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妈告诉了我一件事,对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产生了一点冲击。
我妈说我姥爷得的一种在我老家被叫做“蛇盘疮”的带状疱疹,被一个乡村医生治好了。神奇的地方在于,据说这个“医生”治好我姥爷只用了一把菜刀,并且只是念念有词地用菜刀比划了两下,从头到尾连我姥爷的皮肤都没有碰到。
在跟我描述的时候,我妈压低了声音的语气兴奋又神秘。最后她总结道:这说明中医多么的博大精深啊!我心想,这是中医吗,这得是巫医了吧?
且不说这事究竟是真是假,因为我也没亲眼见到。但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尤其是欠发达城市和乡村中,这种关于神秘力量的话题总是让人讳莫如深又津津乐道。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用“未知现象”来概括这类事物。
根据中国科协,“未知现象”指的是“当前社会上流传的、涉及人们精神领域的、无科学根据的一些超自然和超常现象,包括算命、占卜、巫术、看风水、求仙拜神等愚昧迷信活动及神功异能、伪气功、神秘现象和未解之谜等伪科学、反科学现象。”[1]
随着时代的发展,印象里戴着圆黑小眼镜、留长须、举着算命幡的算卦先生早已不在,但人们对于未知的好奇则驱动着这一“行业”快速迭代升级,并依托互联网技术中西杂糅、蔓延发展。
在万物皆电商的时代,算命行业也不甘落后。某宝搜索“算命”,可见这生意的红火。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塔罗牌是英文“TAROT”的音译,起源于西方,流行于中世纪的欧洲。塔罗牌一套78张,不同的牌面有不同的寓意。塔罗占卜就是通过组合和解读牌面来分析预测人、事、物。
在抖音上,你可以用3分钟完成一次免费的塔罗占卜。大多数情况下,占卜的步骤都及其简单。你只需要跟着小视频中的引导,选择一组牌,听对应的讲解。
这些小视频首页上突出强调着可以占卜的问题,它们大多打着“感情牌”,包括“你的下一任恋爱对象”,“跟前任还能复合吗”,“你的正缘桃花离你还有多远”,“今年你还会单身吗”,每一个问题都扎着当今人数众多的大龄单身男女青年的心。
可见原来四种情况就能解释得了普天之下所有男女的感情恩怨,相比之下,传统批八字合婚可真是弱爆了。
在B站,播放量最高的一条塔罗占卜视频就是一个互动视频,它需要你在看视频的过程中用鼠标点击做出选择,从而导向不同的结果。是不是有小时候在杂志上做性格测试那味儿了?
这条互动视频占卜的问题是“你会经历多少次恋情?”,它的播放量达到了366万次,共有10.1万条弹幕划过。
网络算命占卜兴盛的背后是广阔的市场。
中国科协曾于1996到2002年间开展过三次关于中国公众对于未知现象看法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2002年,仍有四分之一的人相信算命。每五个人里就有两个人曾经算过命。[1]
而如今便捷的网络技术更是让人们省去了长途跋涉的麻烦,可以做到足不出户,甚至只用三分钟就能获得一次占卜体验。
那么为什么人们从古至今都热衷于算命呢?
根据中国科协的统计结果,对于“您为什么要算命”这个问题,回答“好玩”的人最多,比例达到了30.3%。说明近三分之一的人算命是好奇心作祟,图个新鲜。而剩下两部分,共有50%的人算命是为了驱邪消灾和得到应对各种问题的方法。因此中国科协认为,寻求解决困难和心理安慰是公众算命的一个重要原因。[1]
对于现代的年轻人而言,在现代环境下,逐渐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80、90后开始面对越来越多的压力和危机。对婚恋、考学、就业创业的压力而无处宣泄的境况成为了迷信繁殖的土壤。
研究者发现,在面临具备不确定性的高风险事物时,人们往往采取依靠信仰或迷信的情绪转移手段,甚至产生“随便信奉某种东西的倾向”[2]。这种情况下,简单易得的网络迷信便成为了众多年轻人宣泄压力、排除不确定性、获得心理安慰的选择。
他们频繁转发锦鲤,把“水逆”送上热搜,分析星座血型,或转向命理、星盘或塔罗,期望在玄学的世界里找到自己存在的合理性。
[1]《第三次“中国公众对未知现象等有关问题的看法的抽样调查”报告》,中国社科学技术协会,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