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报告中,0-2岁是指0岁至不满3周岁;3-5岁是指3周岁至不满6周岁,对应幼儿园阶段;6-14岁是指6周岁至不满15周岁,对应九年义务教育阶段;15-17岁是指15周岁至不满18周岁,对应高中阶段;18-21岁是指18周岁至不满22周岁,对应大学本科阶段。
1、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91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32元。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如下表所示:
表1: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构成
图1: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2、估算全国家庭孩子0-17岁的平均养育成本
养育成本包括如下两大部分:
一是消费性支出,包括教育支出和非教育支出两大类。教育支出包括保姆费、托儿费、学杂费、教材、参考书、课外书费,教育软件费,学习所用交通费,择校费,在校伙食住宿费,课外辅导费,以及其他教育费用。非教育支出包括食品支出、衣物支出、居住支出、日用品支出、医疗保健支出、交通和通讯支出、娱乐支出。
二是非消费性支出,包括保险支出、人情往来支出、捐款等。
消费性支出是养育成本的主要部分,非消费性支出只占养育成本的很小一部分。本报告估算的养育成本主要是指消费性支出。
根据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如果各个年龄段的消费支出是相同的,那么把孩子抚养到刚刚年满18周岁的平均支出为:24538*18=441684元,其中,城镇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30391*18=547038元,农村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为16632*18=299376元。
但实际上,各个年龄段的消费支出并不是相同的,所以上述的估算成本并不准确。下面分别估算不同阶段的平均养育成本。
首先是怀孕期间的成本,包括办卡建档、营养品、产前检查费用以及备孕用品,估算平均支出为1万元左右。
其次是分娩和坐月子费用,包括住院费用、顺产或剖腹产费用,以及部分产妇采用无痛分娩。这项费用的高标准和低标准相差很大,估算平均支出为1.5万元。如果产后需要去月子中心,则费用更高。
0-2岁婴幼儿的养育成本,一方面,婴幼儿不需要烟酒和通信等方面的支出;另一方面,婴幼儿的奶粉和尿布支出比成年人更多。我们假设0-2岁婴幼儿与人均消费支出相同,则平均每年为24538元,三年共73614元。
3-5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在人均消费支出的基础上,再加上平均每月1000元(即每年12000元)的幼儿园或学前教育支出,则平均每年养育成本为24538+12000=36538元,三年共109614元。
6岁-17岁子女的教育成本较高,而父母自身的教育支出则少得多。例如,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ISSS)发布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的数据显示,孩子的养育成本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接近50%,而其中教育支出占养育成本比例达34%。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支出构成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为2469元。假设有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父、母、正在上中学的孩子),那么这个家庭2022年的教育文化娱乐总支出为2469*3=7407元。在正常情况下,这个家庭的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中,孩子占了大部分,父母只占小部分。所以,我们可以估算这个家庭孩子的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为2469*2=4938元,而父母的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为2469元。
根据上述估算方法,我们可以把6-14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在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已经包含一项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469元)的基础上,再加上一项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469元,即按2022年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养育成本为24538+2469=27007元,九年共243063元。
考虑到高中阶段不再是义务教育,并且有部分高中学生是在校住宿,所以我们把15-17岁高中三年的养育成本在6-14岁孩子养育成本的基础上,每年再加上2000元,即平均每年养育成本为27007+2000=29007元,三年共87021元。
表2:全国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
按照以上方法估算,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312元,即约53.8万元。
3、估算大学期间的养育成本
虽然中国法律规定18岁是成年年龄,父母没有义务抚养已满18岁的子女,但实际上大多数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仍然依靠父母支付,所以还需要估算大学四年的养育成本。
公立大学的学费随专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为每学年5000-8000元,个别专业(例如艺术、音乐表演等专业)每学年8000到10000元。民办大学的学费一般为每学年1.2万-2万元。住宿费每学年1000-2000元左右。
公立大学和民办大学平均每学年学费按1万元计算,住宿费按每年1500元计算,生活费按每月2000元计算,则大学本科期间每年的养育成本为:10000+1500+24000=35500元,四年共142000元。
表3:全国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平均养育成本
按照以上方法估算,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80312元,即约68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是平均每个孩子的养育成本,实际上,城市孩子的养育成本高于农村孩子的养育成本,高收入家庭孩子的养育成本高于低收入家庭的养育成本。所以,还需要分别估算城市居民、农村居民、高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孩子的养育成本。
4、估算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平均养育成本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123.85%,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67.78%。
按照上述比例估算,0-17岁城镇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66699元,即约66.7万元;0-17岁农村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364868元,即约36.5万元。
至于大学四年的养育成本,无论是城镇孩子还是农村孩子,学费和住宿费是一样的,区别主要是生活费。
表4:全国城镇和农村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
5、估算31省份的平均养育成本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表6-20《分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2022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42683元,相当于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174%;上海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46045元,相当于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188%,依此类推,可以得到全国31省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百分比。
如果31省份居民的养育成本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例也与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相同,那么我们可以得到31省份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如表5:
表5:分地区的0-17岁孩子平均养育成本
从表5可以看出,上海和北京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分别为101万元和93.6万元。相比之下,西藏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只有34.9万元,青海省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只有37.9万元。
6、估算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家庭的平均养育成本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的数据,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83元;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如下:
从上述数据可知:
表6:按收入水平区分的0-17岁孩子平均养育成本(元)
7、估算城镇和农村一孩、二孩、三孩的养育成本
上述估算是假设男孩与女孩的养育成本相同,并且没有区分孩次。实际上,不同孩次的养育成本是不同的。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调查报告,独生子女的养育成本比二孩家庭每个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高27%,而三孩及以上家庭每个孩子的养育成本比二孩家庭每个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低24%。也就是说,如果独生子女的养育成本是1,那么二孩家庭每个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是0.7874,三孩及以上家庭每个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是0.5984。
考虑到中国城乡生育率的差别,我们可以作出合理假设:本报告的城镇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更接近城市一孩家庭的养育成本;本报告的农村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更接近农村二孩家庭的养育成本。
一个家庭如果有两个孩子,那么一孩的衣服、爬行垫、玩具等,二孩也可以使用,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开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居民平均衣着开支为1365元,我们可以合理推测,二孩在0-2岁时的一半衣服使用一孩的旧衣服,另一半是新买的。这样养育二孩的衣着开支一年可以节省683元。
如前所述,0-2岁婴儿的养育成本,我们假设与人均消费支出相同,则平均每年为24538元。如果是养育二孩,那么,0-2岁二孩的养育成本,平均每年为24538-6565=17973元。可见,0-2岁二孩的养育成本比一孩低6565/24538=26.75%,或者说,0-2岁一孩的养育成本比二孩高6565/17973=36.53%。
但对于3-5岁以及6-17岁的孩子来说,由于上幼儿园的费用以及学习费用需要分别支付,并且孩子逐渐长大后,也需要一个单独的房间,所以各方面节省的费用不会像0-2岁时节省得那么多。
如果中国家庭0-17岁一孩、二孩、三孩养育成本的比例与美国家庭相同(即一孩、二孩、三孩家庭平均每个孩子的养育成本比例为1:0.7874:0.5984),那么中国城镇和农村一孩、二孩、三孩家庭平均每个孩子的养育成本如表7所示:
表7:全国城镇和农村0-17岁分孩次养育成本
图2:全国城镇和农村0-17岁分孩次养育成本(元)
1)休产假。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王俊及该院教授石人炳发表在2021年第4期《人口与经济》上的论文《中国家庭生育二孩的边际机会成本——基于收入分层的视角》显示,与生育之前相比,生育一个孩子使得妻子的就业几率下降约6.6%;继续生育第二个孩子,妻子的就业几率再次下降9.3%。而生育行为对丈夫就业几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8.3养育孩子导致女性工资率下降
养育孩子还会导致女性的长期工资收入下降。生育后,女性为了照顾家庭可能会选择能更方便照料孩子、但工资更低的岗位。
研究结果列表如下:
表10:国内关于母职工资惩罚的研究
从上表可以看出,女性生育一个子女导致的工资率下降,张川川给出的工资率下降幅度最大,达到76%;於嘉和谢宇给出的工资率下降幅度最小,只有7%。许琪、贾男、申超三篇论文给出的数据相差不大,每生一个孩子会导致女性工资率下降17%左右。
综合多篇论文数据,我们估计在中国每生一个孩子会导致女性工资率下降12%-17%,其中12%的下限是同一篇论文里的控制其他变量以后的估算。此外,女性工资率下降的幅度,随数据年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国外许多有关母职工资惩罚的研究论文都得出统计显著的结论,生育孩子会导致母亲工资率下降,但下降的具体幅度,不同的研究结果给出的数据并不一致。
出台促进性别平等的政策也有助于减轻母职惩罚。国外关于母职工资惩罚的研究结果列表如下:
表11:国外关于母职工资惩罚的研究
综合国外多篇论文的研究结果,如果取中间数据,每生一个孩子,女性工资率下降7%左右。而在中国,每生一个孩子,女性工资率下降17%左右。因此,我们估计中国的母职工资惩罚程度可能比欧美国家更严重。
9、养育成本的国际比较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人均GDP为85698元人民币。按照本报告的估算,2022年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312元,这意味着,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刚刚年满18岁相当于人均GDP的6.3倍。按照本报告的定义,“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与“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刚刚年满18岁”是同义词。
表16是不同国家抚养一个孩子至刚年满18岁所花的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由于表16的数据年份不完全一样,所以只能作为参考比较。从表16可以看出,澳大利亚抚养成本仅相当于人均GDP的2.08倍,美国抚养成本相当于人均GDP的4.1倍,而韩国抚养成本相当于人均GDP的7.79倍。
中国的抚养成本相当于人均GDP的6.3倍,在表16所列出的国家中,高于除韩国以外的所有国家。现在韩国的生育率是全世界最低的,2022年生育率仅有0.78。
表16:不同国家抚养一个孩子至18岁所花的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
总的来说,抚养成本相当于人均GDP的倍数越高,意味着养育压力越大,因此生育率也往往越低,但也有例外。
从表16可以看出,新加坡的抚养成本仅相当于人均GDP的2.1倍,为何新加坡的生育率仅为1.1左右呢?因为新加坡虽然是一个国家,但其实只是一个城市。2022年中国的生育率为1.05,但中国还有广大的农村地区,大城市的生育率远远低于农村地区,例如,2022年上海户籍人口的生育率仅有0.7。
10、理想子女数的国际比较
由于中国的养育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几乎是世界最高的,所以中国人的平均生育意愿(理想子女数)也几乎是世界最低的。
表17:部分国家和地区2011年15-64岁男性和女性理想子女数
表17所列出的国家中,绝大部分国家男女平均理想子女数均超过2个,而近十多年来多次生育意愿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人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均低于2个。下面举几个例子:
例1,根据原国家计生委公布的《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的数据,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73个,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分别为1.78个和1.60个。
例2,根据原国家卫计委在2013年开展的全国生育意愿调查数据,城乡居民的理想子女数为1.93个,双独夫妇、单独夫妇和普通家庭的理想子女数分别为1.79、1.83和1.95个。
例3,根据原国家卫计委在2017年进行的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2006-2016年,中国育龄妇女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96个,而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75个。
例4,2022年1月20日,在国家卫健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介绍,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持续走低,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2017年调查为1.76个,2019年调查为1.73个,2021年调查降到1.64个。
OECD的理想子女数没有列出日本和韩国的数据。但根据KGSS(韩国综合社会调查)和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从2006年至2014年,韩国人平均的理想子女数为2.45~2.55个。根据JGSS(日本综合社会调查)和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从2000年至2012年,日本人平均的理想子女数为2.41~2.60个。可见,中国人的平均生育意愿不但显著低于日本,也显著低于韩国。
无论是OECD的数据还是中国的数据都显示,实际生育率是低于理想子女数的,这是因为,有些夫妇虽然想生孩子,但患了不孕不育症(2021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已经攀升至约12%-18%),或错过了生育期。而且,对于城市工薪阶层来说,许多年轻夫妇抚养一个孩子已感到压力山大,他们即使想生二胎,但考虑到生育成本过高,最终对生二胎望而却步。
11、中国结婚人数和结婚率连续多年下降
当今中国不但生育成本过高,而且结婚成本也过高(农村结婚成本高的原因包括天价彩礼,城市结婚成本高的原因包括高房价),这也是中国近年来结婚人数和结婚率不断下降的原因之一。
根据民政部数据,中国结婚登记对数从2013年的1346.9万对下降到2022年的683.5万对,九年间下降了一半左右。
我国结婚登记人数近年来为何不断下降?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年轻人数量下降。根据七普数据,2020年80后(出生于1980~1989年,依此类推)存活人口有2.15亿,90后存活人口有1.78亿,00后存活人口只有1.55亿。
其次是由于结婚成本升高、工作压力大、女性的教育水平和经济独立程度大幅提高等原因,当代年轻人结婚意愿普遍下降。
另外,由于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偏高,男多女少现象比较普遍,这也是导致近年来结婚登记人数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这3000多万人分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中,20—40岁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1752万人。
12、减轻生育成本的具体措施
具体来说,减轻育龄家庭生育成本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种:
表18:减轻生育成本的措施建议和预估效果
注:以上估算是根据本报告养育成本降低的幅度来推算,实际效果取决于政策落实的力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