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七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双七节,乞巧节,女节,少女节,香桥会和巧节会等,源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传说玉帝的第七个女儿织女,心灵、手巧、擅长织布,令人羡慕不已,因此,人间女子就拜祭她,祈求智慧、灵巧和幸福,于是,就有了每年七月初七的“乞巧”活动,由此形成了乞巧节。千百年来,生活在中国各地的普通民众围绕着这一节日都要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七夕节祈求姻缘
按照民间传说,“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凡间的女子就在这一天晚上向织女祈求赐给自己美满的姻缘。
3.七夕节种生求子
七夕节种生求子的这项习俗,在我国南、北方都有流传,在七夕前几天,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绿豆、小麦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再摆一些小茅屋的模型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
南方称为泡巧,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或蜡制的婴儿玩偶,买回家浮于水土,以求子,称为“化生”。
4.七夕节七姐诞
在广东,七夕节有拜仙的传统民间习俗,这个活动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婚后的新娘,在过七夕节时,要举行辞仙仪式。在农历七月初六祭祀神灵时,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农历七月初七,还有女子泛舟,游石门沉香浦的习俗,这一天为仙女淋浴日。石门浦水质清冽,泛舟者渴望带来好运气。
5.七夕节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传统习俗。初秋时节,晚间9点左右,亮度为0星等的织女星首先出现在天顶附近,随后,在它的偏南方向,亮度为1星等的牛郎星升起。在两颗星的中间隔着一条横贯南北的白茫茫的天河(即银河),其中牛郎在河东、织女在河西,它们深情相望,充满诗情画意。
6.七夕节女子乞巧
在七夕夜晚,年轻的女子要摆上事先准备好的时令水果,对着皎皎明月,举行各种乞巧仪式。可以用蛛网乞巧:旧时风俗,七夕时以小盒盛蜘蛛,第二天早上看它结网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得巧的多寡。还有用穿针的方法乞巧的,少女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穿完者为得巧,迟穿完者就输了。各自出资,赠送给得巧的人。第三种乞巧的方法是漂针试巧:少女以盂盛水,放在太阳下暴晒,然后放针在水里,看形成的图案如何,以此判断是否能达到心灵手巧的地步。
7.七夕节拜织女
七夕之夜,少女们在月光下摆上一张桌子,桌子上放茶、酒、水果、五子等祭品,围坐在桌前默念自己的心事,向织女星许愿。
8.七夕节拜魁星
传说七月初七是魁星的生日,古时候想要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自己考运亨通。
9.七夕节女子洗发
女子在七夕节洗发,是一项很特别的民间习俗。在湖南与江浙一带的地方志,都有记载。这项习俗,可能和七夕圣水有关。传说七夕这天取泉水与河水,如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女子在这天用银河里的圣水洗头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姑娘在节日时用树的浆液兑水洗头发,传说可以年轻美丽,未婚的女子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
10.七夕节染指甲
染指甲是一项七夕民间习俗,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在四川、贵州等地,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孩与儿童在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许多年轻姑娘,在节日时,用花草叶染指甲,更加凸显美丽,也寓意未婚的女子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
11.七夕节接露水
七夕节还有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