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有些人说是一、二年级,要打好基础。
有些人说是六年级和初三,承上启下,才能一路顺风。
还有人说是高三,冲刺高考,最为关键。
实际上,孩子整个学习生涯里最关键的应该是四、五年级。
为什么这么说呢?听我跟你慢慢道来。
为什么四、五年级是人生最关键的阶段?
1、“学习就能成功吗?为什么非要学习?”
哲学启蒙阶段,思想日趋复杂
四、五年级的孩子一般在10岁左右的年纪。
教育学家认为,这个年纪正好是孩子的哲学启蒙阶段。
他们会思考更深度的人生问题,比如思考生命的意义。
思考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对曾经习以为常的学校教育、父母教导,提出质疑:
“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有什么用?”
“学习好了能怎样,学习不好又如何?”
如果放任不管,他们很可能会在社会、网络上找到一些错误的答案,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如果管教过严,孩子也可能会产生认知偏差,觉得父母是为了面子在逼迫自己。
所以,四五年级的孩子容易出现厌学问题,家长一定要把握好干涉的分寸和方法。
2、“你们烦死了,能不能少管我!?”
个人意识觉醒,对父母产生逆反
教育心理学上,一般把10岁当做是儿童期进入少年期的转折点,也有教育学学者称10岁为“青春期的起点”。
因为此时的孩子,已经开始有了较为成熟的自我意识。
生活重心也从家庭,转移到了学校。
开始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兴趣活动,并且极其重视友谊。
他们不再唯父母命是从,而是通过他人评价、同龄人的对比找到自己的位置。
此时的孩子,容易出现社交焦虑、攀比、自卑等问题。
父母如果忽视了孩子的烦恼,并且像从前那样对孩子指挥、命令,他们会出现明显的逆反:
“吃饭了,快点过来!”——“别催了,烦死了!”
“把被子叠好,乱七八糟的不像话!”——“能不能少管我!”
如果家长不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孩子很可能会与父母越走越远。
3、“学习太难了,我不是学习的料”!
学习难度加大,信心大幅减退
在经历过三年级的承上启下之后,四五年级是孩子学业发展的上升期。
此时,学业难度已经全面进入高年级的阶段,同学之间的差距陡然显现。
之前那些浑水摸鱼、蒙混过关的孩子,全都暴露无遗。
曾经不听课,下课看两遍也能记住的词句,现在再难记住了。
曾经不复习,临时抱抱佛脚也能答对的题目,现在很难答对了。
因此,不少孩子都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学习信心下滑的情况。
一些孩子甚至会出现自我怀疑的情况:
“我学不会,我不是学习的料!”
“我努力了但是没有用,还不如去打工!”
如果家长不及时干预,很可能葬送孩子整个学习生涯。
4、“妈妈这题我不会,你快告诉我答案!”
陈旧学习习惯,需要适当调整
国外有教育学专家通过抽样调查得出结论:
“孩子10岁以后的学习习惯,与18岁的学习习惯没有太大改变。”
也就是说四五年级的学习习惯,基本决定了高考时的学习习惯。
但很多家长并不重视孩子四五年级的学习习惯,觉得孩子跟着老师学习就行了。
实际上家长在这一阶段的作用是极其关键的。
有的孩子还保留着低龄阶段的学习习惯,一有不会的问题就问家长:
“妈妈这题的答案是什么?”——“等于3,记住就行了。”
有的孩子想要去思考,却被家长给否决:
很多旧的学习习惯,并不适用于孩子四五年级和未来的学习生涯,家长要及时摒弃或调整。
家长如何帮孩子过好这个关键阶段?
1、以平等的目光,与孩子沟通
①从多个层面告诉孩子读书的意义
不要粗暴地说学习是为了赚大钱,一定要用心地、多层次地解读。
比如,看病时遇到一位妙手回春的医生,你可以告诉孩子:
“读书才能拥有学问,才能像医生一样从事伟大、受人尊敬的职业。”
从身边实例开始,为孩子建立立体的、有说服力的读书观。
②尊重孩子的喜好,以亲近的方式沟通
四、五年级的孩子,大都有了自己的兴趣和偶像。
家长可以通过了解孩子的兴趣和偶像,与孩子拉近距离。
找到其偶像、榜样身上的闪光点。
比如工作认真、成绩优异等,鼓励孩子模仿、学习。
2、明白孩子负面情绪的合理性,以疏代堵
①多鼓励少指责,减轻孩子心理压力
孩子因学业、社交产生的一些负面情绪,在成年人的世界不值一提,但在他们心里却是一座大山。
家长要有预见性地进行预防和疏导。
多鼓励,少指责,多倾听,少批判,多共情,少轻视。
②教孩子控制情绪,自我排解
一些孩子不善表达,从来不说心事。
还有一些孩子情绪波动很大,动不动骂人打人。
家长应该指引孩子合理控制情绪,选择适当的方式宣泄。
比如写日记、听音乐、跑步、打沙袋、养宠物等等。
3、调整家庭教育方法,重视家校沟通
在四、五年级这个学业难度上升阶段,家长一定要与老师保持密切沟通。
②培养独立,教孩子掌握良好学习方法
家长要改掉密切陪读陪学、轻易给出答案的习惯。
引导、协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鼓励孩子刨根问底、追问思考。
4、习惯大于成绩,父母需以身作则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家长切忌“唯分数论”。
成绩退步,不可责骂恐吓,但要教会孩子接受失败、反思原因、积极改正。
成绩进步,不遗余力地鼓励,帮孩子建立学习自信心。
②家长务必以身作则
让孩子专心读书,父母就不要整天玩手机。
让孩子作息规律,父母就不要睡懒觉、熬夜。
③坚持原则,树立权威
面对初现叛逆的孩子,父母不宜正面冲突,应当“顺毛捋”。
但也要有底线有原则,比如约定好做完作业才能出去玩,不可以随便妥协。
树立好家长的权威,让孩子有规可循。
最后,希望所有家长都能高度重视孩子四、五年级的身心发展。
用关心、耐心、爱心呵护孩子的成长,为孩子的明天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