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其实非常简单,聪明与白痴就差两片树叶,所以这就关系到师资很重要。真正优秀的,很多老师呢,都在怪学生,你这个不努力,不好好学,没有兴趣,然后成绩不好。老师都不会自己反省。所以没有笨蛋学生,只有笨蛋老师。你要跟着聪明的老师去学,走对路你才能学好,那视频的传播比文字好太多了,我个人建议你百度一下《倪海厦对话梁冬》先看看你有没兴趣,假如觉的不错,可以淘宝几块钱买一些倪海厦讲的中医五大经典来看,他们包括《针灸大成》《神农本草经》【假如你不了解人体的运转,是看不懂黄帝内经的。必须要从针灸开始学】《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我举几个例子:我们人75%是水组成的,我们人分两种水,一种是病态的水,就是冷水,这个癌细胞,他癌症、肿瘤、阴实的东西,他非常喜欢冷水。那人身上,允许的水是热水,所以你吐气都是热的。人体75%都是由水组成的,不同的症状代表你身体不同的部位有冷水,比如恶心是代表你两肋两肋中间有冷水,这个水会把胃包住,会给胃压力,那胃的蠕动受到压力的话,就吃不下东西,就恶心,其他以此类推.所有的治疗都是为了把冷水排掉。所有的症状都是在告诉你那里有冷水。比如什么是经络橘子拨开里面有白白的橘络,经络就好像桔子的桔络一样,没有手太阴肺经,肺的力量就没法运行到大拇指上面去,你如果没有这个络连到,五个指头各司其事,你抓不住东西,最早出来知道经络的人,一定是武功很高的或者练打坐的这种.
中药怎么起作用比如黄连阿胶汤,阿胶补血,白芍是让血加速回到心脏,但是如何让血补到心脏呢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个带路的人,我们在食物里面找遍了食物,只有一种东西和心脏一样永远是悬浮在空中,就鸡蛋黄,更多的
第一步:我个人建议第一步你看《倪海厦对话梁冬》,然后是《观念治疗》,逐步到倪海厦的五大经典》
学本草经。你在学《神农本草经》的时候嚎,除了《神农本草经》里面的注解你要懂以外,看古书最好,不要看现代人写的那个《本草纲目》,所以,你先不要去读《伤寒》、《金匮》,先要读《黄帝内经》,先看《神农本草经》,看他的药性怎么写,你要深深地体会到药的本性。如果说我们遇到病人是同时是因为血液,脚是冷的,血没有办法回到心脏里面,我们才会要加位酸味的药,因为酸主酸收,所以就要把黄连跟白芍开在一起。所以,你当你药性很熟了以后,这个时候你再去看《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他是中国传统五千年下来……所以你要读《神农本草经》,一定要读他的药性,他写的很清楚在里面。那《神农本草经》里面提到的,这个药物,他是俯拾可得的,到处都有。因为太便宜,所以反而可能影响到他的这个价值哈。
一面是,专业出生的中医人士不断改行。一方面,业余爱好者挤破头,宁愿花十几万买一张可以医师资格证的门票。
为什么要学中医,而且是花大代价。大多一个原因,家里亲人有重病或者自己身体不好,学中医,一个是兴趣,再则就是因为需要中医。再回过头,看一看中医界的这些先贤大医们。看看他们的学习成长经历.......
古有“汉代有医圣.张仲景,因族人病死几百,遂学医著《伤寒杂病论》;
宋有儿科大家-钱乙因母亲被庸医误治,孤苦的童年激发他发誓终身免费行医,接触儿童病患,成儿科泰斗。
清代名医黄元御,因自己眼疾被庸医治瞎,遂自学医术,博通医易,继四圣之绝学,发扬古中医。
朱丹溪明清四大家之一,大孝子,为进孝治母亲病,40岁学医,中医才学医,还学成了名垂青古的大家。
清代妇科名医傅青主,年轻时因爱妻患病,无医能救,病故。遂发誓终身未娶、精研妇科医术,成为一代名医圣手。
傅青主女科是伤寒论之后为数不多好用的方书之一。民国恽铁樵两个儿子都是伤寒证夭折,他开始研究《伤寒论》。结果第四个儿子也发病了,发热、无汗、喘,请了很多的医家,都是用豆豉、栀子、桑叶、菊花、杏仁、贝母啊,那时的上海滩上,很多医生都喜欢这么用。估计是小儿肺炎。结果吃了以后,症状越来越重。恽铁樵先生焦急不安,彻夜绕室踌躇,在屋子里边踱来踱去啊,一直到天微亮的时候,他说:“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含药而亡”!自己下药学起中医。
日本汉方大家,汤本求真原来是西医。长女患疫痢而死。作为医生,看见女儿死去竟然无术医治,使他深受打击,精神几乎崩溃,“恨医之无术,中怀沮丧,涉月经时,精神几至溃乱”——汤本求真。对西医的信念动摇,开始自学伤寒论,成日本汉方泰山北斗。
岳美中患肺结核,自学中医,把自己肺结核治愈,随后走上中医道路,这一干还成了毛主义周总理的御医。
历史上这些留名的中医大家,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半路出家,大多自学成才。而那些科班出生的翰林御医都成了历史的尘土。这些先贤大医,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几乎所有的中医大家们不是因为自己生病就是家人患重病不能医治,这才学的医。都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半路出家,学医成名的大家们经历也都也都一样一样的。这样的中医名家还有好多好多:就民国的这几位,都是医林响当当的泰山北斗。张锡纯、曹颖甫、金寿山、汪莲石、萧龙友等。原来自学中医都可以这么吊~~中医的路上,最初的那份心,决定了以后的路会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