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震救灾中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

2022年9月5日,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牵动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四川省委紧急召开会议就抗震救灾做出周密部署,各类救援力量紧急驰援,这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具体践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键时刻毫不迟疑把人民生命放在首位的责任担当,充分彰显了中国效率、中国力量和中国制度。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体现为争分夺秒的中国效率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蕴藏着团结奋进的中国力量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彰显出中国制度的独特优势

有什么样的制度,就会有什么样的效率和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治理体系的优势决定着抗震救灾的中国效率和中国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种制度的最大优势就体现为举国体制,即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都始终服务并服从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核。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唯一选择就是为人民群众做好事,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拼搏、奉献、服务”。不管是抗震救灾还是疫情防控还是精准扶贫,都是在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

总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仅书写在字里行间,而且体现在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加的人们心间;不仅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具体实践;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过去能够成功的重大法宝,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保障未来继续成功的重要密钥。自古英雄多磨难,浴火重生更坚强!任何艰难险阻都打不倒、压不垮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正是在战胜各种磨难中走到今天,也必将战胜各种磨难而走向未来!

THE END
1.立足人民立场彰显“两个至上”新修订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围绕实践所需与问题导向,对现行法做了大幅度修改。其中,不少新增或者修订条款都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 最大程度保护公民权利是规范突发事件应对的终极目的,此次突发事件应对法修订高度关注人权保障,许多条款与制度在构建时出发点和落脚点https://www.scdzj.gov.cn/xwzx/xydt/202412/t20241204_58534.html
2.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人民至上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坚持人民至上贯穿于治国理政全过程各方面,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把http://www.temai98.com/show/177573
3.专家学者谈制度优势背后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力量2.制度的人民性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诉求 主持人: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成逻辑和发展逻辑。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动员群众、凝聚民心的强大优势。面对疫情肆虐,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https://www.hbskw.com/p/45767.html
4.从“不惜一切代价”中读懂“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仅体现在对重症患者的救治上,更体现在分类救治上,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挽救每一个生命”,就是要在应对奥密克戎病毒变异株流行新阶段,下好“先手棋”,织密织牢“防护网”,尽最大努力守护每一个生命。城市按下“缓行键”,企业按下“暂停键”,停下来的不仅是喧嚣的“烟火气”,还有经济http://www.gaxz.cn/cfxx/xxlc/2022-11-28/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