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十二地支,十二时辰,十二个月,十二天象,十二经络,甚至古代音乐有“十二律”,饮食有“十二食”,穿衣有“十二衣”,上到天文,下到衣食都有十二进制的缩影,中国先民为何取数十二,这有什么特殊含义呢?
我国是农耕文化大国,取数十二,暗合古人对自然现象的归纳性认识。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生存环境恶劣,农业必须依赖自然。所以古人就根据太阳出没的规律,天象及日常活动、生活习惯来归纳出一套历法,这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十二地支】
【十二时辰】
十二时辰制西周就已采用,汉朝把十二时辰称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并与十二地支结合,定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五至七点为卯时,七至九点为辰时,九至十一点为巳时,十一至十三点为午时,十三至十五点为未时,十五至十七点为申时,十七至十九点为酉时,十九至二十一点为戌时,二十一至二十三点为亥时。
【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最早见于《诗经》。《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在20世纪70年代,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第11号秦墓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上千支竹简,证明十二生肖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使用。它的排列顺序,是古人依据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活动特点来安排的,即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至于为什么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
后来演变成十二生肖计年,相传西汉东方朔提出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令。东汉王充《论衡》中的《言毒篇》,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证实东汉开始以十二生肖计年。
【十二经络】
十二地支与十二时辰,十二生肖,十二经络的关系演变与启发
丑时1:00~3:00牛,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物。足厥阴肝经运行,此时不宜熬夜,易长斑。
戌时19:00~21:00狗,狗开始守门口。手厥阴心包经运行,此时有的人会比较兴奋或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