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何谓国学这个词的涵义有不同的解读,社会上尚未有统一的认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少儿国学经典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欢迎参考!
一、填空:
1.《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并称“三百千弟”,是中国古代启蒙读物。
2.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3.祖父的父亲叫曾祖(曾祖父)。祖父的祖父叫,高祖(高祖父)。
4.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5.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这五位思想家被合称为五子。
6.清朝时期,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位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开创了著名的康乾盛世。“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赞扬了这一情景。
7.东周时期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前后出现五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战国时期有七个诸侯国实力最强,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8.“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
9.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跟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给我们讲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10.韩与柳,并文雄。李若杜,为诗宗。
11.“耽读玩市寓目囊箱”讲了汉代的王充在街市上沉迷留恋于读书,眼睛注视的都是书袋和书箱。
12.有的同学背地里直接说老师的名字,是很不礼貌的,弟子规中这样教导我们“称尊长,勿呼名”。
13.有些同学现在穿衣很讲究品牌,总要让家长给买名牌,对于这样的同学,你要用《弟子规》中哪些话劝导他们“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14.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15.“岳宗泰岱、禅主云亭”告诉我们五岳中人们最尊崇东岳泰山,历代帝王都在云山和亭山主持禅礼。
16.从“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中可以提炼出的成语是举一反三。
17.《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可以提炼出的成语是箪食瓢饮。
18.《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可以提炼出的成语是察言观色。
19.《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从这句话可以概括出的成语是隐恶扬善。
20.《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从中可以提炼出的成语是见义勇为。
2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4.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下一句是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25.天作孽,犹可违。下一句是:自作孽,不可活。
26.“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这段话引出的成语是拔苗助长(揠苗助长)。
27.“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善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由此可见孟子主张人之初性本善。
28.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9.“国不以利为利”的下一句是以义为利也。
30.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下一句是登泰山而小天下。
二、选择:
1.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B)
A、宋国B、鲁国C、赵国D、楚国
2.“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的正确解释是(C)。
A、知识过了时了就要更改;学得了技能就不要忘记了是谁教的。
B、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学会了的技能,就不要忘记老师。
C、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
3.告诉我们要赞美别人的善行的是(A)。
A、道人善,即是善。B、扬人恶,既是恶。C、善相劝,德皆建。
4.“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C)
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
5.“悬梁刺股”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A)
A、孙敬和苏秦B、温舒和公孙弘C、车胤和苏洵
6.《弟子规》一书中对青少年喝酒的规定正确的一句是(B)
A、年方少、少饮酒B、年方少、不饮酒C、年方少、多饮酒
7.下面哪个成语来自千字文(A)
A.川流不息B掩耳盗铃C夫唱妇随
8.“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对应的成语或名言警句是(B)
A、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B、见贤思齐
C、规过于室D、知耻近乎勇
9.请选出与经文“非圣书,屏勿视”相吻合的名句(C)。
A、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
B、书非借不能读也。
C、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10.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孔子的话意思一致的经文内容是(C)。
A、凡是人,皆须爱。B、人之初,性本善。C、己不欲,即速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