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人员首先需要在会计核算中进行研发费用的归集,形成基础数据,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但部分企业可能在研发费用的归集环节就会出现问题,导致研发费用核算混乱,财务无法控制导致研发费用超额支出等情况发生,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1研发费用的归集
研发费用通常包括:研发人员的人工费用、研发的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设计费用、装备调试费用与试验费用、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其他费用等。
每一大类费用可以继续向下细分,例如研究人员的人工费用包括工资薪金、五险一金以及兼职劳务费用;直接投入费用包括直接耗用的材料和动力费用、制造和检验费用、设备运行维护等费用、设备租赁费用等。
研发费用的归集过程中,需要将费用按照支出的用途等计入到合适的会计科目中,期间可能涉及到部分费用需要在项目间、部门间进行分摊。
除去人员费用,直接投入费用、研发资产使用产生的折旧摊销等,也可能需要进行分摊,每类费用的分摊原则也并不相同,例如人员费用按照工时分摊、设备折旧按照机器工时分摊、房租按照使用面积分摊等。分摊的复杂性会提升会计核算的难度,尤其在缺少信息化系统支持的情况下,大量分摊数据会降低会计核算的效率,也会提高错误出现的可能性。
会计核算需要明确每笔研发费用所对应的项目以及所属阶段,因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所产生的费用,会进行资本化或费用化的不同处理;同时研发费用所对应的费用类别也需要准确,按照研发费用管理的需求来决定细分到几级会计科目,需要同时满足管理和财务分析的需求。
2研发费用的分析
财务在项目立项的过程中,除了对企业当前资源是否能够支持研发项目进行判断,还需要基于研发的立项报告,建立一系列假设来对研发项目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进行预测。
项目研发能否带来预期收益,需要结合财务指标来进行测算和评估。
首先可以对研发费用进行实际与预算的差异分析,寻找差异原因,考虑是否存在研发进度延误、预算外支出的发生、内外部环境变化等,以及是否存在研发预算偏差,导致预算本身不合理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差异原因分别进行判断,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
可以将企业不同期间的研发费用进行对比,计算研发费用增长率。研发费用增长是否合理,需要结合企业的收入增长率,以及同行业企业的研发费用增长率来判断。当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远远超出同行业企业,但却并未带来正向收益时,就需要考虑当前的研发计划是否合理,企业的研发成果是否符合当前市场或客户的期望,是否需要再次进行评估或调整。
计算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考虑当前的研发费用是否在企业的承受范围内。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过高,意味着企业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研发上,如果研发出的成果后续不能带来收益,那么企业的经营就很可能受到影响。如果将企业资金流转的速度考虑进入,可以使用经营现金流量与研发费用对比,便于测算企业在研发方面是否存在资金缺口。
研发费用占研发成果带来的增量收入比重,实际上是对研发项目投入产出的衡量。占比越小,意味着研发费用支出换取的收入越多,企业能够从中获益;反之则需要考虑研发项目是否失败、研发成果变现的方式或渠道是否存在问题。
研发过程中,研发人员的流动以及工作效率会对研发费用产生重大影响,所以还可以对研发人员平均人力成本、平均工时、人员流动率等进行考察,在不同项目之间进行横向对比,在同一项目的不同组别中进行对比,用来评价研发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
研发费用部分费用类别的处理在税法和会计核算中存在差异,例如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在税法中并不能全额计入,需要进行调整。所以如果要进行税务方面的分析和预测,需要考虑这些调整项目。同时税法允许研发费用进行加计扣除,财务需要确保研发支出的各种证据链条完整,例如合同、研发人员工时记录、费用分摊表格、支出审批等,特别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将记录整理留存,以应对税务的检查。
有部分企业为了利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来降低企业所得税,会将部分非研发支出包装计入到研发费用中。首先不建议使用这种方法来人为调整企业所得税,会为企业增加额外的税务风险;其次在财务分析中建议将此部分费用剔除,避免财务指标的计算结果出现偏差,影响管理层的评估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