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本书里都藏着一个特别的世界,让孩子们迈着小小的脚步,抵达远方。在儿童节这个属于小朋友的节日,阅读便是最好的礼物。
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小王子》、美学大师朱光潜所著《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记录育儿心路历程的《月亮姐姐当妈妈》以及尼格买提个人随笔《一夜长大》等15本优质书目入选“六一为你读书”亲子书单,为广大家长与小朋友们送出一份精神食粮。
与此同时,拼多多“为你读书”公益行动来到非洲大地,带领远方的小朋友们感悟文字的力量。
名家荐书
让阅读陪伴孩童成长
走出大山,走出小镇,再走向太空,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桂海潮用自身的努力与拼搏激励了所有人。桂海潮的邻居说,“我家就住在他读书的中学里,我家的厨房对着他高中住的那间小屋。每天黄昏吃饭的时候,都会听到他在大声朗读背诵。透过那扇纱窗,我不知道我看到的,是一个航天员的曾经。”
在桂海潮身上,人们看到了读书改变命运的同时,也激发了对航天故事的好奇心。作为一名航天员,要经受什么考验?为什么他们手边都有一个红色按钮?《中国航天员:太空追梦人》一书给出了答案。书中记载了中国航天历史性事件,用文字为孩子们讲述了时代英雄们的故事。
9岁时,葛竞就已经发表作品。在成为作家和编剧的道路上,同样身为作家的父亲葛冰是对她影响最大的人。“小时候,家里有特别多儿童文学书籍,是我的图书馆,也是爸爸的资料库。爸爸会鼓励我坚持写故事,不断想象‘如果’。”葛竞说,“现在,我的爸爸和我,我的儿子三代人经常一起编故事。我和儿子也会像朋友一样一起读完每本书,交流各自的阅读体验。”直播间里,葛竞与主持人月亮姐姐、任鲁豫以关键词“云朵姐姐”、“多多大街”和“吃菠菜”展开想象,随想的精彩故事引直播间观众纷纷点赞。
▲作家卷儿在直播现场讲解绘本故事《从前有个月饼村》
行万里路,从陪孩子读万卷书开始。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2021年我国0~8周岁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73.2%。在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26.14分钟陪孩子读书,亲子阅读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2022多多阅读报告》数据显示,26~35岁读者占比约41%,已成为图书消费市场“中坚力量”,而这部分读者正是亲子阅读的主体人群。相较于“前辈”,这一代的父母更注重以教育学、心理学等社科经典读物为纽带,去营造更年轻、更科学的亲子关系。
推动知识普惠
“为你读书”送书香去远方
直播间外,一群远在非洲的学生们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六一”礼物。6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非洲总站联合拼多多将“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的足迹延伸到肯尼亚,为姆赛多-北京学校的孩子们送上书籍、文具和体育用品,以书香联结中非友谊,与更多远方的朋友们一同漫步于书廊下,畅游于书海中。
姆赛多-北京学校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第二大贫民窟——马萨雷贫民窟。2007年,中国驻肯尼亚使馆捐助建设了这所学校的校舍,让更多的贫民窟里的孩子有了上学的机会。学校为了感谢中方的帮助,将“北京”两个字加入到了校名之中。依靠着政府支持与爱心企业的捐助,姆赛多-北京学校的校舍、教学设施等条件正在一点点变好,更多孩子实现了学习的梦想。
▲拼多多副总裁、“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负责人侯凯笛做客直播间,讲述捐赠背后的故事。(欣然摄)
去年“六一”期间,“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走进星河天文台,向浏阳小河乡新河完全小学的孩子们捐赠了一批课外读物和体育用品,和他们一起上科普阅读课,同时连线央视“小喇叭”直播间,与鞠萍姐姐、月亮姐姐、春天姐姐直播互动。
在云南昭通,努力走出了大山的小伙子回到家乡药山,加入项目组,因为自己是其中一位老师支教的学生;在陕西洛川县秦关乡中心小学,一对老校长夫妻坚守黄土高原三十三年,把学校当成家;在新疆喀什伽师县,“疆三代”马小薇选择继续留在家乡,回报这片土地;在湖南祁东启航学校,孩子们以歌声为翅膀,飞出大山,唱到国家大剧院,唱到牛年春晚的舞台……每一场捐赠行动的背后,一个个暖人的故事也在传递温情,感动人心。
▲“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自2021年4月发起,迄今累计捐赠图书超30万册。
在过去一年里,“为你读书”公益行动走过超20个省市,包括新疆喀什、西藏林芝、宁夏闽宁、四川甘孜等多地,迄今累计捐赠图书超30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