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明王朝1566》看《万历十五年》 由《大明王朝1566》看《万历十五年》这部剧中,张居正戏份的安排其实很有意思。他作为清流首发队员,在御前会议上充分展示了... 

由《大明王朝1566》看《万历十五年》

这部剧中,张居正戏份的安排其实很有意思。

他作为清流首发队员,在御前会议上充分展示了风采,并且无论剧里剧外,都以徐、高、张作为清流代表,足见其地位在剧中已经得到认可。在前半部倒严前后,张居正的参与度也不可谓不高,始终都发挥了他的作用。

但是在倒严结束以后,我们会发现不同于高拱的是,张居正并没有回到内阁之中。而是由赵贞吉后来居上,先调进京城监管户部,在六必居一事的末尾,由于出色的完成了嘉靖的愿望而终于入阁,相反张居正非但没再入阁,兵部的第一负责人也由张居正变成了李,在海瑞上书以后的政治漩涡中,张居正也没有站在暴风雨的第一线,反而依旧在裕王府教导世子,这就很值得我们探讨一下。

张居正没有回到内阁的原因,我认为有这样几个,第一当然是由于徐阶、高拱在严党倒台以后撑起了大明社稷,再负担裕王府的讲书工作难免力不从心。而且严党倒台以后,裕王也不需要再有这么多幕僚。第二是张居正不仅负担着给裕王讲书的任务,更是教导世子的第一人选。第三则在于比起张居正,显然赵贞吉对于徐阶来讲更加亲厚,提拔赵贞吉也是理所当然,张居正作为赵贞吉的同辈,自然要给他让位。

可是这些似乎不能解释张居正在剧中后半部的表现,因为很明显他不仅是做官不在第一线了,他整个人似乎都有些流离在剧情之外。剧情后半部的两件大事,六必居题词和海瑞上书,跟张居正都没有直接关系,张居正也根本没有参与进去。在整个大角度看来,似乎他一下子从清流主要成员变成了年三十的凉菜,有没有他好像对剧情也无关紧要。

那么,我们就要回顾一下,在张居正集中出现的前半部,他的所作所为到底有什么玄机,从而使他在后半部与赵贞吉的对比如此明显?换句话说,找出那个他与赵贞吉最大的区别,或许就能解开张居正的处境之谜。

张居正与赵贞吉,都是同辈官员中的佼佼者,是嘉靖、徐阶都认可的中流砥柱,同时也都是视严党为政敌的清流大臣,在京城的张居正,直接参与了清流针对严党的每一次进攻,必要时还亲自上阵对垒严世蕃;在浙江的赵贞吉,则在浙江大案左右逢源的同时,更稳住了浙江大局,为胡宗宪打仗提供了强有力的后援,让嘉靖对清流官员满意过关。可以说,他们都在各自任上做了最合适的举措,看似身份立场相差不大的他们,却在一件事情上意见相悖,那就是在一审、二审郑何的供词送达京城、杨金水还未进京之前,在“高层变动”之时。

那是张居正最让人佩服的镜头之一,心手两用,司礼监太监盯着的情况下依旧跟徐阶对上了话,张居正的观点非常清楚:

赵贞吉首鼠两端、令人不解。倒严在此一举,他为何将海瑞审郑泌昌、何茂才供词作另案呈递?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务之急,是必须将海瑞审郑泌昌、何茂才的供词呈奏皇上。

徐阶的回答也非常有趣:

一个郑泌昌、一个何茂才,所贪墨的赃财,也未必能解得了危局。赵贞吉的难处,比你我想的还要大啊。

除了字面上的意思,这句话还有双关语:一个郑泌昌、一个何茂才,不足以倒严。更何况赵贞吉现在身上还有别的难处。

按理讲张居正应该听得明白,但是他接的话就更耐人寻味:

既然郑泌昌、何茂才所贪墨的在赃财,不能挽危局而灭贼敌,那朝廷就更应该命赵贞吉,去抄没其他贪墨官员的财产。大明的安危系于东南,上解君忧,下解民难,阁老,天下之望这副重担,大家都期望您挑着。

这段话还是双关,除了表面那层意思,张居正表达的是既然郑、何不够分量,就更应该顺藤摸瓜,一路追查。大明现在的焦点就在东南、在浙江,在浙江政局上能够打败严党,清流在朝堂之上就能打败严党,我们都希望您能主持大局。

徐阶再次拒绝了:

重担要大家来挑。你们兵部,也可以给赵贞吉去公文嘛。

表达的意思当然是现在还不是时候。但我私以为,可能这个时刻的徐阶也不大明白赵贞吉具体的心理动向,所以他让张居正去给赵贞吉发公文。张居正直接问可不可以用内阁,即用徐阶的名义,也得到了徐阶肯定的回复。

当然我们知道,以赵贞吉在浙江的处境和赵贞吉本身的想法,绝不可能顺着张居正的意思来,哪怕张居正以徐阶的名义也不行。在这里还是那句话,我们不讨论谁对谁错,要说的一点就是,比起赵贞吉,张居正对于“倒严”一事显得尤为急迫。

只说这一件事,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恐怕不令人信服。但我要继续说的是,张居正在“倒严”一事上不仅“急迫”,而且还“不惜一切代价”,干脆让浙江乱起来。

到了这个时候,臣等的意思,也该让王爷明白了。严党把持朝政二十多年,其实早已是土崩鱼烂。之所以能够维持,完全是逢迎圣意。宫中需求无厌,他们又层层贪剥。所以才落下这么大的亏空。王爷本该知道,这一次他们想在浙江改稻为桑,其实是为了补亏空才相处的法子。但这么大的事,连胡宗宪都知道,一年之内绝不可实行。可他们等不得,底下的人又认准了这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所以才干出了毁堤淹田这般伤天害理的事。反正是剜的老百姓的肉,其实也是剜我大明朝的肉。来补他们的疮。这么明白的事,朝廷上下竟然视若无睹。好不容易出了个胡宗宪,苦心孤诣的出来说话,这也是为了他们好。可他们却视若仇雠,连一个胡宗宪都容不下,可见他们的气数要尽了。

王爷,长痛不如短痛,这次干脆就让浙江乱了,就当我大明朝身上烂了一块肉,这块肉一烂,严党这个脓疮,就到了该挤的时候了。

我在这里之所以把所有台词都打出来,也是方便一会讲李王妃的时候不用再打了。

这段话说完以后就让李王妃怼回去了,具体的一会讲李王妃的时候咱们再说。张居正虽然听了李王妃的话,但说实在的,他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的。赵贞吉借粮给胡宗宪还是借的别别扭扭,要不是胡宗宪调了军令又动之以情,那是一粒粮食都抠不出来。

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剧中的张居正,对“倒严”一事非常急迫,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更不惜任何代价。可是我们都看得出来,张居正既不是容易情感冲动的人,更不是鲁莽急躁的人,那我们就要问了,他为什么这么急着“倒严”?

我的看法是:“倒严”对于徐阶来讲,就是毕生的终极目标了,严党倒台,徐阶就会成为首辅,安稳告老,他这一生就圆满了;对于赵贞吉和高拱来讲,“倒严”是一个阶段要做的事,他们的终极目的当然也是首辅之位,可是还有徐阶在前,他们也急不得。但对于张居正来讲,“倒严”却仅仅是他伟大征程的一个小的开始,甚至首辅之位也只是远大目标之前的一个阶段性成就,张居正要做的事情太大了,他必须只争朝夕,能快走一步是一步。

诸位看到这里已经明白了,所谓“倒严”在于张居正只是个小事,他心目中真正的大事就是改制。

所谓“改制”,大明制度之弊病,不仅张居正一人看出,海瑞早就看出,并且在很多处都已经提及到了,我们这里不再贴台词。但是囿于身份地位,真正能发起改制的人,不能是海瑞,只能是张居正。

由此,我们就可以解释这部剧里对于张居正剧情的设置和对本剧中张居正的定位。

这部剧叫《大明王朝1566》,一五六六还不是张居正的时代,他还要等待,路还很长。这部剧里给他的留白,是为了待到《大明王朝1587》之时焕发出更大的光彩。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大明王朝1566》也在“厚积薄发”,只是可惜,《大明王朝1566》第一次播出的2007年似乎也不是它的时代,它的续集也无疾而终。现在2017年,重庆台也马上就要重播,可说实在的我也不抱乐观态度。

灰心的话先不说了。我刚才解答了题主的问题,可是我还有话要说,就先继续说张居正的改制。

改制这件事,张居正一个人做不成。他再厉害,他顶多就是内阁首辅,大明朝的最终裁决权是皇帝通过司礼监实现的,司礼监才是最贴近皇上的人,要是司礼监不同意那改制就是白扯,抛去这个,他也保证不了朝野群臣都能唯他马首是瞻。改制这种事情,不仅是要人支持,还要有人去处理反对派。因为改制就是一场政治革命,革命是需要暴力维持的,是一定要杀人、一定会流血的。张居正能一手改制一手挥刀么?显然不能。所以如果想让改制成真,就需要一个人,他首先得懂什么叫改制,他还得理解并且支持张居正的改制;其次,他还要能够帮助张居正处理反对派,用强有力的政治手腕控制局势稳定局面;最后,他还得是个太监,一般太监还不行,必须是最说了算的司礼监掌印大太监。

那这样的人有没有呢?

有。

谁?

冯保。

这部剧的冯保,一出场就不讨人喜欢。打死周云翼、抢着报祥瑞,用吕芳的话说,找死也没有他这么个找法。证明什么?证明冯保这个时候还太嫩,他只看见眼前的政治利益,却看不见后面的危机四伏。

但好在他身后有吕芳。吕芳是真的疼他,全剧下来也没看吕芳跟谁坐在司礼监门槛上谈心,而且吕芳说得话不仅教育冯保,也教育了当时第一次看剧的我们:

我再教你两句话,你记住。一句是文官们说得,做官要三思。什么叫三思?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变。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就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退了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错了,往后该怎么做,这就叫思变。

我再教你武官们说的那句话:置之死地而后生。看我大明的气数,这皇位迟早会是裕王的。到了那一天,你才真是个死呢。我现在以皇上的名义,派你到裕王府做皇孙的大伴,你要夹着尾巴,真正让裕王和他府里的人重新看待你。如果真有裕王入主大内的那一天,干爹这条老命还要靠你。

冯保就这样,从裕王府里一点一点重新回炉。他也确实有自己的一套,能让朱翊钧离不开他,除了他以外就没有人能哄好世子,母子连心,裕王妃对他的认可是他最重要也最坚实的一步。裕王最初对他态度很不好,最开始还有一个镜头,是张居正从门外过,冯保抱着世子和王妃站在门里,那是三个人第一次同框。张居正看了冯保一眼,神色也颇为考究。

随后冯保通过为裕王和吕芳联通消息,逐步获得了裕王的认可,甚至裕王都说了他可以接受裕王妃给他投的冰巾。剧中旁白也将他与杨金水对比,享受够了富贵的杨金水疯了,冯保却在裕王府里脱胎换骨。

后来的政治风暴中,吕芳被贬南京,冯保也到了朝天观,最开始还能伺候蓝神仙,后来干脆就做苦力还被人刁难,吃尽苦头。但也是恰在此时,嘉靖帝指着他说:“将来能杀陈洪的,多半便是此人。”我们就要问一句,嘉靖帝是从何看出来冯保身上的潜力呢?

一、两代皇帝,尤其是万历皇帝对冯保的依赖和信任

剧中的世子朱翊钧对冯保是如何的依赖,这里不用多说,剧中体现的非常明白。这里要顺便提的一句是,朱翊钧虽然年幼,但是由于祖父足够的熏陶,和朱家血脉骨子里的帝王气息,在陈洪得势抓走冯保的时候,朱翊钧就曾经语出惊人:

“师父,你在兵部管兵么?”

“是,臣是在兵部管兵。”

“替我杀了这个人!”

这个走楼梯还会摔倒的世子爷,说出了这句奶声奶气的“替我杀了这个人”,却连张居正都被震了一下,原因无他,眼前的这个小孩儿早晚有一天会是大明朝万人之上的君父,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杀谁都不是说说而已。而他如此信赖倚重的大伴冯保,在朱翊钧登基以后,也就有了政治上无与伦比的绝对优势。

加上如果我们开一下上帝视角,就知道朱翊钧继位的时候尚且年幼,李皇妃对朝政的影响力虽然大,却不能堂而皇之的出面,这个局势下就更加倚重冯保。对于其他太监来讲,尚且还要争权夺利,角逐一下掌印太监的位置,但对于冯保来讲,只要朱翊钧继位,掌印太监就是囊中之物了。

二、吕芳言传身教的影响

(敲黑板,这一点最为重要。不仅对冯保非常重要,这里讲得道理对于我们这些观众也尤为关键。请大家耐心一点,把这一段读完。)

杨金水是一个已经出了徒的干儿子,但冯保是一个始终留在身边的儿子。杨金水在吕芳身上学尽了“术”,并且发挥得淋漓尽致,但他没学会吕芳身上的“道”,只有“术”却没有“道”,就如同山中竹笋,头重脚轻根底浅,是必然要失败的。吕芳教给冯保的权术,上面我们说了,这里不再说,这里要谈的是远超于“术”之上的“道”。

什么是“道”?“道”承载着一个人的理想目标,标志着一个人应该恪守的底线,指明了一个人应该前进的道路,赋予了一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更重要的是,“道”是秉持天地正气而来的。吕芳没有理想,但吕芳有目标,就是伺候好嘉靖帝;吕芳也有底线,纵使逢迎圣意,但构陷忠良的事他不会做,更别说殴打百官了;吕芳有自己的道路,该进该退,他心里有数;最重要的,也是我最欣赏佩服吕芳的一点,那就是他这个人特别有责任感。

临走的时候,吕芳去见了冯保一面,最后教了冯保一个理,给冯保磕了个头,嘱咐冯保一件事,说了这样一段话:

你要忍,要忍到那一天。将来我大明的主子,先是裕王,后是世子。只要忍到那一天,干爹这几十年护着的人,就全托付给你了。

能不能活到那一天,不在陈洪,在你自己。你是储君的人,陈洪他们可以踩你踏你出个邪火,却没谁敢杀你。除了万岁爷。我今天把万岁爷的仙符给了蓝神仙,就是为了让蓝神仙,在万岁爷面前替你说话,伺候好蓝神仙,你就能活到那一天。

真到了那一天,我也回不来了。

你叫了我十几年的干爹,给我磕了十几年的头。今天,干爹也给你磕个头。

孩子们,全交给你了!

吕芳教给冯保的,除了隐忍,还有长远的目光,要看到未来裕王世子继位的时候,不要只看眼下。

再有,吕芳为什么要给冯保磕头?他不是等着冯保得势来回报他,那个时候嘉靖都死了,吕芳还回来干什么?

其一,这是他作为掌印太监,对另一个掌印太监的尊重。他实际上是不尊重陈洪的,也不把陈洪真当做司礼监的接班人,能够继承吕芳、在司礼监真正发挥出“大明一柱”作用的接班人是冯保。吕芳磕的这个头,是他对自己接班人的尊重。

其二,他是怕冯保真到了位极人臣的那一天就忘了底下人,他磕的这个头能让冯保记到死。吕芳自己去南京看坟了,京城的一切都跟他没关系了,可是他冒着陈洪的忌讳去看冯保,临走都忘不了宫里的那些儿孙们,这位掌管司礼监四十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司礼监掌印大太监,是真心实意的把这些跟他一样无家可归的小太监们当做自己的儿孙。凭借这一条,宫里的太监们叫他一声老祖宗不是应该应分的么?

再请大家回忆一下,杨金水押解进京之前,吕芳去看高翰文,是怎么对芸娘和高翰文说的:

你们来之前他(杨金水)给我,说你们是天底下最般配的。他说的话我懂了。唉,我们这号人,这辈子缺的就是这个,最羡慕的也是这个,有时候真希望别人般配。

我不知道别人看这句话怎么想,但我就是因为这段话被吕芳圈粉的。人总是有阴暗的一面的,自己没有的东西别人有了,心里不平衡就容易去使坏,对于一个权力滔天的人就更是如此,所以历史上才有那么多心理变态的太监。但是吕芳身上体现出的一种善意,和他看着高翰文、芸娘二人的眼光,与寻常人家的老祖父别无二致。做人都是有境界的,吕芳这个境界放在平常人身上尚且不易,放在他这个权力水准的位置上就更难,所以我才说,做好人是最难的。

什么叫“仁”,就是“爱人”,不求回报的“爱人”,背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吕芳尽忠于帝、严格律己、宽和待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的保护他人。说实在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真的很像现代的一位伟人,所以在我眼里他就是全剧唯二担得起“仁”这个字的人之一。

顺便说一句,另外一个“仁人”是胡宗宪,是我必须要单独好好说的人物,但是要放在后面。现在继续说冯保。

所以吕芳一手培养起来的冯保,是跟着吕芳经历了跌宕起伏、大起大落的,他亲眼见识了在吕芳失势以后表现出来的隐忍,更见识了吕芳身上对于底下人的责任感。让他深刻地明白,吕芳对底下人那种发自内心的爱护,才是司礼监二十四衙门加上一个北镇抚司始终心心念念着老祖宗的根本原因。

欲成大事者,需以人为本。这个“本”不仅仅是利益角度的“资本”,更是成就大事的“根本”,一个不懂得如何爱他人、满脑子只想着自己的人,哪怕一时得势,也终将失势,还会被踏上一万只脚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在后世遗臭万年。

在我看来,吕公公早已言传身教告诉我们了:“术”只是成就大事的辅翼,不可或缺,但更不可痴迷。“道”才是成就大事的引路明灯,更是生而为人的立身之本。

关于“术”和“道”,最后一答里我们将继续讨论。在这里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吕芳的这些品质都深深影响了冯保,并且最后会陪伴冯保,重回巅峰之位。

三、陈洪的反向督促

陈洪也是冯保的一位老师。他能教冯保很多吕芳教不了的东西。上面我们说了,吕芳这样好那样好,但有一点不好,那就是依照吕芳的为人处世,他能镇得住司礼监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仅此而已,对于整个朝局的震慑力就不如陈洪了。

陈洪确实不太精明,手段低劣,虽然他对于朝野的震慑力来自于嘉靖帝时期特殊的政治因素,和他本身粗暴野蛮的管理方法,但这从另一个角度提醒了冯保:司礼监掌印太监,就是要宽严兼济的。

像吕芳那样,就难免有些“过于宽和”,过于宽和就失了威严,没有威严,影响力也要打个折扣。譬如一审、二审郑何的奏疏来了的时候,吕芳震怒非常,茶碗都摔了,他的方法也只是通过劝酒来向严嵩、徐阶传递信息,如果是陈洪,可能大可不必这么复杂。

而饱受陈洪折磨的冯保,不仅在这个过程中磨砺出了一颗隐忍的心,更明白了身为掌印太监必备的狠。有人可能会问,那这种“狠”和之前提到的“仁”是否矛盾?我的回答是不矛盾,用雷锋同志的话来回答就是:

对待我们的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敌人,要像寒冬一样残酷无情。

以上三条,让冯保从那个急功近利、仗势欺人的小人,终究蜕变成了一位宽严兼济、善于隐忍、目光长远更极富手腕的政治家,并将在张居正改革之中成为与张居正并列的“政坛双星”,发挥出影响中国历史的巨大作用。

然而,改制终究是皇帝才能决定的事。换句话说,必须有皇族的支持。皇族就好像是100分的那个1,冯保、张居正分别是一个0。皇族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那么,我们还要继续问,有没有皇族能够支持张居正呢?

李王妃。也就是隆庆朝的李贵妃、万历朝的李太后。

剧中裕王处境十分尴尬,面对千疮百孔的大明朝,裕王知道自己想做些事,却不知自己如何做,怎么做,该不该做,而这些事,是李王妃替他解决的。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原因。

第一、李王妃是嘉靖、裕王和朝臣都认可的参政者

嘉靖训诫陈洪的时候说过一句话:

会做媳妇两头瞒。裕王妃李氏那才是我朱家的媳妇。她要瞒瞒朕倒也罢了。你也想做我朱家的媳妇啊!?摸摸你那剥了壳的鸡蛋脸,够格吗?

我是不太明白,“剥了壳的鸡蛋”不应该是光滑的意思么?在这里似乎不是赞美……好了我们不说这个……

嘉靖说这句话的时候,朝外面看了一眼。似乎是在想这位裕王妃。李王妃瞒过嘉靖么?瞒过。血经那个事就是子虚乌有的,陈洪查明以后禀告了嘉靖,嘉靖心里是清楚的。血经真的假的其实并不重要,但是李王妃这件事还是瞒了嘉靖,而嘉靖的态度也正如他自己说的“倒也罢了”。他承认李王妃是朱家的媳妇,认为她瞒自己还可以原谅,实际上是给了她莫大的政治许可,我们知道嘉靖是最不容许其他人对自己有所隐瞒的,能够这样说,足见李王妃非同一般。

我们还要知道,李王妃出身贫寒,并不是裕王正妃,裕王的正妃是陈妃,嘉靖越过陈王妃这样说,可见他看重的不是身份,而是政治智慧。

裕王与李王妃在早期也曾经发生冲突,因为李王妃虽然是好心帮助裕王,但是却失了尊重,薄了裕王的面子。裕王好歹是当朝太子,虽然一向有些仁懦,但也不至于懦到这个份上。但到高层震动、杨金水进京之前,裕王就已经给李王妃道歉了,并且直说唯有她能帮助自己。从此之后,裕王和李王妃也再无嫌隙,无论政治还是生活上都联系得更为紧密。

张居正早在被李王妃驳斥的时候,就已经很佩服她了,不用多说。值得注意的是,高拱曾经对裕王说过,要裕王把来往的书信让李王妃保存,最为得体。按照高拱的性格,是绝对说不出违心话的,也足见李王妃深得大臣们的认可。

再加上一条,她是朱翊钧的生母,是将来的圣母皇太后,她教导朱翊钧很严格,对朱翊钧影响最大。

二、李王妃在政治上对裕王帮助极大

裕王是一个生活在嘉靖帝阴影下的可怜人,他对于国家社稷是有责任感的,可他不知道怎么做才能不犯忌讳。所以往往该他做事的时候他犹疑不决,不该他做事的时候还跃跃欲试,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头脑清醒、能够看清时局的人来规劝他,这个人就是李王妃。

还是拿上面那个例子,杨金水进京之前,每个人心中都十分忐忑,裕王想让高拱、张居正来讲书,实际上就是商讨这件事,但李王妃就知道现下就不是一个好机会,如果见了面,势必让嘉靖觉得这是他们在合谋,由此规劝裕王不要让他们觐见。再比如,血经一事,裕王实际上有些犹豫,因为血经一旦出手,就代表着最后决战:要么血经奏效、齐大柱活命、严党倒台;要么血经败露、清流遭难、裕王和王妃也面临罢黜的危险。这个时候,李王妃就稳住了裕王的心,直说自己去见父皇见机行事,实际上是坚定了裕王的心,下了最后决战的决心。

李王妃就好像是裕王府里的军师,足不出户,却能冷静看待局势,判断时机,实在难得。

三、李王妃目光长远、更能看清要害

李王妃通过冯保,实际上建立了自己探听消息的途径。

在高层震动的时候,严嵩养病回府,李王妃就曾经派冯保去严嵩府前的茶馆勘察情况。她自己根本不出王府,却能知悉严嵩门前的动向。在芸娘和齐妻进献血经的时候,李王妃更提出要见她们一面,更是为了以后打下基础。芸娘随高翰文在松江做棉布生意,于朝廷十分重要;齐大柱在这件事后成为了锦衣卫十三太保,是嘉靖面前叫得上名字的人,也有了很重要的政治地位。更别说在剧末高翰文去松江做棉布的时候,还让自己的娘家兄弟去历练,实际上是替裕王夫妇看住了江南。

我们甚至可以开一个脑洞,那就是纵使在第二部中,高翰文也被逼得走上了沈一石的老路,李王妃通过她的兄弟也一定不会让大局搞得像浙江那么惨,而且我始终都认为高翰文也不会走上沈一石的老路,但要是刘和平真是这么写的我也没办法……可能是我看得不透彻吧。(这个话题到此为止,我不接受任何辩论啊我先说好……)

四、李王妃知进退、会做人

刚才我提到了,裕王府里还有一个陈妃,

李王妃的弟弟,带来了不少东西献给李王妃,李王妃在确认不是贪污得来的东西以后,让送到陈娘娘那里去。当时就说了:

什么你的我的,王府的东西都归陈娘娘掌管。

小心谨慎,不让弟弟贪污只是一步,不是贪污的东西,也要去拿给陈娘娘。套用黄锦一句话:这是规矩。纵使李王妃为裕王生下一子,在王府里也最得裕王宠爱,甚至能够参政,李王妃都非常知道自己的地位终究是个侧妃,她对待陈娘娘要更加勤勉恭敬,这是她做人的规矩,比起历来那些见高还想高的后宫嫔妃,她才是真正懂规矩的人。

而且说到这里,我想说这不仅是剧中,其实历史上的李王妃在对待陈王妃的问题上做得也特别好,我们引用一段史料即可说明:

初,神宗在东宫,每晨谒奉先殿、朝帝及生母毕,必之后所问安,后闻履声辄喜。贵妃闻后喜,亦喜。既嗣位,孝事两宫无间。

陈后不得宠,又无子,但是朱翊钧对待这位嫡母却极好,每天都去闻安。陈皇后一听见朱翊钧的脚步声就非常高兴,是时李王妃为贵妃,听说陈后很高兴,她也很高兴。

这就不仅是懂规矩,更是发自内心的宽宏大量和善意待人了。我们也可以想见,朱翊钧对这位不受宠爱的嫡母尊敬有加,想必也是生母李王妃平常教导的结果,这就让我想起曹操的正室卞夫人。在曹操不在家的时候常接已经离婚了的丁夫人回家来住,自己以侍妾礼待之。这些女子,都是非常值得尊敬的,由此也可见为什么她们会受到夫君的尊重。

五、最为重要的一点:李王妃清楚自己的核心利益在于朱家皇权

裕王和李王妃,绝不会跟任何朝臣结为一党,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身份立场的不同。而李王妃最出色的地方,则在于她知道,裕王和她该做的一切,都必须是紧紧围绕着朱明皇权展开的。

我们还要说张居正“剜肉补疮”那一节的故事,下面要贴出李王妃当时说得话:

你们刚才说的话,我在里面都听到了。大势所然,有些事情本不是一时就能办好的。但是有一条永远都不能忘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王爷是皇储;接下来王爷手里抱的世子是皇储,念在这一条,你们也得往远处想。要给王爷和世子,留一个得民心的天下。

王爷是皇储,也就是将来的皇帝。大明朝所有的百姓,都是你的子民,将来还是世子的子民。哪有看着子民受难,君父却袖手旁观的?胡宗宪尚且知道爱护自己任地内的百姓,王爷,还有你们,难道连个胡宗宪也不如么?

大明朝不是他们严家的大明朝,更不是他们底下那些贪官豪强的大明朝。他们可以鱼肉百姓,王爷,还有你们这些忠臣,你们不能视若无睹。

这段话非常精彩。

其次,这段话提醒了裕王,那就是裕王所处的政治地位,导致他和清流官员的目标是不一样的。虽然他们的共同政敌都是严嵩,但是,对清流来讲,倒严是第一,因为只有倒严他们才能上位;可是对裕王来讲,稳住大明朝才是第一,因为无论谁当权,只要大明朝能够一帆风顺,谁当权都可以。这就是我所谓“裕王和清流绝不是一党”的言论根本原因所在。

最后,这段话也充分体现了李王妃凌驾于朝臣之上的气度。我记得在某个回答里似乎看见过谁说李王妃“自以为是”,但我觉得,这种“自以为是”恰恰就是刻意体现出来了的。因为嘉靖帝也好、裕王爷也好、李王妃也好,他们都是皇族,都代表皇权,他们都是“君”,朝臣们是“臣”,他们为了稳固皇权,必须时刻提醒所有人:君臣有别!因为至高无上的皇权,才是他们的根本利益所在。

由此五点,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裕王妃李氏在剧中的政治定位非常重要,并且她身怀才智、心机幽微,是裕王在政治上的得力助手,也必将成为日后改制政治集团的核心。

可是眼下,还到不了改制那个阶段。嘉靖帝还在,裕王只是皇储,也是众多政治势力中的其中一份。对于李王妃、冯保和张居正来讲,他们必须团结在裕王周围,实际上从某个角度就成为独立于严党、清流和司礼监之外的第四势力。这个势力不仅有裕王夫妇,还有出身清流的张居正和出身司礼监的冯保,他们两个都渐渐脱离原来的阵营,向裕王靠拢,但是由于身份和环境所限,这个“靠拢”并不是“结党”,而更像是一种政治结盟带来的附属关系。而裕王,是眼下最重要的角色。

现在要说的,是裕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剧中早已给出答案,两个字:仁懦。但我要说的是,“仁懦”不假,但是“仁懦”不是懦弱,裕王同时也有理想,更有血性。

只举一个例子,海瑞上书以后,嘉靖震怒,怀疑裕王逼宫。让陈洪拿着奏疏去给裕王看,让裕王回话。裕王是这么说的:

听清了如实回旨:此人竟敢如此狂悖辱骂父皇,作为儿子,我必杀此人。可作为列祖列宗的子孙,我若能继承大统,必重用此人。

这就很有血性了,顶着嘉靖那么大的政治压力敢这么说话,我是很佩服的。

不过按照剧情发展,裕王最终被陈洪劝住了,没有这样回话,而且通过陈洪的剖白,还就此信任了陈洪。这是被很多观众诟病裕王的一个地方,认为他太容易轻信别人了。但我这里要说,这非但不是轻信,反而是裕王在血性迸发冷静下来以后,做出的一个非常符合实际的举动。这里面的原因,我不再解释,因为我其实在上面就已经将这里面的道理说透了,大家只管去想想李王妃的第五个也是最重要的政治优点,再回来看这件事,就能想明白为何裕王不会将陈洪列为政敌。

THE END
1.《若许卿》秋来入画^第15章^最新更新:202411“王妃既然来了,何必鬼鬼祟祟地躲着呢?” 徐随略显冷冽的声音响了起来,沈忻州成亲之时他并未出现,但却还是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的语气并不比当初在牢里见面时候好上多少,我从中听出了些许讨厌的意味,似乎,不管是之前还是现在,他都不太待见自己。 或许是因为…纵使沈忻州没说,但最近这些事一件接一件,徐随并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9298242&chapterid=15
2.寒门宰相最新章节列表寒门宰相最新章节目录一千零三章 大器免成 一千一百零四章 最后之时 一千一百零五章 编制 一千一百零六章 将欲取之 一千一百零七章 放权 一千零八章 宰相难断家务事 一千零九章 吕公著 一千一十章 相认 一千一百一十章 福将 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衙内将兵 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道统之争 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罪己 一千一百一十五章https://www.biqugn.com/book/36038/
3.寒门宰相最新章节无弹窗无广告最新章节列表一千零三章 大器免成 一千一百零四章 最后之时 一千一百零五章 编制 一千一百零六章 将欲取之 一千一百零七章 放权 一千零八章 宰相难断家务事 一千零九章 吕公著 一千一十章 相认 一千一百一十章 福将 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衙内将兵 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道统之争 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罪己 一千一百一十五章http://www.miaojiang6.com/66_66011/
4.寒门宰相章越道的真实身份最新章节列表一千零三章 大器免成 一千一百零四章 最后之时 一千一百零五章 编制 一千一百零六章 将欲取之 一千一百零七章 放权 一千零八章 宰相难断家务事 一千零九章 吕公著 一千一十章 相认 一千一百一十章 福将 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衙内将兵 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道统之争 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罪己 一千一百一十五章http://www.biquge.tel/14_14624/
5.章越道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列表一千零三章 大器免成 一千一百零四章 最后之时 一千一百零五章 编制 一千一百零六章 将欲取之 一千一百零七章 放权 一千零八章 宰相难断家务事 一千零九章 吕公著 一千一十章 相认 一千一百一十章 福将 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衙内将兵 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道统之争 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罪己 一千一百一十五章http://www.biqugk.com/28_28669/
6.寒门宰相最新章节无弹窗无广告免费全文阅读五百零三章 事功难 五百零四章 梯子没了 五百零五章 儿臣想出来的 五百零六章 皇太子 五百零七章 太祖誓碑 五百零八章 新君 五百零九章 不可用之 五百一十章 重新启用 五百一十一章 荒政(两更合一更) 五百一十二章 听宣 五百一十三章 面君 五百一十四章 临轩策问 五百一十五章 特旨升迁 五百http://www.hz3456.com/132_132788/
7.《新婚夜,我替皇叔解战袍》重生新婚夜,看虞清欢如何斗智斗勇!「续众人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得目瞪口呆,所有人不约而同地闭上嘴巴,将目光投向虞清欢。虞清欢坐回垫子上,举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唇角挑起冷冽的弧度:“京兆尹没来之前,谁都不能走。”抬眸,虞清欢似笑非笑地对贵妇道:“当然,也包括你!”“淇王妃,”贵妇的脸色有一瞬间的苍白,但很快又恢复如常,“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530452853390435&wfr=spider&for=pc
8.正文第108章慕瑾之,我不生你的孩子王妃许三贪梨树文学本章节来自于 王妃许三贪 http://www.lishu123.com/92/92807/ 王瑜之和王珮之都是白姨娘所生,王瑜之是庶长子,慕瑾之这个嫡子出生之前,他最得王家上下的宠爱,当年王慕氏被人下了毒,身子垮了,大夫断定她此生难有身孕,王家上下都把王瑜之当嫡子培养,谁知王慕氏命不该绝,竟然生下了慕瑾之,慕瑾之出生后,王http://www.lishu123.com/92/92807/15063193.html
9.许大医生免费阅读完整版《贪恋许医生》《贪恋许医生》类似小说 贪恋许医生 TNT:许你贪恋美色 贪恋平生 贪恋 贪恋 王妃许三贪 许你生生世世恋 重生之贪恋黑无常 许医生,久等了 许医生的小娇妻 许医生,请多关照 许医生有点甜 恋恋钟医生 和许先生恋爱后 墨许余生初恋 谢辉恋,许你一生 贪恋繁星 致命贪恋 贪恋欢喜 贪恋月光 人间,若此 超凡登记https://t.qqzuankuo.com/book/52_755513_60086383.shtml
10.王妃许三贪在线阅读第37章 女大三,抱金砖 免费 第38章 有本事来抢啊 免费 第39章 无理取闹的男人 免费 第40章 许桑棠,你没有心! 免费 第41章 娘子,不怕你利用 免费 第42章 抢的就是这女人 免费 第43章 死里逃生 免费 第44章 道士被捉弄了 免费 第45章 她欠你的,我替她还 免费 第46章 天下和她,我都要! 免https://wenxue.m.iqiyi.com/book/catalog-18l2h3112p-1.html
11.大明庆靖王朱栴三、谋杀守臣废为庶人 四、寘銂贪腐又废庶人 第十九章哱拜之乱庆府遭劫 一、万历三征大获全胜 二、哱拜其人专制宁夏 三、西征受阻 成导火索 四、军营哗变 刘东旸反五、宁夏叛乱 长达七月六、兵变之中 庆府被劫 1.庆宪王妃方氏自杀身亡2.威胁暂理庆府事的镇原王朱伸塇3.庆府郡王表现忠勇4. 庆王府遭https://baike.sogou.com/v63514953.htm
12.中国历史上50位奇女子大全,致敬红颜代表作数字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https://www.360doc.cn/article/50194206_933460947.html
13.宸月王妃许三贪txt下载(蓝色偏爱)阿明明新上线言情小说《宸月 王妃许三贪 txt下载》,宸月 王妃许三贪 txt下载最新章节由网友提供上传并提供宸月 王妃许三贪 txt下载TXT下载,在手打吧阅读宸月 王妃许三贪 txt下载大结局,让你享受异样的阅读乐趣。http://www.xylyc.com/fsd/99935630/
14.神医王妃:三娶为后最新章节(暖罗衾)第三次,成婚成功。“牵紧了王妃,跑不掉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推荐阅读:白袍总管 大美时代 武炼第762章 不许打趣 第763章 错点鸳鸯 第764章 咬人是不对的 第765章 银令牌 第766章 固痕的恨http://www.aouchina.com/shu/40059/
15.贪玩三萌宝:杀手王妃妖孽爹最新章节,贪玩三萌宝:杀手王妃妖孽爹无都来读为你提供夏安迪作品贪玩三萌宝:杀手王妃妖孽爹最新章节,贪玩三萌宝:杀手王妃妖孽爹无弹窗,贪玩三萌宝:杀手王妃妖孽爹5200,更新贪玩三萌宝:杀手王妃妖孽爹速度第一,请各位书友加入收藏。https://www.dldxs.cc/xs/145518/
16.摄政王妃哭一哭,京城跟着抖三抖最新章节列表摄政王妃哭一哭,京城跟着抖三抖作者:元浅状态: 完本, 加入书架, 直达底部 最后更新:2023-10-03 22:41:06最新章节: 第480章 番外合集(全文完) 现代玄灵家族继承人穿越成了国公府的废柴嫡女。文不擅,相貌丑,京中人人耻笑!就连府中二房小妾,都屡屡痛下杀手,妄图夺她一切!也好!她左手灵烟惑人心,右手巨蟒https://www.dushuge.org/html/121/121010/
17.摄政王妃哭一哭,京城跟着抖三抖最新章节(元浅),摄政王妃哭一哭20小说网免费提供元浅写的古言经典作品摄政王妃哭一哭,京城跟着抖三抖,摄政王妃哭一哭,京城跟着抖三抖小说免费阅读,摄政王妃哭一哭,京城跟着抖三抖最新章节,摄政王妃哭一哭,京城跟着抖三抖无弹窗免费阅读。https://www.20xs.org/236886/
18.摄政王妃哭一哭,京城跟着抖三抖(元浅),小说摄政王妃哭一哭,京城一手玄灵术玩的出神入化,活死人肉白骨,勾人心,摄魂魄!只是……她可没勾那位反派摄政王的魂啊,这个狗男人,怎么天天缠着她不放? 作者:元浅所写的《摄政王妃哭一哭,京城跟着抖三抖》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推荐地址:https://www.xszww8.net/html/254/254957/ https://www.xszww8.net/html/254/254957/
19.贪财王妃:王爷的小金库归我了完整章节目录笔趣趣手机站第180章 王妃是全能选手 第181章 典型的气死人不偿命 第182章 被绑架了 第183章 卿卿 第184章 这是个疯子 第185章 我来迟了 第186章 还有人不怕死吗 第187章 她不是你的卿卿 第188章 思虑周全,护她平安 第189章 魔尊落月 第190章 这三个人的故事 第191章 偷王爷的小金库,找别的夫君 第192章 不知https://wap.biququ.com/html/59349/all.html
20.《摄政王妃哭一哭,京城跟着抖三抖》目录纵横女生网2023-07-17 17:12更新 第330章 我们皇上是贪花恋酒之徒 2023-07-18 22:11更新 第331章 跟鸡比赛打鸣吗? 2023-07-18 22:13更新 第332章 上古灵族,赤灵族 2023-07-19 21:46更新 第333章 信不信老子一巴掌扇晕你 2023-07-19 21:48更新 第334章 那必定是对此女深爱至极 2023-07-20 19:https://huayu.zongheng.com/showchapter/1270588.html
21.王爷,王妃貌美还狠凶(三妖)最新章节王爷,王妃貌美还狠凶作者:三妖状态: 完本, 加入书架, 直达底部 最后更新:2021-11-12 10:49:43最新章节: 第1406章 番外之跳大神的神棍 穿越成宰相庶女的施落,还没过一天好日子,就被老皇帝赐给贬为庶人双腿残废的卫家小王爷……醒来后,没有丫环,没有锦衣玉食,只有一个双腿残废的帅哥阴鸷的看着她。“休书https://www.biqubu.com/book_b1877/
22.贪财王妃太嚣张最新章节贪财王妃太嚣张(浅月)免费阅读勉为其难穿越到斗罗世界,陈阳向某位大能许下了三个愿望。1,拥有诸天万界最为俊美的外貌,颜值即是正义!2,拥有随便修炼就能到九十九级的天赋!3,拥有几十个神位的传承道具(如海神的三叉戟,修罗神的剑这一类的道具)大能轻而易举的帮助陈阳实现了愿望,而陈阳也获取了龙神和时空间之神的双神位考核(外加其他一大堆https://www.exotxt.com/165/165759/index.html
23.167章一哭二闹三上吊噬灵王妃 兰风 3141字 2022-08-04 08:59:39 唯恐别人不知道他一哭二闹三上吊,臭小子居然就在大门内的檐枋上垂了一根白绫,方才那声哭嚎,正是他蹬了凳子,把脖子套进去的瞬间,徐净所发出的。宀 于是外头的无数双眼睛无一例外,全都瞧见了墨千痕吊在大门内的情景。 “吁——”登时引起了不小的躁动。 https://www.hongxiu.com/chapter/22695188801136904/63928362485215463
24.解析《红楼梦》揭腐态度与反腐觉醒下人贪腐成风。太太、老爷都是这样,底层的门房、厨子等更是雁过拨毛,层层盘剥。如有一次外面进三篓货,门房留一篓,管家留一篓,到仓库的只有一篓了。李十儿是贾政放外任时的随身衙役。他见贾政要做“清官”,不许下属发财,便发动下属消极怠工,让贾政连轿夫也凑不齐,直到逼得贾政叹气说“随你们的便吧”,他便http://www.gyjjjcw.gov.cn/gysjw/gyxc_article.html?id=2916
25.《宝贝王妃太贪财》宝贝王妃太贪财琼婳 著 小说主角: 宇文 延卿 君浩宸 元伶 君浩辰 温言子 元锋 元清云 元仁 第37章 芳心错许,现又怪谁 第36章 笄礼(二) 第35章 笄礼 第34章 传说中的周扒皮 第33章 事每个副本(产品)之间只隔十几章,时间就过了两三年,节奏很快,非常爽,而且产品都脑洞大开。如果看够https://r.xinremenxs.com/book/57_3079225_24434427.shtml
26.御定资治通鉴纲目三编第6部分一抚赏宣抚必谂识情形如波罗参将马应时口习畨语应令兼管一选廉干文武官各一员専验马匹臕壮堪备骑操方听解道验烙一市赏须有定额军民不许私易将官不许贪功经劳官不许扣尅及以滥物搪塞一延镇应改创边墙筑围垣如城匝以深池庶缓急无虞一定市期并赴赏之例其进贡之马务择臕壮不得槩收嘉善议上善后七事一https://www.dushu.com/guoxue/101946/1078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