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衰老是被编码的。如果有一样东西被编码,我们就能解码。如果有一样东西能被解码,我们就能改写它的代码。”在一场汇聚了明星、科学家、富豪和风投经理的永生探讨会上,一位健康对冲基金的管理者说道。
一半的00后能活100年
截至2013年,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是75.5岁,排在世界第67名。根据历史上寿命的稳定增长可以推测,我们平均能活87岁。
大致说来,工作前,我们有25年的青春;退休后,我们有22年的富余。其余的40年我们都在上班。看到这里,不知道你会不会停下来想想自己的工作,然后打开招聘网站。
吸血鬼电影里,常常会有一个很深沉的角色满怀忧郁地说,其实活太久一点都不好。而且,到底活多久算是“太久”?
一个生活于100年前的人,即便来自美国,平均寿命也超不过50岁。当时的他们怎么会想到,今日的人类要为了60岁还是65岁退休争得热火朝天。那么,你有没想过,当人类可以轻轻松松活到150岁时,应该几岁退休,几岁上学,几岁定终身?
如果能活到150岁,那“青春期”“老年期”会有多长?如果能活到1000岁呢?你还会结婚吗?什么能成为人生的理想?
2015年各国人均寿命
衰老甚至死亡是一种遗传病,而不是命运的必然
人为什么会变老?因为人体里多数细胞都会经历分化—分裂—衰老—死亡的过程,人体的机能也随之下降。
不同的途径将永生论者分成了两个阵营。一派叫做“MeatPuppets”,论点是我们可以保留自己的身体,通过更换生物元件实现永生,领导者是永生领域的标志人物,英国科学家AubreydeGrey博士。那个著名的论断“第一个可以活过150的人已经在我们之间”就来自他。
另一派叫做“RoboCops”,他们认为我们最终将与机器人和(或者)数据合并,领导人是著名的未来学家Kurzweil。2012年,俄罗斯富豪DmitryItskov提出了“俄罗斯2045”的永生计划,打算将人类思维移植进机器,以实现长生不老。这项计划有一个30年左右的小目标,就是在2045年打造出一个全息影像版的虚拟“阿凡达”,它是一个全息影像,但会具有主人(上传者)的思维、意识和感情。
俄罗斯媒体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发起了一个惊人的“俄罗斯2045”计划,“俄罗斯2045”计划又称“阿凡达计划”,该计划的宗旨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延长人类的生命,甚至最后实现“不死之身”
俄罗斯富豪一直敢想敢做,但领先的依然是硅谷。
甲骨文创始人LarryEllison在1997年就创建了EllisonMedicalFoundation,迄今已经投入超过3亿美元;谷歌2013年花了10亿美元成立Calico,虽然他们已经有一家生物公司Verily;PeterThiel(
PayPal的创始人)每年资助Sens60万美金;亚马逊的JeffBezos则投资了UnityBiotechnology。
虽然声势很大,阵容亮眼,但就结果而言,目前还没有什么好消息。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对此发表了意见:“生物学研究不是开发App。如果你用技术开发的眼光来看待生物学,你会失望的。生物学发展的速度要慢得多。”
有一位叫作TonyWyssCoray的斯坦福研究员,他进行的试验是把年轻人的血输入阿茨海默症患者,期望出现焕发青春的效果,因为同样的试验在老鼠身上成功了。由此可见,研究者们确实已经发挥了足够的想象力,而除了技术上的难题,永生领域研究的伦理问题看起来不是一般的棘手。
希望随着基因编辑工具CRISPR的出现,又一次出现了。
CRISPR并不只是用于基因治疗这样宏大的领域,它带来的“直接修改衰老基因”或是人工打造长寿基因的想象,让永生论者的观点显得有理有据。
无论是确定长寿基因,还是锁定衰老基因都非常困难,而且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还非常年轻,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