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的小侄女莹莹和5岁的小侄子恩赐,都在国学学校上学。每周放假老师都会布置读颂经典的作业。看似简单的几千字的古文,让孩子认真的完成,家长却要下一番陪伴的功夫。
过去我们家人在陪伴莹莹和恩赐读书时,基本上用的方法就是诱惑+强制+恐吓+说教。
好好按老师的要求读,好好读,读的好给你们做xx好吃的。
还不读,今天几点前读不完,就不带你们出去玩了。
必须把书读完才能玩
为了陪你们读书,我xx事都没做,,你们还不好好读。
你声音就不能大点!
你就不能别东张西望!
再不好好读,我发视频给老师!
你看你们班xx读的多好,你看你!
……
这样的语言说多了,孩子似乎就有了抗体。越来越不好使,越不好使越想多唠叨。是啊,苦口婆心,都是为了孩子好啊!可这样的方法,孩子却并没有走向自己想要的好。到底是什么原因?
我在思考。陪伴孩子读书这件事我能做些什么?我如何可以更好的陪伴孩子愿意读书、更好的读书、爱上读书。
我想到,姬老师是如何陪伴家塾班的孩子们读书的?
姬老师陪伴家塾班的孩子读书,用的方法很好用,因为我们都是在姬老师的陪伴下爱上读书的。
姬老师陪伴孩子读书的方法:
1、刚开始和孩子们一起读。
拔高维度,引导孩子回到自己身上。如何透过读书提高自己的能力。
也就是让孩子们知道读书与自己的关系,与自己梦想的关系。读书是为自己而读,为修身正己而读,为提升自己的能力而读。给读书赋予了价值和使命。
5、让孩子们带着使命和价值感继续读,读的过程给予认可。
7、梳理读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刚开始读是什么状态,后来又是什么状态,未来要达到什么样的状态。
8、持续的陪伴孩子一点点去做到。
姬老师的这些方法,当下我还没有学会,因为自己还不具备引导和看见的能力。所以当下我能做的就是自己去好好读,用自己的做到去影响莹莹和恩赐。
这次在陪伴恩赐读书的时候,我少了说,多了自己去做。和他一起读,刚开始读的时候恩赐没有进入状态,心不在焉。我就装做不会读,向恩赐请教怎么读,让他带我读。这时候恩赐有了价值高,读的更大声,更认真。读的时候当恩赐声音非常大的时候我的声音故意小他一点,当他声音小时候,我声音大一点带动他。当他跑神的时候,我把声音突然放大,铿锵有力,提醒他,把他拉回来。
接受他当下还有很多的做不到,比如不能坚持读完,读几页要休息。允许他休息,陪伴他从持续读3页到持续读5页、8页,给予认可和鼓励,引导恩赐看到自己的成长。重要的是我自己要做到认真、专注、坚持。今天在这样的陪伴下恩赐也做的越来越好。
每个孩子潜力都是很大的,可塑性都是很强的,如何把孩子的潜力打开,陪伴者的角色就尤其重要。
陪伴孩子做到,自己先要做到。陪伴孩子爱读书会读书,自己要先爱读书会读书。影响的力量大于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