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预测都符合,算命都对?你所不知道的心理效应——巴霖效应

巴纳姆效应(Barnumeffect)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以杂技师巴纳姆的名字命名,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每个人的思维都有选择性,会优先选择和自己相符的信息,或者选择一些自己能够接受的信息,然后就觉得它很准,这是一个求同倾向,也是造成大部分人认为心理测试结果准确的原因。

源自于马戏团经理巴霖先生的一句名言:每分钟都有一名笨蛋诞生。“巴霖效应”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星座或生肖书刊能够“准确地”指出某人的性格。原因在于那些用来描述性格的词句,其实根本是“人之常情”或基本上适用于大部分人身上的。换言之,那些词句的适用范围是如此的空泛,以至于”说了等于没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于是只能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正因如此,每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迷失在环境当中,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巴纳姆效应”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有位心理学家曾经针对这种一效应做过一个实验,他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打多相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这项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这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

第一,要学会面对自己。有这样一个测验人的情商的题目是:当一个落水昏迷的女人被救起后,她醒来发现自己一丝不挂时,第一个反应会是捂住什么呢?答案是尖叫一声,然后用双手捂着自己的眼睛。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不愿面对自己的例子,因为自己有“缺陷”或者自己认为是缺陷,就通过自己方法把它掩盖起来,但这种掩盖实际上也像上面的落水女人一样,是把自己眼睛蒙上。所以,要认识自己,首先必须要面对自己。

第二,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很少有人天生就拥有明智和审慎的判断力,实际上判断力是一种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信息对于判断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没有相当的信息收集,很难做出明智的决断。

第三,以人为镜,通过与自己身边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在比较的时候,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找不到自己的人作比较,或者拿自己的缺陷与别人的优点比,都会失之偏颇。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作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比较客观。

第四,通过对重大事件,特别是重大的成功和失败认识自己。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的信息,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越是在成功的巅峰和失败的低谷,就越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性格。

人说“成功时认识自己,失败时认识朋友”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归根结底,我们认识的都是自己。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时,都应坚持辨证的观点,不忽视长处和优点,也要认清短处与不足。

大部分流传于网络上的心理测试,许多人都认为结果非常准确。这就是巴霖效应作用的结果。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即使这个描述十分空洞,“其实都是心理在作怪。”

例如,答案说你是一个非常诚实的人,测试者就会联想自己的一些诚实行为,寻找“证据”去佐证。若是答案说,你多做好事就会有好运,有些人会照做。而一旦有了好运气,测试者就会觉得非常准,“但这种行为是本末倒置,是先认定结果后再来找原因去做。”而一旦照做却没有出现想要的结果,有的人还容易出现心理落差。

如果给你两个同类品牌,一个是众所周知,一个是你不曾听说过,你会选择哪个,相信大多数人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众所周知的。哪怕有很多人曾表示过对其的不满,也曾有无数人抱怨过它产品存在的弊端。但是,相信你依旧会选择众所周知的,因为大多数人认可这个品牌,而你也坚信跟随大众的眼光不会错。这种效应就被称为是巴霖效应,并被广泛运用在了市场营销当中。

巴霖效应营销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借助星座研究开展的营销,很多人会不自觉地相信星座的指向,认为那些评价就是直戳内心,每一句评价说的都是自己的现状,至于那些性格分析更是透彻到让人心服口服。然而,受众却忽略了那些描述性的言语是多么具有普遍性,那是所有人都可能存在的特点,而你只是刚好较为偏向于其中的一点。尽管星座的可靠性让人质疑我,但是这并没有阻挡人们对星座的信赖。大多数人还是会倾向于购买那些专属于自己星座的商品,还是愿意跟随大流选择一些商品,正是因为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造就了人们从众的心理。

当越来越多的网红产品涌现的时候,巴霖效应营销越发突出,尽管人人都知道网红产品未必真的好用,但是,因为那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所以,消费者相信,产品再差也会比自己不熟知的产品要强。人们对于已经具有一定市场地位的商品往往会选择无条件相信,即使有部分质疑的声音,也不会影响到消费者最后的选择。

很多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在市场上推出产品之后就极力赚取消费者的眼球,力图通过消费者的信赖赢得一席之地,而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一做法的有效性,凡是能够获得大多数消费者支持的产品,其销路注定不会太差,纵使有质疑声,结果也无法敌过反抗声,这也恰是商家采用巴霖效应营销的智慧,让消费者有一种众人皆醉我也醉了的感觉。

正如本文开头时巴霖先生的一句名言:“每分钟都有一名笨蛋诞生。”这种说法强调的重点其实就是人的轻信心理。

中国社会可以说是一个兵法社会,古往今来,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事都是司空见惯,可怕的是,有些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将骗人当做本事,被骗者也有不少把原因归咎于自己,选择忍气吞声,因此,为人处世,不能轻信任何人。职场中的道理就更是如此,身处职场,“巴霖效应”广泛存在,盲目轻信他人,很可能遭受他人的算计。

小青刚进入公司上班不久,这一天,同事马姐邀请她下班后一起去咖啡馆喝咖啡。小青也正想和新同事搞好关系,便欣然答应。下班后,两人去了公司附近的咖啡馆,一边喝咖啡,一边随便闲聊起来,不知不觉之间,话题聊到了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同事陈小姐。

“哦,陈姐吗?她长得好漂亮啊!而且很时尚,衣服和包包都是新款,真令人羡慕。”“那是当然啦,因为她领的是高薪!”马姐说出原委。

原来,这家公司实行的是年薪制,员工的年薪是根据其工作表现、与公司签订的合同而有所不同。这点小青刚进入公司就知道了,不过,她一直认为同事间的差别应该不会太大,可现在突然从马姐口里听说陈小姐的工资很高,自然心里不太舒服。于是,她问道:“高薪?会有多高?”“比你的年薪要多上七、八万元呢!”马姐说得更具体了。

第二天,心里藏不住事的小青便将这件事告诉了其它同事,大家听了也不服气,于是,就纷纷嘲笑起“高工资”的陈小姐来,甚至开始逐渐将她孤立了起来。无奈之下,陈小姐不得已只好辞去了工作。

事实上,陈小姐的年薪虽然比小青高,但相差并没有七、八万元那么大,只因为陈小姐曾经和马姐闹过较深的矛盾,以致马姐怀恨在心,所以才想出了这么一个诡计,借新人小青的嘴孤立陈小姐,最后将她逼走。

等到小青后来知道事情的真相,已经为时太晚,自己整个被人家利用,当枪使了。不仅如此,同事们知道真相后,小青还得了一个散布流言蜚语的“坏女人”的恶名,不久,也被逼迫离开了这家公司。

职场之中,假如有同事在你面前诋毁领导,或者说另外一个同事的坏话,或者……你应该怎么面对?最正确的做法就是不要轻信,不要成为“巴霖效应”中每分钟都会诞生的笨蛋之一。

职场是利益场,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坏人不在少数,你不必学坏,但至少不要轻信,要有保护自己的能力,不管别人对你说什么,都要好好过一过大脑,判断清楚真实性,不要因为轻信而被别人所利用。另外,当你发现对方别有用心地欺骗你的时候,也不必戳破,更不必愤怒,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即可,只有这样,才不会被算计,也不会给自己树敌!

巴霖效应揭示了这样的心理现象,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

这也多少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星座或生肖书刊能够很准确(人们自己认为很准)地指出某人的性格。原因在此,那些用来描述性格的词句,其实根本是放之四海而皆准,通常的情况下是符合大多数的人群的。换而言之,那些星座性格分析里面的词句的适用范围是如此的空泛,以至往往让人觉得什么都对,但其实什么都没说。

例如:水瓶座理性而爱好自由,金牛座顾家而温暖,巨蟹座感性而富爱心;然而巨蟹座的人就永远没理性,金牛座的人就不需要空间,水瓶座的人就缺乏爱心吗?我们不去否定星座存在的价值,毕竟它存有统计的基础在。但如果把星座的分析当成是理所当然的理由,这就有问题了。

你说你是双子座的,所以你很花心,这是天性;你说你是水瓶座的,所以你很崇尚自由、不守规矩,这个性格使然;你说你是狮子座的,所以你很霸道,你也没法子。你好像把自己应该负起的责任丢给了星座,那么其实也就是失去了能动性。就好比你把自己限定在一个范围内,其实你就失去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但如果你说你想成为一个聪明人或者是一个理性的人呢,不要去迷信星座了,这也大可不必。其实也不太现实,因为身旁有超过半数的人相信星座,你又何苦要标新立异站在广大人民的对立面呢?

巴霖效应有它的心理学机制,而人们其实也常常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反过来验证星座也好,生肖也好给到自己的性格分类。所以人们就会越来越受到星座生肖的影响,也越来越看不出星座中的自己。

两个人相处最忌讳的是什么,相信每一个身处在爱情中的人,都会有感触。相爱一场本就不易,相见相遇相知亦是缘分,谁都不愿意走进感情的弯路,想要好好地相处,就要忌讳“巴霖效应”。

关于异性交往中出现的巴霖效应有这样的解释:

“大多数人都会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感觉与自己非常的匹配”,简而言之就是,当我们相信某件事情的时候就会用自己的主观色彩,给这件事加深印象,让自己觉得这个事情很靠谱。

比如,当我们经常听到说:“他对你不好,你们不合适”的时候,就会逐渐相信这是真的,其实也不尽然,他爱你的时候,别人并不知道,他们发现的,只是自己看到的罢了。而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如果放在异性相处之间,也容易形成两个人缘尽的结局。

所以,异性交往,要忌讳“巴霖效应”。

而一些话经不起念叨,一直挂在嘴边的话,也许有一天就会成真,同理如果一开始就对感情做了一个离开的预设,给了自己一种这样的心理暗示之后有些事情,就会向不好的结局靠拢。

妥善的沟通和交流就能解决的问题,却有可能因为错误的想法,而直接跳过这一环节,最后分道扬镳,正因为有了“他对我不好”这一心理暗示,让自己的不断加深印象,可能就会认为“我们是不合适的”,然后联想到一些他有过失的事情,加深心中观念。

所以,在感情开始的时候,就要给自己积极的暗示,不要想着去离开,感情靠的是经营,而不是出现问题就画上句号,就比如一句话:“如果你不会游泳,那么一直换游泳池有用吗?”

相处时一旦出现了“巴霖效应”,一开始就没有往好的方面想,即使再换一个人也无济于事。

THE END
1.心理学中的效应简单解读(r12笔记第24天)51CTO博客心理学中的效应简单解读(r12笔记第24天),如果你看很多宫廷剧,会看到里面的勾心斗角,看悬疑剧,很多时候都是心理的碰撞和较量,而如果回到工作生活,https://blog.51cto.com/u_5646435/3177402
2.人的思维谬误与心理学效应心理学规律会被随机性事件打破人的思维谬误与心理学效应 启发法 用一个容易的问题代替难以回答的真正问题。这个容易的问题的答案就是对真正问题的启发,但启发经常和真正的答案差得很远,而人却往往把启发当成了真正问题的答案。 接下来介绍和启发法相关的心理效应和谬误。每一个谬误都会注明真正的问题是什么,而用以启发的简单问题是什么。https://blog.csdn.net/hebtu666/article/details/104078631
3.30个实用心理学效应这应该是大家最熟知的一种心理学效应了,这种效应在职场中非常常见,简单的举个例子就是当大家都在加班的时候,你也会不自觉的跟着加班,当所有人都小声说话的时候,你也会跟着小声说话,这就是破窗效应带来的团体惯性。而我们要注意的是自己的行为是否是自己想做的,还是跟着团体惯性走的。 https://www.jianshu.com/p/9dc96720256d
4.关于心理学的一些知识1福勒效应(forereffect)这是一种心理学现象1、福勒效应(forer effect) 这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指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接受这些描述,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而这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及普遍,以致于放诸四海皆准适用于很多人身上。很多算命、占卜、星座等就是利用了这种现象而广泛传播。 https://xueqiu.com/8224662622/121172201
5.算命十余年,讲讲从算命是不是心理学。心理学文章我道号旭阳,籍惯山东泰安,学易十载有余,机缘巧合下受益于恩师子和居士,从此着迷于命理玄学,在恩师的指导下,学周易,测风水,背甲子,断吉凶祸福。出师后,到处漂泊,为人推运断命。 为了能让大家更容易领会和八字的玄奇,我会尽量的通过我这十年来积累的一些案例,来深入浅出地剖析一下八字命理的科学性。 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31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