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每一年的成人高考中,很多考生都会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语文这一科目上,因此,大家在平常的复习中就得努力做题了。希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1年成人高考语文考前预习基础练习试题(十八),供大家参考使用。
2021年成人高考语文考前预习基础练习试题(十八)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解嘲解数善解人意不求甚解
B、和面和缓和衷共济随声附和
C、差池差距差额选举差强人意
D、标识识破博闻强识远见卓识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同音字,A项,“解数”的“解”字读xiè;其他项均读jiě;B项,“和面”读huó,“随声附和”读hè,其他项均读hé;C项均读cha;D项“标识”和“博闻强识”读zhì,其他项均读ch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修葺赡养针炙如火如荼
B、凋敝浩瀚焕发以逸代劳
C、浸渍骁勇惬意精兵减政
D、气概对峙纰漏融会贯通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A项:“针炙”应为“针灸”;B项:“以逸代劳”应为“以逸待劳”;C项“精兵减政”应为“精兵简政”;D项正确。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几个月,他一直深入矿区体验生活,终于写出了这部人人都_____的好作品。
②经过努力,我国已完成SARS疫苗的研究,即将进入临床________。
③北京市西部和北部是连绵不断的群山,东南为一片________低缓的平原。
A、夸耀实验逐步B、夸奖试验逐渐
C、夸奖实验逐步D、夸耀试验逐渐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同义词的辨析,即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用法。“夸耀”是指自己向别人炫耀,而“夸奖”是指来自别人的称赞。应用“夸奖”。因此应先排除A和D项,然后结合语境和固定搭配,“实验”与“临床”不搭配,应用“试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养老院的老人们饱食终日,过着幸福的日子。
B、汽车在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
D、第28届奥运会女排决赛,失利后的俄罗斯队的姑娘们黯然神伤。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成语的辨析,即结合语境正确地使用成语。“饱食终日”与“养老院的老人们”语境不和,因此,A选项是错的。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老师和校长流动机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一个目标。
B、近年来随着全国气候的变暖,深藏于滇西群山中的程海湖的蒸发量也逐渐增大。
C、我国将展开大规模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未来几年内可建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D、在雅典奥运会上扬我国威的体育健儿抵达首都机场后,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结构性语病的辨析能力。A、B、D三项正确。C项前一部分成分残缺,“展开”后面没有宾语与之搭配;后一部分搭配不当,“建成”与“屏障”不搭配。
6、填入下面横线处,表达效果最好的一项是
中外古今的诗人,常喜欢将珍珠与眼泪相比。阿拉伯的诗人说,牡蛎在海滩上赏月,天使的一滴眼泪,刚巧滴落在它心上,________________。
A、就像一颗晶莹的珍珠B、变成了一颗晶莹的珍珠
C、就是一颗晶莹的珍珠D、俨然是一颗晶莹的珍珠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保持语言的连贯性的能力,本题的四个答案都是比喻,通过查语境,品味语感,不难得出,无论是语气的衔接,还是表达效果,B选项都是最好的。
点评:本题和2009年的考题相比,难易程度相当,容易答对。况且此句出自成考教材中《泪珠与珍珠》一文,考生如果是读过的,对答题也会有所帮助。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7-10题。
光作为刺激信号与生命发生的最为密切的关系,莫过于视觉的形成。人从外界环境获得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眼睛。但是,只有眼睛还不能形成视觉,必须有光作为刺激信号并与眼睛接收与加工光信号的机构相配合才能形成视觉。视网膜上的光感受细胞对光产生反应,把光所携带的景物信息转换为神经电信号,经加工后传到大脑,再经脑的综合分析产生视觉,这才能看到环境景物。
光运动也是光作为一种信号对生命活动发生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光运动,就是那些由光调节的、生物体的整体或某一部分发生空间位移的行为反应。光运动使生物体具有了空间定向本领。多细胞植物虽然不能有来去自由的运动,但它们可表现出弯曲、扭转等运动现象,而这些运动往往受着光照的控制。若光的作用只是触发这类运动,则称为感光性。要是光的方向决定了运动方向,就称为向光性。具有光合作用的植物,向光性突出表现在把叶面转向太阳光的入射方向。生物对于光的刺激产生定向运动,称为趋光性。这些生物要在光源与背景之间,不同强度的光源之间选择运动方向。朝向光刺激的运动反应叫正趋光性,背向光刺激的运动反应叫负趋光性。
7、对第一段中“光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刺激信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因为光给人和动物以视觉
C、因为光给生物以空间定向本领
8、下面对第二段“视觉的形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眼睛为视觉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B、光信号为视觉的形成提供了外部信息
C、视网膜的作用是接收、转换和加工信息
D、大脑的作用是看到环境景物
名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B项中“外部信息”属无中生有,文中未涉及。
9、对第三段中生物光运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光运动指光在生物体中的运动
B、多细胞植物不存在光运动问题
C、向光性是植物追随阳光的表现
D、趋光性是生物依附阳光的表现
10、对第四段中生物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钟是生物的内在节律系统
B、生物钟与光照的变化毫无关系
C、生物钟与生物的空间定向有关
D、生物钟不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名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文中有生物钟的定义,即“造成生物节律现象并使之得以维持的内部机制称为生物钟”,在A选项中可找到“生物钟”和“节律系统”的两个概念,与答案吻合。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5题。
什么叫做联想呢联想就是见到甲而想到乙。甲唤起乙的联想通常不外乎两种原因:或是甲和乙在性质上相类似,例如看到春光想起少年,看到菊花想到高节之士;或是甲和乙在经验上曾相接近,例如看到扇子想起萤火虫,走到赤壁想起曹孟德或苏东坡。类似联想和接近联想有时混在一起,“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两句词就是很好的例子。词中主人何以“记得绿罗裙”呢因为罗裙和他的欢爱者相_____________;他何以“处处怜芳草”呢因为芳草和罗裙的颜色相____________。
意识在活动就是联想在进行,我们差不多时时刻刻都在联想。听到声音知道说话的是谁,见到一个词知道它的意义,都是起于联想作用。联想是以旧经验诠释新经验,如果没有它,知觉、记忆和想象都不能发生,因为它们都得根据过去的经验。由此可知联想的作用广泛。联想有时可用意识控制,作文构思时或追忆一时记不起的过去经验时,都是勉强把联想挤到一条路上去走。但是在大多数情境之中,联想是自由的,无意的,飘忽不定的。听课读书时本想专心,而打球、散步、吃饭种种意象总是不由自主地闯进脑里来,失眠时越怕胡思乱想,越禁止不住胡思乱想。这种自由联想好比水流,温火就燥,稍有勾搭,即被牵绊,未登九天,已入黄泉。由此可知联想的散漫飘忽。
联想的性质如此。多数人觉得一件事物美时,都是因为它能唤起甜美的联想。
在音乐方面,联想的势力更大。多数人在听音乐时,除了联想到许多美丽的意象之外,便别无所得。他们欢喜这个调子,因为它使他们想起清风明月;不欢喜那个调子,因为它唤醒他们以往的悲痛的记忆。钟子期何以负知音的雅名因为他听伯牙弹琴时,惊叹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李颀在胡笳声中听到什么他听到的是“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白乐天在琵琶声中听到什么他听到的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苏东坡怎样形容洞箫声他说:“其声鸣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婺妇。”这些数不尽的例子都可以证明多数人欣赏音乐,是欣赏它所唤起的联想。
就广义说,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创造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因此就不能离开联想。但是我们通常所谓联想,是指由甲而乙,由乙而丙,辗转不止的乱想。就这个普通的意义说,联想是妨碍美感的。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在美感经验中我们聚精会神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上面,联想则最易使精神涣散,注意力不专一,使心思由美感的意象旁迁到许多无关美感的事物上面去。在审美时我看到芳草就一心一意地领略芳草的情趣;在联想时我看到芳草就想到罗裙,又想到穿罗裙的美人,既想到穿罗裙的美人,心思就已不复在芳草了。
联想大半是偶然的。比如说,一幅画的内容是“西湖秋月”,如果观者都不聚精会神于画的本身而任意联想,则甲可以联想到雷峰塔,乙可以联想到往日同游西湖的美人。这些联想纵然有时能提高观者对于这幅画的好感,画本身的美却未必因此而增加,而画所引起的美感则反因精神涣散而减少。
11、根据第一段的文意,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应该是哪两个词语(4分)
正确答案:接近类似
12、第三段开头“联想的性质如此”是对上文的总结,请从第二段中找出联想性质的两个方面。(每个方面不超过四个字)(6分)
正确答案:作用广泛散漫飘忽
名师解析:从题中看,第三段开头“联想的性质如此”是对上文的总结,要求从第二段中找出联想性质的两个方面。这就给我们找出了答题的方向,在第二段中很快就找到两个并列的句子:“由此可知联想的作用广泛”和“由此可知联想的散漫飘忽”。再根据“每个方面不超过四个字”的要求,得出答案:“作用广泛”、“散漫飘忽”。
13、第四段中的“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都是诗人通过联想对音乐的描绘,但前者突出的是__________感受,后者突出的是________感受。(6分)
正确答案:视觉听觉
名师解析:这段是指在音乐方面,联想的作用。前一句“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写诗人李颀听琴的感受,琴声忽纵忽收,就像空廓的山间,百鸟散而复聚;曲调低沉时,就像浮云满天;曲调悠扬时,又如云开日出。这段强调的是,读此诗带给人美好的视觉享受。而后一句,白居易在琵琶声中听到什么他听到的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写重点琵琶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出,又如铁骑冲出、刀枪齐鸣。使人身临其境,如听其声。因此答:“视觉”和“听觉”。
14、在第五段中,作者一方面认为艺术创造离不开联想,一方面又说联想是妨碍美感的,这是否矛盾理由是什么(4分)
正确答案:不矛盾前者特指艺术联想,后者是指通常所谓的联想(或“普通意义的联想”)
名师解析:纵观全段,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创造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因此就不能离开联想。这是把艺术创造和联想结合在一起说的,就可以答“艺术联想”。二是指通常所谓联想,即辗转不止的乱想。就这个普通的意义说,联想妨碍美感,最易使精神涣散,注意力不专一,旁迁到许多无关美感的事物上面去。因此,根据第二点可以答“通常所谓联想”,或“普通的意义的联想”。
P11---P15题点评:这篇社科文,重点讲述了联想的类型,联想的性质以及联想带给人的享受。P11题考查的是联想的两种类型:类似联想和接近联想。较简单。P12题考查的是联想的性质,而且指向性很强,容易找到。P13题的第一问,应该是这道题的难点,段中举的例子是指听觉的感受,而诗中却由听觉转换成视觉。答“视觉”才是正确答案。
P14题考查的是“艺术联想”和“普通意义的联想”的区别,答案是明摆着的,相对较容易。P15题考查的是,考题规定文中的某一观点。自由发挥,举例证明观点,只要举例正确就可得分。总之,今年的试题难度适中,和2009年的考题相比,难易程度相当。
四、(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
卫懿公好禽,见觝①牛而悦之,禄其牧人如中士。宁子誎曰:“不可。牛之用在耕,不在觝。觗其牛,耕必废。耕,国之本也,其可废乎臣闻之,君人者不以欲妨民。”弗听。于是卫牛之觝者,贾十倍于耕牛,牧牛者皆耕而教觝,农官强能禁。邶②有马,生驹不能则善鸣,公又悦而纳诸厩。宁子曰:“是妖也,君不司,国必亡。夫马,齐力者也;鸣,非其事也。邦君为天牧民,设官分职,以任其事,废事失职,阙③有常刑,故非事之事,君不举焉,杜其源也。妖之兴也,人实召之,自今以往,卫国必不多不耕之夫,不织之妇矣。君必悔之。”又弗听,明年,狄④伐卫,卫侯将登车,而和御失其辔;将战,士皆不能执弓矢,遂败于荥泽,灭懿公。
【注】①觝(dǐ:碰撞,相触。②邶(bèi):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汤阴县南。③阙(jué):犹“乃”。④狄(dí):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
16、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正确答案:宁子劝谏说:“不能这样,牛的用途在耕田,不在能顶角,让那些牛都去顶角,耕地就必然荒废。农耕是国家的根本,怎么可以荒废呢我听说有这样的话:作为君王的人不应该因个人的爱好妨碍百姓。”卫懿公不听从。
名师解析:宁子的这段话实际上说出了,牛和农耕的关系,二者与君王的关系,即君王不能只凭个人的爱好做事而动摇国家的根本。
17、春秋时期,耕战是立国之本。从全文看卫懿公的私欲给卫国带来了怎样的后果(用文中语句作答)(6分)
正确答案:牧牛者皆释耕而教觗士皆不能执弓矢
名师解析:牛的天职在于耕田,卫国放牛的人放弃了农耕却去训练牛抵角,士兵的天职在于打仗,卫国士兵却都不能挽弓射箭,如果人人都不司其职弃本逐末,只能导致民穷国危的后果。因此,应选择上面两项。
18、卫懿公的灭亡具有怎样的历史教训(用文中语句作答)(4分)
正确答案:君人者不以欲妨民非事之事,君不举焉,杜其源也
名师解析:该典故告诉我们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使物和人都应尽所长,避其所短,也就是文中所说的,做君主的不因自己的私欲妨碍百姓,从根本上杜绝废事失职现象的发生。否则,必然天下大乱,陷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9-20题。
春日
汪藻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注】茅茨:茅草屋顶。烟暝:烟雨迷蒙。
19、这首诗写了一个多雨的“春日”,作者是用哪些典型景物来表现的(4分)
正确答案:浮云带雨,田水如镜,客衣沾湿。
名师解析:此题重点问的是多雨的“春日”的典型景物,它的题眼是“多雨”,就要找到与之有关的句子,我们找到的句子是:“处处浮云将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镜”和“茅茨烟暝客衣湿”,然后概括写出来即为答案。
20、诗的第三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5分)
正确答案:拟人写出了篱边桃花将开未开的情态
名师解析:诗的第三联写篱笆外探头伸出了将开未开的桃花,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花写的具有了人的动感。只要答出这点即可。
名师点评:这是一首宋诗,主要写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春雨连绵。但田野碧绿,鸥鸟悠闲,桃花出篱笑,过午鸡鸣的美景,比较2009年的考题,难度略有降低,考生大多能读懂诗意,答题的准确率也应比09年高。
五、作文(70分)
21、有人向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老妇人问道:“尊敬的夫人,您用什么化妆品把自己保养得如此美丽,使您整个人显得这样生动和富有吸引力。”老妇人微微一笑,未作回答。她的一位邻居在一旁答道:“我从未看见她使用过化妆品。她只是用善良柔化自己的声音,用施与护理自己的双手,用公正塑造自己的形象,用真诚美化自己的心灵,用坦然对待一切不喜欢她的人。”
请以“用真诚美化自己的心灵”为题,写一篇200字的议论文。(20分)
解析:这篇小作文,文体要求写议论文,既是命题作文,题目本身也是论点,即以“用真诚美化自己的心灵”为论点,写一篇议论文。论据方面,可举与当今社会中有关的,或人际关系有关的事例,加以论述。
22、“执着”在佛教的教义中原指尘世事物的追逐不舍。但是对于尘世中的人来说,执着乃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他们身上往往都凝聚着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精神。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50分)
编辑推荐>>
共收录117.93万道题已有25.02万小伙伴参与做题
售后投诉:156-1612-8671
考试信息
考试科目
考试资料
其他
您还不是该课程的学员,无法下载哦~点击下方立即学习,即可下载更多专享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