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大受是南宋时代浙江宁波具有代表性的佛画师。由于宁波地方佛寺需要甚多的佛画,因此有一批职业性的佛画名家,专门从事佛菩萨像、罗汉像、十王图等的绘作,如陆信忠、陆仲渊、普悦等人便是,这些人在中国画史上均默默无闻,但东渡日本的宋元绘画名迹上却遗留了他们的手笔。金大受亦是其中之一。
2.藏印为雪村友梅(1290-1347),元朝普陀山高僧一山一宁的弟子,元朝时日本高僧,18岁时出访元朝,朝拜祖庭,访遍高僧大德,精通佛法和汉学。元朝泰定四年(1327年),元朝皇帝亲自敕封雪村友梅为“宝觉真空禅师”的法号,行使翠微寺主持职务。1329年,雪村友梅返回日本,担任日本各大寺庙的住持,后来开创日本“五山文学”流派。
法相禅机
金大受《宾头卢尊者》赏析
两宋之际的禅悦之风远被朝野,亲近自然,无禅不雅,这样的风气下,涌现了一批专职创作“禅机画”“禅僧顶像画”的画家。对整个泛中国文化圈产生巨大影响。佛画职业画家,主要有林庭珪、周季常、金大受、张思训、陆信忠等人,这些专职画家主要集中在当时的明州府。宁波,在南宋时期称明州,此名沿袭自唐代,绍熙五年改称庆元府,后又于元代的至元十四年,又改为庆元路总管府。明代时期,因为明州与大明国号有一字相同,为了避讳,便选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改名为现在的宁波。宁波附近,有诸多佛教圣地,如天台山、东海普陀山,各种佛教流派在此地繁荣发展,其中包括阿弥陀净土信仰。南宋时,明州的港口贸易发达,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明州是宋元文化的输出港。繁荣的国际贸易和浓厚的宗教氛围,两种因素的叠加,成为这些佛教职业画家集中于明州的主要原因。从事这类佛教主题绘画的画师有十几位,其中金大受的名气很大,对日本佛教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左:金大受《宾头卢尊者》局部
右:金大受《十六罗汉图》第十一尊者,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上:金大受《宾头卢尊者》局部
下:金大受《十六罗汉图》第十一尊者,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画右上部有“大宋明州车桥西金大受笔”落款,金大受常用落款为“大宋明州车桥西金处士家画”“大宋明州车桥西金大受笔”。“大宋明州车桥西金大受笔”落款的作品还可见于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的《十六罗汉图》、日本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所藏《罗汉图》。
右:金大受《十六罗汉图》第六尊者,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落“金处士”款的可见于大都会博物馆所藏的《十王图》。根据现存的作品以及作品上的题款,从事这类佛教主题绘画的画师有十几位,金大受和许多佛画职业画家一样,在车桥西的石板巷、咸塘街等地方设立工作坊,在这些地方,形成了明州佛画交易的中心,经由海外商人之手,明州的佛画传播到整个泛中国文化区,特别是东渡至日本后,成为宗教必备,在各宗教场所悬挂。
周颢在《中国历代经典绘画粹编·宋代释道人物》卷中称:
“民间职业画家周季常、林庭珪、金大受的大量罗汉图系列、十王题材创作异军突然,他们的出现,共同把宋代道释人物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种影响深远而悠久,从宋至明清,一直延续,明代有心越禅师、木庵禅师、丁云鹏等禅机画家,至清代出现了杨芝、丁观鹏、金农、罗聘“四大佛画家”。
收而不研者俗,藏而不鉴者傻,以藏学师者德,以藏悟心者美,以藏缘友者雅,以藏养藏者!
国内一线拍行送拍(嘉德,保利,翰海,大羿、西泠印社,崇正,华艺国际)
私下交易(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交易会,博物馆推荐)
征集门类: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书画、油画雕塑、古董珍玩瓷器、紫砂艺术、铜炉佛像、瓷板画、印章、玉器等、钱币邮票资讯(图片发至bogu709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