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原武汉大学附属学校校长肖信斌的新作《小学,我来了:资深校长陪你读小学》(1-3年级)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这套书由校长外公和小学生外孙女的120次对话构成,每周一次对话,解答一个成长困惑。
作者肖信斌曾出版《教你如何读高中》《教你如何读初中》等书,其中《教你如何读高中》畅销30余万册,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小学,我来了》中的120次对话是他对学生成长问题和教育理念的一次全新探索。
《小学,我来了:资深校长陪你读小学》(1-3年级)
肖信斌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40个小学难题,历时3年整理出版
通过亲子共读,和孩子一起成长
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而言,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学习和生活环境多发生了变化,心中难免会充满困惑。而对于家长,解决孩子心中的疑问的同时克服自己心中的焦虑也十分关键。肖信斌认为,家长需要懂得如何和孩子对话,如何建立健康良好的亲子关系,离不开亲子共读的陪伴。
《小学,我来了》聚焦小学1-3年级,是因为低年级是孩子们学习生涯的起点,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家长作为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不论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是阅读写作能力,都离不开家长有效的共读陪伴。肖信斌认为,家长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可以自己看看书,或是在孩子身边工作、做家务。而不是孩子做作业,家长看电视、玩手机、打麻将,“身为家长一定要记住,身教远远胜过言传”。
而阅读这件事也需要家长的有效引导,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肖信斌认为语文就是要“读读写写才能学好语文”,不应该让功利性的阅读摧毁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为什么要阅读、如何阅读,在《小学,我来了》里,作者也有一一为孩子们耐心解答。
肖信斌校长
对话肖信斌:
小学低年级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习惯、修养、性格、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问:现在统编教材对课外阅读非常重视,都说得语文者得天下,但是有很多家长都在苦恼孩子不爱读课外书。在小学阶段,您觉得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答:语文在学生成长时期的作用,确实很重要。孩子不愿读课外书,责任不在孩子,在家长。家长要孩子读课外书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很直接的功利性目的。要孩子背唐诗啦!学会识字啦!学会复述书里的故事啦!甚至要写读后感啦!一次,两次,三次......这样下来,孩子在读课外书的时候,就不愿意了。玩是孩子的天性,要让孩子觉得读课外书也是一种玩,一种安静的、高雅的玩。这样,他就会在玩中读课外书了。
问:在“双减”政策之下,还有“5+2”的学校课后托管政策。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不用管了,您怎么看家校共育的问题?
答:“5+2”课后托管政策是国家出台的惠利于学生,也惠利于家长的好政策。但是,把孩子交给学校,家长就不用管了,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相信大部分家长也不会放心。家校共育,家在前,校在后。学校教育永远代替不了家庭教育,反过来也一样。
在双减政策之后,教育部又明确了课后培训的学科与非学科之分,家长要知道课后托管不是课后培训,如果有一些培训的内容,也只能是体、音、美之类的非学科培训内容。所以课后的托管不是学习,家长要根据自己对孩子的要求选择课后托管还是不托管,这个是可以自由选择的。
问:是什么契机激发您创作这本写给小学生和家长的书的呢?您希望读者从这本书中能得到什么?
答:创作《小学,我来了》这套书起源于四五年前上海一位读者给我的来信,这位读者也是一位老师,那时候她的孩子幼升小,很焦虑,在书店里找不到一本可以指导小学生上学的书,供她和孩子共读,她无意中买到了我的《如何教你读高中》,觉得我的那本书里有很多教育思想,与她比较接近,于是她就给我写信,希望我也给小学生写一本这样的书。
后来我的外孙女在我身边天天问我这个为什么,那个为什么,我一下子找到了灵感,我为什么不就写一写我和外孙女的对话呢?这样的形式和内容可能更易于小学生和小学生家长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