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混合物是()
A、酒精和碘水
B、苯和水
C、乙酸和乙酸乙酯
D、乙酸和水
---------------------------------
答案:
B
解析:
B苯和水不互溶可以容分液漏斗分开
C乙酸乙酯和乙酸互溶
D乙酸和水互溶
A酒精和碘水互溶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一国两制”
C.武力解决
D.谈判
答案
A
考点名称: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党和政府制定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方针,完成了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大业。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是中国人民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标志“一国两制”构想取得了巨大成功。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一国两制”的含义: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和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实现祖国统一是一国两制的核心。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实行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大陆是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③信守长期不变的诺言。
1944年10月初,丘吉尔赶赴莫斯科与斯大林进行会晤。他们议出了一个东西,指定罗马尼亚(90%)和保加利亚(75%)属苏联势力范围,希腊(90%)属英国势力范围,在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的势力将在它们之间平分。据此判断,下列选项对这次会晤解读正确的是①发生于“霸王行动”之后②丘吉尔旨在抑制苏联在东南欧的势力③影响了雅尔塔体制的形成④导致了英苏两国主宰欧洲格局的出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正确答案
根据材料“罗马尼亚(90%)和保加利亚(75%)属苏联势力范围,希腊(90%)属英国势力范围,在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的势力将在它们之间平分”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面对苏联迅速扩展的势力进行了抑制,特别控制苏联在东南欧的势力;“霸王行动”即诺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丘吉尔和斯大林的会晤,影响到雅尔塔体制的形成,为处理战后国际关系奠定基础,根据分析可知①②③正确;材料只是显示欧洲的部分国家被英苏共同主宰,不能代表欧洲格局被英苏主宰,④错误。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暂无
依据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些事例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存在的浮夸风、高产风等虚假现象,而这些事例都是违背经济规律做法,因此这些历史事件给后人最重要的启示就是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大跃进”运动忽视客观经济规律,不是不注重科学,杂交和嫁接等技术正是注重科学的体现;C选项错误,这些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并非是大胆创新;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大跃进”运动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并未体现工农业发展失衡的信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956年和1957年,毛泽东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作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其主导思想是()A.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B.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关系问题C.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D.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的主导思想是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故A项正确;B项属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内容,故错误;CD项属于《论十大关系》的内容,故错误。
解析同上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到9月,持续了103天,史称“____________”。
百日维新
考点名称: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的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此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2021最新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事例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及适用主题
1、破窗理论的应用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曾这样做过:贾巴伦就像同一辆车里的两颗豌豆,停在一个相当混乱的街区,停在了一个中产阶级社区。他摘下停在一个混乱街区的车牌,打开天花板,一天之内就被偷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个星期是安全的。后来,詹八斗用锤子在车玻璃上敲了一个大洞。结果,仅仅几个小时后,它就消失了。
后来,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破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窗户没有及时修理,可能会纵容其他人打碎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碎的窗户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在这种公众冷漠的氛围中,犯罪会滋生和蔓延。
“破窗理论”在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第一块碎玻璃”必须及时修复。中国有句成语叫“防微杜渐”,正是这个道理。
适用题目:《窗的启示》、《防范危险》、《从众心理》。
2、海子的寂寞
也许诗歌真的是寂寞酿出来的,不然为什么所有的诗人都那么孤独海子也不例外。他可能太孤独了,希望和别人交流。有一次,海子无聊时走进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他对你说:“我要读他的诗。你能给我喝一杯吗”“你可别把他那瘦弱的脑袋给我看了,”他这么懒洋洋地看着他说海子无奈地耸了耸肩,默默地走出餐厅。同时,他也进入了更深的孤独。
适用主题:“孤独与沟通”,“沟通与理解”,“冷漠是毒药”
3、逆境显示智慧,童年已学会适应
奥朗德1954年8月出生在法国西北部的鲁昂。他母亲的左翼政治倾向对他影响很大,而父亲的政治倾向则极为右倾。他的父亲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并不成功,所以他家里的任何人都不允许与他的政治思想相抵触。他父亲易怒的性格使奥朗德不喜欢对抗和冲突,但更喜欢寻求和解。他知道如何与父亲讨论不同的问题而不与他争辩。奥朗德在这样一种矛盾的氛围中成长,形成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后来,在担任社会党总书记的11年里,他的角色一直是浩浩先生,这可能与他童年的生活经历有直接关系。
不要以为所有的改编都是世故的,不要认为所有的改编都是随波逐流的,不要认为所有的改编都是丑陋的。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多少有远大理想的人懂得如何适应,从而实现人生的升华。法国新总统奥朗德从小就学会了如何适应不利的环境,最终成名。学会适应不仅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
适用主题:学会适应,逆境与成功,妥协不一定是进步,环境与成长
4、关于碎片阅读的思考
适用主题:阅读深度、优缺点、反思
5、海伦·凯勒——残疾人的骄傲
海伦·凯勒是一位双目失明、耳聋的美国作家和教育家,在她一岁半的时候因为疾病失去了视力和听力。这是普通人难以想象、难以承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屈服于命运。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她以坚强的毅力战胜病残,学会了说话,用手指“服从”,掌握了五种文字。24岁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毕业。此后,她毕生致力于为世界盲人、聋哑人谋利的事业,受到了许多政府和人民的赞扬和赞扬。1959年,联合国发起了“海伦·凯勒”运动。她的自传《我的人生故事》已成为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广为散发。
适用话题:“残疾而非残疾”、“人生成就斐然”、“人生价值”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及适用主题(句子)
★追求理想&青春成长
1.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尘曲》
【适用主题】
适用于坚持不懈,坚持本心,人生的追求等作文立意,如2008年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
【示例】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即便穿着草鞋也要前往,恋恋不舍,追逐梦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坚持自己内心向着光亮的那方,才能写下人生最美的赞歌。
2.我们可以一次一次去撞南墙,但我们不能一个一个失去理想。——韩寒
关于坚持理想,不害怕尝试,成长与梦想,不轻言放弃等作文立意,如2015年北京卷《深入灵魂的热爱》,2014年四川卷《人只有站起后世界才属于他》。
迈克尔·乔丹曾说:“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正是在一次次品尝失败的滋味中,我们得以蜕变和成长。年轻不应该害怕试错,错了大不了从头再来。而如果失去了理想,向一时的困难妥协,轻易放弃自己长久以来的坚持,那就是真正的失败了。青春成长,道阻且长,没有尝过失败和碰壁,哪能算是无悔青春呢?
3.我们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七堇年
关于成长与担当,我与我的中国梦,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青春成长中的启发,行动与梦想等作文立意,如2014年江西卷《课内外学习探究》,2011年广东卷《回到原点》。
有时会感到无力,生活与梦想就像是背道而驰着。但是,只要还未抵达终点,那我们就不该轻言放弃。无论当下如何,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在朴素的生活中,我们有着最遥远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梦想亦如同天边的启明星,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4.你们的理想与热情,是你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罗曼·罗兰
追逐理想,心怀激情,无畏前路等,如2018年北京卷《新时代新青年》。
理想是舵,它控制我们航行的去向;热情是帆,它能让我们一路劈风斩浪。理想和热情是生命的两翼,有梦想而没有行动的热情,或是有行动的热情而没有理想的指引,我们都不可能到达人生的彼岸。盘古开天辟地的勇气、嫦娥奔月的理想、夸父逐日的热情……这些古老的神话故事一直在启示着每一个中国人探索未来。平淡岁月里,唯有理想和热情能谱写生命的乐章!
★★时代发展&科技创新
5.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周易·益卦·彖传》
勇于挑战,敢于创新,在竞争中进步等。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只有紧紧跟上时代的脚步才不会被抛下。因此,唯有大力推进创新事业的发展,在国内广泛培养创新文化的沃土,才能为中国这艘巨轮上挂起破浪的风帆。
6.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管子·正世》
重视创新,与时俱进等,如2018年全国卷一《2035年“时光机”》,2018年全国卷三《改革开放三部曲》,2007年海南卷《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
时代在飞速发展,我们应该“不慕古,不留今”,既不因循守旧,也不满足于当下,而要做到“与时变,与俗化”,紧跟时代的步伐,顺时势而为。从“和谐号”动车到国产大飞机,从神舟天宫对接到“蛟龙号”探海,从超级计算机到人工智能,我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哪一项不是因为无数兢兢业业的人坚持开拓创新呢?
7.创新者与平庸者,不过一步之遥。前者走在前面,后者跟在后面。——郎加明
创新的勇气,创造性思维,跳出思维局限等,如2016年全国卷三《小羽的创业故事》,2016年江苏卷《话长话短》。
现实生活中似乎永远总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缺乏冲破桎梏的勇气,仅仅希望从固有的东西中获取成果,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因此,这些人永远只能成为“平庸者”,只能沿着“创新者”留下的脚印,缓慢前行。鲁迅曾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确实,创新者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他们有常人所没有的敢于创新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无论成功与否,他们都注定不会是“平庸者”。
8.科技一直都是创造力的因素之一,但永远不是创造力的源泉。——弗朗西斯·科波拉
科技与创新的关系,创造力,反思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等,如2016年浙江卷《虚拟与现实》,2012年湖北卷《科技的利与弊》。
不可否认,从古至今,科技进步确实推动了创造力的发展。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激发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带来了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的繁荣。如今的科技进步,也激发着企业家的创造力,催生出诸多创新产业模式。但是,人类才是创造力的源泉,科技再发达,没有人类的大脑,没有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一切都只是冷冰冰的、机械式的复制。
★★★生活真谛&处世之道
9.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老舍
对生活真谛的讨论,生活的滋味,百味人生等。如2010年重庆卷《难题》,2010年山东卷《人生光影的变化》,2008年浙江卷《“触摸城市”/“感受乡村”》。
一成不变的生活,只会是庸人的生活;人生的精彩在于千姿百态,百味交杂。正如老舍写道:“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生活的律动构成了我们各不相同的人生轨迹,柳暗花明,山水变幻,正是在这种曲折中,我们才得以品味人生的真谛。
10.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林清玄
处世智慧,淡定从容等话题,如2017年高考浙江卷《心灵之书》,2015年高考上海卷《造就和谐自我》。
修得一颗清净心,外界喧嚣再多,也比不上一杯淡淡的清茶;修得一颗平常心,任他钟鼎山林,我自宠辱不惊;修一颗欢喜心,哪怕路途黑暗,要相信总会见到光明;修一颗柔软心,包容万物,才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大喜大悲。
11.人生有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的。——余光中
人生有许多事情,总要过后才觉得美。就像船后的波纹以及风雨后的彩虹,我们当初经历的时候,因年少轻狂,只一味雄赳赳气昂昂地往前赶,无暇去留意太多。可时过境迁,每每回忆起来,却总能在朦胧处想起一些新的细节,一种美妙温馨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12.从一个圆心向外能够画出多少半径,就有多少种生活之道。——梭罗
生活之道,多样人生等作文立意,如2012年福建卷《人生的几何体》,2010年辽宁卷《幸福是__》。
生活是异彩纷呈的,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的经历中勾勒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几何体。有人的人生几何体形态简单,也有人的错综繁复;有人勾勒出圆形,也有人勾勒出方形。每个不同的几何体代表着不同的人,诉说着他们的故事,也透露着他们的气质。
语文作文怎么得高分
1.小编要先给大家给大家说下高考阅卷的方式,现在一般采用电脑阅卷和人工阅卷,但是不管哪种办法,字迹都是第一位的,因为一般评分就十秒钟左右,所以如何获得高分,字迹当然是第一位哦。
语文作文写作技巧
1.研读考纲
研读考纲是高考的“应考指南”,如果对考纲规定的考试内容、范围都稀里糊涂的,复习就会没有明确指向,甚至会出现南辕北辙,重点、难点不分,或是发生抓小放大的情况。
2.用好课本
3.开门见山
4.制造冲突
5.善用名言
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为建立独裁统治,他复辟帝制,不过迅速败亡,其复辟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违背社会进步潮流,不得人心B.北洋军阀内部分化C.失去帝国主义支持D.缺乏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复辟帝制,迅速败亡,其复辟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违背社会进步潮流,不得人心,A项符合题意;北洋军阀内部分化,失去帝国主义支持,缺乏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这三项在袁世凯时期都不符合史实。由此分析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956年底,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_____。
A.意味着几千年剥削制度的终结
B.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已初步完成
C.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ACD
扩展知识
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条件下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革命,是中国过渡时期的重要内容。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夺取政权以后,必须在经济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以前,一般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既有个体私有制,又有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两者是有原则区别的,因此改造时必须采取不同的政策。中国资本主义的改造是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实现的,而对于个体经济,则采取互助合作的方式达到改造的目的。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试题解析:“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可以理解为克己就是战胜人的私欲,复礼就是维护天理,可见作者把克己复礼解释为了存天理、灭人欲,所以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