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解析古代神秘太极八卦图

1、河图洛书解析古代神秘太极八卦图河图洛书被称为“宇宙魔方”,它们产生于中国上古时期,奠定了中华文化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原始文明的总源头,是中国先民智慧的最高成就,也是《易经》和所有术数学之母。它们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哲学、军事、政治、医学、美学、伦理学、天文学都围绕并寄生在它们的土壤中。不过,有如此份量的经典只是两幅简单的数字图,而且它们一直埋藏在历史的深渊,直到宋朝才被易学界的一代宗师陈抟公之于世。另外,陈抟还根据河图洛书和人的生辰八字,发明了推命法“河洛数”,并由他的奇才弟子邵雍著述为《河洛理数》流传于世。清朝的《四库全书》将此书收入其中,题名为《河洛

3、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宋朝朱熹曾派好友

4、蔡季通入蜀地寻找传说中的河图洛书,蔡季通果然带回了两幅图,并称一幅是河图一幅是洛书,朱熹便也就相信了。但到了元朝人们才发现,蔡季通实际上找到了三张图,其中一幅他隐瞒下来,这幅图才是真正的河图,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八卦阴阳图的前身,而他交给朱熹的两幅都是洛书。讲到这里阿城说,今天很多人在算命时用的是朱熹那个错的图,那我们给别人算命的凭据就太不靠谱了,这要出人命的。河图中的“河”是银河讲到这种类似的错误时,在《红楼梦》等电视剧里女人着装时头上贴了黑片,回了家也不摘是肯定不会的。这种服饰是当时的礼服,女性回家后肯定要摘掉,不可能躺在床上时还贴着黑片。河图最初的原型是一条白色旋转的龙,所谓

5、的“河”也不是黄河,而是银河。将银河画成白龙,围绕着中点运转,而这个中点是北极星。这幅图在后来演变成了一黑、一白两条龙蛇,逐渐成为了今天国人熟悉的太极阴阳图。河图上的图案也影响到了四川彝族的服饰造型,他们的民族服饰上经常会出现早期的河图图案。洛书是变形的八卦图而蔡季通交给朱熹的两张图其实都是洛书,1987年安徽曾经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一个玉龟夹着玉板上的图案震惊学界。而这玉板上的图案,就是八卦图的异形。“苗族这个图案最多,这本来是从安徽过去的,现在反而在西南少数民族最多,变成了活化石。”不管是河图还是洛书,在中国古代都是艺术形式,在商代时洛书没有进入主流,而苗族迁徙到西南后

8、者则以陈抟之先天太极图为河图。刘牧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图、洛书两种图式,将九宫图称为河图,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南宋朱震于《周易挂图》中载其图。南宋蔡元定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了,将九宫图称为洛书,五行生成图称为河图。朱熹《周易本义》卷首载其图。后世所称一般以蔡说为准。南宋薛季宣以九数河图、十数洛书为周王朝的地图、地理志图籍。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胡渭《易图明辨》亦认为河图洛书为四方所上图经一类。今人高亨认为河图洛书可能是古代地理书,另有人认为河图为上古气候图,洛书为上古方位图,或以为河图为天河之图。众说不一,尚在继续探求中。河图,洛书的关系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

9、,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汉书·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故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易学启蒙》)蔡沉:“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并认为河图主象、洛书主数;河图主偶、洛书主奇;河图主静、洛书主动。(《洪范皇极·内篇》)清万年淳以图之方圆论河洛关系,认

10、为:“河图外方而内圆”,“中十点作圆布”,“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十包五在内,仍然圆中藏方,方中藏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也。而十五居中,即洛书纵横皆十五之数,是又河图包裹洛书之象。河图点皆平铺,无两折,洛书亦然。”“洛书外圆而内方,圆者黑白共四十数,圆布精其外,包裹河图之象。”“河图已具洛书之体,洛书实有运用河图之妙,因将图书奇偶方圆交互表之以图。”(《易拇》)近代杭辛斋认为:“河图为体而中有用,洛书为用而中有体。”“有以图书配八卦者,多拘执而不能悉当,其实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即先天,洛书即后天。”“故图与书,相互表里,不能分割。”(《易楔》)还有人认为河图重“合”,具有奇偶相配、阴

11、阳互抱、生成相依的特点;洛书重“分”,具有奇偶分离,生成异位的特点,两者一分一合,体现对立统一、盛衰动静的辩证关系。《易·系辞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故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孔子相信河图、洛易的存在,并以二者作为圣人作《易》的四条依据之一。492357816九宫对河图,洛书的图形,文献一直保存至今。河图实际是1——10排列而成,5和10构成中宫,奇数为阳,白色,代表天数(生数);偶数为阴,为黑,代表地数(成数)。洛书实际是九宫,即1——9排列而成,横,竖,斜三个数相加和都是15。

12、河图、洛书形式不同,本质相同,都表示历法和卜筮,四面八方,四时八节,八卦,九宫及五位统一的体系。十月太阳历与《河图》有相通之处,原因在于它们有同样的源头。《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孔传认为河图即八卦。有文献说伏羲时龙马负图出于河,也有尧,禹受图的说法。《竹书纪年》轩辕“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沈约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风后受图的说法流传很广。有人以为龙马为东方七宿的龙与天马四,与《山海经》中的“马身而龙首”相符,当为上古龙马图腾的人在星空中找到的龙马。从贾湖文化来看,8000多年前有卜卦是事实,产生河图一类的图文是可能的。后来相

13、传,成为“帝王受命之瑞”。汉代认为洛书即《洪范》九畴。“天兴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汉书.五行志上》认为《尚书.洪范》中从“初一曰五行”到“长用六极”是《洛书》本文。《易纬.乾凿度》所说太乙行九宫之法,成为后世术士所用的洛书。太乙即太一,所行九宫为:中央招摇,北宫叶蛰,东北天留,东宫仓门,东南阴洛。南宫上天,西南玄委,西宫仓果,西北新洛。太一移宫的日期为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八节。八节又与八风相应。八卦的八个方位加上中央就是九宫。八卦的方位与八节对应,从日运行方位和斗柄指向均可得到证明。以后天八卦为例,震为东,代

14、表春分;巽为东南,代表立夏;离为南,代表夏至;坤为西南,代表立秋;兑为西,代表秋分;乾为西北,代表立冬;坎为北,代表冬至;艮为燕北,代表立春。后天八卦由周文王定,那以前的先天八卦则是:震东北立春,离东春分,兑东南立夏,乾南夏至,巽西南立秋,坎西秋分,艮西北立冬,坤北冬至。周代以前八卦和美洲印第安人八卦都是得天独厚天八卦。我国发现了很多“八角星”图案。距禽大约6500年的崧泽文化多处遗址及江苏坯县大墩子大汶口文化遗址是比较早的。距今4000年的内蒙赤峰敖汉旗小河沿文化仍有类似图案。安徽含山凌家滩出土的一只玉鸟上,胸腹部刻有八角星图案,而夹在玉龟腹甲与背甲之间的长方形玉片上的图案,即为上古的洛书。

15、玉片边缘的贺孔数,为四、五、九、五。是表示太一自循行至四,还至中央五,自六循行到九,还至中央五。湖南安乡汤家岗大溪文化的八角星图案,与墨西哥阿斯特克太阳历石有相似的格局。楚缯书的十二月相图四方书的十二月相图四方各一棵扶桑树,与密斯特克(印第安人一支)坛台八卦扶桑图的扶桑树相似。密斯特克的扶桑图作八卦九宫格局。可见,河图洛书就是八卦九宫,四时四方五位与八节八方九宫只是把一年和方位进行四分与八分的区别,中宫之位无关紧要。上古的河图洛书正如考古所见,应只是图形,没有数字。二千年前传下来的数字的河图、洛书,虽然一个是10个数,一个是9个数,本质上却相同。其论证参看葛志毅先生《明堂月令考论》一文

17、则其文,以画八卦。”孔安国还对龙马负图而出作了如亲临其境般的描述,说龙马为天地间的精灵,它的外形非常奇特,在马身上长有龙鳞,故称龙马。这匹龙马赤文绿色,高八尺五寸,似骆而有翅,踏水不没。伏羲在位,“龙马出于孟河”,所谓孟河就是黄河孟津段。据记载,这匹龙马的旋有次序,形数有异别。排列是一、六在后,二、七在前,三、八在左,四、九在右,五、十背中,这就是河图。河图中的点数是五十五,其中一、三、五、七、九是天数,二、四、六、八、十是地数,天数累加是二十五,地数累加为三十,两数之和为五十五。河图中的天数是奇,是阳;地数是偶,是阴,阴阳相索。据古代哲学家的解释,河图中上、下、左、右、中五组

18、数目分别与火、水、木、金、土五行有关。金、木、水、火、土这几种物质基本形态的生成与转换,甚至万物发育都可以从这图上得到启示。由此定义这十个自然数中一、二、三、四、五为生数,六、七、八、九、十为成数。从而得出五行相生之理,天地生成之道。伏羲氏创造的八卦是从河图演变而来的。据文献记载,伏羲,又称太昊,是三皇之一。其母为华胥,在雷泽踩着了天神足迹,于是怀孕生下伏羲。伏羲有圣德,故代燧人氏而做了天下之王。也许他的圣德感动了天神,龙马负图出于河,将河图献给伏羲。除了伏羲氏时代外,传说这匹龙马还有另外几次负图而出。轩辕黄帝时,帝尧时,这种神迹都出现过。河图究竟是什么含义,他与八卦及

19、文字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些都是历代争论的话题。但相比而言,河图来历更是千古之谜。虽然古人对龙马负图而出是深信不疑的,但我们对这个事迹仍只能当神话看待。真实的历史往往可能很简单,就是河图不是上帝遣龙马所赐,而是河洛先民的伟大创造。近年,有学者提出“河出图”的“河”不是黄河,而是活动于河洛地区的古老部族有河氏,“出”是奉上、进献的意思。意思是有河氏把这个部族创造的有着特殊含义的图献给了伏羲氏。这种观点的意义不在于结论是否成立,而是把河图请下了神坛。从考古发现看,原始的河图雏形出现的相当早。在陕西华县元君庙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六千年左右的陶器上,有用锥刺成五十五个小圆点组成的三角图案

21、。《竹书纪年》:“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路史·黄帝纪》:“黄帝有熊氏,河龙图发,洛龟书成……乃重坤以为首,所谓《归藏易》也。故曰归藏氏。”(3)帝尧得龙马图。《宋书·符瑞志》:“帝在位七十年,修坛于河、洛,新闻社舜等升首山遵河渚,乃省龙马衔甲赤文,绿龟临坛而止,吐甲图而去。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检,赤玉为字,泥以黄金,约以专绳。”(4)帝舜得黄龙负河图。《宋书·符瑞志》:“舜设坛于河,黄龙负图,图长三十三尺,广九尺,出于坛畔,赤文绿错。”(5)大禹受洛书。《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陈注:“

23、柄指向及由此而产生的古代历法。⑤洛书起源彗星的气体尾巴轨迹。⑥河图数导源于《周易·系辞》“天地之数”,洛书亦导源于《周易》,以上诸说尚属一家之言,均未得到公认。【传说】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散见于各种史籍上,但说法不一,见解各异。这里介绍几种较为普遍的说法。传说之一:相传在伏羲氏时,伏羲氏教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因此,祥瑞迭兴,天授神物。有一种龙背马身的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今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送庄乡境内),游弋于图河之中。人们称之为龙马。这就是后人常说的“龙马负图”。

24、伏羲氏见后,依照龙马背上的图点,画出了图样。接着,又有神龟负书从洛水出现。伏羲氏得到这种天赐的用符号表示的图书,遂据以画成了八卦。这就是《易*系辞上篇》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即伏羲氏“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故后人在伏羲氏龙马负图处修建了负图寺。以纪念伏羲氏开拓文明的功绩。传说之二:据传在黄帝时,黄帝体察民情,亲自劳动,受到人民的爱戴。同时也感动了天神,于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一天,天神告诉黄帝说,洛水里有龙图龟书,你如果得到它,将会把天下治理的更好,于是黄帝便带领众头领,巡游于洛水之上。一日,时值大雾,隐约看见一条大鱼被困于河滩上,黄帝非常同情

25、这条大鱼的遭遇,但又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方法,便命人杀五牲、祭天帝,并亲自跪下向天帝求助。天帝感动,连下大雨七天七夜,致使洛水暴涨,大鱼得以解救。大鱼走后,黄帝在洛水岸边得到了河图洛书,即《河图视萌篇》,上面用象形文字记载着人类所需的各种知识。这就是传说的“洛书鱼献”。据传,得书的地点在洛阳汉魏故城南,旧伊洛河汇流处。传说之三:唐尧时,尧带领众酋长东游于洛水。在太阳偏西时,偶然把玉璧沉入洛水,忽见洛水上光芒四起,有灵龟出而复隐。于是,尧便在洛水边修了一个祭坛,选择吉日良辰郑重其事的将璧玉沉入河底。稍倾,河底便光芒四射,接着又飞起一团云雾,在云雾中有喷气吐水之声。一阵大风过后,云开雾散,风平浪

26、静,水上漂过一个大龟壳,广袤九尺,绿色赤文。壳上平坦处文理清晰,上有列星之分、七政之度,并记录着各代帝王兴亡之数。此后,易理文字便在人间传开。这就是传说的“灵龟”。传说之四:传说虞舜时,舜习尧礼,沉璧于洛水,水中有赤光忽起,有龟负图书而出。接着一卷甲黄龙,舒图书于云畔,将赤文篆字以授舜。这就是传说的“黄龙负书”。传说之五:传说禹时,禹治水来到洛河,见神龟负文,列于背,有数自一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畴。《册府元龟*帝王部》也说“夏禹即天子位,雒出龟书,六十五字,是为洪范,此所谓雒出书者也”。这是说,大禹因治水有功,有德于天下,故万民称颂,上天赐瑞。洛河出神龟,龟长1.2尺,龟背上有6

27、5个赤文篆字。有的说,此即《尚书》里的《洪范》篇,是治理国家的九种大法。唐代诗人李矫在《咏洛》诗中有:“神龟方锡瑞,绿字重来臻”之句,一歌颂洛龟负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龟书,可能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甲骨文”。河图洛书的基本元素\特点什么是河图洛书河图洛书的含义是什么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约6500多年。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白虎图象栩栩如生,与近代几无差别。河图四象、28宿俱全。其布置形意,上合天

28、星,下合地理,且埋葬时已知必被发掘。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则为洛书图象,距今约5000多年。可知那时人们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图、洛书之数了。据专家考证,形意墓中之星象图可上合二万五千年前。这说明邵庸等先哲认为“河图、洛书乃上古星图”,其言不虚。一,河图之象河图用十个黑白园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如下: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中央:五个白点在内,

29、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其中,单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28宿。)以上为《河图》。其中四象,按古人座北朝南的方位为正位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此乃风水象形之源也。二,河图之数1,天地之数:河图共有10个数,1,2,3,4,5,6,7,8,9,10。其中1,3,5,7,9,为阳,2、4、6、8、10、为阴。阳数相加为25,阴数相加得30,阴阳相加共为55数。所以古人说:“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即天地之数为55,“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即万物之数皆由天地之数化生而已。2,万物生存之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

30、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一为水之生数,二为火之生数,三为木之生数,四为金之生数,五为土之生数。六为水之成数,七为火之成数,八为木之成数,九为金之成数,十为土之成数。万物有生数,当生之时方能生;万物有成数,能成之时方能成。所以,万物生存皆有其数也。3,五行之数:五行之数即五行之生数,就是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也叫小衍之数。一、三、五、为阳数,其和为九,故九为阳极之数。二、四为阴数,其和为六,故六为阴之极数。阴阳之数合而为15数,故化为洛书则纵横皆15数,乃阴阳五行之数也。4,大衍之数:大衍之数50即五行乘土之成数10;同时也是天地之数

31、的用数。天地之数55,减去小衍之数5得大衍之数50,其中小衍为天地之体数,大衍为天地之用数。所谓“大衍之数50其用49”,就是用大衍之数预测的占筮之法:以一为体,四十九为用,故其用四十又九。5,天干交合之数:河图之数十,乃十天干之数也。交合之数为: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德。正是万物生存之数。所以甲己合为一、六共宗,乙庚合为二、七同道,丙辛合为三、八为朋,丁壬合为四、九为友,戊癸合为五、十同德。十天干经交合之后,化为天干交合之五行,将河图五行之体化为天干五行之用。6,六甲纳音之数:天地之数55加上五行之数5,合化为60甲子五行纳音之数。十天干之阴阳五行与

32、万物相交,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各发出12种声音,无声无音不计,按河图北、东、南、西、中成象五位五行30类阴阳60纳音。乃天地五行声音之数也。三,河图之理1,河图左旋之理:坐北朝南,左东右西,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为五行左旋相生。中心不动,一、三、五、七、九、为阳数左旋;二、四、六、八、十、为阴数左旋;皆为顺时针旋转,为五行万物相生之运行。我们知道,银河系等各星系俯视皆右旋,仰视皆左旋。所以,“生气上转,如羊角而升也”。故顺天而行是左旋,旋天而行是右旋。所以顺生逆死,左旋主生也。2,河图象形之理:河图本是星图,其用为地理,故在天为象,在地成形也。在天为象乃三垣二十八宿

33、,在地成形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明堂。天之象为风为气,地之形为龙为水,故为风水。乃天星之运,地形之气也。所以四象四形乃纳天地五行之气也。3,河图五行之理:河图定五行先天之位,东木西金,南火北水,中间土。五行左旋而生,中土自旋。故河图五行相生,乃万物相生之理也。土为德为中,故五行运动先天有好生之德也。4,河图阴阳之理:土为中为阴,四象在外为阳,此内外阴阳之理;木火相生为阳,金水相生为阴,乃阴阳水火既济之理;五行中各有阴阳相交,生生不息,乃阴阳互根同源之理;中土为静,外四象为动,乃阴阳动静之理。若将河图方形化为园形,木火为阳,金水为阴,阴土阳土各为黑白鱼眼,就是太极图了。此时水为太阴,

34、火为太阳,木为少阳,金为少阴,乃太极四象也。故河图乃阴阳之用,易象之源也。易卜乃阴阳三才之显也。5,河图先天之理:什么叫先天?人以天为天,天以人为天,人被天制之时,人是天之属,人同一于天,无所谓人,此时之天为先天;人能识天之时,且能逆天而行,人就是天,乃天之天,故为后天。先天之理,五行万物相生相制,以生发为主。后天之理,五行万物相克相制,以灭亡为主。河图之理,土在中间生合万物,左旋动而相生,由于土在中间,相对克受阻,故先天之理,左行螺旋而生也。又,河图之理为方为静,故河图主静也。河图之象、之数、之理、至简至易,又深遂无穷。暂且论之。下面探讨洛书:四,洛书之象洛书本为彩图,但古时

35、印刷困难所以仍用黑白点作图。将河图四方的八个数旋转而排成八方而显八卦,每方一个数纳地支十二气象,就是洛书之图了。只不过将火的2、7、数与金的4、9、数交换了位置,同时土五为中显用而寄八方,故为九星,土十则不显而藏于用。这样成载9履1;左3右7;4、2、为肩;8、6、为足,九个数纵横交叉皆为十五数,尽显五行之妙,将先天之体化为后天之用了。其图如下:北方:一白点(白),地支子,卦象坎;南方:九紫点(白),地支午,卦象离;东方:三碧点(白),地支卯,卦象震;西方:七赤点(白),地支酉,卦象兑;东北:八白点(黑),地支丑、寅,卦象艮;东南:四绿点(黑),地支辰、已,卦象巽;西南:二黑点

36、(黑),地支未、申,卦象坤;西北:六白点(黑),地支戌、亥,卦象乾;中间:五黄点(白),随时运而游八方或不动,无定支,无常象,统化八方也。以上乃洛书之象。(黑)、(白)、表示阴、阳。五,洛书之数1,五行之用数:洛书之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阴阳和为四十五数,乃五行之用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是卦象占筮体用之数。大衍之数五十,去五行之体数五,其用四十五为五行万物之用数也。此乃大衍五行之体用,显五行万物生死存亡之数也。2,三才之运数:五行之数为五,即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阳数合为九,阴数合为六,故卦爻里阳爻称九,阴爻谓六也。阳阴合为十五数,乃三才五行

37、之数也。三才者“天、地、人”。天有五行,地有五行,人有五行,合之为十五数也。故纵横交叉,上下左右,四方八面,皆难逃三才五行之数也。3,九星之数:河图为四象十干之数,洛书为九星八面之数。九星之数为逆行:九紫、八白、七赤、六白、五黄、四碧、三绿、二黑、一白……,每年一星,一直运行到现在。当年所在之星的卦象,就是当年出身之人的风水命卦,至今仍适用。此数与吉凶关系密切,故多用紫白九星测吉日。4,体用周天之数:洛书之数九,取一为体,八为用,是九星用八卦也。运数十五,周流八方为一百二十数,共三才而合之即360数,为周天之数。同理,其用数45,周流八方亦得周天之数360也。5,地支之数:子1、丑

38、2、寅3、卯4、辰5、已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12、为地支之数。由天干河图之数根据地理演化而成,故子水1、寅木3、辰土5、申金9、午火7,各取河图五行之阳数也,主五行地支之化数。而十二月令之数则是:寅1、卯2、辰3、已4、午5、未6、申7、酉8、戌9、亥10、子11、丑12,主万物存亡之顺序了。六、河图洛书基本元素繋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此河图之数也洛书盖取龟象故其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

39、足。河图、洛书的原型是什么《太玄》《易经》与五行八卦、河图洛书的渊源。古人又是如何按河图洛书画出八卦的一系列的问题,几千年来不但没有人能够讲清楚,而且又附加上层层迷雾。可以说,河图洛书问题是易学史上争论最多,被弄得最复杂最混乱,但同时又是内容最为丰富的问题。其中的疑难,虽然随着有关地下文物出土而得到澄清,如宋明以来许多易学家认为传世的河图、洛书,始出于五代道士陈抟等人之手,自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中“太乙九宫占盘”的出土,这一说法已不能成立。显然,陈抟的河图、洛书,是从前人模式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不过其线索隐而不显而已。但是,河图、洛书本身的问题仍未解决。其与八卦、《周

40、易》有什么关系它们最初原型又是如何仍然众说纷坛。有的学者把它们的原型追溯到西安半坡出土的石板上用锥刺圆点排成的等边三角形图案。但这还不过是一种有一定联系的设想,尚无法看出这种图案与八卦和《周易》的起源有什么联系。目前还有些学者,把河图、洛书与古人对天象的观察活动相联系。有的认为,河图出于立竿见影,是古代测日的晷仪;洛书范围了天文的原理,是天文图。《魏志》所言的“宝石负图”是一幅河洛八卦综合图,类似罗经盘,磁针居中,次列八卦,最外层为二十八宿。再有一种观点认为,太乙九宫占盘是按八卦与五行属性排列的。九宫的名称与各宫节气的日数与《灵枢经·九宫八风篇》首图完全一致。小圆盘的刻纹与《周易本义》

41、中的河图、洛书完全相合。这是早在汉初或先秦,已有河图洛书的铁证。但是,这里所提到的“河图洛书八卦综合图”与“太乙九宫占盘”的刻图,均非河图、洛书的原始模型,更不可能是原始古人画卦和作《易》的依据;因为完整的二十八宿星象,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因此《太乙九宫占盘》早说也只可能形成于战国晚期,而九官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安排,大致也要在战国时期齐备起来。根据这一时期河图洛书的特点,也只可能在阴阳五行天人感应学说与卦气术数思想的基础上衍伸出来的,反映该时期特定的面貌。同时,在神学的外衣下,蕴涵着科学的内容。如果我们遵循着天象观察这一脉络向上追溯,很有可能逐步接近河图、洛书的原型模式。如果这一问题能

42、得到完满的解决,可以从侧面证明,《系辞传》中关于“仰观俯察,近取远取”这段话,和“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说法,两者之间就没有什么矛盾。因为这两段话说的是一件事,都是讲当初画卦者从对天象的中得到启发。不同的只是,一为画卦者从仰观天象直接得到启发,一是从前人仰观天象所画的原始图形中间接得到的启发,这像对一位远古的外科医生一样,他的技艺既得之于他亲手解人体直接获得的知识,同时也从别人的原始解剖图中间接受到启发;两者不但没有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在考察河图、洛书的时候,应从其纷繁复杂的内容中,把握其蕴含的天文学知识。有关河图的记载,曾见于《尚书·顾命》篇,该篇最早提出图。记载周康王

43、即位时,在东西两边厢房的陈设品中,西厢房有: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东边厢房有:大玉、夷玉、天球、河图。河图究竟是什么,没有说明白,但后人提出的测日晷仪与天象图标说,比较接近原物的实际情况。这些实物在当时可能还非常原始,但因为它们是测日观天察地的仪器,在古人眼中带有神圣和神秘的性质,因而方有可能和代表古代王权威严的古玉器陈列在一起。《尚书》中提到的“天球”也可能是古代原始的天象星宿图,与后来的洛书相接近。春秋战国时期,河图、洛书已经开始与天命思想有关。孔子周游列国,到处求官不得,在不得意时悲叹说:“风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看来河图、洛书已与大人物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了。后来的神话传说

44、,河图洛书都是由龙马、神龟从江河中驮出来的,进一步增添了神秘色彩。在两汉时期的谶纬文献中,关于河图洛书内容更复杂,也更为神秘,计有《河图括地象》、《河图始开图》等三十七种;《洛书甄曜度》、《洛书灵准听》等九种。又有老子、孔子的《河洛谶》各一种。这些几乎占了所记谶纬文献总数的四分之一,可见其影响之广泛。而且这一时期的河图洛书,和两汉时期流行的赤道、黄道、九宫、九风之类的天文图象联系在一起,这是后人继续向原来的河图洛书增添天象知识的内容。那么,河图洛书原始模式的素材是什么追踪它的渊源,尚须叙述一下历史背景。我国是天文学发展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华夏先民在采集渔猎的旧石器时代,已经对暑来寒往,月缺

46、察、总结天文地理、规划八卦,测定方位,总是离不开古老的晷仪规矩,以及原始的天文图象。这些可能就是河图洛书的雏型素材。从遗留下来的汉朝石刻中,所刻伏羲与女蜗像,手中往往持有规矩。事实上也是如此,有了原始的天文图与晷仪规矩,古人才能“规天为图,矩地取法,视五星之文,分暑景之度”,总结与规划出八卦图象。古人有敬天祟地的思想,把原始天文图象与规矩,视作神圣的法器加以神化,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测影取象”,在我国有悠久历史,早在半农半牧的时期,人们就根据日影测定草原方位,规划农田和住宅。在周代远祖公刘时期,已有这方面的记录: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

47、粮,度其夕阳,幽居允荒。显然,远在公刘的时候,已经很重视测量工作,而且规模之大,工程之巨使后人也叹为观止。由此可见,“晷测”,还可以追溯到更远的时代。河图、洛书在以后各种文献史料的记载上也不尽相同,如《墨子·非攻》所言,“河出绿图,地出乘黄”。而在《淮南子·淑真训》与《河图挺佐图》中,皆言“河图”为“录图”。这种刻有方位的图表可能是“测影日晷”。其心及其周各有圆孔,以各立表之用。按盘心宜立定表,其周用一游表。令定表直指北极,则盘面与赤道平行,使游表之景与定表相合,可知时刻。日晷从秦汉时期起已广泛流传,后来也曾有实物发现。现在河南登封县告成镇还存在元代以圭表原理建筑的观星台。南京紫金

49、为十五,而五居其室”。此图妙在于纵横倒正四合交错,其数尽为十五。但据《佛祖统纪》中载:“汉书有云,其论河图云:太一取之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十五。”显然,早在汉时已有这种说法。宋时的河图是从“九宫图”发展而来,与古代的天象知识也有关系。河图的立意是一张平面的运转图,而在洛书中,却演化为立体的运转图象。宋时出现的河图洛书在综合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加进了新的容,是融天文、人体、阴阳、象数为一体的易学图象,是一种理念阴阳消长座标图,暗喻的范围非常广泛,亦联系到古代的天文历法。河图洛书中心的圆点代表太极,是一混元之数,其中的黑点代“阴”、白点代表“阳”;阴数为二、四、六、八;阳数为一、三、五、七、九。

50、奇数与偶数相参,代表天与地,是谓天地阴阳之数。中心外围四点代表东南西北四方与春夏秋冬四季,外围环列为八卦。河图洛书构图,黑白之子相积,相加其数皆为五十五,合天地之。虚中而去五,合“大衍之数”五十。这样皆合《易传》中阴阳之数。在易学中河洛还侧重于阴阳与五行相参配。扬雄在《太玄》中已指出: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一与六共宗,二与七为朋,三与八为友,四与九同道,五与十共守。宋儒更重视把河洛的数字与五行、五方、五时相调配,以显示其均衡与协调。文王后天卦配河洛数字:一六为水居北;当坎位;三八为木居东,当震位;二七为火居南,当离位;四九为金居西,当兑、乾位;五十为土居中,当坤

51、、艮而旺于子、丑、未之交。在这里,河图洛书又成了乾坤转移的时空方位座标,起着指示四季更替、斗转星移的作用。总之,河图洛书的内容非常复杂,但其最初原型,当与天象方位有关。七、《太玄》《易经》与五行八卦、河图洛书的渊源同《易经》相比,河图洛书,似乎要简单一些,表面看来也比较直观,分别通过55和45个黑白子按五行、八卦的方位排列而成。然而,河图洛书在中国文化中的神秘性决不亚于易经,但根据先前的一些学者研究来看,普遍认为河图洛书是宋代道士陈抟所发明,这样河图洛书的经源属性一直受到学界的质疑,虽然如此,河图、洛书的图案从宋代以来,就十分紧密的和五行学说,周易八卦学说结合了起来,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

54、观的看出其中的具体内容与鸿范的严格对应,笔者在反复研究太玄的玄数篇后发现其中的内容与鸿范的内容十分相似,后来就将下面《玄数》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排列获得了新的发现:八、《玄数》部分内容摘录如下:三八为木,为东方,为春,日甲乙,辰寅卯,声角,色青,味酸,臭膻,形诎言,生火,胜土,时生,藏脾,存志,性仁,情喜,事貌,用恭,挥肃,徵旱,帝太昊,神勾芒,星从其位,类为鳞,为雷,为鼓,为恢声,为新,为躁,为户,为牖,为嗣,为承,为叶,为绪,为赦,为解,为多子,为出,为予,为竹,为草,为果,为实,为鱼,为疏器,为田,为规,为木工,为矛,为青怪,为鼽,为狂。四九为金,为西方,为秋,日庚辛,辰申酉,声

55、商,色白,味辛,臭腥,形革,生水,胜木,时杀,藏肝,存魄,性谊,情怒,事言,用从,挥乂,徵雨,帝少昊,神蓐收,星从其位,类为毛,为医,为巫祝,为猛,为旧,为鸣,为门,为山,为限,为边,为城,为骨,为石,为佩环,为首饰,为重宝,为大哆,为釦器,为舂,为椎,为力,为悬,为燧,为兵,为械,为齿,为角,为螫,为毒,为狗,为入,为取,为旱,为寇,为贼,为理,为矩,为金工,为钺,为白怪,为瘖,为僭。二七为火,为南方,为夏,日丙丁,辰巳午,声徵,色赤,味苦,臭焦,形上,生土,胜金,时养,藏肺,存魂,性礼,情乐,事视,用明,挥哲,徵热,帝炎帝,神祝融,星从其位,类为羽,为灶,为丝,为网,为索,为珠,为文,

56、为驳,为印,为绶,为书,为轻,为高,为台,为酒,为吐,为射,为戈,为甲,为(叢)丛,为司马,为礼,为绳,为火工,为刀,为赤怪,为盲,为舒。一六为水,为北方,为冬,日壬癸,辰子亥,声羽,色黑,味咸,臭朽,形下,生木,胜火,时藏,藏肾,存精,性智,情悲,事听,用聪,挥谋,徵寒,帝颛顼,神玄冥,星从其位,类为介,为鬼,为祠,为庙,为井,为穴,为窦,为镜,为玉,为履,为远行,为劳,为血,为膏,为贪,为含,为蛰,为火猎,为闭,为盗,为司空,为法,为准,为水工,为盾,为黑怪,为聋,为急。五五为土,为中央,为四维,日戊己,辰辰未戌丑,声宫,色黄,味甘,臭芳,形殖,生金,胜水,时该,藏心,存神,性信,

57、情恐惧,事思,用睿,挥圣,徵风,帝黄帝,神后土,星从其位,类为裸,为封,为缾,为宫,为宅,为中霤,为内事,为织,为衣,为裘为菵,为絮,为牀,为廌,为驯,为怀,为腹器,为脂,为漆,为胶,为囊,为包,为舆,为毂,为稼,为穑,为食,为空,为棺,为櫝,为衢,为会,为都,为度,为量,为土工,为弓矢,为黄怪,为,为牟。从上述《玄数》篇中,可以看出,其中的:“三八为木为东方,四九为金为西方,二七为火为南方,一六为水为北方,五五为土为中央”的描述恰好合乎了现传河图的方位排列,与河图不同,这里没有表明数的阴阳属性,而河图是通过黑白来表明数的阴阳属性的,不过关于数的阴阳属性在《易经·系辞上传》中早就有所描述:

60、不韦(?~前235年)在灭周之后,组织门人编写的,从《吕氏春秋》的内容来看,包含了大量周文明的遗迹,其中有三公九卿的官职级别,合乎太玄的三九体系。《尚书鸿范》史官记录于武王伐肘成功之后。后经孔子编辑,到汉武帝时代出旧宅壁内。而扬雄的年代在(前53~18年)。所以五行学说在汉以前的近一千多年中,通过多种渠道,一直不曾中断过实质内容的传承,并在各种传承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和修正。从内容来看,河图是五行的基本构架,洛书是八卦的基本构架,而河图与洛书的重叠就是九宫的构架,三坟是上古文明的纵横关系构架,九丘八索也就是易经太玄是上述结构的数学模型,这样,一个本于天地人伦的基本文化哲学体系就完整的形成了。

61、除了上述内容中所提到的五行河图内容以外,在《黄帝内经》中也存在者一个五行河图体系,这个体系从表面上看和上述的体系存在一些矛盾,但是仔细来看,这个体系和上述体系也是统一的,属于河图体系的一个变换体系。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在太玄中就有,而且这五常就是:“仁、义(谊)、礼、智、信”并且和五行的木、金、火、水、土相配。九、从河图洛书、五行生克看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秦汉之际河图洛书和五行开始神秘化“河图洛书”和“五行”是从秦汉之后开始神秘化的。有人会问,你谈先秦情况,为什么不说邹衍?据说邹衍是战国末期齐国人,知识渊博,有很多著作,受到诸侯们的尊敬。在赵国,因他几

62、句话,赵王就罢了公孙龙子的职。邹衍还很神奇,他演奏音乐能改变气候,使燕国寒冷的山谷里长出庄稼;后来燕惠王把他下了冤狱,他仰天长叹,使五月天落下霜来。看来他比稍前于他的子思孟子还有学问,也显赫得多。就是他的《五德终始》成为五行生克说的滥觞。然而奇怪的是,他的著作一点也没有留下来,让后人只能从秦汉以后的著作散见其被引用的片言只语。这些片言只语可靠吗?我们只好从引用者去考虑了。那是秦汉以后的事了。中国儒学的历史可以分成三个时期,现在已是共识。一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时期;二是以董仲舒为代表的秦汉至宋以前的时期;三是以程朱为代表的宋明清时期。我们前面谈河图洛书与五行的情况,都属第一个时期。到秦火以后

63、儒学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河图洛书和五行的含义也跟着起了变化。什么变化呢?概括说,以前儒学是为诸侯分封制服务的,秦始皇要搞中央集权制,所以才将其付之一炬。自此以后儒家自觉不自觉地改变了态度。服务对象不同了,儒家要对以前的服务工具重新加以审视。虽然先王的旗帜还要打,但是许多地方要重新加以解释和发挥。先秦文献中弹性最大、发挥容量最大的就是卜筮、易经、河图洛书和五行了。最先对五行作生克解释的是《吕氏春秋》,这里就引用邹衍不知何时何地的一段话:“五德之次,从所不胜,古虞土,夏木”,又说夏(殷)的木德当为周朝的火德所代,而秦朝就是水德。《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

64、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河名曰德水,以为水德始。”这样看,邹衍的“五德”被吕不韦解释成“五行”,成了秦朝统治的理论基础之一。到汉朝,这更成了儒家理论创新的一大趋势,“五德相代”逐渐成了系统的“五行生克”。汉朝出了孔安国、刘向、刘歆、京房等一大批讲经的儒士,队伍蔚为壮观。孔安国把黄河里出来的龙马,说得活灵活现;刘向著《洪范五行传》把五行生克的根据定为《洪范》;焦延寿和京房把河图洛书以及五行与《易经》凑在一起,搞起了“预测学”,另有一些人相互呼应。于是,“河图洛书”、“五行生克

65、”走出了先秦文献,别出了一片天地。其实真正推先秦文化入神秘雾境掀起造神运动的是董仲舒。可以说是从董仲舒手里,先秦的“儒道”,变成了汉朝的“儒术”。许多先秦诗意的比喻在此变成了机械的比附,先秦的元朴和天真在此变成了心计和狡黠。《春秋》据说是孔子依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的一本书,可是原书并没有留下来,一直到汉以前都是口耳相传。传《春秋》的共有五家,到汉时形成文字的有三家,各家所传的经和作释的传有很大区别,《春秋﹒公羊传》是其中主要的一家。董仲舒是治《公羊春秋》的专家。《公羊春秋》有很多是公羊高的思想,现在有的学者就认为《公羊春秋》不属于儒家而属于“术家”。但是,既然董仲舒说服汉武帝提的口号是“

6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且历代都把董仲舒视为儒家,我们也没要必要另立新说,只要承认董仲舒自己的说法,儒道自此成为儒术就可以了。把董仲舒的官场生涯和他的著作结合起来,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儒术的本质。董仲舒在景帝的时候就已经是博士,以治公羊春秋闻名,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是道家学说,政治上追求无为,所以,董仲舒一直在韬光养晦,无所作为。武帝时,经济上虽然有有几十年的积累,府库充实,但内政外交方面的隐患也已暴露出来。待到武帝祖母,信奉道家学说的窦太皇太后驾崩之后,汉武帝才认为一展宏图的时机到了,所以广延人才,准备改革。董仲舒也认为它可以有一番作为了。在这样的形势下,董仲舒发表了他的“天人三策”从汉武帝的策问中可以看出他对董仲舒的思想早有研究,所以他在第一策的策问中就启发式的说:“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何修何饬而膏露降,百谷登,德润四海,泽臻草木。三光全,寒暑平,受天之祜,享鬼神之灵?”又鼓励道:“子大夫明先生之业,终始之序,讲闻高谊之日久矣。其明以谕朕。”在武帝的鼓励下,董仲舒连出三策。三策的中心是劝武帝实行政治改革,并且快下决心。第一策中就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

THE END
1.重卦上下卦的阴阳属性?六爻八卦少阳河图太阴乾卦图二 由上知,七夏九秋,气温夏高于秋,七的氧性大于九;六冬八春,气温冬寒春暖,六的阴性大于八,六为太阴,八为少阴;七南八东,夏热春暖,气温夏高于春,八为少阴,七为少阳。河图四方外面的数不动,内里的数逆时针旋转至隅位,八卦居之,可得先天八卦图。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TULCVB05566SD3.html
2.易经八卦爻辞图解(易经八卦图解析)1、我国古代历法中的八卦 以八卦与水、火、木、金、土五行相配合,将天干、地支纳入八卦的体系,并https://edu.iask.sina.com.cn/jy/k9UNaIizjj.html
3.解析“易经八卦图”与“英文字母表”民间故事解析“易经八卦图”与“英文字母表”学英语的朋友都有一个感触,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非常简单,但越学越https://www.hanxiangta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86
4.“太极八卦图”源自河图洛书,它的解析在《易经》中从上面一段话,我们知道伏羲根据河图洛书创造八卦,也就是说“八卦”源自河图洛书,然而在人们的认知里“八卦”与河图洛书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周文王根据“八卦”编著《易经》,就是说,《易经》解析的是八卦、河图、洛书。所以太极八卦图、易经、河图、洛书它们是一个文化体系,然而,人们却把它们当成独立的个体,难怪这些https://www.jianshu.com/p/4325a28cb147
5.易经中的哲学智慧如果将八卦看成一个人,上爻代表人体的功用、意义、思想,中爻代表人的意识,下爻代表人的躯体。 如果将八卦看成一件事,上爻代表事件的影响、意义,中爻代表参与事件的主导意识,下爻代表事件涉及的物质实体。 第四节 八卦图的解析 八卦图的中心部分是太极图,代表变化的总则。阳升阴降,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的循环。https://blog.csdn.net/liliangkuba/article/details/127523677
6.王雨琪周易八卦图讲解王雨琪周易八卦图讲解-余易四柱预测传统周易八字预测,长文四柱八字预测,王雨琪周易八卦图讲解-余易四柱预测http://zg-zy.com/art.aspx?id=434AQE
7.对《易经》八卦图无论是站在从内向外看的视角,还是站在从外从外向对《易经》八卦图无论是站在从内向外看的视角,还是站在从外从外向内看的视角,其由阴爻和阳爻所组成的八种卦形中,永远不变、永远保持一致的四种卦形的名称分别是乾、坤、坎、离,分别代表天、地、水、火。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组成视角八卦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https://www.shuashuati.com/ti/e84f913915a640dab5ada277b1d51d70.html?fm=bdbds0a5e0eecb6190a3951a2b33f4d2f687e
8.上震下震易安居卦象图(震卦卦象图)如何看风水八卦图八卦图最早出自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大概起始于七千多年前)其用阴爻和阳爻的组合来阐述天地中八种最原始的物质的物质。后世道教将伏羲供奉为神奉为神。后天八卦出自周文王周文王,其后天八卦只是和伏羲的先天八卦位置不同置不同。其含义不变义不变。直至孔子创立儒家立儒家,将周文王的易经收录为儒http://www.kuuqee.com/qpz/20190326137.html
9.易经八卦图的吉凶今日吉凶八卦图易经八卦图的吉凶 今日吉凶八卦图,易经八卦图,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被广泛运用于占卜、预测、运势判断等领域。深入剖析八卦图的吉凶,可以帮助我们洞察人生祸福,趋吉避凶。1. 乾卦:吉兆,象征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2. 坤http://hn21z.com/view/281560
10.如图所示的是《易经》中记载的几何图形——八卦图.图中正八边《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如图所示的是《易经》中记载的几何图形——八卦图.图中正八边形代表八卦,中间的圆代表阴阳太极图,其余八块面积相等的图形代表八卦田.已知正八边形的边长为 ,点是正八边形边上的一点,则的最大值是( )Ahttps://zujuan.21cnjy.com/question/detail/53511154
11.易经学习常用图表,五行八卦图及64卦易经学习常用图表,五行八卦图及64卦 星座小六子 2019-11-19 17:01 +订阅 展开剩余 86 % 评论 全部 还没有人评论过,快来抢首评 写评论快来留下你的想法吧 4 +1 推荐阅读 暂时没有更多内容了…… 意见反馈 合作隐私政策 Copyright ? 2024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https://m.sohu.com/a/354746721_435999
12.64卦详解易经六十四卦详解六十四卦金钱课64卦图华易网为大家提供:六十四卦详解、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详解白话,可以查看六十四卦通俗易懂的解析哦。 六十四卦又叫做易经六十四卦,相传是周文王潜心研究八卦,并以八卦为基础创立的。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都有六爻和爻辞,因此可以得到三百八十四种不同的状态,根据爻之间的变化便可以反映出不同的事务、情境、现象https://www.k366.com/g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