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学生学籍学历电子注册信息查询、使用中最常见的问题。如果您想了解的问题不在此列,可向学校学籍学历管理部门咨询,也可致电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就业指导中心”)电子注册信息科:028-86139913。
常见问题索引
1、怎样判断自己就读的是不是正规院校举办的正规学历教育?
2、在校生如何在学信网上查询自己的学籍信息?
3、学信网上查询不到自己的学籍信息怎么办?
4、学信网在校生学籍信息与自己的真实信息不相符怎么办
5、学生在校期间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变更了户籍信息应怎样处理?
6、毕业生如何在学信网上查询自己的学历信息?
7、毕业后在学信网上查不到学历信息怎么办?
8、学历注册信息有错误怎么办?
9、毕业后户籍信息发生变更,能不能申请学历勘误?学历该如何使用?
10、普通本专科、研究生新生、在校生应征入伍,学籍问题怎么处理?
11、普通政法班、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网络教育专升本学生,前置学历复查没通过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12、学历证书遗失或损坏了怎么办?
13、参加了毕业生像片采集,但学信网上看不到毕业照片或照片有问题怎么办?
问题1、怎样判断自己就读的是不是正规院校举办的正规学历教育?
答:正规院校举办的正规学历教育有以下几个特征:
(2)普通高考、成人高考的录取通知书一定来自高考志愿填报过的院校。“天上掉下来的”录取通知书是不可信的。志愿填报是通过省市县招生主管部门或招生院校的正规渠道(一般是网络平台、或专设的志愿填报网站)进行的。网络教育、开放大学、自学考试由办学院校负责招生和发录取通知。
(3)生源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网站上可以查到自己的录取信息(网络教育、自考、开放教育除外)。
(4)入学后,通过学信网“学信档案”可以看到自己的学籍注册信息(自考学生除外)。
满足以上几点,即为正规院校举办的正规学历教育。?
问题2、在校生如何在学信网上查询自己的学籍信息?
问题3、学信网上查询不到自己的学籍信息怎么办?
答:学信网上查询自己的学籍信息,是通过“学信档案”功能实现的。如果“学信档案”中看不到自己的学籍信息,首先应参考上面问题1介绍的方法,确认自己就读的是正规院校举办的正规学历教育。如果系正规学历教育,学信网上查不到学籍信息,主要有以下两种可能:
(1)学生在实名注册“学信档案”账号时所填的姓名、身份证号与学信网后台注册的学籍信息不相符,学信网后台未能完成信息绑定。这种情况,需要分别核实“学信档案”账号中本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和学校注册的学籍信息,如果有出入,更正以后就可以实现信息绑定和查询。如果注册“学信档案”账号时登记的身份证号错误,则需按正确的身份证号重新注册一个账号。
(2)学校还没有为该生注册学籍信息,或对原学籍进行了注销(如退学、开除等)。
以上情况,学生可向学校学籍管理部门核实学籍注册状态和不能查询的原因。
问题4、学信网在校生学籍信息与自己的真实信息不相符怎么办
问题5、学生在校期间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变更了户籍信息应怎样办?
学生高考报名时填错信息导致的信息差错,不属于本业务范畴,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办法》规定,学生、学校应向生源地省级招生部门申请更正录取信息。
学生在校期间修改姓名、身份证号,会导致“学信档案”绑定的学籍信息无法与新身份信息直接对应。因此,改名后,需在“学信档案”个人信息中更新姓名,即可恢复绑定和查询;改身份证号,需用新身份证号重新注册“学信档案”账号。
问题6、毕业生如何在学信网上查询自己的学历信息?
答:对学生而言,学信网提供了两种学历查询方式:零散查询和本人查询。
零散查询,是一种公开的查询方式,只要知道某个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的编号和学生姓名,就可以查询。
本人查询,即通过“学信档案”绑定、查询本人的学历信息。这种模式下,可以申请《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问题7、毕业后在学信网上查不到学历信息怎么办?
答:2018年,学信网调整了学历数据查询的范围和权限:2000届(含)及以前的学历,学信网不提供查询和绑定(以前绑定成功的学历不受影响)。2001届(含)以后的学历,在学历信息注册完整、准确的前提下,可以正常查询、绑定,如果学信网上无法查询、绑定,有可能因为:
(1)学历漏注册、信息不完整、注册错误等,导致无法查询、绑定。
(2)学生在实名注册“学信档案”账号时所填姓名、身份证号与学信网后台注册的学历信息不相符,学信网后台未能完成信息绑定。这种情况,需要分别核实“学信档案”账号中本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和学校注册的学历信息是否一致,如果有出入,更正以后就可以完成后台信息绑定。如果注册“学信档案”账号时登记的身份证号错误,则需按正确的身份证号重新注册一个账号。
以上情况,学生可与学校学籍学历管理部门联系,核实学历注册状态和不能查询的确切原因。?
问题8、学历注册信息有错误怎么办?
答:学生应及时联系学校学籍学历管理部门核实,如果确系注册错误,学生可向学校书面申请学历勘误。与在校生基本信息修改流程相似,学生需向学校学籍学历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陈述信息不相符的原因和具体情况,并提供相应材料证明其所述情况属实。学校受理学生申请材料并初审通过后,在学信网上在线提交学历勘误申请,并报就业指导中心复核确认。
问题9、毕业后户籍信息发生变更,能不能申请学历勘误?使用学历证书时该如何办?
答: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学历注册并提供网上查询后,学校不得变更证书内容及注册信息,不再受理学生信息变更事宜。注册信息确有错误的,须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确认后方可修改。”据此,学生毕业后户籍信息发生变更(以毕业时点为界,毕业时点以后发生的户籍变更),不属于“注册信息确有错误”的情形,不能申请学历勘误。
毕业后变更户籍的学生,其学历信息在学信网上的状态不受影响。2001届及以后的毕业生,如果毕业后姓名发生变更,可以在“学信档案”帐号中修改姓名为曾用名,即可绑定学历信息;如果身份证号发生变更,可以用原户籍信息在学信网上注册“学信档案”帐号(注册时,建议“证件类型”选“其他类型”),实现与学历信息的绑定、查询,打印《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与公安户籍管理部门出具的户籍变更证明一并保存,必要时向查验单位出示毕业证原件、户籍信息变更证明、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问题10、普通本专科、研究生新生、在校生应征入伍,学籍问题怎么处理?
问题11、普通政法班、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网络教育专升本学生,前置学历复查没通过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答:专升本,全称专科起点升本科。学生必须具有国家承认的专科及以上毕业、结业证书,方可准予专升本入学,专升本的本科学籍才能予以注册。但由于各种原因,部分持有学历的学生,其专升本学籍注册时却没能通过审核(即专升本前置学历审核),这类学生,视情况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解决:
(1)2000届(含)之前的毕业生,学信网上无法正常查询前置学历信息。这类学生,可以通过学信网在线申请学历认证,如果认证结果属实,且信息准确,专升本前置学历资格审核会自动通过;如果认证结果显示学历信息有错,则应先向毕业院校申请学历勘误,再重新打印认证报告,专升本前置学历资格审核也能通过。
(2)2001届(含)之后的毕业生,可以在学信网“学信档案”版块中注册个人帐号,绑定前置学历,可打印《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如果无法绑定前置学历,应向毕业院校核实原因,如果系学历漏注册,则及时补注册;如果系学历注册有误、不完整,则应学历勘误、补齐数据。前置学历问题处理好以后,专升本前置学历审核会自动通过。
(3)专科毕业后,在公安户籍部门变更了户籍信息的毕业生,报考专升本时使用新户籍,导致专升本前置学历审核无法通过。这类学生,可以在学信网“学信档案”版块中,用原户籍信息注册个人帐号,绑定前置学历,打印《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连同公安户籍部门的户籍变更证明一并提交专升本就读学校,学校初审通过后,在学信网上提交前置学历复查申请表,并将复查材料上报就业指导中心复核确认即可。
(4)前置学历是军队院校学历。由于军队院校学历管理的特殊性,持军队院校毕业证的学生无法直接通过学信网专升本前置学历审核。这类学生,可先申请学历认证,认证通过后,一般情况下,专升本前置学历审核会自动通过;因特殊原因无法通过的,可将学历认证报告复印给专升本就读学校,学校在学信网上提交前置学历复查申请表,并将复查材料上报就业指导中心复核确认即可。
(5)前置学历是国外或境外学历学位。学信网后台没有国外或境外高校的学历、学位信息,所以系统无法直接通过这类学生的专升本前置学历审核。这类学生,可向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申请学历认证,以证明其学历、学位的真实有效性。学生将学历认证报告复印给专升本招生学校,学校在学信网上提交前置学历复查申请表,并将复查材料上报就业指导中心复核确认即可。
如果前置学历是非正规文凭,则不能通过专升本前置学历审核,不能进行专升本学籍注册。?
问题12、学历证书遗失或损坏了怎么办?
答: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八条规定:“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遗失或者损坏,经本人申请,学校核实后应当出具相应的证明书。证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已在学信网上完成电子注册的2001届以后的学历证书,可通过“学信档案”申请《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2001届及以前的学历证书,可以申请学历认证。?
问题13、参加了毕业生像片采集,但学信网上看不到毕业照片或照片有问题怎么办?
答:毕业生按要求完成了照片拍摄,由有关技术服务部门负责照片制作和数据上报,学信网接收、处理完毕后,可通过学信网“学信档案”查看照片信息。如果漏拍,应及时联系有关技术服务部门补拍;如果拍了一直查不到照片或照片有其它问题,可联系学校学籍学历管理部门核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