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央视《古韵新声》节目中,一曲《诗经·郑风·野有蔓草》,再现2500多年前先秦清甜宜人的春日邂逅,获得网友热评。
翻一翻《诗经》,去读读那些带着自然香气的诗句,去感受我们先民对生活的感恩热爱。那份古朴热诚的精神力量,如一袭醉人的春风,总能让身处都市的我们找回对土地的念想,对四时变化的期盼,对诗意生活的追寻。
为君子,要——
瞻彼淇奥,绿竹猗[yī]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xiàn]兮,赫兮咺[xuān]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xuān]兮。
《诗经·国风·卫风·蓼莪》
淇水河湾,翠竹挺立修长。有位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似美玉经过琢磨。气宇庄重轩昂,举止光明磊落。这样的君子,见了又怎能忘记。
君子,是修身思齐的典范。何为君子?历代典籍里不乏论述。而《诗经》中的君子,总赋予别样的浪漫。陌上颜如玉,公子世无双,给今人无尽的遐想和久远的审美享受。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诗经·小雅·蓼莪》
父母双亲,生养了我,抚慰我、养育我、拉拔我、庇护我,不厌其烦地照顾我,无时无刻怀抱着我。想要报答他们的恩德,却感慨这恩德像天一样浩瀚无边!
这篇至情至性的“千古孝思绝作”,至今读来,也会掩卷泣下。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只有离开父母,一个人闯荡江湖,才更知年幼之时受得他们怎样的庇护。趁父母安康,善待他们,不为美德,只因那份恩太深太重。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
淑慎尔止,不愆[qiān]于仪。
不僭不贼,鲜不为则。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修明德行,使它高尚美好。举止谨慎,仪态端正。不犯过错不害人。人家送我一篮桃,我把李子来相报。
先人虽生活在蛮荒的世界,却修身自持,活得有情有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正是这样的礼尚往来,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更加亲切紧密。历史变迁,但这枚关乎信义与良善的种子,却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生根发芽,使今日之你我,哪怕身处困境,也不忘守望相助。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桃夭》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思绪。在那高高的城楼之上,一个等待恋人的女子四处张望。她那细致又绵长的思念,彷佛一天过去了,就像三个月那样漫长。
从前慢,慢到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去爱一个人,去候一个人。而在这个过程中,思念虽然折磨心神,却也让感情有了光阴的厚度、酝酿的浓度。现在,匆忙的你我,可还曾保留这份清雅的纯真?对任何事物操之过急的追逐,反倒令“情”字减了味道。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采薇》
一位久戍边疆、解甲退役的士兵,踽踽独行在返乡的路上。边关渐远,乡关渐近。遥望着家乡,不禁思绪纷繁。昔日离家时,依依杨柳映在眼前,那么柔软,那么轻盈,心情也那么盎然。如今,回到故乡,已是大雪纷飞。
每每吟此,都有一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凄怆。风物不同,人事更迭,心境也随之生发很多的感慨。沧海桑田,唯愿所有初见的美好,都能久别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