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妻儿失散五年,男子抽签算卦,算命先生:吉人自有天相,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王叔讲故事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明朝嘉靖三年,南昌城的广润门附近有个算卦的老头。不论寒暑,这个老头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这里,一张破旧的桌子、一张破破烂烂的幡子,就构成了他赖以为生的全部家当。
别看他的东西不起眼,可一说起“铁嘴刘”,知道他的人都会不经意间露出非常佩服的神色。
“铁嘴刘”今年六十多岁,年轻时曾云游四方,老了的时候就开了个卦摊,听别人说,他算的卦非常准。
这天正午时分,“铁嘴刘”正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一个男子来到了他的卦摊前。
男子名叫张有吉,今年四十出头,是广润门附近一个绸缎铺的掌柜。
张有吉来到卦摊前,上前推了推“铁嘴刘”,“铁嘴刘”打了个哈欠,懒洋洋地睁开了双眼,见来人是张有吉,“铁嘴刘”没好气地说道:“张掌柜,怎么又是你?”
“铁嘴刘”为什么会有此一问?
原来,张有吉经常来他这里算卦,今年这已经是第三次了,而他每次来的问题只有一个:失散五年的妻儿在哪里?
对于这个问题,号称神算的“铁嘴刘”也没法给出答案,每次都会以同样的理由来搪塞张有吉:吉人自有天相!
在五年前的“宁王之乱”中,为了躲避战火,张有吉带着妻儿从老家九江逃了出来,在路上张有吉与妻子王氏和年仅四岁的儿子失散了,从此,一家三口天各一方。
与妻儿失散后没多久,堪称闹剧的“宁王之乱”就草草收场了,张有吉便来到南昌在这里开了一家绸缎铺。
听“铁嘴刘”这样说,张有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我这不是着急吗?你再给算算,我的妻儿到底在哪里?”
“铁嘴刘”抿了抿嘴,捋了捋仅存的几根山羊胡子,高深莫测地说道:“吉人自有天相。”
听了这个回答,张有吉无奈地摇了摇头,从身上摸出几个铜钱放到了桌子上起身就要离去。
就在这时,“铁嘴刘”又开口了:“张掌柜,你先不要走,我还有话没说完。”
张有吉听了猛地转过了身子,着急问道:“怎么?我的妻儿有下落了吗?”
“铁嘴刘”说:“我看你还是不要着急你妻儿的下落了,你先关心关心自己吧。”
张有吉疑惑地问道:“我能有什么事?你别吓唬我了。”
“铁嘴刘”突然张开了双眼,瞪着张有吉说道:“中秋前后你有一场劫难!”
“铁嘴刘”的这番话把张有吉着实吓了一跳,他赶紧又问:“我该怎么办?”
“铁嘴刘”说道:“中秋节这三天你切记不可出门,否则的话就会大祸临头!”
张有吉还想再问,“铁嘴刘”却不再理他,又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了起来。
几天后,张有吉动身去了鄱阳县,这天夜里,吃完饭之后,张有吉回到了客栈。
因为喝了点酒,张有吉早早地就睡下了。不久之后,一阵轻微的说话声传进了他的耳朵里。
张有吉张开了眼,起身朝屋子里看去,屋子里空无一人,声音从哪里来的?
就在他不经意间,说话声再次响了起来,张有吉赶紧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声音是从东边的墙上传过来的,他仔细看去,只见墙上隐隐约约透过了一丝亮光。
他轻声走到墙边,把耳朵贴在墙上听了起来,隔壁是两个男人在说话。
一个沙哑的声音说道:“张哥,我说的那件事情怎么样?”
“张哥”说道:“这些天,王老头把孩子看得很紧,不让我把他带出院子。不过后天恰好是庙会,到时候我就能带着他出来了。我把他带出来后咱们找个地方把孩子藏起来,然后再问王老头要一笔钱,钱到手之后咱们对半分,事成之后,咱们再远走高飞不就完事了吗。”
沙哑的声音又问:“这孩子是在你手上丢的,你回去后怎么和王老头交差?”
随后两人又嘀嘀咕咕地说了一会儿,只不过声音太小,张有吉听不到了。
听了两人的谈话,张有吉心中立马判定:两人必定不是什么好人,听其中一人好像是什么王老头家里的仆人,勾结上外面的人计划以孩子为人质敲诈王老汉一笔钱!
想到这里,张有吉睡不着了,丢失孩子后那种刻骨铭心的痛楚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知道,他不能让这件事情在王老汉身上发生,随后决定第二天找到这个叫王老汉的人然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第二天,张有吉早早地就起床了,随后他和客栈的掌柜打听起了王老汉的情况。
鄱阳城并不大,有小孩子的王老汉并不难打听,很快掌柜的就告诉他说王老汉其实是城南的王员外,将近五十岁的人了一直没有孩子,五年前不知道从哪里捡来了一个男孩,有了这个男孩后,王员外就把他当做掌上宝贝,十分疼爱。
得到这个消息后,张有吉赶紧来到了王员外家,以朋友的名义见到了王员外。
说来也巧,王员外也是个经营绸缎的生意人,听说有个同行的朋友要见他,便把张有吉请了进来。
坐定以后,王员外问道:“张掌柜,你我素未谋面,你此番前来可是因为生意上的事情吗?”
张有吉说道:“我是九江人,在南昌府开着一家绸缎铺,前几天来鄱阳办点事情,昨天晚上在客栈里我无意中听到了隔壁的谈话,不巧的是,他们的谈话恰好和你有关,因为涉及你孩子的安危,所以特地前来相告。”
听说和自己的孩子有关,王员外立马警觉了起来:“怎么回事?”
张有吉问道:“明天你们这里是不是要赶大集?”
王员外点了点头,张有吉又问:“你家里是不是有个仆人是半年前来的,平日里和孩子经常在一起?”
王员外想了一想,随即说道:“我家的仆人总共才六个,有个叫张三的人是半年前来的,来到我家后,我就专门让他看孩子。”
张有吉说道:“你能把张三叫过来吗?让他说上一段话,但千万不要露痕迹,免得他起了疑心。”
王员外随即把张三叫了过来,问了他一些其他的事情,问完后就把他打发了下去。
张三走后,张有吉随即说道:“昨天夜里我听到的说话声就是此人,还有另一个人不知道是谁,张三计划明天在赶大集的时候把孩子抱出去藏起来然后再问你要一笔钱,你可要小心了。”
听了这番话,王员外的脸色顿时变了,张三这人平日里看起来还算老实,没想到他是这种人。
随后王员外有了计较,他找了一个在衙门中当差的朋友,一番吓唬之后,张三很快就承认了,随后还招出了他的同伙,好在事情还没发生,王员外便把两人狠狠地打了一顿。
为了感谢张有吉,王员外特意把孩子叫了过来,见到孩子后,张有吉傻眼了!
虽说过了五年,孩子已经有了很多变化,但他还是一眼就认出王员外的儿子竟然是自己失踪五年的孩子!你说巧不巧?
王员外的孩子确实是捡来的,五年前,王员外前去九江办事,回家路过都昌县时在路上捡了个男孩就把他带了回来。
几天后,张有吉决定动身回九江,他要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父母。
这天,张有吉坐船来到了都昌县,把船停在岸边后,张有吉便上岸办事去了,事情很快就办完了,张有吉便又返回到了码头准备坐船起身。
刚在船上坐定,一阵凄惨的哭声便传进了张有吉的耳朵里,他赶紧出了船舱抬头看去,只见一个女子正在岸边嚎啕大哭,张有吉便上了岸朝着那女子走了过去。
都到女子跟前,张有吉问道:“听你的哭声如此凄惨,可是遇到什么伤心事了吗?”
女子抹了抹眼泪说道:“这位大哥,不瞒你说,我丈夫是个做小本生意的,今天上午问人家借了一笔高利贷计划置办点货物,因为他有事就让我去拿钱,我拿上钱之后不小心给丢了。这些钱不是小数目,要是让丈夫知道了,他肯定会打死我的。没办法我只能一死了之了。”
听女子说完,张有吉问道:“丢了多少钱?”女子说道:“三百多文。”
张有吉二话没说就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些银子递给了女子说道:“这里大约有一两银子,你拿上赶紧回家吧。”
见张有吉毫不犹豫地拿出钱来给自己,女子随即楞在当地,片刻之后她说道:“你我素不相识,我怎么能要你的钱呢?”
张有吉说:“钱可以赚,但命只有一条,赶紧回去吧。”
女子接过银子,跪在地上朝着张有吉磕了几个头,起身后,说什么也要带着张有吉回家里坐坐,好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张有吉推辞不过只好来到了女子家里。
女子的丈夫名叫李大柱,上午妻子去拿钱后到现在一直没有消息,李大柱此时正在家里着急。
见妻子领着个陌生人回来了,李大柱很是纳闷,待妻子告诉他事情的经过后,李大柱也是非常感激,就让妻子准备了一桌饭菜。
饭菜做好后,大柱对妻子说道:“你给隔壁的王大娘送一点过去吧,她一个人又是个瞎子,也挺可怜的。”
听大柱这样说,张有吉心里不由得对两口子夸赞了起来,就随口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听大柱说那人是九江的,张有吉的心马上提到了嗓子眼赶紧说道:“你能不能带我过去看看,实不相瞒,我的妻子也是在五年前失散的。”
说完,大柱赶紧带着张有吉来到了隔壁,仔细辨认之后,确认无疑,女人就是张有吉的老婆!
夫妻相认之后,张有吉把找到孩子的事情告诉了妻子,第二天,张有吉带着妻子踏上了回家的路程,临走时,张有吉特意留下了一点银子以感谢大壮两口子这些年对妻子的照料。
中秋节前几天,张有吉和妻子回到了九江老家,把找到妻儿的消息告诉父母后,一家子都非常高兴。
因为“铁嘴刘”曾经说过张有吉中秋节这几天有劫难,所以回家后张有吉便谢绝一切应酬,一直坐在屋子里呆了三天他才出门。
因为王员外也没有孩子,所以张有吉并没有一直把孩子留在身边,而是计划过些日子再把他送回来。
张有吉回到南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见“铁嘴刘”,见张有吉又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身边还带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铁嘴刘”大吃一惊,等张有吉把路上的事情全部告诉他后,“铁嘴刘”撇了撇嘴说道:“我就说嘛,吉人自有天相!”
写在篇尾: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有的读者或许会问这个故事中不管是找到孩子还是找到老婆,有太多的巧合了吧?但仔细想想,这难道都是巧合吗?这些巧合的背后难道不是张有吉的善良促成的吗?
如果张有吉听到隔壁谈话后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他能见到儿子吗?
如果见到女子想轻生而不管不顾,他能见到妻子吗?
表面上看似巧合,其实正应了那句话“吉人自有天相”!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日是大理洱源县赶庙会的日子,这也是当地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城隍庙坐落县城所在的凤羽古镇西边的高山脚下的一片台地上。
这天我闲来无事,也于七点多随着县城街头巷尾一路不断聚集壮大起来闹闹哄哄的人流来到城隍庙观光。当我从北侧门进入院内一瞧,嗬!有新旧两栋坐西朝东的殿宇一字并列于院内,其中南侧一幢高大宏伟的正殿镏金描彩,到处金碧辉煌。抬头一望,大门两边有联曰:做个好人心正身安清平乐;行些善事神灵护佑永平安。横批:神灵有感。有点意思的是殿前廊柱的对联,其上联是:谋人田产淫人妻女欺人鳏寡孤独等此等恶徒,任你烧香也无益;下联是: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和于乡党邻里这些善事,见吾不拜又何妨。
再看中殿门前联文也很直白,其上联是:进庙来倐尔战战兢兢举手焚香跪吾前说许多好话无非求点福泽;下联是:出门去依然浮浮泛泛痴心妄想背地里干若干歹事岂饶你祸灾。横匾:慈云永护。…
再一瞧闹哄哄不小的院落里已是逐渐挤满了人,川流不息。只见城隍庙大殿前长方体的铁香炉中,香烟缭绕,散发着浓烈的香气,红烛排列得密密麻麻,烛火摇曳,烛泪滚滚。许多善男信女,大都穿着黑、蓝、青色等较庄重的服饰,虽有些人衣衫褴褛,但都干净整洁;也有些年轻女子随意穿着花花绿绿的各色新潮服饰,为参加庙会的人们增色不少,也添加了喜气!虽然人们形形色色各不相同,但大多数人都满脸虔诚,怀着各自的愿望,先后有序地纷纷跪拜在香炉边,敬香点烛。香炉案台边还有个老女人,负责询问那些敬香者愿望的,我隐约听到一老一少两个跪拜在香炉前的女人说出了愿望,原来她们是为家中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庙里求神灵帮助其考中的!还有一对穿着鲜靓的母女是来求神灵保她们家刚买了小车出入平安的!……
我看了一会儿敬香拜佛者后,见炉边不远处摆了一张低矮的长方形小案桌,很多刚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的人,首先都聚集到桌边去。我过去一看,原来是有人在那里收钱并登记交钱的人的名字,名曰:捐“功德钱”。从“功德薄”摊开的两个页面看,已是密密麻麻长长的一串人名单了。每个名字后便是所捐款数额。最少的捐四元,一般多为六元,当然也捐十元,十二元,十六元,二十元,三十元,甚至六七十元上百元的也有。因为,庙里提供给众人吃一顿饭,每桌有肉鱼等四五道菜品。每桌不管认不认识的人随便坐满八到十人便可开席吃饭。了解这个情况后,我虽然吃过早歺来的,但为了体验一下这个庙会聚会的热闹情景,便捐了一百元。
大概从上午八点多开始上菜,食客吃饱一拨走了,又来了一拨人继续清理下桌子又上菜开吃。就这样直吃到中午十一点半左右。由于来的人太多,到后来只有饭,菜就不够供应了。我粗略估计了一下,敬香拜佛,抽签卜卦,过阴的,加上观光看热闹的应该不下三五千人。除了城里少数闲散人员外,主要是山乡农村与城郊老太和妇女,也有少数年轻女子,男的占比约一两成。当然来的人并非全都是拜佛敬香的,其中估计也有不少人是像我一样来看热闹的。
快近十二点时,有两部敞篷车拉着两座木雕神像,一路敲锣打鼓,进行游街活动。游行队伍中除了两个和尚外,还有二十个由五六十岁的妇女组成的仪仗队,她们一边跳舞一边打着腰鼓。接着是六个旗手各自擎着一面红旗,一路猎猎生风。走在队伍最前边的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小个老头,身穿黄缎面的衣服,头裹红布巾,右手擎着一根带红缨的梭标。一路跳着不知何种舞步,领头向县城主街道上一路浩浩荡荡地行进着。老头有些像西天取经路上的孙大圣的装束,让人看了都会觉得有点滑稽可笑!街道两旁挤满了人观看。时不时还有人在家门前放鞭炮欢迎。我小跑着跟在游街队伍边看了一阵后便停下来。目送着游行的队伍渐行渐远。
听当地人说,把两尊神像这样绕县城主街道游了一圈后,仍然放回庙内,届时庙会便将结束!
由于之前庙内人多一直拥挤不堪。几乎只见人,看不到别的什么活动。趁着大家上街游行期间,庙内外人员稍微稀少之际,我来到庙内外转了一圈。
除观摩了—下殿堂里与各寺庙大同小异的大小金刚罗汉之类的佛像外,另外还惊奇地发现城隍庙外周边山林间与小路边的树阴下,或五六人聚成一簇或七八个人围成一圈,有的静悄悄,有的哭哭啼啼,有的人声嘈杂。我不知道她们是在搞什么活动,便向旁人打听,不少人用摇头回答我,原来他们听不懂我的普通话。这时我身边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同志听了我的问询,他主动用普通话告诉我说,她们这些人是在“过阴”呢。
哦!原来如此。这是我以前只听说过,但从来没有见过的场面。于是,我走近一个人圈子一探究竟,只见几个中老年农村女人或站或蹲围绕着中间坐着的一个精瘦的约六十多岁的老女人。那老女人口中念念有词。围在她身边的几个女人不停地向她询问自己某个亲人亡过后,在另一个世界是怎么过的?那个类似“巫女”或“仙姑”的老女人,就像我们以前曾见过用腹语说话的“灵姑仙”大妈,这便是“过阴”的主角。由她负责向亡人家属提供那些已亡故的人在阴间生活的近况,并由她这个“仙姑”代替死亡人的灵魂,转告其亲属们。
当然,待阴阳两界的亲人间互相哭够了,那代表阴间人的仙姑“过阴”之后,也会与亡人亲属用正常语言对话,以解说那些在她“过阴”时代替亡魂哭诉不清的话语内容。使亡人亲属久积心头的思念和悲伤情绪得到缓解和渲泄!让她们心甘情愿掏钱,满意轻松而归!
当然,这本是旧时代的精神糟粕,应该扬弃!但从她们如此虔诚认真的劲头看,整个过程不过就是由所谓的“仙姑〞大妈带着亡人亲属为寄托一下哀思与之共同哭一场了事。并无其他什么不良操控行为。我又不忍心轻易否定她们的这一套习俗。于是,我从现代积极意义上看待这一小众人的“过阴”行为,从保留传统习俗的作用寻找些积极意义来。是否她们这也是一种无形中的心理安慰,缓解了悲伤的心情,有利于亡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呢?或者说有利于其心理解压!这样看来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轻易地否定它,或者去禁止它的存在了!
由于我不懂他们少数民族(主要是白族)的语言,只能看看那场热闹那热闹场面,在大庙北门外我放眼一扫大概有四五伙人正分别在那里认真地“过阴”。若没人讲解,我见了她们就像见了外星人似的。以上的情况要感谢一个懂得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又会普通话的大哥(可惜他没有说姓名)耐心地给我讲解,对此才有了个大概的知晓。
鲁西南一庙会,远近闻名,每逢庙会,烧香祈福者、游客、商贩日流量达数万人,非常热闹。笔者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这庙会上的一角,被游走江湖的算命大师们占据了,各路“大仙”云集于此。
打眼望去,这就是一个算命的集市,各类招牌,各路“神仙”云集。
个个号称“神算大师”。很多前面摆着一些书籍,显得十分高深,这个摊位前摆的是《四柱推命学》。
庙会上算命先生自古有之,可现在的算命性质变了味,很多人打着算命的招牌忽悠游人,骗人钱财,算的准不准不给钱不行。小编可要提醒大家擦亮了眼睛。
“八卦显神灵”的招牌,在庙会上十分醒目。貌似什么都可以干,可以“寻人失物”,还可以“企业策划”,厉害!
这位除了周易,还可以点雀斑。算命加上了美容服务,无所不能。
这位装扮像个道士的样子,号称“奇门观相”,婚姻、财运,只要你想知道的,他都能“解决”。
这位号称“断事如神”,还摆着佛像、财神爷。
这个更厉害,号称“天医符法治病”。如果都能治病,还需要三甲医院干什么。
小编原以为,这么多算命先生,主要是冲着老头老太太去的。没想到庙会上也有不少年轻人前来咨询问卦。
有小朋友很好奇,估计看不懂咋回事。
看起来,这些算命摊位很受欢迎,游人络绎不绝。算命先生们忙得不亦乐乎。
有的摊位前被好几个人同时围着,想咨询还得排队呢。看来,这里算命先生多,也是有原因的,有什么市场需求,就有什么服务。农村里确实有不少老百姓愿意轻信这些算命先生的,这些算命先生就正好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但时下打着各种幌子骗人的假半仙很多,小编再次提醒谨防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