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小王,是四口之家的男主人,是万鑫建设有限公司的一名项目经理,我的工作与建筑有缘,所以鲜有看书的爱好。
妻子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性格外向喜欢热闹,也很少静下心来去看书。
吾家大女儿,年芳九岁,熟知她的人都明白读书是她的最爱。
放下手机,爱上读书
随处阅读,随时阅读,方便阅读
之前我喜欢把书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橱里,看的时候才拿出来。之后,好像看的哪本书上说,家里书籍无需那么规整的摆放,喜欢读的书要触手可及,随手可得。我试了试,将各种书放置于床上、沙发上、甚至影视柜上,不仅仅有孩子的书,还有好多大人看的书,总之家里的每一地方都能看到书的影子。事实证明,这样放书方式更增加了孩子对书籍的喜爱。孩子看书,我们也不好意思看电视,爱玩手机的我慢慢地也喜欢上了看书,领略到了文字给自己生活品质带来的魅力。我认为这一点也是营造家庭读书氛围很关键的一点。让孩子喜欢读书,首先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与孩子一起阅读,共同捧起书。
大声朗读+互动游戏
我们一家人都喜欢旅游。记得女儿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去逛聊斋园,应对琳琅满目的旅游产品,刚刚6岁的女儿首先拿起的不是玩具而是书,一本本《聊斋志异》的小画书。拿到书后她是那么地爱不释手,一上车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什么画皮、胭脂、王六郎等,她都给我们讲地津津有味,我们也听得很认真。为此,我又专门买了成人版的《白话聊斋》和孩子一起畅游在书的海洋里。碰到好的故事情节,女儿会大声地读出来,我们也会讨论每一个故事到底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此刻只要去旅游,买书已经成了我们的必修课。我们每个月都有购买书籍的专项支出,除了学校的'必读书目,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木偶的森林》、《鼹鼠的月亮河》、《童年》及《鲁滨逊漂流记》等都是她涉猎的读物。这些书不但让孩子获得很多的知识,同时也教会了她很多做人的道理,孩子品学兼优,性格开朗,团结同学,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我们每一天都能看到女儿在一点一滴的提高着、成长着。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爱书、买书、读书已成为我们的家庭理念,以阅读启迪智慧,以阅读提升境界,以阅读培养习惯,从书中寻找欢乐。
朋友们,让我们少买一件新衣服,少抽一盒烟,为孩子多买一些书籍吧,让读书成为我们家庭生活的必需品,就像喝水、吃饭、呼吸一样,让我们和孩子一起阅读,给孩子不一样的人生财富!
上小学后,江宁学会了阅读,也爱上了阅读,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小书虫”,这与老师们的辛勤指导分不开,是老师们的引导,激发了江宁阅读的极大兴趣,也体会到了阅读带来的喜悦与幸福。当然我们作为家长,也在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在培养孩子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家庭阅读氛围的创造和家庭阅读环境的熏陶。
首先,我们加强了家庭阅读的硬件创设,不断丰富家庭藏书,还在家里设置了2个书柜,一个是我们大人的书柜,一个是孩子自己的书柜(这是孩子上小学之前,我们特地为孩子创设的),这2个书柜装满了我们各自喜欢看的书,方便了我们家庭成员的阅读。
本人调任县诗路研究中心后,系统了解唐诗之路的前世今生,从文献资料到诗路实景,边读边写,力争3年出成果。先生是县旅游集团总经理,经常一起读书,从稻盛和夫的《活法》《干法》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百岁人生》,有空一起收听《樊登读书》,及时补充新知识,于是工作逐渐得心应手,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儿子现为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生,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让他一路收获,顺利成长。
随时着年龄的增长,女儿的眼界不断开阔,思想也日趋成熟。有时,她会在不经意就学校和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说出自己的想法。女儿长大了,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了。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所有脆弱的思想,极端的性格,自私的品德大多都是在这个阶段萌芽的。如果这时不加以引导,将会在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之中留下许多未知的隐患。而解决这个问题最好途径除了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之外,就是读书。读书能让她懂道理、明是非,明白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坚决不能做的。以书为镜子,能够照出自己的不足;以书为标尺,能够找到改善的方向。做为家长,我们应当陪着孩子一起阅读,以便让她能更准确地了解书中的资料,多读,多看,之后再就书中的故事谈谈隐藏于其中的道理和自己的认识。这们我们不仅仅能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也能密切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不断充实自己。
当然女儿只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还有许多不好的阅读习惯。比如看书时一目十行,粗枝大叶。一套六本书,一午时就看完了。也疏于思考,懒于动笔,阅读时缺乏恒心和耐心等等。我们家长在物欲横流的祛会,日益浮躁的心态下,缺乏一颗安静读书的心。但我相信,在创立“书香家庭”这个契点下,我们全家会以书香为友,与博览同行,让读书浸润心灵,让读书成为习惯。相信我们身边每一位家长都愿意为了孩子,而用心去营造书香家庭,让我们一起继续努力吧!
家庭教育是以亲情为基础的教育,由于家庭成员的世界观不统一,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也会出现不统一的教育观。所以当孩子咿呀学语之时,整个家庭,包括孩子的爷爷、奶奶、就孩子的教育要统一教育观点,采取一致的教育态度,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帮忙孩子树立独立的人格魅力,这点相当重要。
书香家庭读书那些事:
我们夫妇俩都是教师,家庭的教育背景、职业背景为我们创设学习型家庭供给了良好的氛围,更让我们注重经过自身的'言传与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努力教育培养孩子具有优良的品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我们家藏书较多,有文学书籍、教育书籍、故事书籍、科技读物等约有400多册。读书能够增长知识、能够塑造人生、能够陶冶情操。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孩子如果从小不会读书,没有知识,文化底蕴不足,长大以后就很难立足于这个时代。正如高尔基所说:“书籍是人类提高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此刻的家庭大多仅有一个孩子,孩子的未来关系着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未来。培养孩子我深深的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最重要的。我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听故事,抓住这一点,我们就故意在讲故事时拿起书。看着书给他绘声绘色的讲。这时他必须奇怪书中怎样会有这么多故事。渐渐的他对书有了兴趣。在他还不识字时,我就经常发现他在翻书。接下来我们就有意的教他识字。
张同学,满族,一九四九年生人,大专文化。几十年来,曾任大队党支部书记、镇文化站长、镇党委宣传、纪检委员,镇人民政府副镇长、镇人大主席等职。退休后担任镇政府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工作,同时被同学市同学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聘为办公室主任。
小张一家可称得上是幸福之家,家里有一个朴实的妻子,二子一女,长子在公安战线工作,女儿在镇政府工作,次子在中学任教师,工作中都很优秀。
由于本人此刻还在担任镇关工委党务副主任工作,经常组织中小学生到自家(离学校很近)阅读书刊,并给他们讲一些革命故事,法制及读书心得及体会还教给孩子们一些剪纸技巧,深受学校家长及学生们的好评。
家庭的藏书老伴每年都要定期给他晾晒,有时家里的书邻居们会借,老伴就都为他标记下来。一向就这么默默的支持着他。
生活了几十年,张同学的背后是妻子默默的支持,有今日的这么多的荣誉是和老伴分不开的,他说,“我感激我的老伴陪我走过这么多年,不论贫苦,不论艰难,为我养育了子女,照顾了我这么多年。我期望我们老俩口能做好孩子们的榜样,让他们成为更优秀的人,对社会上更有用的人。我这一生苦、辣、酸、甜都偿过了,可是我却觉得我这一辈子很幸福,幸福是什么呢,他是两人一起走过艰难困苦的从容,是一种透析人生苦短的姿态,是默默无语相伴一生的美丽,幸福不是在别人的眼里,而是在我们自己的心里。”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丰富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同时也可以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孝老敬亲,如何遵守社会公德。我们培养孩子读书的初衷并不是希望孩子长大后多么出类拔萃,主要为陶冶其情操,让其成长为一名身心健康的孩子。作为家长,我们始终践行亲子共读,共同参与学习,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孩子共同进步的书香家庭。
一、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
二、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对于读书来说我觉得我和他爸做的还不够好,我们平时看的基本都是专业类的书籍,知识面不够广,好多孩子问的问题都解释不了,通过这次活动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促进,我们也会继续努力,争取和孩子一起成长。书籍伴随着孩子健康成长,也推动着我们全家人共同进步。愿我们都步入书香圣殿,沐浴书香甘霖,享受读书乐趣,共同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始终阅读着,快乐着!
猛看题目,吓一跳,“书香家庭”,抬头实在太高了。谈笑皆世俗,往来全白丁。连陋室都不如,哪敢书香。至于“先进事迹”就更不敢当了,记忆中那都是先人发生的故事,我一凡夫俗子尚在人间,一说先进,连自己都心里发毛。如不介意,我就只谈谈读书这两个字。有人说不重视读书的家庭,是平庸的家庭。可我重视了依旧平庸,证明我读书很不得法,是没资格谈的,很混沌,还是给大家做个反面吧。
现在读书的渠道、资源太多了,网络、书店、书吧、图书馆....难点还是怎么培养孩子一个爱读书的习惯性格。不过说难也难,说易也易。简单粗暴点,您想,把孩子放在一个只有书的地方,她会怎么样?撕书?咬书?抄书?烧书?NO!唯有看书。只要适当引导,随孩子喜好,不要过多干涉。等她慢慢有了兴趣,有了心境,自然就会爱上读书,与书为伴,与书为友。经常看到女儿废寝忘食,鹤立鸡群的坐在一堆牙牙朋友的中间,饶有兴致的翻看《喜羊羊》,也急。想起培根的`读史明智,读诗灵秀,真想问问他老人家,读灰太郎会怎么样?可惜隔空
几世已无解,只有酸楚上心头。
就叫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不是句空话,最好的书都在现实生活中。书只是知识的文字表现,知识才是根本。能在现实中学的,就别在书里找了,否则事倍功半。杭州有几家博物馆可是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好地方(谨代表我自己感谢浙江既杭州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的大力投入),比如浙江博物馆、浙江美术馆、自然博
时如逝水,岁月如梭!转眼间女儿付皙雅已经10岁了,这让我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看着她健康快乐的长大,越发乐观开朗,阳光大方,在深感欣慰的同时,脑海中也忍不住浮现出她咿呀学语的模样。
一盏小夜灯,几本图画本,伴随着她母亲的低声诉说和孩童的咿呀学语,构成了我内心最柔软也最珍贵的记忆。这也是皙雅第一次接触到书籍故事,对此她显露出极大的兴趣,几乎每一晚上都要听着故事才能入睡,即使未必能理解故事的寓意但毫不影响她的兴趣。
随着她不断长大,皙雅自己可以阅读一些简单的绘本,她对阅读的需求量也逐渐与日俱增,我和她母亲也有意培养她这方面的兴趣爱好。家里的书籍,一日日的增多,她知道的越来越多,词汇量也越来越多。简单的故事绘本已经满足不了她阅读的需求,我和她母亲开始有目的为她选择市面上的读物,从最初的《安徒生通话》《格林童话》到后来的少儿版本的四大名著,及沈石溪的《狼王梦》《第七条猎狗》,以及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经典名著,每一步的成长阶段我们都陪着她一起阅读,一起成长,一起交流彼此之间的心得感想。这也是我们这个小家庭的快乐。
随着女儿越来越懂事,我开始逐渐放手,去相信她的选择并给予支持,而皙雅也没有让我失望,她有自己的一套明确的.是非观。虽然年纪尚小,未经历世事,却在书本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古人常言;“读书使人明礼。”也确实如此,从书中获得的道理,成为了她日常言行的规范。有时候当我有不妥的言行举止时,她还会如小大人般的纠正我。其实,何曾是我们陪伴孩子成长,孩子也在陪伴我们成长。在陪孩子一起阅读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久违的宁静,也会不断反省自身,加以改正,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格言联璧》有云: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天地间最高的人品还是要靠读书来培养。我相信,在以后的道路中她会越来越好,也相信爱好读书的习惯会陪伴她的一生让她受益良多。
从刘上幼儿园开始,总有很多人问我:“你家闺女这么爱看书,有什么好方法?”
也许是我从小有爱看书的习惯,所以从女儿还是小婴儿的时候,我们的床上就放着书。等孩子会坐了,她出入的地方除了玩具,大部分还是书。从洞洞书到纸板书,从简单的绘本到文字渐多的插画书,再到现在大部头的名著和名人传记,我从没有严格按照年龄段来划分她的书单,而是让她按照自己的阅读轨迹来过渡。而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家里摆满各种类正能量的书,不论孩子在当时的年龄段看不看的懂,只是让她知道家里有这些,等她哪天想看了,抬手就能拿到她想要的那一本就够了。
每一个孩子的复制能力都很强,在什么环境,就会长成什么模样。我们家电视机的作用,基本只有观赏春节联欢晚会和夜深人静娃儿入睡以后爸爸看球赛这两个功能。从刘识字开始,我们的交流模式大体就成了——无聊了?看书去。学累了?看书去。妈妈陪我玩儿一会儿?不好意思啊宝贝,妈妈把这一页看完就来陪你。等我看完抬起头(有时只是假装在看,其实眼睛一直在盯着她的动作)说“妈妈来陪你啦”的时候,却得到一句“等会儿我看完这本再说”,因为她发现了一本比妈妈更好玩的书。
在我们家,我和她爸爸坚持最久的事,除了爱,就是给孩子讲故事。故事的内容没有特定,有时候是经典绘本,有时候是励志故事,有时候是期刊,有时候只是我们小时候的趣事。讲的类型也很多,科技类、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漫画类等等等等。记得二年级时,女儿忽然说:“妈妈我想看《史记》”,吓了我一跳。因为在印象中,这类图书枯燥的.吓人,但我还是通过了解,给她买了一套《少年读史记》。然而那套书对她当时的年龄段讲,还是太乏味深奥,所以只看了大半本就搁置了。而我也就随她,因为我相信,迟早有一天,她会因为某件事,甚至是老师或同学说的一句话,而重新拿起它。
都说:爱笑的人运气总不会差,而我要说:爱读书的孩子,语文一定不会差。与生共来的“阅龄”,让女儿识字量在不经意间一路飙升,小学后更是“下笔如有神”。我也曾经担心作文,甚至拉着她上了几节课的作文班,但很快我就发现,辅导班里讲的注意事项,她读过的书都已经潜移默化的告诉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