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人工作繁忙,常常被生活重担压得喘不过气
清明时节,天朗气清,春光烂漫
在这难得的小长假,不少人选择回乡祭祖
或是携伴出游,登山踏青
我们特别邀请民间艺术大师陈大满老师
作了12幅关于清明传统习俗的水墨画
在“文明广东”独家首发!
陈大满
自由民间雕塑家,
民间艺术大师,
广东快车成员。
被誉为粤西“泥人满”。
2001年,陈大满的泥塑作品出现在广东省首届民间艺术展上;2004年,他参加韩国光州艺术双年展,受到国际友人青睐;2006年,在北京大山子艺术区“广东快车”积累展上,陈大满创作的历史题材作品《阳江之战》,被一名法国收藏家收藏。陈大满的泥塑作品以及“泥人陈大满”这个名字,日益为行内人士熟知。2015年,他荣获首届阳江市民间艺术大师称号。
下面这些清明习俗活动,你还记得哪些?
是否勾起了你童年的回忆?
↓↓↓
祭祖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春祭大节,祭祀祖先,表达对祖先的礼敬和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踏青
踏青为春日郊游,古代叫探春、寻春,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到郊野游玩、欣赏春色以成为清明节俗一项体育活动。
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候,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带回家挂在家门口上避免虫疫。
插柳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每到清明,不论大江南北,家家户户都要折柳枝插在自家的门楣上,大户人家还要将燕子状的节日食品串在柳条上。前往郊外扫墓的时候,人人都会在自己的衣物上插上柳枝,小孩将柳条编成帽子戴在头上,姑娘们则将柳枝斜插在鬓角,搭乘的车轿上也要插挂柳枝,在《清明上河图》中,就有郊外踏青归来轿顶插柳的图景。在南方一些地区,清明前还把井沟清理得干干净净,并在井边插上柳条。由于清明期间城中柳枝奇货可居,街头巷尾甚至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叫卖柳条的小贩。这种种景象,诚如近人杨韫华诗云:“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毗邻诸姐妹,一株斜插绿云翘。”
游乐
清明除了祭祖踏青插柳习俗之外,还有大量游乐的风习,千姿百态的乐趣和玩法。
大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一次,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拨河
早期叫牵钩又叫钩强,到了唐朝开始叫拨河,拨河以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植树
自古以来就有清明植树习惯,所以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欢的活动,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荡秋千
秋千是以树桠为架,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还可以培养勇敢精神,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如今的儿童公园仍有秋千供儿童玩耍。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将鸽子放在葫芦里,挂在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皇帝也参加斗鸡,可见玩兴极浓。
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帝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五代女词人花蕊夫人有诗云:“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内人对御分明看,先睹红罗被十床”。皇宫里举行斗鸡比赛,还用10床被子当作赌注。
蹴鞠
蹴鞠就是足球的前身,如今蹴鞠由对抗性比赛变为表演竞技。
蹴鞠,也是一项在唐代开始流行的春季娱乐活动。大诗人王维有《寒食城东即事》诗为证:“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描述了热闹的蹴鞠场面。蹴鞠,即踢球,当时踢的球叫“鞠”,用的是一种皮球,球内用毛塞紧。据说这是当代世界如火如荼的足球运动的滥觞。到宋代。此项运动更大行其道,《水浒传》曾叙述过破落户高俅因善踢球而发迹的故事。
蚕花会
蚕花会精彩隆重,绝大多数都是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尤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