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论述文押题1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3.05甘肃

(1)在以往的讨论中,笔墨往往被认为是界定一幅画是不是中国画的底线,并因此形成机械概念化的判断标准。如果我们将这种判断称之为“笔墨中心主义”,那么它的产生源于对中国画概念界定的固有思维模式——执着于建立特定的中国画“主体身份”。

(2)这种主体性构建首先表现在“中国画”名称的确立。诚如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卢辅圣所言,中国画概念的成立,是以国度和民族文化畛域为思维基点,当它作为“过去式”行使规约功能时,能够恰到好处地整合形而上与形而下、内涵与外延,以保持本民族绘画传统的独立自主性。由此可见,确立中国画的主体性,正是源于相对中国画的其他绘画种类的界定。因此产生的后果是:一方面中国画寻找自身的存在定义,试图与其他画种区别保持独立;另一方面,中国画的发展却不得不受制于“与其他画种区别保持独立”的思维模式。

(3)应该说,这种“身份界定”渗透到了关于中国画的各种表述中,无论是中国画的笔墨底线之争,还是中国画的材料之争,抑或中国画的实验之争。在中国画领域,还因此产生了诸多关于派生问题的讨论,比如中西融合、越民族越国际、“笔墨当随时代”、写生新生活等。

(4)这里先谈谈“笔墨当随时代”。这个观点的出发点是一种形式上的艺术观,即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在当代要有新的变化。当然也可以简单理解这一命题,只要是变化的笔墨就是跟随时代的。但这样理解带来的结果是,所有创作依靠的语言形式都是不同的。在数百年的纵向历史中,以至今天横向的空间中,所有画家的笔墨都有所差异,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每位画家其实都是跟随时代的?如果是这样,我们还有谈“笔墨当随时代”的必要吗?

(5)相对“笔墨当随时代”,写生新生活也应该谈谈。因为表达了当代生活的创作,更容易让人信服创作的当代性。但是,这一命题的出发点是题材决定论,而非艺术史本身。如果仅从表现题材本身入手确定作品所谓的当代性,那么一幅作品只要表达了不同于以往的内容,就是当代的。按照这个观点,我们会发现艺术史的内在线索消失了,一切再现型的艺术都是代表当代艺术的成果。其实,这种观点从根本上是仿照西方古典再现型艺术而产生的艺术观,它既不符合西方现代反再现型艺术的发展,也不符合中国古典意象抒情的逻辑与脉络。

(6)之所以把以上两个观点拿出来单独说,是因为它们简单处理“中国性”“当代性”之类的文化概念,在非此即彼的本质主义框架中衰减了文化发展的丰富性、交互性与流动性,使之成为僵化的教条。

(7)再回到笔墨问题。笔墨是中国画史上较为重要的讨论对象之一,它往往与表达的最终效果——笔墨品质(亦可称之为“笔性”)结合在一起,方才有效。脱离笔性讨论的抽象化的笔墨概念是空洞而无效的。有关笔墨问题的讨论,逐渐发展成为对“笔墨中心主义”的表态。与之相应,无论“肯定笔墨”的初衷如何,它都会被放大,或成为主体界定之旗帜,或成为反对者简单否认的目标。更有甚者,它还会演化出一些错误的创作观念。诸如在工笔画创作中,为了证明自己的笔墨,转而追求轮廓线的书法用笔。殊不知,除了书写性用笔是笔墨,勾线渲染也是一种特殊的、具体化的笔墨,只要它能显现出毛、涩、枯、润的笔性,就不是一定要以书入画。

(8)为什么会产生上述错误的观念?就是为了让笔墨能够成为直观而简化的界定标准,脱离中国画史中极度丰富而具体的笔墨经验,用“以书入画”这样直白的经验支撑已然被抽空了的笔墨概念。正如一些学者发问:如果笔墨具有意义,那么它就应该是唯一的、中心的,具有某种指导性意义;如果笔墨不是唯一的,那么对笔墨的评价、鉴定,在当代文化环境中,在实验水墨中有何意义?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逻辑,原因仍然在于对中国画本质化的主体界定——如果对这种概念化的界定没有指认意义,那么具体的笔墨评价、鉴定也就自然丧失了价值。

(9)就中国画而言,水墨画、彩墨画之类的概念,新都市水墨、实验水墨之类的实践,都或多或少地隐含着突破中国画传统笔墨界定的发展诉求。中国画在当代如何发展,答案是要放下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放下对于中国画的笔墨底线和地域界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真正意义上面对中国画本身,而非中国画在历史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或是价值。换一个方式来说,只有在“无中无西”“无古无今”的视域中,中国画才能真正轻松地面对绘画本身,成为视觉体验的践行者,而不是在“身份纠结”中左右羁绊。其中,“无中无西”可以概括为“画无中西”,它针对的是“东方——西方”的视角;而“无古无今”则可以理解为“画无古今”,它针对的是“现代——传统”的视角。深入反思之后,我们会发现,不执着于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对比,不再强行设定中国画的概念边界,才能摆脱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画学难题”,以开放的视域面对绘画本身,实现中国画在当下语境中的蓬勃发展。

THE END
1.为什么易经上说宇宙间所有事物的变只有六个阶段?我看的《南怀谨我看的《南怀谨选集·易经杂说》上,说之所以用六爻的原因是因为一直到现代的科学时代为止,宇宙间的任何事情、物理,没有超过六个阶段的,一切的变只能变到第六个阶段,第七个变是另外一个局面的开始···化学上的变有第七的阶段,可那个阶段是死的没有用的. 下载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f1c0b9c92d051cce24df682835cf4895.html
2.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湖南卷)《诗经》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A】前后约五百年时间【B】那个时代初迎中华文明的shǔ光【C】周人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保留着原始初民的思维特征【D】《周易》的形成正说明这一特点。 ③狩猎勇士、执酒君子、没落贵族……《诗经》中这些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得益于多种生物的运用。以生物作比起兴引发周人的情绪,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pt4722ct14540n421711.html
3.2025年河南中考作文押题.pdf2025年河南中考作文押题.pdf 原文免费试下载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标题2025年河南中考作文押题内容1河南中考真题我是一名普通的学生,每天都会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放学后我会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2《每一朵野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我在生活中观察到了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生长规律,包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729/8074064044006115.shtm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卷版)本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卷版)-2021年中考文言文必考篇目真题及押题预测)为本站会员(灯火***19)主动上传,金锄头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阅读金锄头文库的“版权提示”【网址:https://wwwhttps://www.jinchutou.com/d-360128800.html
5.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临门押题卷S3(一)1语文S3G试题但科举制的普遍和积极意义早已在各国通行的文官制度中得到体现,考试更成为无法替代的选拔人才方式。考试应该并可以不断改进,却不可能废除。近年来对高考的批评不绝于耳,但谁能想出不需要考试、取代考试的更好办法?(节选自葛剑雄《考试选拔人才的合理性》,《天人之际)材料三近日,26岁的李晟曼获聘湖南大学副教授一事https://www.ekaokao.com/zy/58820954.html
6.修容一般要用到下列哪些产品和工具?(2017·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七,26)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B. 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 C. 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D. 儒家“经世致用"https://www.shuashuati.com/ti/8723e02806be475e9ece47cc9ba98152.html?fm=bde46597437a6560333d4225b11069ff93
7.头条文章宋仁宗嘉祐初年,携二子轼、辙至京师,为欧阳修、韩琦诸公荐于朝,以轼、辙同擢高第,父子三人名动京师,“学士大夫莫不人知其名,家有其书”(曾巩《苏明允哀词》),苏氏文章乃闻名于世。洵除试秘书省校书郎,会太常修纂礼书,即以霸州文安县主簿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而殁,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428423861764142
8.自考精串讲视频+课件+押题密训百度云网盘下载2022年最新自学考试网课复习资料,自考精串讲视频+课件+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押题密训+讲义笔记百度云网盘下载。http://www.p1tao.com/zikaowang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