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讲完了,该讲坤卦了。乾坤两卦是整个六十四卦的门户,多花些力气搞清楚这两卦都是怎么回事,再看其他诸卦也就容易举一反三了。
乾卦的六爻前是阳爻,是谓“纯阳”(想想纯阳真人吕洞宾);坤卦的六爻全是阴爻,是谓“纯阴”。如果你已经把前边讲解乾卦的部分全部读通了,就可以去修炼九阳真经了,现在要讲的坤卦则是九阴真经的入门基础课。
练九阳真经的同学不知道有谁想过没有,为什么是“九阳”,而不是“八阳”或者“十阳”?
武侠小说看得多的同学可能会回答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武功一般都是有级别的,练功升级天经地义,没玩过rpg呀?乾坤大挪移不就是好几重功力么,‘九阳’一定说的是这门功夫一共有九重境界,你要一重一重来练。”
——这个解释非常合情合理,可是,你听说过有哪位高手练过九阳真经的第一重吗?或者说,你听说过有谁练过“一阳”吗?没有吧,只听说大理段氏有个“一阳指”。
再往上数,好像还有个什么“小三阳”,但那是说肝功,不是武功。
其实,最合理的答案前文已经交代过了,《易经》里每一卦的六爻都用“九”和“六”来表示,“九”表示阳爻,“六”表示阴爻,“九”和“阳”在这里根本就是一个意思。所以,九阳真经的意思其实就是“阳真经”,大概是这门功夫的祖师爷嫌“阳真经”这个名字不好听,才在前边加了一个“九”字。
道理很清楚吧?
可是,如果这个解释成立的话,就引发出来一个新的问题:九阴真经又是怎么回事呢?
是啊,如果按照上面的逻辑,九阴真经应该叫做“六阴真经”才对啊。
这个问题可真把我难住了,还是等有机会去问问张三丰好了。
乾和坤是对立的,这也就意味着九和六是对立的(如果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就一目了然了),天和地是对立的,阳和阴是对立的,刚和柔是对立的,嗯,可能有一个对立是你猜不出的——龙和马也是对立的。
把龙和马放在一起,你会想到什么?
提示:一个成语。
想到了没?就是——龙马精神。
龙马精神,这是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因为它一般都被用作祝福的吉利话,尤其要到龙年的时候,你就看吧,媒体上到处都是和龙有关的吉利话,龙马精神就是其中出镜率很高的一个。
可是,较真一下问问,到底什么是龙马精神?
——想像一下,龙年又到了,有客人上你家登门拜访,满脸堆笑,祝你“龙马精神”。你把眼皮一翻,问了一句:“‘龙马精神’到底是什么精神啊?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客人最有可能的反应是:马上一愣,张口结舌,半晌才说:“你是发神经了还是存心找茬啊?”
这确实是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你问十个人,至少得有九个答不出来。
看,凡事最怕认真,我们认真想想,“龙马”,到底是龙和马,还是一种叫做“龙马”的马,还是指像龙一样的马?
一个最周详的解释是:所谓“龙马”,就是唐僧去西天取经骑的那匹白龙马,人家本来是一条龙,后来因为种种机缘才变成了白马为唐僧出力,那么“龙马精神”就是说像唐僧胯下这匹白龙马一样精力充沛。
当然,如果你比较严谨的话,这个答案就变得不那么可取了。古代有人解释什么是龙,说骏马就是龙,可备一说;我们在前文还看到过《彖》说“时乘六龙以御天”,你可以想像自己坐在一辆豪华车乘上,前边是六条龙拉着,在天空疾驰。
——这种想像并非毫无根据的,《左传》里说过,在夏朝孔甲统治的时代,孔甲很听上帝的话,上帝一高兴,就送了四条龙给他拉车。这四条龙里,有两条是黄河龙,一公一母;有两条是汉水龙,也是一公一母。而且,当时还有专门养龙的人呢。(详见《孟子他说》第三册。)
如果龙只是骏马的话,那么龙拉车也就是马拉车,不足为奇;如果龙拉车在天上跑,马拉车在地上跑,这就形成了对应的关系——对应关系是这样的:天上的车是六条龙来拉的,地上的车是六匹马拉的,而六匹马拉的车是人间专车的最高级别,是天子才能坐的,这也就对应出天上那位乘客应该就是老天爷了。
这样一来,在地和天、阴和阳、刚和柔的对立(对应)之外,就又有了一对龙和马——龙给神拉车,马给人拉车。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所以,乾卦那一整套的爻辞都是拿龙说事,到了坤卦就该说马了。
《周易》坤卦的内容如下: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这回能看出一些眉目了吧?——这一段和乾卦的内容在结构上是一样的:先是坤卦的卦辞,然后是《彖》给解释了一段,然后是《象》的一句简短解释,然后是六爻的爻辞,每条爻辞下边跟了一条《象》的解释,最后还是一大段《文言》。——《象》怎么出现了两次呢?方才在乾卦里也是这样的。严格来说,跟在卦辞后边的《象》叫做《大象》,是阐发卦辞的,跟在爻辞后边的叫做《小象》,是阐发爻辞的,所以,无论是《大象》还是《小象》,都和elephant没有关系。
先看看坤卦的卦辞:
还记得乾卦的卦辞吧?四个字:“元亨利贞”,现在坤卦的卦辞也有这四个字,不过给拆开说了,成了“元亨,利牝马之贞”。这是什么意思呢?和“元亨利贞”有什么不同么?
先解释一下“牝马”,就是母马。“牝”读“聘”,意思是“母的”。
马出现了,还是匹母马。
“元亨,利牝马之贞”直译过来就是:大吉,利于母马占算。
可这怎么看都不像是通顺的人类语言,难道母马自己还会求签算卦不成?
这还真让人伤脑筋,那,先看看母马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吧——为什么卦辞不说马,不说公马,而非说母马呢?
——在文献里还算能找到一点儿线索。
《韩非子》写过:“孙叔敖相楚,栈车牝马,粝饼菜羹,枯鱼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有饥色,则良大夫也,其俭偪下。”这位孙叔敖是楚国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总理,他虽然身居高位,却很以骄奢淫逸为耻,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破衣烂衫,一脸营养不良的颜色,他的专车是母马拉的。
看来母马拉车是能够和吃粗茶淡饭、穿破衣烂衫相提并论的,这也就是说,官员们威风凛凛地出门的时候,车子都是公马拉的,可能因为公马
好逑传(佚名)
凤凰池(烟霞散人)
归莲梦(佚名)
狐狸缘全传(醉月山人)
恨海(吴趼人)
合锦回文传(李渔)
蝴蝶媒(南岳道人)
梅兰佳话(阿阁主人)
梦中缘(李修行)
平山冷燕(佚名)
西游记(吴承恩)
三国演义(罗贯中)
水浒传(施耐庵)
红楼梦(曹雪芹)
聊斋志异(蒲松龄)
警世通言(冯梦龙)
醒世恒言(冯梦龙)
喻世明言(冯梦龙)
初刻拍案惊奇(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凌濛初)
灵石出世
羊城的传说
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凤凰亭传说
人文始祖“伏羲”为何是人首蛇身?
民间故事大揭秘:那些陪伴我们童年的经典传说
中国古代神话体系表(道教)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帝与五神
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和演变
神话产生的时代
容易(打二字戏曲表演形式)
酉时狗吠扰人心(打一成语)
头戴红缨帽,身披绿战袍,站着打秋千,巧跟逗人笑。(打一动物)
最深的洞穴(打一成语)
向教育工作者学习(打一称谓)
从早到晚说自己(文学体裁)
玉容敷粉(打二字运动项目)
千年裘(中药名)
不削自来尖,不染自己红,剥开皮来看,满肚小白虫。(打一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