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至上:彰显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种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的行为准则,是中国共产党人赢得人民爱戴和支持的价值源泉。从年初持续至今的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国共产党人再次以其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生命至上,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写道,“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而越是在关键时刻,就越能检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从1998年特大洪水,800多万党员群众奋战抗洪一线,到2003年抗击非典,党员医生关键时刻主动请缨,到2008年汶川地震,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再到如今抗疫斗争,在人民生命和经济利益之间果断抉择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坚守人民至上的宗旨信念,践行服务人民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风骨和担当。

生命至上,展现了中国人民仁者爱人的价值追求。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庄子》中的“爱人利物之谓仁”,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从孔子的“泛爱众而亲仁”,到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从西汉董仲舒的“仁之法在爱人”,到唐代韩愈的“博爱之谓仁”;从宋代理学家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到晚清康有为的“仁者无不爱,而爱同类之人为先”,这种以民为本、生命至上的仁爱精神随着生产的发展、历史的变迁而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如汩汩滔滔的源头活水一样,注入到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融进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血脉之中,源远而流长。如今,在疫情大考面前,这种精神追求透过习近平总书记“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这一庄严誓言,呈现在新时代的视野当中,体现了中华文明人命关天的道德观念,印证了中国人民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

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不惜一切代价,也一直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记录,疫情发生以来,湖北省成功治愈3000余位80岁以上、7位百岁以上新冠肺炎患者,多位重症老年患者是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的。这些数字再次证明了,人民生命在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价值序列里,永远是无价的,永远是至高的。

经此一役,生命至上这一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再次成为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鲜活诠释。经此一役,热爱生命、关爱生命的中国人民,必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一路向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THE END
1.“人民至上”与“生命至上”的文化底蕴和价值意蕴生命至上 人民至上 价值理念 实践要求 绝对命令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JLL202004003.htm
2.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根本宗旨,把“践行核心价值观,身边典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根本宗旨,把“践行核心价值观,身边典型帮你办”活动落到实处,时刻传播正能量,曙光记事 2023年7月13日上午九点,为加强青少年防溺水及身边先进典型宣传应武安市西土山镇向阳社区邀请,对社区的工作人员、物业管理、志愿者及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防溺水主题宣讲,提升防溺水预防知识,提高防溺水https://www.meipian.cn/4tu82jf8
3.特别是在2020年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特别是在 2020 年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为最 醒目的价值导向,深刻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A.人民性B.斗争性C.团结性D.友好性(p121 页 照搬)的答案解析https://www.shuashuati.com/ti/55bf5761863a405ebae7ed2db88a9cc3.html
4.“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点智库环省行”专题采访?张兰青以价值为引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记者: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您认为,新时代公共安全体系构建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张兰青:公共安全体系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https://www.xhby.net/zk/ywlb/202301/t20230129_7812224.shtml
5.对生命至上理念的认识与思考面对新冠疫情,人民至上是导向,生命至上是具体实践,医务工作者应践行医者使命,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己任,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全力以赴坚守本职岗位,扛起疫情防控的责任,弘扬医者仁心的优良传统,锻造医术精湛的专业素养,为聚焦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做出积极贡献。 http://www.xinhuanet.com/health/20220831/22bea35ca3c246c48d931e4282be4138/c.html
6.感悟“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背后的中国精神先锋文汇“逆行者”主动请战、奔赴一线的身影汇聚成了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铁流”,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以时刻“在岗”的状态诠释着初心与使命,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落到实处。不屈不挠的意志背后是进则不退、战则必胜的进取之心,这也是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涵。《易传》中https://tougao.12371.cn/gaojian.php?tid=4610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