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阴阳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
阴阳的含义: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所有东西,都可以分阴阳。阴阳是一组相对又统一的抽象概念。比如:
阴:静止的,柔软的,黑夜,女人,下,内,收敛,弱,冷,月亮,降。
阳:运动的,刚强的,白天,男人,上,外,发散,实,热,太阳,升。
阴阳的特点:
1、对立性:阴阳对立是指阴阳双方是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制约的。
2、统一性:阴和阳都是从太极转化而来,所以它是一体的。
3、转化性:阴和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阴可以转为阳,阳也可以转为阴,也叫阴阳互用。比如白天变为黑夜,黑夜又变成白天。
4、互根性:因为阴阳本一体,所以阴阳互根。阳在阴不息,阴在阳不离;“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故天地配之以阴阳。”阴阳相互依存,如果没有一方,另一方也不可能产生,阴是阳存在的肯定,阳是对阴存在的肯定。阴中含阳,阳中藏阴。所以说阴阳是互根的。
5、此消彼长:阴阳在转化的时候,会表现为阴阳的消长。阴消阳长,阳消阴长。在一个平衡态里,阴阳总量是不变的,只会此消彼长。
6、阳升阴降
因为阳气轻,所以上升,而阴气重,所以下降。
7、阴阳化育
阴阳的相交会化育出万物,也就是说阴阳有产生、孕育、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能够生四象、生八卦、生万物。天之阳炁下降,地之阴炁上升,阴阳二炁交感,化生出万物。(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五行五行学说认为,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这种联系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五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属性或现象,行即运动,五行代表天地万物五种基本属性或现象。
五行基本类象取之于四季的阴阳变化:春天阳气初升,万物复苏,以木象应之,取象于“生”;夏天阳气旺盛,万物繁茂,以火象应之,取象于“长”;秋天阴气初生而阳气初降,万物凋敝,以金象应之,取象于“收”;冬天阴气至盛而阳气潜藏,以水象应之,取象于“藏”,土则寄生于四季之季月,或以土气秉于季夏月,阴阳气处于平衡,万物成熟待收,取象于“养”。
五行的特点:
《尚书-洪范》云: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给出了一个基本的概念。
木:生发、舒展、条达、向上
火:温暖、向上、光明、热烈
土:承载、生化、藏纳、养育
金:强硬、肃杀、坚韧、变革
水:渗透、向下、润湿,流动
五行关系:
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见下图:(顺生逆克)
理解:
相生,含有互相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相克,含有互相制约、克制和抑制的意思。
木生火,是因为木性温暖,火隐伏其中,钻木而生火,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因为火灼热,所以能够焚烧木,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依附着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水靠金生,所以金生水。现代人可以理解为金属融化成液体。
水生木,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所以水生木。
八卦通“挂”,挂起来的图像。古人把图像挂在墙上,研究它的规律。先天八卦相传为伏羲发明创造。后周文王在伏羲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后天八卦。先天八卦图起源于河图,后天八卦起源于洛书。
(在梅花易数预测中常常使用先天八卦取数,后天八卦取“象”。这就是先天为体,后天为用。)
先天卦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后天八卦方位乾西北,兑西、离南、震东、巽东南、坎北、艮东北、坤西南
后天八卦记忆口诀
一数坎来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为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八卦的基本含义
八卦形象记忆口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乾三连;卦是三根阳爻组成的,故称“乾三连”。
坤六断;卦是三根断开的阴爻组成的,故称“坤六断”。
震仰盂;卦像一个开口朝上的盆盂,故称“震仰盂”。
艮覆碗;卦像一个倒扣的碗,故称“艮覆碗”。
离中虚;卦上下都是阳爻,中间是阴爻,阳为实心的,阴为空心的,故称“离中虚”
坎中满;卦上下都是阴爻,中间是阳爻,阳为实心的,阴为空心的,故称“坎中满”
兑上缺;卦只有最上面的是阴爻,开口朝上,像一个有缺口的东西。故称“兑上缺”
巽下断;卦只有最下面的是阴爻,开口朝下,是断开的。故称“巽下断”
八卦所属五行
乾、兑金;坤、艮土;震、巽木;坎水;离火。
卦气旺衰
震、巽木旺于春;离火旺于夏;
乾、兑金旺于秋;坎水旺于冬;
坤、艮旺于辰、戌、丑、未月。
卦气衰
春坤、艮;夏乾、兑;秋震、巽;冬离;辰、戌、丑、未坎。
爻表示阴阳的符号,阳爻是“—”,阴爻是“——”。
四时即春、夏、秋、冬。
在干支纪年中,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又称十二月建。
春季为寅卯辰(3\4\5)三个月、夏季为巳午未(6\7\8)三个月、秋季为申酉戌(9\10\11)三个月、冬季为亥子丑(12\1\2)三个月。其中四季指的是每个四时的最后一个月,以地支表示为辰、未、戌、丑月,阳历的5、6月之交、8、9月之交、11、12月之交、2、3月之交。后面会在历法和二十四节气篇中作详细介绍。
在术数预测中以节气来定应期,必须使用干支纪年而非公元纪年。
四季又名长夏。辰、未、戌、丑四个月份。
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天干基本含义:
甲,万物甲生(出生);乙,万物乙长(生长)
丙,万物丙然(光耀);丁,万物丁壮(强壮)
戊,万物戊盛(茂盛);己,万物己曲(弯曲)
庚,万物庚替(更替);辛,万物辛苦(艰辛)
壬,万物壬重(任重);癸,万物癸死(死亡)
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同天干一样,用来纪年月日时。
子,银河形状象鼠。丑,银河形状象牛。寅,银河形状象虎。卯,银河形状象兔。
辰,银河形状象龙。巳,银河形状象蛇。午,银河形状象马。未,银河形状象羊。
申,银河形状象猴。酉,银河形状象鸡。戌,银河形状象狗。亥,银河形状象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