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11伏尔夫把人的材能分为认识材能和动求材能,其中认识材能包括A感觉B情绪C意志D记忆E注意12奥古斯丁认为,灵魂的活动与心理的活动是统一的.灵魂的功能有A感觉B理智C意志D自觉的记忆E知觉13对身心关系持身心平行论看法的有A铁钦纳B冯特C斯宾诺莎D佚尔夫E笛卡尔14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把身体反应不强烈的情绪定义为细致的情绪,如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憎恶E惧怕15完形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A韦特海默B布伦塔诺C科夫卡D克勒E罗杰斯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80分)三、填空题f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4分)16.十四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是西方从——主义向——主义过渡的时期,一般称这个时期为文艺复兴时期。
17.斯宾诺莎认为世界唯一的实体是无限的自然界,——是这一实体的思维属性,是这一实体的扩延属性。
18.黑灵认为视网膜上有三种物质:——、——和白黑质。
19.斯宾塞认为,心理学既是——的一部分,又是——的基础。
20.卡巴尼斯提出来的内感觉相当于后来所说的——感觉和——感觉。
22.机能主义心理学是在反对——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1912年之后,就被心理学所取代。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
共15分)23.复合感觉24.生活风格25.尝试错误说26.感觉与反省两源说27.里博定律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28简述W—S—OW—R—W这一公式的含义。
2.伊壁鸠鲁认为一切感觉都伴随着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提顿斯把心理过程分为理解、感情与意志三部分,其中理解与意志是_______________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_的。
5.蒲朗用________________代替“联想”以表现他不是________________学派。
6.笛卡尔认为世界上有三种独立存在的实体,即上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斯宾塞强调环境对有机体____________和心理发展的作用,认为心里是有意识的机体对环境的不断____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1.次起的自动化活动2.统觉作用3.机制4.升华5.个体无意识五、简答题1.简述冯德(特)在心理学史上的重大贡献。
2.简述黑灵的空间知觉天生说的基本观点。
3.简述亚里士多德对灵魂的看法。
4.构造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问题有哪些?六、论述题1.试述格式塔的组织原理。
2.试述神经特殊能力说与感官分工说的区别。
2007年4月北京自考“心理学史”试卷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是心理学的______、______和发展的历史。
3.达尔文的进化论促进了心理学对______和______的研究。
4.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上反对______法,而极力主张用______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
5.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感觉运功阶段、______、______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具有质的差异的发展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1.洛克对“第二性的质的观念”的解释夸大了认识的______,违背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A.客观性B.相对性C.物质性D.生物性2.心理学上第一个定量法则是()A.费希纳定律B.邓肯-耶尔定律C.幂定律D.韦伯定律3.艾宾浩斯于1885年发表了______一书,这是他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结果。
()A.《论灵魂》B.《论记忆》C.《民族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4.在十九世纪最初几十年间,神经生理学对科学心理学影响最大的学说是()A.神经特殊能学说B.心理物理学C.血液循环学说D.神经力5.______在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之前,就把进化观应用于心理学,探讨有机体的心理对环境的适应问题。
()A.洛克B.冯特C.荣格D.斯宾塞6.______是比较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A.冯特B.赫尔姆霍兹C.达尔文D.高尔顿7.______是构造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A.安吉尔B.托尔曼C.马斯洛D.铁钦纳8.格式塔心理学在哲学上主要受______等的影响。
()A.康德的先验论B.笛卡尔的机械论C.詹姆士的实用主义D.洛克的经验论9.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之一阿德勒认为______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A.压抑B.生的本能C.学习D.自卑感10.新精神分析学家否定______的重要性而代之以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因素。
()A.超我B.里比多C.教育D.童年的经历三、连线题1.感觉主义心理学a沙利文2.策动心理学b安吉尔3.机能主义c哈特莱4.新精神分析d孔狄亚克5.联想主义心理学e苛勒6.格式塔心理学f麦独孤四、名词解释1.心身交感论2.颅相学3.精神分析4.认知地图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简述心理物理学对创立科学心理学的意义。
2.简述芝加哥的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特点。
3.简述新行为主义的特点。
4.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学说。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述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及其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2.试述勒温的动力场说的主要思想。
2006年4月北京自考“心理学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倡导教育万能论的是(B)A、狄德罗B、爱尔维修C、卢梭D、拉美特利2、赫拉克利特认为代表万物根源的是(A)A、火B、数及其关系C、无限者D、水3、近代西方主观唯心主义的鼻祖是(D)A、洛克B、休谟C、孔狄亚克D、巴克莱4、《人类悟性新论》的作者是(C)A、笛卡尔B、黎德C、莱布尼茨D、司徒亚特5、弗兰西斯。
培根出版他著名的著作《新工具》的年代是(C)A、1561年B、1626年C、1620年D、1720年二、多项选择题6.奥古斯丁认为灵魂的功能有(BCD)A.认识B,自觉的记忆C理智D.意志7.赫尔巴特认为,观念与观念的结合方式有(AC)A.理解B.感情C意识D.意志8.具有进化论思想的学者包括(AC)A.斯宾塞B.阿那克西曼德C.达尔文D.戈尔登9.卡巴尼斯提出的理论或是概念包括(AC)A.神经阶层说B.感官分工说C.内部感觉D.神经特殊能力说10.洛克把外物的性质分为(CD)A.个别性B.特殊性C原始性D.次起性三、填空题11.1904年,郝尔的重要著作《青春期》出版了,这是系统地研究(青少年)心理学的第一部专著。
12.亚里士多德把心理功能分为(认识)和(动求)两大类。
13.布伦他诺主张心理学不是研究心理的(感觉、判断等内容),而是研究心理的(感觉判断等活动)。
14.铁钦纳将(内省)和(实验)结合起来,创建了独特的(实验内省法)。
15.华生曾说,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为(刺激)和(反应)。
16.托尔曼指出有两咱中介变量对解释动物行为有用,它们是(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17.莱布尼茨将最不明白的观念叫(微觉),最明白的观念叫(统觉)。
四、名词解释1.生活风格274答:阿德勒认为,人的崇高的目标——追求优越,是普遍存在的。
但由于人的弱点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所采取的克服自卑感的方式和手段也就不同。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发展了一套自己所特有的行为方式——这就是他所谓的生活风格。
2.顿悟说256答:顿悟说认为动物的学习过程是领会其情景的智慧活动,即动物在行动之前对于其行动的结果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发现了情景中新的格式塔,使原来无关的物体和情景发生关系。
3.符茨堡学派1904统觉作用规律147赫尔巴特认为,知觉意味着仅仅进入意识界;这样的新的知觉可以被吸收,也可以不被吸收。
一个人已有的观念对新产生的知觉起作用而吸收它,使它变得明白,这即是统觉作用。
与新知觉有关并吸收它的原有观念集团,即是赫尔巴特所称的统觉团。
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化,就越能够吸收新知觉,越能够使新知觉清晰明白,易于被理解,这就是统觉作用的规律。
5.复合感觉66马勒伯朗士认为人的经验的单位,不是孤立的感觉而是复合感觉,是过去的经验与当前的感觉的结合。
这种结合是立刻的,是意识不到的。
马勒伯朗士称为“复合感觉”,又叫做“自然判断”意即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判断。
自然判断是人明知其不正确也无法不那样知觉。
五、简答题1荣格的无意识理论275答:荣格认为无意识有两个层次。
紧接意识下面的一层是个体无意识,它同一切冲动、愿望、模糊的知觉以及无数的其他经验所组成。
这些知觉经验不是被压抑,就是被忘记了。
但在一定的情况下,它们会被重新唤回到意识中。
个体无意识下面是集体无意识,这个最深的意识层次是个体所不知的。
它包含着远祖在内的过去所有各个世代所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
集体无意识不反映个体的历史和经验。
2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有哪几个等级29答: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时代著名的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著有《灵魂论》他所谓的灵魂是指生活功能的动力,不单指主观过程,心理。
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是生活的动力,生命的原理,是身体的形式,即身体的功能。
但他又说身体是灵魂的工具,灵魂是身体的目的,灵魂能推动身体的发展。
这里表现出他二元论的思想。
但是亚里士多德不相信灵魂可以轮回,认为灵魂与身体是相应的。
亚里士多德把生命只限于植物和人,相当于现在所谓的生物。
他把灵魂分为三等:植物有滋长的灵魂,动物有感性的灵魂,人则有理性的灵魂。
从植物到人,灵魂的等级越来越高;高级灵魂包括低级灵魂的功能。
这三级灵魂是从世界开始就有的。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生物的种和属是不变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是单一的,与身体相应,身体是一个,灵魂也是一个。
3感觉主义认识论和感觉主义心理学有什么区别。
他著有《人类知识起源论》、《感觉论》,他把洛克唯物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发展成为感觉主义心理学思想,这是他的心理学思想的特点。
他主张感觉主义心理学,认为一切心理作用都是由感觉转变而出。
4什么是似动现象,格式塔心理学用它说明什么252答:似动现象:即在什么条件下,不动的东西会看成是动的东西。
在暗室用灯光把两条直线先后投影在黑色屏幕上,这两条直线或是彼此平行,或是在一端相接成为一定角度。
他进而推论心理现象的整体是不可分析为元素,整体并不等于部分之合,整体是先于部分而又决定各个部分。
六、论述题(每题13分共26分)1美国心理学机能主义的理论基础206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269答:(1)无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着两个主要的部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部分小而不重要,它只表现为外表行为,无意识部分是不能被人意识的,它包括人的原始本能冲动,以及被压抑的欲望。
欲望被压抑是因为社会规范不允许全得到满足。
这种被压抑的欲望平时埋藏在心底深层。
意识不能唤起它,只有在催眠状态下,才能被忆起。
(2)抵抗与压抑被压抑的欲望因为与社会规范背道而驰,他们是意识的自我产生焦虑、羞耻和罪恶感,所以意识的自我要予以抵抗、压抑。
这是弗洛伊德对自己所治疗病人千方百计掩藏旧经验的一种解释。
(3)【※】本我、自我、超我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①他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层,最低层是本我,相当于前面提到的无意识部分。
本我是最原始的、最难接近的部分。
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
弗洛伊德的本我只追求快乐和满足,而不了解社会现实中的原则;②小孩只有本我,随着生长成熟,从本我慢慢生出自我。
自我既了解社会现实原则,也了解本我的渴求。
它的任务是参考现实来调节本我,按照现实原则进行操作。
自我不能脱离本我而存在,它的力来自本我。
弗洛伊德将本我与自我比喻为一个人骑马,马是本我,骑马人则是自我。
③超我是由自我分出的。
它代表社会规范的内化。
自我受本我力量的驱使,千方百计伺机满足本我的渴求;但受社会道德规范习俗的制约,慢慢内化为良心、道德观、价值观,以控制自身的行为的观念,这即是超我。
超我代表着“每一种道德的限制,代表着一个力求完善的维护者。
④三者关系是,超我和本我处在直接的冲突中,超我总是阻止或延迟本我得到满足。
自我则是本我和超我之间的调停者。
它既要千方百计使本我获得满足,又要受超我的监督,遵循自我的现实原则。
弗洛伊德认为,以上三部分如发展平衡,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如不平衡就是一个变态人格。
⑤本我:遵守快乐原则;自我:遵守现实原则;超我:遵守道德原则。
(4)情结【◎】这种幼年的性欲由于受到压抑在男孩就成了恋母仇父的情结(伊迭帕斯情结),在女孩就成了恋父仇母的情结。
情结是指在无意识内挟有情感力量的观念集团。
(5)升华【◎】弗洛伊德认为,当本我的幼年性欲望找不到满足的出路时,有些正常人,尤其是那些有天才的人,就会朝好的方面转化,如转向艺术、科学、文化等方面,通过人类高尚的文化活动,使被压抑的欲望得到满足,心理能力得到移用,这就是升华。
升华一字原义即高尚化的意思。
(6)移情【◎】这是在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分析治疗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病人接受治疗以后,对医生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兴趣。
17、斯宾诺莎认为情绪存在着由联想而产生的移情现象,如(推爱)和(迁怒)。
P7218、莱布尼茨最不明白的观念称为(微觉),将最明白的观念称为(统觉)。
19、苏格兰学派反对(联想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的(主动性)。
20、完形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强调整体性)与(描述现象)。
21、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为分三层:(本我)、(自我)与(超我)。
22、铁钦纳认为,科学有两种:(纯)科学与(应用)科学。
四、名词解释23、教育万能论106答:爱尔维修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性格形成的决定作用。
他反对先天因素的决定论,认为人生下来时根本没有任何倾向。
人们知识和性格各不相同是由于人出生后的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
人是教育的产物。
24、生活风格274答:阿德勒认为,人的崇高的目标——追求优越,是普遍存在的。
25、次起的自动化活动96答:哈特利认为,原来有意识的活动,由于多次重复,最后可能变成无意识的活动,他称之为“次起的自动化活动”。
26、溶合与纠葛146答:赫尔巴特认为,观念有两种结合的方式:属于同一感官的观念与观念之间的结合为溶合,如蓝与红合成青莲色;属于不同感官的观念,如一个声音和一个颜色,可以同时感觉到而杂凑在一起,为纠葛。
27、二部心理学191答:屈尔佩提出“二部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有二项,即心理内容和心理机能,他认为内容与机能可以独立的变化。
内容可以分析,而机能不能,所以,内容可以内省而机能只可以回省。
五、简答题28、简述康德的言论对心理学的影响。
127答:1、(1)康德认为研究人的意识很困难。
在对我们自己的经验进行观察时,经验已经起了变化。
这样我们就不是观察我们的意识,而是将新的内容引进了意识,所观察的对象因被观察而改变。
因此,经验的心理学应该根据对别人的观察而不是对自己的观察。
(2)康德还认为心理学不能用数学。
而数学使科学精确,心理学要成为科学就必须用数学。
因为心理学不能用数学的方法,所以不可能有科学的心理学。
(3)康德的这个看法相当片面,而且给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极不好的影响。
他对心理学的这种评价使一些研究心理学的人看不到自己所从事的学科的前途,丧失了信心,同时也使另一些研究心理学的人为了使用数学方法而使用数学方法,而不是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心理学科的特点和发展水平来考虑,而勉强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不适合于数学处理或者还不能用数学处理的问题及研究结果,以至陷入玄虚。
2、使心理三分法流行的人是康德。
康德提出心理三分的理由是:认识、感情和意志三者之中任何一种都不是由其他任何一种派生的。
3、康德的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29、简述骨相学具有广泛影响的原因。
132答:德国医生哥尔创立。
骨相学的主要论点有三个:(1)一个人头骨的形状与脑的形状相应。
头骨凸则脑凸,即脑也特别发达;头骨凹则脑凹,即那个部位的脑跟头骨一样也不发达。
总之,可以从头骨的外形来判断脑子的情况。
(2)心可以分解为若干材能。
这些心理材能是参照苏格兰学派所列的材能项目而定的。
(3)每个材能在脑子上和特定的部位有关,即每个材能与脑的特定部位相应。
心理材能分为37种。
骨相学在学术界从来没有得到过承认,但是它在社会上却很流行。
骨相学具有广泛影响的两个原因:一个是学理上尚不清楚脑与心理的具体对应关系,一个是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解决对人的能力的评价问题30、简述韦伯在心理学史上的两个主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