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鸡娃”、“内卷”这词已经成为父母为孩子教育焦虑的代名词。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家长无时无刻不在为孩子挑选各类教育产品和才艺课程,生怕比别家孩子“跑慢”一点。但随着近些年国家的教育政策不断优化,特别是今年“双减”政策落地,让不少家长也开始意识到错误的教育方式不仅跑不快,还在伤害孩子未来。面对孩子的成长,从家长到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变得尤为重要。让出生在数字时代的孩子具备什么样的能力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是一个亟待思考的问题。
早期阅读影响儿童一生
较早阅读的儿童,智力发展越好,阅读兴趣高低、阅读数量、阅读质量与智力发展速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还甚至有可能助于抑制攻击性、多动症和注意力障碍等问题。不仅如此,对阅读感兴趣的儿童在情感因素方面也表现得更为优秀,早期阅读弥补了儿童生活体验的不足,丰富了儿童的情感体验,促进了儿童情感发展和内心世界的成长。与此同时,早期阅读对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养成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也能让儿童变得更加自律、自强。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兴趣
早期阅读对孩子很重要,然而目标是什么家长未必了解。早期阅读教育所设立目标应是以: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早期教育内容是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影响人们一生的,而以“背诵唐诗三百首”、“每天打卡识字”等功利性较强的阅读,只会扼杀孩子的阅读乐趣。2012年,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更是指出,依据儿童阅读心理发展规律,呈现阶梯式的特点,首当其冲是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与需求,培养孩子内在动机。阅读兴趣培养如此重要,如何培养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或快乐阅读在全世界众多的阅读理论中,我们看到“自由自主阅读”(FreeVoluntaryReading,简称为“FVR”),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并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力者的最佳方式之一。
“自由自主阅读”概念是由世界著名语言学家,阅读教育理论研究者,阅读推广人斯蒂芬·克拉生所倡导的。他认为语言习得和阅读能力上,“自由自主阅读”是最有效的方式,其内涵指的是“纯粹因为乐趣而阅读,不需要写读书报告,也不用回答章节后的问题,也不用为每个生字查字典”。在其著作的《阅读的力量》及多位教育学者联合著作的《自主阅读》两本书中,用大量的研究数据说明了孩子“自由自主阅读”的重要性,同时,也给了一把可以打开阅读兴趣大门的钥匙。
斯蒂芬·克拉生著作中提出一个人将通过三个阶段培养读写能力:
1、在婴幼儿时期,聆听父母朗读的故事,建立对故事和书本的兴趣;
2、在儿童及青少年阶段,自由自主阅读,通常只阅读自己喜欢的题材,学习词汇、语法并发展读写能力;
3、在成人阶段,学术阅读,阅读多元的题材,对某个领域深入研究及学习。
放下包袱,享受阅读快乐最重要
放下阅读包袱,享受自由自主阅读带来快乐体验,对于很多人来说仍难以理解,“快乐”这个词似乎与我们常受教育理念不同。“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荒于嬉”、“读书须尽苦功夫”……等固有思想时刻在告诉我们读书就是个“苦差事”,功利性、强制性、严肃性的阅读,是笼罩在儿童阅读世界里的巨大阴影,扼杀了孩子探索书本,获得阅读乐趣的机会。如果你还不确定快乐阅读的重要性,不妨看看名人们怎么看待阅读这件事。
老舍:“第一,我读书没系统,借什么,买什么,遇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金庸:“我对年轻人说一句吧,一定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要学会从书中得到知识和乐趣……读书能让你获得一辈子的快乐”。
鲁迅:“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抉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
泰戈尔:“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当孩子对书本产生好奇,最好方法就是让书本变得不那么可怕”。
毛姆:没有人必须尽义务地去读诗、小说或其他可归入纯文学之类的各种文学作品。他只能为乐趣而读,试问谁能要求那使某人快乐的事物一定也要使别人觉得快乐呢
起点是爱上阅读,终点是成为快乐的人,这些前辈们似乎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享受快乐就足够了,哪怕是阅读这件看起来有意义的事。
快乐阅读
陈一心家族基金会在行动
据悉,陈一心家族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正是秉承着“快乐阅读”的信念,聚焦于通过自由自主阅读去培养0-12岁的孩子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让阅读成为内在驱动力,成为终生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