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劫生辰纲”是《水浒传》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故事的明线是梁中书为岳父进献生辰纲,由杨志押送去。与此同时,以晁盖、吴用等梁山好汉计划劫取生辰纲为暗线,围绕护送和劫持生辰纲这一中心内容,两条线相互呼应和缠斗,把整个故事演绎得精彩绝伦。但细读起来,却发现故事里有不少难解之谜,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中有内幕。
(一)押送之中的难解之谜
据推算,北宋的十万贯钱相当于现在数千万元,准确数额虽不详,但反正价值不小!梁中书前一年押送去的生辰纲失了手,这次他决定派十辆车装载,每辆车派一个厢禁军和一个军健押送,加上领队和负责事务的,至少需要三十多人!人多势壮嘛,劫匪难以得手。可是杨志却放着如此保险的方式不用,只带十几个人去押运,外搭他不用车子,要用人来挑担。这是第一个难解之谜。
按照梁中书的安排,每辆车上要插上一面黄旗,上书“献贺太师生辰纲”。这样做的目的,是展示官府的威慑力,让劫匪不敢轻举妄动。杨志却以为了不引起劫匪注意,化装成商人悄悄赶路。劫匪为必不抢劫商人?当年林冲按照王伦的指令,在梁山下杀个人作为“投名状”时,装扮成客商的杨志不是雇了个伙计挑副担子,路过梁山时与林冲火拼起来了吗?这是第二个难解之谜。
当十万贯生辰纲被劫,杨志首先做的事是来到黄泥岗崖边,打算跳崖自尽。徘徊了一阵后,随即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回到树林里拿起朴刀,一溜烟儿跑了。按照正常的思路,首先解救众人,然后想办法寻找劫匪,或者向当地官府报案,缉拿案犯。杨志花石纲失手是一个完全的责任事故,因为一行十条船,只有杨志那条船被浪打翻,另外九条船安然无恙。生辰纲失手是个刑事案件,杨志虽然要承担一定责任,但不可能像花石纲那样负全责。杨志先想自尽然后出逃的行为是第四个难解之谜。
(二)生辰纲被劫的内幕
顺着上述思路来考虑,不解之处就能找到合理的解释了。
为什么杨志押送生辰纲不多要人,而是少要人呢因为杨志要让同伙相对容易得手。他很会找理由哦,他给梁中书说,恩相差一万人去也不济事,这厮们一声听得强人来时,都是先走了的。
为什么不按梁中书预想的那样,大家官军打份,车上插着旗帜呢?因为这样沿途会引起地方官府的注意,拍马屁的地方官员会给予大力帮助。即使遭劫了,也相对容易查找到破案的线索。
等到同行的十四个人全都喝了药酒,杨志才装模作样的象征性地喝了半瓢。当杨志知道晁盖、吴用等人得手已走远后,自己才从地上爬起来假装要跳崖自杀,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表演给众人看罢了。表演完毕扔下一句话,都是你这厮们不听我言语,因此做将出来,连累了洒家。叹了一口气后,一直下冈子去了。
(三)杨志为啥谋划劫生辰纲?
杨志的出身不低,是大名鼎鼎的杨老令公的后裔,曾经做过武举人,官至殿司制使官,人称“杨制使”,因为押送花石纲失手,才变成一介草根的。但是他追求功名的劲头并无减轻,他挑着一担钱物到枢密院去运作,可惜没有成功,还在卖刀时失手杀了牛二,多亏众人相助,才从轻发落到大名府。梁中书虽然赏识杨志,但在大名府这块地盘上,武官当到顶,也就是个管军提辖使而已,与杨志设想的“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的目标相去甚远。一句话,梁中书满足不了杨志的远大志向。
当年杨志路过梁山泊,与急于找“投名状”的林冲两雄相斗,打得难分难解。最后王伦将杨志请到山寨,并邀杨志入伙。杨志当时谢绝了,其原因他还没把落草摆在第一位,因为他还想通过运作枢密院达到官复原职的目的。由于近距离接触了山大王,从而开阔了眼界。当山大王的人生也是很精彩嘛。失手杀死牛二沦为囚徒后,上山落草的想法越来越强烈,最终成了他努力实现的目标。
此外,杨志在大名府的日子不好过哟,虽然他有梁中书全力相助,但他那个配军身份很难服众。梁中书把他提拔得太快,连个铺垫也没有,不少人对杨志的任用是有看法的。
最后,北京斗武一场,虽然成就了杨志,但也给他树立了很多对立面,设立了很多障碍。可以说使得他以后完全没办法正常开展工作。
生辰纲被劫后,杨志为了避免引起注意。没有与晁盖、吴用等同行。晁盖等人上了梁山后,杨志已在二龙山立足已稳,可以与梁山互为犄角,相互照应。以后待宋江一举兼并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时,杨志的重要作用就发挥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