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行业工作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其次,在这次的学习中得以跟许多金融方面的许多教授专家,还有来自于各个地方的同行交流,与其说这是一次学习不如说这是一次学术的交流,每个人的思想和处理工作的方式都不同,有许多新鲜的思想和工作的技巧给我很大的触动和启发,邓--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搞好了,一着棋活,满盘皆活。”这深刻地阐明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及其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既建立在经济的基础上又影响着经济。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中,金融自然也要不断的探索,创新,发展。在这次的学习中,也让我开阔了眼界与思想,不能固步自封,停留在以前的思想上。要不断接受新的知识与概念。与时俱进。
摘要:本文是作者近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的,主要的对当下如何加强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做出一些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工作
1、目前监理工作存在的缺陷
1.1监理工作的责任越来越大
从目前建筑监理工作发展的趋势上看,监理工作的责任越来越大。其中主要的表现为:一部分不能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的业务将责任推卸到监理工作不到位的现象比较多;施工企业的改制和转型,导致一些施工单位向着承包管理的方向发展,而使得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集中到建筑施工现场,使得建筑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的下降;建设主管部门也有推卸监理责任的现象。
1.2监理地位尴尬
长期以来,建设单位作为投资主体,习惯于掌握工程建设的控制权。即使在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后,建设单位仍然留恋工程建设投资控制权,形成了监理单位对工程没有实际控制权。监理单位成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夹心”,监理单位有责无权,难以对施工过程实施监督、控制管理,地位尴尬。
1.3工程监理招标,引发恶性竞争
从行业发展的前景来看,引入竞争机制是对的,但是在工程监理招投标时,价格竞争似乎成了最重要的手段,工程监理费的收取普遍低于收费标准。很多项目仍然采用旧的收费标准,过低的费用只能造成到场的监理人员素质偏低,服务质量的下降,严重影响了工程监理效果,影响了整个监理行业的形象。
1.4监理队伍素质有下滑趋势
监理取费偏低、监理地位的尴尬,使得监理行业成了“鸡肋”,高智能人才不愿进监理公司或者不愿从事监理工作。监理工程师的收入在注册工程师中处于垫底位置,几乎只有其他注册工程师的一半,这就决定了真正从事监理工作的只有两类人:老工程师、技师和刚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既有注册证书,又有工作能力的人往往选择挂靠证书,从事其他职业。
1.5行业管理还有待改革
目前,监理行业管理者仍然是政府,实行行业准入制度、企业资质和个人资质捆绑制度,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监理制度。政府管理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企业监管责任的承担者是谁、监理人才的流动性差、东西部地区监理人才数量的显著差异及西部地区工程监理的到位率不足等问题。
2、加强建筑监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2.1注重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并举
人才是企业竞争的主要力量,服务性行业尤其如此。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要不忘内部人员的挖掘,这也是一种资源,要充分利用,为企业创造效益。技术知识是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在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从事监理工作的技术人员,也应该适应时展的新要求。对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智能化施工等新兴的技术发展,要有充足的学习准备和扎实的监理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对施工中出现的新情况,做到监理到位把好质量关。思想道德培训是为督促员工的思想境界和法律意识而设立的培训内容,它包括建筑法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几个方面。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培训,使员工在市场竞争中合理的使用竞争手段,避免做出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这不仅是对员工自身一个必要的修养,也关系到企业文化中员工的精神面貌。
2.2加强建筑监理人员的职业道德风范
职业道德,才能真正的实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
2.3正确处理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中的所面临的几个关系
总之,建筑工程中的监理工推动了我国建设水平的发展,同时也要深刻了解到,其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故也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等缺陷,妨碍了其发展。目前,加强监理工作必须要提高人员素质,通过促进监理行业的发展,提高建筑业不断进步跨越。
参考文献:
[1]张华.对当前我国建筑监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
[2]胡剑青.对当前监理工作若干问题的探讨及对策[J].
[3]李毓采.关于工程监理工作一些问题的思考[J].
[4]魏志学,马宏涛,姚民安.浅谈如何有效地开展监理工作[J].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
一、内部审计在新常态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三农”和小微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农村金融信贷环境尚未成熟,使农村商业银行必须承担和面对越来越多的金融风险。借助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以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安全和利益保障,实现风险信息的有效识别和风险问题的有效监控和预警。最后,随着我国四大行等互联网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市场的不断渗透,必然导致银行间的激烈竞争。与其他银行相比,农村商业银行在治理结构、业务范围、人员素质和内控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为了维持竞争日益激烈的农村市场,借助有效的内部审计实现转型升级,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已成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迫切需求。
二、当前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
(二)缺乏科学的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三)内部审计的目的有失偏颇
目前,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仍在建设和改进的过程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此外,在实施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在法律制度中存在一些操作困难,如农村商业银行负责人的定义,公司法规定他是农村商业银行的法定代表人。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往往被分开,农村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由经营者实施。因此,在确定内部审计负责人时,存在责任定义的问题。另一个例子是,目前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离职审计往往是负责人先离职,然后再进行审计。审计结论对如何追踪负责人没有明确的条款,很难界定内部审计的责任。
(五)缺乏高度信息化的内部审计机构
三、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升级对策
(一)强化内部审计目标职能的准确定位
(二)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三)不断完善内部审计职能
监督是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能,但基于前瞻性审计和风险防范的需要,农村商业银行应不断完善内部审计职能。首先,要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使审计工作规范化;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流程并严格执行,提高内部审计的透明度、客观性和权威性;再者,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法律和业务知识和技能,引导和促进新的审计理念和方法的形成,充分发掘潜在风险,避免损失。
(四)提高内部审计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
要从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员工信息技能等方面入手。比如,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完善的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化系统,特别是借助审计问题模型,建立规范的审计工作流程,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处理能力。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审计信息化程度较低,关键在于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和员工信息,以达到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信息审计技能培训,要求农村商业银行配备合适的审计信息技术人才,促进内部审计部门人员计算机业务能力的提高。同时,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信息运作能力,使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更加适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
(六)提高审计人员创新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我国对银行监管体制机制进行了不断完善,面对这样的发展新常态,银行机构必须进行针对性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经济金融服务的主要力量之一,其经过经营结构的不断完善,实现了经营效益的大幅提升。即便如此,其内部审计工作的效能仍然较为低下,不利于自我监督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对其职能发挥与经济效益的提升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面对发展新常态,农商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实现有效的转型升级,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评价与决策支持作用,推动农商银行实现稳定、持续发展。
[1]游新华.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11):59-60.
[2]田正.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J].财经界,2019(15):140-141.
[3]方温柔.新常态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升级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19(01):78-79.
[4]吴秀峰.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20(02):37-37.
[5]张丽云.浅谈审计中审计人员应保持的谨慎性原则[J].东方企业文化,2015(07):290.
关键词:软件工程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实践隐性知识组织学习
分类号:G302
1引言
知识管理活动是指所有具有上述过程特征的基本活动及其子活动,且每个组织的特征都不尽相同。本研究涉及到了知识管理实践中的知识识别、知识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共享、知识存储以及知识应用等,涵盖了大多数不同研究人员在文献中提到的知识管理活动。在这一背景下,知识管理系统(KMS)作为知识管理的关键推动因素很自然地被应用起来。
本研究对斯里兰卡3家软件公司进行了调研,这3家公司都在一定程度上应用知识管理的概念和工具对组织内部的知识进行管理。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它们的实践活动、不满和期望、积极性以及开展知识管理实践的障碍等。此外,研究还发现了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隐藏的问题和障碍,并揭示了其根本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这种经验对软件产业的知识管理和创造力支持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文中所呈现的绝大多数统计数据都是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对调查问卷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后的结果。尤其是表格中的描述性数据,它有助于我们详细地分析调查软件开发人员的特点和答案。
2方法论
2.1组织中的知识管理
信息和知识的区分至关重要。数据是离散的,是创造信息之根本,当赋予它意义时,数据就成为了信息,同时也具有了有意义的结构。知识是在信息范围内定义的,它是人们感知、学习和推理的结果。知识促使企业作出决定,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他们的商业目标。有文献采用一种迭代的分层周期结构来描述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功能关系[2]。此外,日本一所研究型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转换周期呈螺旋状[3]。
根据M.Polanyi[3]的定义,知识可分为两种,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指直观的、难以言明的、很难进行明确表述的甚至是不能用语言所表达的知识。隐性知识是个人通过自身的内部认知如经验、反思、内部升华或个人才能而获得的,因此它不能像显性知识一样被管理和传播。显性知识是能够被明确表达的知识,既可以存储在文件和文件夹中,也可以存储在数据库、文档、电子邮件和软件代码等中,对其的处理更为客观、理性并且有技术性。
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通常是学术知识的创造地。A.P.Wierzbicki和Y.Nakamori等[4]提出了EDIS螺旋理论(启示-辩论-浸化-选择)来描述学术界普遍的知识创造过程。
2.2软件工程中的知识管理
学界对知识管理在软件工程中的贡献,如不同领域的案例研究、实验和调查分析等方面有不少的研究[5-9]。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10]所著的《创新求胜》试图说明日本企业的过人之处在于其知识创造能力。比昂松[11]提出了软件工程知识管理中中小型企业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他认为事后回顾和经验总结这两种方法非常适合收集软件开发知识,尤其是收集轻量级的经验报告。
此外,信息和通信技术(ICT)[12]在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时也发挥了重要支持作用。A.Aurum等对澳大利亚两个软件公司有关知识管理实践的调研表明,领导力、技术、文化及其影响的测量方法等已成为澳大利亚软件公司知识管理过程的推动器[13]。软件开发者之间的团队合作产生大量的知识,这也是个体间有效知识共享的意义所在[14]。有定性实证研究分析了软件新人获得知识的方式以及在小型软件产业的初期活动中影响知识转移的因素[11]。
R.Ruggles[15]进一步提出了软件产业知识管理的负面观点。他调查了美国和欧洲431个软件产业管理人员对知识管理目前的理念、态度和方法,发现软件行业在知识的转移和产生方面缺乏信心。S.Komi-Sirvio[16]研究了基于需求的知识管理。他们对一家软件开发公司的员工进行了一系列的访谈,初步结果显示如“经验数据库”和“数据传输日”这类被推荐的方法并不奏效。K.C.Desouza等[17]提出了为软件过程管理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将增加软件公司产品的成熟度,使产品开发具有更高质量和更多收益。
本研究以知识识别、知识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共享、知识存储和知识应用作为知识管理的活动。
2.3知识构建方法
知识融合的主要模型是Y.Nakamori等[18]提出的“i-系统”,如图1所示。本文探讨3家软件公司知识管理实践的现状。在这里,新知识是由3个子系统构建的,即智能(科学前沿)、参与(社会前沿)和想象力(认知前沿)。此外,起始点是干预(问题被作为行为给出),最后的节点是整合(构建新知识)。
Y.Nakamori等[18-20]提出的知识构建体系理论运用了该观点并指出该如何构建必要的知识来解决当今复杂的问题。
“干预”是在问题没有处理之前采取行动。本文通过以下3个子系统探索斯里兰卡软件公司的知识管理实践:科学前沿――“智能”,通过与这3家公司的管理层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来收集数据和信息;社会前沿――“参与”,通过与已有知识管理实践经验的高级软件工程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调查他们的实践活动、不满、期望和想法来收集数据和信息;认知前沿――“想象”,是在新的或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创造出属于自身的知识。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软件开发人员对知识管理活动的看法、实施时的困难与合作意愿,最后一个阶段“整合”是创造性过程的系统融合,包含了研究成果(内容,结果和发现),调查结果(成功或失败,新问题)以及新研究计划(项目的下一个阶段)。
该框架是一个过程化知识构建方法,通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作用,提出了该如何构建必要的知识来解决当今复杂的问题。Y.Nakamori等运用该模型构建了一些知识应用,如生物量城市计划,它是日本一个城市的区域性环境保护活动。因此,构建的新知识包括在知识管理实践中隐藏的问题、障碍和其根本原因。该构建知识也将有助于决策。
3调查概况
对上述公司采用模块导向和项目导向的试点研究方法(每个公司10位参与者),使用深度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来建立和确认大规模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成功地进行了可靠性和有效性分析后,得出了该方法的最终版本。如表2所示:
网上调查问卷共回收了459份数据,包括333位男性受访者和126位女性受访者(见表1)。利用SPSS2.0的缺失值分析帮助解决了因受访者回应数据不全造成的一些问题,本研究使用参考文献[22]中提出的缺失值填充技术来进行缺失值的平均代替。
一个离群值就是远远偏离其他观测数据的一个观测值,以至于会使人怀疑它是由和大多数数据不同的机制产生的数据。真正的离群值与其他观测数据有很大不同,并违反变量间的合理关系。为了对此进行分析,可引进数据挖掘,它能够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对其中不容忽视的、隐藏的、有意思的数据进行发掘。孤立点检测是数据挖掘中的一个基本问题[23]。本文使用基于聚类分析的孤立点检测来检测和删除数据中的异常对象。
把半结构式访谈分为“管理层”和“高级软件工程师”两个角度,与高级软件工程师和公司管理层的半结构式访谈有助于深入了解研究问题并收集信息。分别对3家公司的总共12位受访者进行了访谈,其中针对每个角度调查每个公司的两名受访者,从而获得知识管理实践各方面的定性数据,这有利于获得公司更多更详细的信息,也可以将其作为使受访者深入回答后续跟进问题的手段。
4调查结果
4.1概况和统计
需要确定参与调查人员的概况和统计人口结构,包括受访者类型、每个公司的受访率、受访者教育程度以及其行业工作经验。
4.1.1受访者概况
本次调查中受访者的职位分布如图2所示:
4.1.2所在公司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记录了受访者的工作单位,受访者的人数足够确保各个类型的受访者都参与到了我们的调查中。受访者公司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为了保护公司隐私,公司名字分别用A、B、C代替。
4.1.3软件开发工作经验
图4展示了受访者在软件公司的工作年限分布情况。
从图4中,不难发现经验不足的受访者响应调查的积极性更高。只有19.39%的受访者有超^5年的工作经验,大约16.99%的受访者有3-5年的工作经验。由于参与者对调查的回答与工作经验有关,这有助于我们从更广泛的人群中得到有价值的数据。
4.1.4最高学历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记录了受访者的教育背景,其最高学历分布情况见图5。结果表明,69.28%和27.02%的受访者分别拥有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而14%的受访者教育程度是高中,只有4%拥有博士学位。
4.2知识管理实践
4.2.1对知识管理概念和工具的熟悉程度
我们的首要目标是了解知识管理实践的现状,即了解目前各个公司知识管理实践中所运用的工具和技术以及组织结构(见表3)。A公司软件开发人员对知识管理实践的认知、经验和熟悉程度处于一个相对不利的水平。相反,B公司的软件开发人员对知识管理有更多的认知、更丰富的经验,熟悉度也更高,其平均水平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
4.3基于经验的学习
知识是在以前的项目和开发经验中形成的,这一过程称为知识转移。大约有79.74%的受访者表示,过去的开发经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如图6所示。结果表明,为了更好地创造、获取和共享知识,应该给予软件开发人员更多的技术支持。
4.4团队合作
4.5组织知识的利用
组织知识是指软件开发人员从经验和项目中获得的,存在于组织内部的知识集合。此类知识是组织所“拥有”的、可以被收集并归纳整理的知识,即使员工离开公司,也能将它以某种形式保存在组织内部中。前面提到,显性知识很容易被整理和保存。然而,隐性知识却很难被整理出来,很可能更难被识别出来。
调查中要求受访者针对组织知识利用的满意度回答下面的问题(见表5)。很显然,软件开发人员更倾向于借鉴以前的经验,运用已有的项目文档,但仅仅是存储库中保存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未来必须认真考虑这一点。
4.6性别行为差异
表6显示了本研究所考虑的各个维度基于性别的比较。各个维度中两个性别的均值几乎相等,这表示性别差异对该研究结果的影响不大。
4.8管理软件知识
图7给出了3家公司知识维度的总体平均值,可以看出,B公司具有更强的知识获取、知识创造和知识存储能力。C公司应当寻找部署知识库的方法,可以用强大的搜索引擎和知识管理系统来帮助其软件开发人员。此外,B公司知识共享平均值为3.04,小于知识创造平均值(4.40)和知识获取平均值(4.00)。笔者分析3家公司知识共享维度平均值都偏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强大的存取方法、ICT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受组织文化的影响。组织文化会影响开发人员的意愿和行为,鼓励或阻碍员工进行知识共享活动。
4.9知识管理工具
知识管理工具可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协调软件开发人员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广义上讲,知识管理工具属于技术,可以加快知识的产生、归纳整理和转化。知识管理工具与其他工具一样,都是为了减轻工作负担而设计,允许使用者将其有效应用到最适合的任务中。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中提到的知识工具并不都是基于计算机的。
4.10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是一种统计检验方法,用来确定样本数据是否有足够证据以推断出某个条件相对总体成立。假设检验需提出原假设(H0)和备择假设(Ha),并且两种假设互相独立。
对于卡方拟合优度检验而言,假设形式如下:
通常情况下,这涉及到比较P值和显著性水平,且当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时,拒绝零假设。
如表8结果所示,性别和经验与选定的变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影响。而最高学历和知识获取(0.000
我还进一步得到了6个维度的描述性统计数据,如表9所示:
4.11矩阵图
图9说明了用来同时评估几组变量关系的矩阵图。例如,知识获取和知识应用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关系。
4.12知识管理中的问题
在调查中要求受访者评定在软件行业中实施的知识管理的各项活动,如表10所示:
4.13组织的参与
知识管理可以建立知识能力,从而影响和提高组织绩效。作者从受访者处获知其所在公司对知识管理的投资兴趣。
基于图10的结果描述,3家公司的管理层都理解知识管理是软件开发活动的关键,对它的支持十分必要(ORGP1)。此外,A公司缺乏适当的、能将知识映射到价值创造上的知识策略(平均值为2.69)(ORGP2),几乎处在一个不利的水平,应当认真思考。尽管A公司的管理层无法识别组织内部的专长资源(ORGP5),却能有效利用包括客户知识在内(ORGP6)的外部资源。另外,3家公司的管理层都承担了帮助学习的责任,包括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之间持续不断的转化(ORGP3)以及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ORGP4)。
表11展示了与管理层的访谈摘要,表12展示了与高级软件工程师的访谈摘要。
5讨论和结论
本研究的目的是调研斯里兰卡软件公司的知识管理实践情况。为了保持软件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企业应当认识到在组织内部应用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研究结果发现虽然公司还没有建立ICT基础设施,但是软件开发人员愿意访问包括公共网页、内部网络、项目文档和源代码在内的多种知识源。同时,存储在知识库里的软件知识对软件开发人员来说助益良多,能使他们更具创造性,然而并非所有的软件工程师们都会利用现有的知识。此外,建立足够的搜索检索设施以及丰富知识库内容是未来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致谢
衷心感谢武汉理工大学向剑文教授富有成效的讨论与交流及其对本文提出的富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1]RUSI,LINDVALLM.Knowledgemanagementinsoftwareengineering[J].IEEEsoftware,2002,19(3):26-38.
[2]WIERZBICKIAP.Creativespace:modelsofcreativeprocessesfortheknowledgecivilizationage[M].Belin:Springer-VerlagBerlinHeidelberg,2005.
[3]POLANYIM.Thetacitdimension[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66.
[4]TIANJ,NAKAMORIY,WIERZBICKIAP.Knowledgemanagementandknowledgecreationinacademia:astudybasedonsurveysinaJapaneseresearchuniversity[J].Journalofknowledgemanagement,2009,13(2):76-92.
[5]LINDVALLM,RUSI,JAMMALAMADAKAR,THAKKERR.Softwaretoolsforknowledgemanagement[M].Maryland:Fraunhofercenterforexperimentalsoftwareengineering,2001.
[6]BJORNSONFO,DINGSOYRT.Knowledgemanagementinsoftwareengineering:asystematicreviewofstudiedconcepts,findingsandresearchmethodsused[J].Journalofinformationandsoftwaretechnology,2008,50(11):55-68.
[7]FEHERP,GABORA.Theroleofknowledgemanagementsupportersinsoftwaredevelopmentcompanies[J].Journalofsoftwareprocessimprovementandpractice,2006,11(3):251-260.
[8]MEEHANB,RICHARDSONI.Identificationofsoftwareprocessknowledgemanagement[J].Journalofsoftwareprocessimprovementandpractice,2002,7(2):47-55.
[9]VASANTHAPRIYANS,TIANJ,XIANGJ.Asurveyonknowledgemanagementinsoftwareengineering[C]//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ftwarequality,reliabilityandsecurity-companion(QRS-C).Vancouver:IEEE,2015:237-244.
[10]NONAKAI,TAKEUCHIH.Theknowledge-creatingcompany:howJapanesecompaniescreatethedynamicsofinnova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5.
[11]VIANAD,CONTET,DESOUZAC.Knowledgetransferbetweenseniorandnovicesoftwareengineers:aqualitativeanalysis[C]//proceedingsofthe26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ftwareengineeringandknowledgeengineering.Vancouver:SEKE,2014:235C240.
[12]PalaciosMD,SotoAP,MerigóJM.Analyzingtheeffectsoftechnological,organizationalandcompetitionfactorsonWebknowledgeexchangeinSMEs[J].Journaloftelematicsandinformatics,2015,32(1):23-32.
[13]AURUMA,JEFFERYR,WOHLINC,HANDZICM.Managingsoftwareengineeringknowledge[M].Berlin:Springer-Verlag,2003.
[14]SLAUGHTERSA,KIRSCHLJ.Theeffectivenessofknowledgetransferportfoliosinsoftwareprocessimprovement:afieldstudy[J].Informationsystemsresearch,2006,17(3):301-320.
[15]RUGGLESR.Knowledgetools:usingtechnologytomanageknowledgebetter[M].NewYork:Ernst&YoungCenterforBusinessInnovation,1997.
[16]KOMI-SIRVICS,MANTYNIEMIA,SEPPANENV.Towardsapracticalsolutionforcapturingknowledgeforsoftwareprojects[J].IEEEsoftware,2002,19(3):60C62.
[17]DESOUZAKC,AWAZUY.KnowledgemanagementatSMEs:fivepeculiarities[J].Journalofknowledgemanagement,2006,10(1):32-43.
[18]NAKANORIY,WIERZBICKIAP,ZHUZ.Atheoryofknowledgeconstructionsystems[J].Journalofsystemsresearchandbehavioralscience,2011,28(1):15-39.
[19]NAKAMORIY,TAKAGIM.Technologycreationbasedonknowledgescience[C]//Proceedingsofthefirstinternationalsymposiumonknowledgemanagementforstrategiccreationoftechnology.JAIST:COEPress,2004:1-10.
[20]NAKAMORIY.Knowledgeandsystemsscience:enablingsystemicknowledgesynthesis[M].NewYork:CRCPress,2013.
[21]TEDDLIEC,TASHAKKJORIA.Foundationsofmixedmethodsresearch:integratingquantitativeandqualitativeapproachesinthe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M].California:SagePublicationsInc.,2009.
[22]HAIRJF.Multivariatedataanalysis[M].NewYork:Pearson,2009.
[23]AGGARWALCC,YUPS.Outlierdetectionforhighdimensionaldata[J].ACMSigmodRecord,2001,30(2):37-46.
作者献说明:
ShanmuganathanVasanthapriyan:负责研究构思及设计、数据收集及论文撰写;
田Z:负责研究框架设计、论文修订及最终定稿审批;
吴建国:负责数据分析及解释。
KnowledgeConstructioninSoftwareIndustries-AStudyfromSriLankanIndustrialPerspective
ShanmuganathanVasanthapriyanTianJingWuJianguo
Schoolof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430070
这次实习把我从学校纯理论学习中拉到了在实践中学习的环境。一进入岗位,我就意识到,该把学生时代的野性收敛了。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虽然这个银行内部气氛和谐,没有老套的束缚,但它毕竟是一个跟钱打交道的机构,需要有严谨的纪律和详细的规程,我就应该严于律己,这样不仅可以遵守银行的规矩,对我自己更有好处。以下是我实习一个多月来的体会:
其次,在本次实习的一个月里,我深深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记得那时我在工行已独立上岗二个星期了,已不像第一次那样紧张了。那一天银行业务特别多,系统太忙,计算机运行得很慢,其中有一笔900元的取款已发生,但发票打印不出,查了流水也成功了,主管确认这笔业务已成功,至于发票只好用手工补。可到了傍晚轧帐时,发现少了900元,再次查流水时,发现那笔900元[!]的取款还在发送途中。但当时主管也确认过了,并确认也成功了,大概是系统不好,电脑自动充值,所以才会这样。所幸该客户的帐号是在我行开户,同事们帮我查到了这个人的联系方式,主管帮我追回了900元,当时我真好感激行里的每位同事,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真的是很重要。总之,这次实习为我从各方面融会知识,为我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铺垫了精彩的一幕,我认为这种改变是质的飞跃。
实习单位:中国建设银行
实习部门:____信用卡中心
一、实习的总体情况
二、实习的具体内容
1、龙卡信用卡基础知识培训
略
以上五种卡钟是我本次实习营销的主要卡种,其中最主要向客户推销龙卡汽车卡和香港
3、正式上班
①初试锋芒,历经磨练
②慢慢熟悉,渐入佳境
③从容营销,应对自如
④业绩颇优,收获匪浅
三、营销技巧经验总结
①与客户开始沟通时要让客户觉得你有优惠要带给他并让客户感受到你话语里的诚意。
②要让客户信任你,要懂得揣摩客户的心理,及时提供让客户了解你身份的证据。
③要掌握好语气语速,还有注意说信用卡优点特色时的顺序,要把最优惠的放在最前面说,把不算是优惠的信息说到好像很优惠,让客户产生办卡的欲望。
⑥营销最基本最重要是你一定要对自己所要营销的东西非常熟悉,而且要说得非常有自信,对所有有关知识的提问要做到应对自如,面对客户始终如一的友好态度,还要不卑不亢,保持公司形象。这样既让客户信任你,又让上司赏识你。
四、收获知识,收获经验,收
这只是我踏上社会的第一步,比较成功的一步,在以后的道路上还有很多的挑战,很多的考验等着我去磨砺,但我相信只要我踏出了第一步,我就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总有一天,会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总所周知,中国建设银行是四大国有银行之一,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建行在企业管治建设、内部组织机构设置、完善风险管理体制、管理和业务流程再造、产品和服务开发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当今内地最具综合竞争能力、市场营销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和盈利能力的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宁夏石嘴山市分行,一直鼎立支持石嘴山经济的发展,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优美的环境、丰富的金融产品,竭诚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城镇个人客户提供着安全、快捷的全方位优质金融服务。
有幸在中国建设银行石嘴山分行进行了一个月的实践学习,学到不少实用的财务知识和技能。我从客观上对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使自己更加充分地理解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我这次实践学习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会计业务,其他一般了解的有储蓄业务、信用卡业务、贷款业务。
信用卡业务:信用卡按是否具有消费信贷(透支)功能分为信用卡与借计卡。信用卡又按持卡人是否向发卡银行交纳准备金分为贷计卡与准贷计卡。贷计卡是银行授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无需预先交纳准备金就可在这个额度内进行消费,银行每月会打印一张该客户本月消费的清单,客户就可以选择全部付清或支付部分,如果选择后者,则未付清部分作为银行的短期贷款以复利计。而准贷计卡则是交纳一定的准备金,然后银行再授予其一定的消费额度的一种信用卡。借计卡是没有透支功能的,但可以进行转帐结算,存取,消费的一种卡。如建行的储蓄龙卡。信用卡还可以按使用对象分为单位卡与个人卡;按信用等级分为金卡与普通卡。
信贷业务:由于目前的实际情况,中小企业融资难,尽管央行一再出台有关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方案,但是,在各个银行内部都有严格的控制。建行也是如此。所以,银行目前也投入了个人贷款领域。需要注意的是,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并不是直接将款贷给个人,而是与商家签订一定的协议,其实是将款贷给商家,然后商家把商品卖给个人,个人再还款给银行。银行在与商家签订协议时,审查商家的证件是否齐全。而个人要向银行提供有关的收入证明,身份证明等。一般都是以购买的标的物作为抵押,最常见的就是动产抵押(如汽车贷款)和不动产抵押(如住房贷款)。信贷部门实行的是审贷分离制,就是进行贷款客户开发与具体发放贷款,审核贷款可能性的工作人员是各司其职的。
通过这次的实践学习,我对自己的
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几年大学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践中,我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虽然这次实践的业务多集中于比较简单的前台会计业务,但是,这帮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银行会计的流程,核算程序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我在银行的基础业务方面,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尤其是会计分工,对于商业银行防范会计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其起到了会计之间相互制约,互相监督的作用,也有利于减少错误的发生,避免错帐。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这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中,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实践学习中有苦有甜,平坦的大道上多个门槛是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这个门槛也许是障碍也许是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门票。
一、本次实习的目的
1、通过在中国农业银行____支行实习,并进一步巩固我在上学期所学的基本理论,依靠理论联系实际,以增强自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在中国农业银行____支行的实习,达到学校的社会实践要求,并在单位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熟悉了金融机构的主要经济业务活动,系统地学习银行个人金融管理工作。
3、通过在中国农业银行____支行的实习,学会如何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以及端正自我的学习态度,为更好的走入社会打下基础。
二、实习步骤
此次实习在于通过在中国农业银行____支行的实习,了解银行业务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熟悉银行日常业务的操作流程以及工作制度等。实习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一)了解实习单位基本情况和机构设置等。
(二)学习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流程、客户资料录入与使用中国农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利用农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进行银行信用卡业务办理,如各种类型信用卡、贷记卡等的客户开户资料审批(包括基本资料录入,客户征信调查等)以及贷记卡资金冻结与终止等;银行的购房贷款业务,如房贷客户档案录入、银行帐户流水查询、财产收入证明、个人房地产贷款申请表审批、客户信用调查、个人购房担保合同制定和签订等。
(三)实际操作,单独进行业务操作。
(四)完成实习,准备实习报告。
具体实习内容这次实习,得益最深的就是能够了解银行的内部运作机构,平时我们作为顾客更多的是接触前台工作人员,而后台的工作却了解得很少,进了银行实习后才发现原来后台也是一个很精彩的舞台。我所在的部门称为"个人金融部",是对应"公司业务部"而言的,另外还有国际业务部、综合管理部等几个部门。
我所在的部门业务包括了信用卡、个人购房贷款等业务的办理,而在我的实习过程中,主要学习的是信用卡和贷记卡的开户资料录入、审批、复检、客户个人信用记录调查、贷记卡的冻结与终止等业务办理,同时协助准备购房贷款的客户档案、客户接待以及签订《个人购房担保合同》等业务。
在学会查询客户信用查询后,我开始学习利用农业银行的系统进行客户的开卡登记,同时利用信用调查结果并结合客户的收入证明等材料进行客户申请的审批等。办理信用卡业务,需要学会如何利用农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进行卡务的一系列进程,而这个系统对于办理购房信贷方面也是很重要的。
在办理购房贷款的业务中,需要对客户资料进行录入、协助客户准备购房证明、抵押证明、收入证明、财产证明等资料,同时协助客户签订合同以及及时提醒客户还款等。
三、个人实习心得
虽然这只是短短的一个实习,但对我来说,是大学生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积累,这在我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都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我的同事们和上司给我的榜样作用。他们勤奋、努力而且乐于助人,给予我很多鼓励与帮助,细心的教导我怎么去将看似一件很简单的像复印信用卡这样一件事情做到更好,告诉我追求卓越的重要性。同时,这份工作也告诉我细心、细致的重要性,以后当我碰到相类似的事情时,我就都会更加的努力而细心地做到更好,有这样一种积累是财富。
【关键词】猪生产学双语教学实践
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信息化和全球化使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求日益增强。在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需要;同时也是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猪生产学课程教学中实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因此,向国外先进的公司和知名的高等院校学习,了解他们的新技术、新理论、新产品,吸取它们的宝贵经验,对更好地发展我国养猪事业是必需的。在猪生产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双语教学,不仅对培养学生,对教师提高也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采用一些原版的外国教材,引进一些先进的国外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双语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先进的国外生猪产业发展动态。学生经过这个过程不仅熟悉了国际专业交流的语言规范,也对完成专业领域的英语任务充满了自信。能够培养学生胸怀全球的观念,能够理解、尊重不同的民族、风俗和文化,并且能够吸取国外生猪产业经济发展的精髓,开阔了视野。同时为学生自学,阅读英语文献杂志、学术期刊等,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提供教育平台,将大大提高人才培养的力度和质量。
猪生产学课程教学中实行双语教学是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应用人才和研究人才,培养卓越畜牧师的必然要求。
二猪生产学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猪生产学是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讲授猪的生物学特性,猪的品种和育种,猪的营养与饲料,猪的饲养管理,猪场建设及经营管理等内容,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了解目前国内外养猪业的概况和发展趋势,从而明确我国今后发展养猪生产的目标。能掌握猪种资源、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和猪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能掌握集约化养猪条件下猪的饲养管理基本理论、生产知识、技术措施和经营管理,并且结合教学实习,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及猪场的宏观管理能力。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分课堂教学和实验实习教学两大部分。教学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反映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为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如放映幻灯、录像、课件等),现场教学示范和实际操作,实验验证等。
三猪生产学课程培养目标
四猪生产学课程教学对象
猪生产学课程适用专业为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一般来说,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在四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课,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在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开课。这些学生已经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大多数学生英语一般也已经达到四级水平,具备了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此外,部分农业院校在在读研究生中也开展了猪生产学课程。
五猪生产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
1.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国外大学一般含动物科学专业的学院都开设猪生产学课程,大多数大学都设有专门的猪生产学教材,教学参考书主要来自一些高校教授编的生产指导手册,但都制定了合理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养猪场实地讲解和企业实习。任课教师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指定参考书,部分内容在教室讲授或与学生讨论,部分内容则在大学的养猪场实地讲解并让学生实践。教材中还配以大量各种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由于学时限制,其教学大纲重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相对不足。教材编写体例和内容组织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开展猪生产学双语教学前要认真进行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教学大纲要既重视理论和实践结合、知识面广泛、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又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与国情相结合,要考虑到国内生产管理单位和企业对学生能力的期望。
2.编制合适的猪生产学双语教学教材资料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是开展双语教学的载体,没有教材,双语教学便成了“无源之水”,双语教学教材缺乏是目前教学中普遍问题,特别是专业课。猪生产学双语教学的开展首先必须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虽然在教育部和出版社的积极运作下,各种其他课程的原版教材在全国各高校巡展,开阔了教师视野,但尚未见合适的猪生产学英文原版教材推介。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本人认为目前比较好的猪生产学英文原版教材和参考书有:JorgenPederChristiansen的“TheBasicsofPigProduction”(第二版)(KnowledgeCentreforAgriculture,Landbrugsforlaget,2010);JohnMcGlone,WilsonG.Pond的“PigProduction:BiologicalPrinciplesandApplications”(DelmarCengageLearning,2003);JWiseman,MAVarleyandBKemp的“PerspectivesinPigScience”(NottinghamUniversityPress,2003);JEThompson,BPGill&MAVarley的“TheApplianceofPigScience”(NottinghamUniversityPress,2004)。
国内教材主要以杨公社主编的《猪生产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为自编教材框架,同时参考几本经典的教学参考书,包括赵书广主编的《中国养猪大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和陈润生主编的《猪生产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等。国外教材主要以JorgenPederChristiansen的“TheBasicsofPigProduction”(KnowledgeCentreforAgriculture,Landbrugsforlaget,2010);JohnMcGlone,WilsonG.Pond的“PigProduction:BiologicalPrinciplesandApplications”(DelmarCengageLearning,2003)和JWiseman,MAVarleyandBKemp的“PerspectivesinPigScience”(NottinghamUniversityPress,2003)为参考蓝本,同时参考其他参考资料和专业网站。
自编教材框架结构体系保持与国内杨公社先生主编的猪生产学的一致,同时引入一些先进的育种手段和生产技术如母猪的体形评分方法、肉猪的胴体评分方法。
3.建设猪生产学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实践中,本课程组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制作双语多媒体课件和课程网站,编写中外专业词汇对照表,英文习题集等。由于要搜集、整理、编写资料,我们以课程组方式由多个教师分工协作建设猪生产学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
4.探索适合猪生产学双语课程的教学方法
猪生产学课程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学习语言,而是以外语为工具进行学科专业方面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的训练,以及学生心理和专业学习能力的发展。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不仅是从语言使用程度和教学内容上区分的,而是涉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等全方位的变化。因此,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计划协调等工作,同时注意充当好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样才能改变以往讲深讲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仅传授教材中新颖前沿的理论,而且将教材中贯穿始终的能力训练教给学生,也才能够真正实现“学科式双语教学”的目的。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教学方法上,更注重采用研讨式、启发式等生动活泼的创造性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把课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1~3周),学生的词汇量不大,英语水平不高,采用课前发放专业词汇汇总和阅读资料,课堂上英语板书、汉语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中级阶段(4~10周),课堂上逐渐加大英语讲解的比例,同时辅以课后练习和多媒体教学;高级阶段(10~18周),随着双语教学的延伸,学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对一般的专业术语比较熟悉,已经习惯于英语思维,课堂上主要以英语讲解为主,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英语Seminar等活动。总的原则是先慢后快,先激活学生英语基础,再加快节奏,加大英语使用比例。
六有效开展猪生产学课程双语教学的保障措施
1.高素质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培养
能否有效开展双语教学,最核心的因素是教师。
首先,通过出国学习等方式培养双语教师是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基础,目前我国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严重匮乏。就猪生产学课程而言,美国的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StateUniversity)、英国的爱丁堡大学(TheUniversityofEdinburgh)、荷兰的瓦格宁根大学(UniversityofWageningen,Netherlands)和加拿大的圭尔夫大学(UniversityofGuelph,Canada)等都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学校。将教师派到这些学校学习将显著提升本课程的教学水平。
其次,将教师派到相应的在华的国际生猪企业(如PIC、Danbred)中开展进修和合作研究也是积累双语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队伍培养应该有计划、有侧重点。应该先重点培养1~2位骨干教师,其后课程组中的其他教师相继短期出国进修或校内举办专业教师英语培训班。
再次,还可以校企联合,利用企业资源聘请企业的外籍员工做兼职教师。目前,我国生猪产业中有很多外资企业(如种猪企业Danbred、PIC、TOPIC等,设备企业BigDutchman等),不乏一些外籍高级生产和管理人才,他们具备良好的英语技能和相当的工作经验,在双语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学上可以邀请他们开展若干专题报告。
最后,短期引进外籍教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利用科研项目合作的机会,短期聘请国外同行专家在国内任教,给学生提供一个真正的外教环境。聘请外籍教师不仅能解决纯正的英语发音和独特的英语思维问题,同时也能把国外先进的生产管理观念和知识带进课堂,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2.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学评价
3.开展双语教学的配套措施
七结束语
开展猪生产学等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是大势所趋,通过不断开展课程建设,丰富双语教学课件制作,编制和完善教学教材资料,丰富和积累双语教学经验,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建设,教师和学生必将逐渐适应这一教学形式,从而达到显著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农业院校高等教育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彭建伟、周清、罗建新、周卫军.农业院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对策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1(6)
[2]何如海、陈涛.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3]杨公社.猪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王保宇.双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
[5]丛丹阳.2011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3(5)
[6]张志颖、李忠、余丹.高校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3)
[7]张静、赵静、张进明.试论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教探索,200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