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一直以来,封建迷信都被认为是老年人的“专利”,但近几年,封建迷信披上现代技术外衣,对青年群体开展攻势,越来越多的青年沦为“网络占卜”的主要受众,各类占卜网站、APP注册人数持续增加,不仅影响青年价值观养成,更滋生出网络传销、网络欺诈、组建网络非法组织等违法行为。应及时为“网络占卜”划定法律红线,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
【摘要】一直以来,封建迷信都被认为是老年人的“专利”,但近几年,封建迷信披上现代技术外衣,对青年群体开展攻势,越来越多的青年沦为“网络占卜”的主要受众,各类占卜网站、APP注册人数持续增加,不仅影响青年价值观养成,更滋生出网络传销、网络欺诈、组建网络非法组织等违法行为。应及时为“网络占卜”划定法律红线,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
【关键词】“网络占卜”封建迷信【中图分类号】D43【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蓬勃发展,在给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封建迷信可乘之机,“网络占卜”就是传统封建迷信披上现代科技外衣,利用现代化技术满足当代青年自我开脱的心理需求。由于部分青年难以从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便将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命运之上,并在互联网“放大效应”影响下,短期内汇聚大量拥趸,成为新时期互联网顽疾。当前,部分“网络占卜”行为已经碰触法律红线,存在网络传销、网络欺诈等苗头,对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网络社会秩序造成侵扰,应增设禁止“网络占卜”法律法规、开展“网络占卜”受众群体法治教育、提升“网络占卜”平台法律监管责任,为“网络占卜”套上法律枷锁,阻止“网络占卜”野蛮生长。
“网络占卜”因何而兴
封建迷信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专用名词,星相、占卜、巫医、风水、鬼神都是封建迷信的分支。在我国,封建迷信并不受法律保护,利用封建迷信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更要接受法律惩罚。新时代,封建迷信似乎已经远离我们,殊不知,封建迷信打着科学技术的幌子,通过包装再次走进社会视野,“网络占卜”就是其主要形式。
“网络占卜”迎合了少数人自我开脱的心理需求。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青年群体在工作与生活中面临巨大压力。部分青年难以从现实生活中得到藉慰,不愿从自身找寻原因,而是责怪天意和命运,“网络占卜”恰恰为其自我开脱提供渠道,将生活中的挫折推卸于运势,使其得到安慰,并乐此不疲。
“网络占卜”演变为社交工具。当前,部分青年将生肖、星座视为诠释个体性格的重要依据,利用“网络占卜”的方式判断对方脾气秉性,并将其作为社交过程中的谈资。随着此类青年人数越来越多,“网络占卜”成为社交工具,促进占卜文化迅速推广,成为青年交友的一门学问。
“网络占卜”的巨大危害
当前,“网络占卜”已经滋生出网络传销、网络欺诈等违法行为,对青年群体产生巨大危害,具体而言:
一是“网络占卜”呈现传销发展趋势。“网络占卜”门槛较低,投入成本几乎为零,关于“网络占卜”的微博号、公众号随处可见,部分经营者为提高营销效率,鼓励青年为其充当下线,只需缴纳几百元代理费,就可以成为一级代理、二级代理、三级代理,不同层级的代理转介客户,获取相应的返点佣金,并常常在微博、朋友圈中展示各级代理获得的虚假高额报酬。这种依靠拉人头获取利润的营销方式与传销极为接近,涉嫌触及法律红线,应及时予以遏制,防止“网络占卜”成为新型传销。
亟待为“网络占卜”划定法律红线
当前,一些“网络占卜”已经碰触法律红线,应尽快采取法律措施,为其划定法律红线,防止“网络占卜”对社会公众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损失,对社会秩序造成不利影响。
(作者为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卫钆:《警惕网络迷信披上科学外衣》,《中国劳动保障报》,2019年10月12日。
②朱昌俊:《年轻人热衷网络占卜不是“迷信”那么简单》,《中国青年报》,2019年10月10日。
③贺成:《别把网络占卜当儿戏看》,《来宾日报》,2019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