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核心(精选5篇)

(一)阵地建设成效显著。各中小学校把德育纳入课堂教学,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幼儿园通过做游戏、讲故事、背诵启蒙诗歌等形式启迪幼儿心灵;小学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少先队活动,培养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中学注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重视发挥团队、学生会的作用,着重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团结进步的能力和品质。各级充分利用清明节、“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组织中小学生开展扫墓、宣誓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二)工作合力不断凝聚。充分发挥文明委的协调组织作用,推动各成员单位切实履行相应责任。____年,区委宣传部、区直机关党工委、团区委、区教育局等部门联合组织了“我心中的中心城”征文比赛;____年,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文体局、区教育局等部门单位联合组织发起了“未成年人拒绝网吧”宣誓、签名活动;区直机关工委、区妇联等部门联合发起了“春蕾计划”捐助活动,三年内为贫困未成年人提供助学捐款近__万元,救助贫困未成年人___余名;区妇联组织开展了“十佳小公民”、“优秀小公民”等评选活动。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评价机制还不尽合理。学校工作不同程度地存片面追求学习成绩、升学率的倾向;部分教师还存在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学校思想政治课还存在生硬说教现象。学校过分看重教学成绩,不注意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少先队、团支部、学生会的作用,随着年级的递升,这些曾经对学生充满吸引力和号召力的未成年人组织正逐渐失去魅力。

(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存在脱节现象。学校、家庭、社会在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中仍存在方法、目的上的差异,难以对未成年人形成和谐统一的影响。一些未成年人受家长和诸多社会因素以及消极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比较注重当前利益,存在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一些从富裕家境中、从侥幸暴富家庭中、从溺爱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的磨练,不懂得用自己的努力换取成功,不懂得珍惜既有的幸福生活。成年人自律意识欠缺,也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带来许多消极影响。

(五)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一直以来,中心城区缺少必要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比较少,这些都制约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

三、对策与建议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身系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一、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中休闲的概念

中国先贤们对“休”和“闲”二字的创造和使用,可谓是别具匠心,至今耐人寻味。“休”从人、从木,《说文》解释为“人依木而歇”,可见休是人劳作之后的短暂歇息;《辞海》中解释“休”为吉庆、欢乐;《五经文字》中提到“休,象人息木阴”。而“闲”从门中有木,本意指栅栏,通常引申为范围,多指道德、法度。孔子在《论语》中曾指出“大德不逾闲”,此处又有约束、限制之意;但是“闲”通常同“娴”,具有娴静、平和的意思,表现了一种心境的平和和宁静。所以休闲组合起来,就可知身体摆脱日常强制性的活动而获得的一种平静的精神愉悦状态。从上述阐述不难发现,古时休闲的定义与现代社会休闲的含义相差不大,都是指一种精神的愉悦状态。

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主要休闲理念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丰富的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仁、智、勇等都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当然,其中蕴含的休闲思想也是极其丰富的。在传统伦理道德的主要三个方面中,古代的休闲理念主要受到儒家思想和道家老庄的哲学思想的影响。本文将其主要休闲理念概括为两个方面:天人合一和以“静”为主。

三、天人合一的休闲理念

道家主张人要活得自然、自由自在,心性尤其要悠然散淡。也即以老庄学说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主要是强调自我的超脱,其所谓的天人合一即指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修养自己的心性,最终达到心境的超脱物外的状态。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段话表现的是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也即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遵循自然法则,自然而然而为之。不违背自然的法则,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达到物我两忘的高尚境界。这样人便达到了一种至高的休闲状态,获得心性思想的提高和升华。虽然儒道两家对天人合一的“天”有着不同的界定,但是两家思想最后达到的结果是一致的:达到一种精神的放松和愉悦。不同是儒家要求要在一定社会秩序之下,实现整个社会的共同休闲;而道家则是达到个人思想和修养的整体升华。

四、以“静”为主、中和为度的休闲理念

作为与“忙碌”相对应一种生活的状态,“闲”的明显的特征就是“静”。在这方面儒道两家是殊途同归的,儒家思想也追求一种“静”的状态,这种“静”仍然离不开儒家核心思想的影响,是一种“仁者静”,是一种处于自身情感,但是又在“礼”的限制之下的道德与情感的调和的状态。孔孟都要求人们能够克制自己的感情和欲望,坚决抵制外界的种种诱惑,不因外界的得失变化而或喜或悲,最终达到自己内心世界的恬静平和。道家追求的“静”是一种虚静的状态,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之。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日复命。”,他强调只有保持内心的虚空、清净,才能够让自己的心境超然于物外,保持内心的绝对宁静、平和。所以儒道两家都追求内心的平静,虽然方法不同,目的却是一样的。这更表明了古代传统伦理道德追求内心的宁静,超然物外的休闲理念,它们不重视物质的享乐,只在意内心世界的真正平和安宁。

这种以“静”为主、中和为度的休闲理念,在古人所从事的休闲活动中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证明。中国古人在欣赏美景之时是用创造的活动来表达内心的愉悦和快乐,诗歌创作便是文人墨士们主要的休闲活动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数不清的游记诗歌,文人们欣赏山水之时,总是静思遐想,寄情山水进而创作出不朽的诗篇。除诗歌创作之外,琴棋书画也是古人休闲的主要活动,通过从事这些安静的、怡情养性的活动,暂时脱离现实的世界,达到释放自己的感情,升华精神世界的目的休闲目的。另外赏花、品茗、饮酒等都是古人喜爱的休闲方式,在平和的状态的中达到内心的安静祥和。

五、结语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因此对于其中蕴含的休闲理念的探讨,不仅能够丰富现代社会的休闲理论,也能够为寻找中国特色的旅游休闲道路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文化根源。

关键词:先秦音乐思想伦理思想

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胚胎”和“萌芽”时期,作为伦理学的“德”的观念发韧于夏代,中经殷周和春秋战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是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上有着重大影响的时期。由于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在对音乐文化的阐释中,先秦音乐思想凸显了中国传统音乐深厚的伦理意蕴。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德”具有总摄诸体、兼收并蓄的意义及功能。尤其作为中国音乐思想中一个最为重要、最核心的观念,从先秦典籍《论语》、《左传》到汉代《礼记·乐记》,从战国末期孟子、荀子的《乐论》到魏晋秘康的《声无哀乐论》,以迄于唐、宋、元、明、清,历代乐论、笔记、诗词、小说、曲论、唱论,无不浸润着“德”的观念。谨遵道德规范,乃是中国古代音乐伦理、政治、美感和形态的最高理想。

一、先秦时期的音乐伦理思想著述研究

第一个提出较系统的作为伦理学道德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孔子,他是儒家的开创者、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先秦,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被称为“显学”;以孔子为宗师,孟子和荀子继承和发展的儒家学派建立了一个以“仁”“和”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现;墨家学派的开创者是墨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他们兴起聆儒家学派之后,但所持思想观点与儒家学派针锋相对,是儒家的反对派。在文艺生活中,墨家认为艺术的美与道德的善是应当统一的,违背道德的娱乐享受应该禁止:法家音乐伦理思想出现于先秦,以商较和韩非为主要代表,其核心观点是“不务德而务法”,片面强调社会作用,否认了道德的社会作用。尽管法家的“法治”理论并未被完全抛弃,但其“不务德而务法”的原则在以后的封建社会中被否定,因此对后世并无显著影响。孔子及其前的音乐思想是儒道两家音乐思想的共同源头,以老子为最早代表的道家出现于春秋末期,是兼采儒墨而又批评儒半的一个学派,老子和庄子为其主要代表,“道”是道家音乐伦理思想的核心。

先秦时期丰富多样的音乐生活中,产生了许多很有价值、影响至今的音乐理论思想。诸子就音乐伦理思想的论述相互对立,亦各具其思想之精要,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堪称音乐史上思想繁荣的鼎盛时代。因为封建主义宗法等级统治的需要,儒道两家思想贯穿了2000多年中国发展史,称为这个涣映大国数千年的土流思想而影响于后世,其重要性远在其他各家之上。

【关键词】李白;杜甫;鸟类意象;文化内涵;不同原因

一、李杜诗歌中的鸟类意象

通过对王琦注的《李太白全集》翻查,找出其中涉及的鸟类意象有60种左右,其中凤凰和大鹏鸟出现的频率最高,如《凤凰曲》:“赢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影灭彩云断,遗声落西秦。”

杜甫一生非常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界的生物。在《杜诗祥注》中有许多描写鸟意象的诗作。通过翻查仇兆鳌《杜诗详注》可以发现,杜甫倾力描写的动物意象多为凤凰、鹰、沙鸥、燕子、杜鹃、鹘、鹊钨等。

二、鸟意象的文化内涵

李白和杜甫的诗作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许多吟咏凤凰的诗作,可见二人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二人对于凤凰身上赋予的儒家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积极吸取运用,渴望建功立业,实现人生抱负。庄子是道家的集大成者,大鹏鸟自由自在的飞翔是道家思想的一个形象展示。在大鹏这个意象中可以看出李白身上儒道思想的杂糅交织。

三、李杜诗歌意象不同的原因分析

李白和杜甫二人都喜欢写鸟,但是写的鸟类意象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种鸟,侧重点也不同。主要有说那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思想倾向不同。李白杂糅儒家、道家和纵横家思想。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李白身上不可能不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唐才子传》李白传中也写到:“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黄老之术即是指道家。说明李白是深受道家道教思想影响的。

杜甫的思想并不复杂,儒家思想在其一身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如他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写到:“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二是李白和杜甫的家庭背景和地域文化的差异。关于李白的家族情况众说纷纭,有的说他是李唐王朝皇族李建成之后代,有的说他的父亲曾任任城尉,这样的话李白就出生于一个小官僚家庭。无论是皇族后代还是官僚后代,李白身上都会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关于李白出生地就更加复杂了,一说李白出生在西域,长于四川,西域由于在关外,又是少数名族聚居之地,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很小。儒家发源于北方,孔孟皆为北方人,从地域文化上来讲,四川一带属于南方相比北方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较小一点。可是西域由于是少数名族聚居之地,那里自然是民风彪悍,习武之风普遍,李白擅长剑术可能与小时候耳闻目濡有关。李白的少年时代在蜀中度过,蜀中是道教气氛十分浓郁的地方,环境对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响自然很大,道教影响几乎是随其一生。杜甫相对李白来讲要简单一些,他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祖上出过杜预那样的名人,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且又是出生在河南巩县,从地域文化上来讲,北方的儒家思想较南方较重。无论从家庭还是生活地来讲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较为深厚。

安乐哲(RogerT.Ames)先生是一位中西比较哲学的名家,其著述颇丰。最近他的《自我的圆成:中西互镜下的古典儒学与道家》(“文明对话丛书”之一,彭国翔编译,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出版,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全面系统地理解其中西哲学比较的代表观点和思想。因为本书汇集了作者不同时期各种论著中的精品,由本人亲自挑选,在编译者的帮助下成为有机的系统,让主题更为突出,也更切近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正如书名所提示的那样,本书用中西哲学的互相比较来理解中国传统的儒学和道家思想,广泛涉及到道论、认知、自我、性别与身体、社群与政治、死亡和宗教等诸多方面,其核心是探讨个人如何在人际、社会、政治以及整个宇宙的广阔脉络中成就一个圆满的自我。这不仅是西方哲学要面对的重大问题,儒道两家也有着共同的问题意识,他们的深思熟虑可以为全人类的繁荣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

此外,本书也探讨了一些争议性的话题,纠正了西方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偏见。比如,中国传统中是否有超越的观念,中国儒家是否迫使女性处于卑微的角色,是否有集体主义的倾向,是否有民主的意识等等。在这些问题的探讨中,安乐哲先生试图向我们展示的是这样一种观念:世界的多元化才是世界本来的面貌,尊重彼此的差异而又借鉴彼此的优点才是文明对话的正确态度。当前世界上各种文化正处于一个文化共生共成的状态,各种文化相互交叉也又相互影响。在本书的附录之一“我的哲学之路”中,作者简单地介绍了自己多年的为学之路,让我们这些后学之辈读来几多唏嘘。历经13年获得博士学位、热暑中与老师蹲在一起研读《淮南子》以及此后30多年对中国哲学的用力,但愿对学术热爱的这种“鱼之乐”也能借由这本著作,传达给更多有着同样用心的心灵,成为“众乐乐”。

THE END
1.[柚声]《易经》总体思想与先秦道家儒家的关系[柚声]《易经》总体思想与先秦道家儒家的关系 柚声( 修改, 2010 年 10 月 9 日 ) 摘要:就《易经》思想的儒道之争,本文另辟蹊径:从占卜心理学入手,指出十翼旨在增加《易经》含蓄多意的神秘性以及与当代人生活的相关性,不足以改变《易经》原有思想体系;孔子晚年好易,其心态近于庄子的美学追求,而与孟子的http://zhouyi.sdu.edu.cn/info/1070/1492.htm
2.浅谈《易经》与道家儒家佛家思想儒家和道家本身就是从《周易》中衍生出来的思想流派,而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时并不受欢迎。直到唐代以后,吸收了《易经》的汉传佛教八大宗派相继诞生后,佛教才在中国普及开来。 易经与儒家 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中国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忠孝https://zhuanlan.zhihu.com/p/637570153
3.易经和道家儒家思想的关系《易传》相传是孔子及弟子做,对《易经》进行了创造性的阐述。《易传》战国时期解说《易经》的论文集,儒家伦理色彩较浓,《易传》认为宇宙自然界存在相互对立事物,相互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六十四卦即反映了这种规律。《易传》使《周易》完成了从卜筮之学到哲学高度的过渡。 https://www.jianshu.com/p/104c3f856341?utm_campaign=maleskine&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seo_notes&utm_source=recommendation
4.www.quanxue.cn/index.html周易与术数 《周易》属于儒家经典,而不是道家等。道教之《周易参同契》是打着周易的旗号,其内容与周易没有丝毫关系。将其中用到的60个卦,换成60甲子,对于文章中的意思也没有任何改变,从这儿可以看出道教典籍中存在大量欺骗性的典籍。《周易》分为《易经》(文王周公)和《易传》(孔子),这是世界上最为完整的哲学https://www.quanxue.cn/index.html
5.《易经》通俗讲解—国学儒家道家在线收听mp3全集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习易经的最基本用处是“推天道以明人事”。本专辑符合《易经》本意,没有掺杂任何所谓创新等等。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周易》的大脉络说明白,大方向指出来,把各位听众带进易学的大门。 查看全部 《易经》通俗讲解—国学儒家道家专辑列表(107个)https://www.qingting.fm/channels/331802/
6.周易是儒家还是道家@周易大师周易是儒家还是道家 周易大师 《周易》既属于道家,又属于儒家,它是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共同源头。 《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https://agents.baidu.com/content/question/c7f5212dca7136e5b2c5ca16
7.浅析中国传统思想的个人管理哲学修口修身,修心,养性修口、修身、修心是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共同修行目标,而《论语》、《道德经》和《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三部重要经典,分别代表了儒家、道家和周易的思想。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规范。其中有一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里的“君子坦荡荡”可以理解为君子应该https://blog.csdn.net/m290345792/article/details/134572597
8.国学知识周易哲学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诸子百家国学知识介绍周易哲学,包括生辰八字、易经智慧、风水布局、六爻预测,以及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诸子百家、人文历史、民俗生活、文化艺术等内容。http://www.chuangxinguoxue.cn/
9.易经是佛家的吗易经到底算什么派系的周易一书一直是儒家研究的对象。众所周知,正是儒家学者(传为孔子,但据考证并非如此。不过是儒家学者却是可以肯定的。)的十翼使易经从一本占卜书变为哲学书。 至于周易与道家的关系则应从东汉时期说起。东汉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一书,融合易经思想、道家哲学和炼丹术三者,称为后世炼丹理论基础和操作指南。魏晋时期又https://www.qiyuange.com/zhouyi/44931.html
10.八字命理你的喜好(八字算命是佛教还是道教)玄学是自然科学还是迷信它属于儒家还是道家 7、道家三大代表人物 八字算命是宗教现象吗(八字算命是佛教还是道教)八字雅洁,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八字算命是宗教现象吗以及八字算命是佛教还是道教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本站喔。本文目录一览八字算命属于什么宗教?算命。 https://www.16757.com/ysh/bazi/3122.html
11.陈鼓应:道家在先秦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下篇)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上,《黄帝四经·经法》……”“至于明德的明,及《中庸》‘自诚有,自明诚’的‘明’,并不是《论语》中子张‘问明’的明,也不是《孟子》的明。《大学》的‘明明德’是全文的主旨,明是内在的观照,这样可能还是比较接近《老子》的‘明’,‘明’在道家黄老中的地位远比儒家要深刻和重要。”[https://lzwh.hbafa.com/info/1019/1055.htm
12.易经—天道命理事格人格(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渊源,都源于《易经》。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医家及中国化的佛家都源于此。中国文化史上唯一一本儒家、道家共同信仰的书,中国哲学史上唯一一本最早的哲学理论书,中国科学史上唯一一本对社会、自然科学都产生重要影响的书。 在学习《易经》的过程中,我已汗颜自己才疏学浅,但仍不自量力的写https://www.meipian.cn/1ika1d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