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系辞下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解读李守力

第4-9节《系辞下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解读

2013年1月20日21:59:39

2013年1月21日09:00:45

2013年1月22日09:00:34字数:4484

2013年5月17日16:26:08字数:4287

2015年2月21日12:03:49字数:4245

2018年3月26日08:02:43字数:4252

2018年3月30日09:23:55字数:4263

2018年5月16日20:17:00字数:4274

2019年3月13日07:50:23字数:5057

2019年4月8日07:43:19字数:5513

《系辞下传》第三章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帛书《系辞》:是故,《易》也者馬。馬也者,馬也。

缘也者制也。肴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白话】

所以《周易》的本质特征就是象;象,是模仿外物的形象。

卦辞和彖传,是裁断一卦吉凶的;爻象及爻辞,是仿效天下万物变动的。事物的吉凶悔吝因此而更加彰显。

【解读】

1.笔者认为,“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应归入第二章。该句总结前第二章“制器尚象”十三例,重申《易》的本质是象。《周易折中》亦云:

凡章首不用“是故”字,曰“是故”者,承上结上之辞也,诸儒以此句为上章结语者,似是。

《系辞传》所有“象”字,帛书皆作“马”,这是因为帛书《易传》学派重言辞不重卦爻象,详见拙文:《“象”在帛书<系辞>为何作“马”?》

《释文》:“【象也者,像也】:众本并云:‘像,拟也。’孟京虞董姚还作象。”

《系辞传》称卦象为“拟”,《系辞上传》第八章、第十二章:“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2.“彖者材也”,这是下章第四章裁断卦之主爻(彖)之纲要。材,帛书作“制”,《说文》“制,裁也。从刀从未。未,物成有滋味,可裁断。”制,古文{未刀},与“材”古文形似。材,通裁。

3.“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这是《系辞下传》第五章爻辞义例十一则的纲要,爻辞是用譬喻的形式阐述天下的运动法则,事物的吉凶悔吝因此而更加彰显。爻,帛书作“肴”或“敎”,详见《系辞上传第八章》解读。

《系辞下传》第四章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帛书《系辞》:陽卦多陰,陰卦多〔陽,亓何故也?陽〕卦奇,陰卦〔耦〕也。〔亓〕德行何也?陽,一君二民,君子之道也。

阳卦中阴爻多,阴卦中阳爻多。那是什么缘故呢?因为阳卦以奇为主,阴卦以偶为主。这两者各自说明什么德性品行呢?阳卦一个君主两个百姓,是君子之道;阴卦两个君主一个百姓,是小人之道。

此言乾坤生六子,六子卦之主爻。

阳爻为君,阴爻为民。“阳卦多阴”,谓震、坎、艮一阳而二阴;“阴卦多阳”,谓巽、离、兑一阴而二阳。“阳卦奇,阴卦耦”者,阳卦阳数一为奇(奇数),阴卦阳数二为耦(偶数)。

八经卦主爻

中爻

初爻

上爻

“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君,群也,得群众之心也。震得民本,坎得民心,艮得民末。

一、震得民本例

1.屯卦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按:初九为下体震卦主爻,得乎坤体之本(初),坤为民众,故曰“大得民也”。

2.复卦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按:初九为下体震卦主爻,得乎坤体之本,坤为朋,内卦为“来”,故曰“朋来无咎”。

3.解卦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大矣哉!

按:“解,利西南,往得众也”,上体为往,九四为震卦主爻,得乎坤体之本(初),坤为西南,故曰“利西南,往得众也”。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按:同上,又九四变坤,坤为朋,故曰“朋至斯孚”。

4.豫卦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按:上体震卦,主爻九四,得乎坤体之本,故曰“大有得”、“朋盍簪”。

5.益卦《彖传》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按:初九为下体震卦主爻,得乎坤体之本,坤为民,故曰“民说无疆”。

二、坎得民心例

1.师卦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按:《大象传》从上而下观象,上坤为容为众,下坎坤体之中,得民心,故曰“容民畜众”。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按:下体坎卦,得坤体之中,坤为邦国,故曰“怀万邦也”。

2.谦卦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按:九三为谦卦卦主,处互体坎中,坎为劳,故曰劳谦。九三得重坤之中,重坤为万民,又《说卦》“坎者,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万物所归,故象曰“万民服也”。

3.蹇卦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

九五:大蹇朋来。

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

按:上体坎卦,九五得坤体之中,坤为西南,上体为往,故曰“蹇,利西南,往得中也”。坤为朋,故九五爻辞曰“朋来”。

《系辞下传》第五章

(《咸》九四)《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周易》(《咸》九四)说:“心意不定地往来,朋友顺从了你的心意。”孔子解释说:“天下的事情何必思索,何必忧虑?天下的事情,途径虽殊异,其归宿则相同;意见虽千百,其结果则同一,何必过多思虑?正如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交相推移而光明常生;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交互推移而年岁形成。往,就是屈;来,就是伸。一屈一伸相互召感,就必然产生利益。尺蠖毛虫回缩其体,是为了向前伸展;龙蛇冬天蛰伏,是为了保存自身。(学者)精研义理,进入神妙的境地,是为了能够运用;利于施用、安处其身,是为了增崇美德。除此之外,都不必加以追求。穷尽事物神妙变化的道理,就是最高的的德行。”

咸卦的主题是无心而感,故曰咸。然而咸卦各爻由于自身局限,皆不得咸道。如初六感于拇(足指),六二感于腓(腿肚),九三感于股(大腿),九五感于脢(背),上六感于辅颊舌,此五爻大都兼与邻爻亲比,心系不专,故感于物。唯有九四,上下刚爻,互体乾卦,故专心应初,然不得正,故感于心,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咸卦九四喻男女相思心意之往来不定,然最终归于恒卦。推广到天地万物之往来,日月往来归于明,寒暑往来归于岁,屈伸往来归于利。往来即阴阳、动静、内外。阴阳相依,故“尺蠖之屈”是为了“求伸”;“龙蛇之蛰”的静是为了“存身”的动;“精义入神”,内也,“以致用”,外也。

《周易折中》云:

“精义入神”,则所知者精深,穷理之事也。“利用安身”,则所行者纯熟,尽性之事也。“穷神”则不止于入神,其心与神明相契者也,‘知化”则不止于利用,其事与造化为徒者也,至命之事也,穷理尽性,学者所当用力,至命则无所用其力矣,故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此章是释“爻者效天下之动”之义,而原其理于一也,自此以下十一爻,皆是发明此意,而此爻之义,尤为亲切,盖感应者动也,不可逐物憧憧,而唯贵于贞固其心者一也,所以然者,此心此理,一致同归,本不容以有二也,故首以此爻,而以“致一”、“恒心”两爻终焉。

以此领悟“一阴一阳之谓道”,只有把握从阴阳合体的“致一”之道,才能安身立命。阴阳合体为十一爻的象数宗旨,安身立命为十一爻的义例主题。爻辞十一例的象数奥妙详见《周易密钥》第4-13节·发现《系辞传》七例与十一例卦序的象数奥妙。

(《困》六三)《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

(《解》上六)《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噬嗑》初九)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而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噬嗑》上九)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否》九五)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鼎》九四)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豫》六二)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复》初九)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损》六三)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益》上九)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周易》(《困》六三)说:“被嘉石所困,居于圜土,(刑满释放)回到家里,看不到妻子了,有凶险。”孔子解释说:“困穷于不妥当的处所,其名必受损辱;凭据于不适宜的地方,其身必遭危险。既受损辱又遭危险,灭亡的日期即将来临,哪有可能见到其配人为妻的一天呢?”

《周易》(《解》上六)说:“王公射击盘踞在高墙上的恶隼,一举获得,无所不利。”孔子解释说:“恶隼,是禽鸟:弓矢,是武器;发矢射击恶隼的,是人。君子身上预藏成器,等待时机而行动,哪会有什么不利呢?有所行动而毫无滞碍括结,所以外出必有收获。这是说明先具备现成的器用然后再行动。”

孔子说道:“小人不知羞耻、不明仁德,不畏正理、不行道义,不看见利益就不愿勤勉,不受到威胁就不能戒惕。受到微小惩罚而承获重大告诫,这是小人的幸运。《周易》(《噬嗑》初九)说:‘将桎加于足上,遮没了脚趾,没有咎害。’说的就是这一道理。”

(孔子又说)“善行不积累不足以成就美名,恶行不积累不足以灭亡其身。小人把小善看成无所获益的事而不屑于施行,把小恶看成无伤大体的事而不愿意除去,所以恶行积累满盈而无法掩盖,罪行发展极大而难以解救。因此《周易》(《噬嗑》上九)说:‘肩膀扛着枷锁,遮没了耳朵,有凶祸。’”

孔子说:“凡是倾危的,都曾经逸乐安居其位;凡是灭亡的,都曾经自以为长保生存;凡是败乱的,都曾经自恃万事整治。因此君子安居而不忘倾危,生存而不忘灭亡;整治而不忘败乱,自身则可常安而国家可以永保。所以《周易》(《否》九五)说:‘想到“快要灭亡了!快要灭亡了”,才能做到像系在丛生的桑树上(一样坚固)。’”

孔子说:“才德浅薄而地位尊高,智能窄小而图谋宏大,力量微弱而身任重负,这样很少有不涉及灾祸的。所以《周易》(《鼎》九四)说:‘鼎足断折,王公的美食倾覆,身体被沾濡,有凶险。’正是说明力不胜任的情状。”

孔子说:“能够预知几微的事理应该算达到神妙的境界了吧?君子与上者交往不谄媚,与下者交往不渎慢,可以说是预知几微的事理吧!几微的事理,是事物变动的微小征兆,吉凶的结局先有所隐约的显现。君子发现几微的事理就迅速行事,不等候一天终竟。所以《周易》(《豫》六二)说:‘耿介如石,不需等待一整天(就可悟知豫乐适中之理),守持正固可获吉祥。’既然有耿介如石的品德,岂须等候一天终竟(才领悟道理)呢?当时就能断然明知。君子知晓隐微的前征就知晓昭著的结局,知晓阴柔的功益也知晓阳刚的效用,这是千万人所瞻望景仰的杰出人物。”

孔子说:“颜渊这位贤弟子,他的道德大概接近完美了吧!一有不善的苗头,没有不自知的;一知不善,没有再次重犯的。《周易》(《复》初九)说:‘走不远就回复,没有大的悔恨,最为吉祥。’”

(孔子说)“天地二气缠绵交密,万物化育醇厚;男女阴阳交合其精,万物化育孕生。所以《周易》(《损》六三)说:‘三个人同行就会减损一人,一个人行走就会得到朋友。’正是说明阴阳相求必须专心致一。”

孔子说:君子先安定其自身,然后才有所行动;先平和其内心,然后才发表言论;与人确定了交情,然后才可以求人。君子修习这三种德行,做人方可周全。自身不安而行动,百姓不会跟从;内心疑惧而发言,百姓不会响应;无所交往而求人,百姓不愿给予。没有人会给这种人利益,甚至损害他的人还会来到。《周易》(《益》上九)说“不要再增益他,甚至有人会打击他;居心不安(而贪求无厌),有凶险。”

THE END
1.《子夏易传》需卦,卦辞,彖辞,象辞解读《子夏易传》需卦,卦辞,彖辞,象辞解读 《周易原文》: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 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子夏易传原文:所看到的为已经修改的版本,原文存在诸多断句错误。需,待也。剛居於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6927239307251420&wfr=spider&for=pc
2.哪天你撑不下去了,就大声读《易经》这段话100遍宇宙彖传乾卦有个朋友跟我说,她生活工作压力特别大,快撑不下去了,问我有没有读了给自己打气的书。 我想了想,就给她推荐了《易经》,并说如果不想读整本《易经》的话,把乾卦《彖传》的一段话读100遍也够了。 她吓了一跳,说读100遍太夸张了吧。 我说一点都不夸张,公认的易学大家刘君祖先生在《易经密码全译全解》里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IVPHEG05566SD3.html
3.《周易·益卦·彖传》姬昌原文赏析在线翻译解释周易·益卦·彖传[周朝] 姬昌 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赏析 益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四十二卦。益卦上巽下震,巽为风,震为雷。风雷相益,风烈则雷迅,雷激则风烈,https://www.1saying.com/poetry/174487
4.周易·益卦·彖传并析周易·益卦·彖传 作者:周.孔子 析:石宏博 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译:益,损上益下,民悦无疆。自上而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https://www.jianshu.com/p/42a7bb8e40af
5.周易·益卦·彖传:益,损上益下,民说来自行知津沽书院《周易·益卦·彖传》:“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这段话是对《周易·益卦》彖传部分的阐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意思是益卦所讲的https://weibo.com/2722976181/OrCkDpMNN
6.益卦第四十二卦震下巽上风雷益卦古今周易百家集解益卦国易堂APP整理关于益卦的周易古今百家名著集解,震下巽上、易经风雷益卦原文、卦辞、卦象、大象传、彖传、爻辞、爻象、易理及益卦的白话翻译。https://guoyitangapp.com/found/6489.html
7.悦读经典——《周易·益卦》详解周易第四十二卦详解 益卦原文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彖传: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https://www.360doc.cn/article/58229611_1104022579.html
8.周易集解篹疏(附《易筮遺占》):湖北叢書·周易集解篹疏:卷八《湖北丛书·周易集解篹疏:卷八》[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该资料是通过对对应底本影印本进行字符识别打造的初稿。若有错字,请协助纠正。 周易集解篡疏卷八 2 安陆李道平箸 3 囊辞上第八 4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翻曰天贡故专地贱故卑定谓成荀爽曰谓否卦也否七月万物已成乾坤香得其付定矣蹄虞汪天易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51097&remap=gb
9.易经易传全文(十翼全文)《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角、《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易经·系辞上传>>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https://m.douban.com/note/729402645/
10.周易好懂吗,易经自己可以看得懂吗这七篇文章是:《彖传》、《象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其中,《彖传》、《象传》、《系辞传》三篇各分上下,加上另外四篇统称“十翼”。 喜欢易经和初学易经的朋友不妨先阅读下面这部作品,相信对你有很大帮助,本作品讲易经六十四卦本卦的图解典藏作品——《周易http://www.perfectmusic.cn/youxi/116aa50/
11.黄玉顺:神圣超越的哲学重建——《周易》与现象学的启示原载于《周易研究》2020年第2期 【摘 要】哲学在轴心时代以宗教的对立面出现,否弃了外在神圣超越,而走上了人本主义的内在超越之路,但在取得丰硕文明成果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当今思想的根本任务是克服理性与信仰的对立,这意味着神圣超越的哲学重建。对此,现象学“解构→还原→建构”的思想方法和《周易》http://www.rjwm.sdu.edu.cn/info/1016/2630.htm
12.2020山东始申论B卷: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等讲话当中,都提到《周易·益卦·彖传》中的“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这句话。此次考查的主题,材料紧跟政府方针政策,凸显时代性。疫情之下我们要变通趋时,把握时机,与时俱进才得人生之益。https://m.offcn.com/sdgwy/2020/0719/26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