均可,1分)
理由(选经常,可从经典作品具有的启迪作用,人文意义或文化传承等角度谈,故应该经常读一读;
选平常、普通,可从经典作品虽然精深,但本书是为中学生写的,语言平易近人,既有学术活动又有文学魅力,阅读较为轻松,适应普通人群阅读。2分)
语言通顺(1分)
注:如同时选两种理解,也可。但理由必须从两方面都写到才能给到第二层面的2分,只答出一种理由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