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永念!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70年过去了

我们为什么仍要铭记这一天?

这些照片

或许能给你答案

一张特殊的两寸照

这是一张珍藏了70多年的照片

照片里帅气的年轻人

是“特级英雄”杨根思

照片的背面

右上角工整地写着“中孟”

左下角写着“杨根思”

而且郑重地盖上了印章

“中孟”就是孟启斌

1949年

刚刚参军的他

有幸下到杨根思的连队学习

在解放战争中

杨根思多次获得荣誉称号

是出了名的“爆破大王”

很多新战士

都以杨根思为偶像

大家纷纷围着杨根思要照片

杨根思特意送给孟启斌一张

亲笔签名盖章的照片

孟启斌回忆说

“他送给别人的照片都是一寸的

给我的是两寸的

后来他给我写过好几次信

因为他想追求我们带队的女同志

他不好意思直接写”

1950年9月

杨根思到北京参会期间

听说自己的部队已经北上

准备入朝参战

会议一结束

杨根思顾不上回家

也没有给心仪的女战友留下告别信

就直接追上老部队

奔赴朝鲜战场

1950年11月29日

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

为了阻击敌军

时任志愿军第20军58师

3连连长的杨根思

带领3连

打退敌人8次进攻

全连战至只剩3人

最后一刻,他抱着炸药包

与冲上阵地的敌人同归于尽

年仅28岁

在杨根思精神的感召下

孟启斌兄妹4人

全都赴朝作战

成为朝鲜战场上

英勇的志愿军战士

为了纪念杨根思

孟启斌特意作词了一首歌曲

《我们的连长杨根思》

后来成为了“杨根思连”的连歌

一张英雄母亲的照片

这是一张画家高庶绩和家人

珍藏多年的照片

照片里,高庶绩侧身站在

一位老人身旁

这位老人就是

黄继光的妈妈邓芳芝

这位母亲正在修改的

正是儿子黄继光的画像

黄继光从小家境贫寒

从来没有照过一次相

在宣传英雄事迹的时候

画家高庶绩依据

黄继光母亲邓芳芝的回忆

完成了这幅后来广为流传的黄继光画像

1952年4月

到达朝鲜战场一年多的黄继光

给母亲写下一封家书

“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

不立功不下战场”

这封信寄出6个月后

上甘岭战役打响

黄继光所在部队受命夺取597.9高地黄继光主动请战

和两名战士去爆破敌人暗堡

距敌火力点不足50米处

黄继光和战友被敌人发现了

在机枪的扫射下,战友先后牺牲

黄继光拖着伤腿爬向敌人火力点

在地堡前

他将最后一颗手雷扔了进去

接着奋力一扑

用身体堵住了敌人喷射的枪口

战斗结束后,黄继光仍趴在地堡上

两手紧抠着地堡上的麻包

子弹打穿他的胸腹

背上留下碗口大的窟窿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时任志愿军某部六连连长万福来

仍心痛不已

“黄继光以他最后一口气

最后一滴血完成了爆破任务”

黄继光牺牲处挖出的爆破筒残体

当黄继光牺牲的消息传回家乡

他年过六旬的母亲邓芳芝

没流一滴眼泪

只是独自坐在村口

看着儿子离家的方向

不久,她又送小儿子黄继恕继续参军

奔赴朝鲜

中国人民志愿军撤离朝鲜前

黄继恕来到了黄继光牺牲的地方

临走时

他将一捧浸染了兄长鲜血的泥土

连同找到的弹片,带回家乡

此后数十年

黄家又接连有十几名子孙参军

一张完成英雄心愿的合成照

这张照片是电脑合成的

照片中的年轻人叫孙占元

1952年10月14日傍晚

恶仗来袭前的上甘岭阵地残阳如血

坑道内

摩拳擦掌的战士们

正在等待反击的信号

借着出击前的空隙

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

7连突击排排长孙占元

和爆破组组长易才学

谈起了胜利后的畅想

孙占元说:

“今天晚上我们要是不牺牲

战争结束后

我的愿望就是买一双皮鞋

到北京天安门去照一张相

我就心满意足了”

不久,孙占元率领突击排实施反击

接近阵地时

他的双腿被敌炮弹炸断

易才学急忙从身上拿出急救包

要为孙占元包扎

孙占元却推开易才学

并命令道:

“战况紧急,先不要管我

我们不能在这里多停留

敌人的火力点还没被炸毁

为了胜利

你马上去爆破敌人的地堡

我来掩护你!”

易才学在排长孙占元的掩护下,爆破敌军火力点多处。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供图

THE END
1.信念的力量有多强大?让践行“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的“杨根思连”来任务完成后 战友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一本日记 扉页写着: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 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1951年5月9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命名 杨根思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 今天,每一位加入 "杨根思连"的新兵 都会聆听那个热血沸腾的英雄故事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372078M051497H3.html
2.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草稿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 草稿 杨根思连没有人后退 ! 从战火硝烟中走来,“杨根思连”先后经历战斗300余次,一路过关斩将,源于连队敢打硬付 不怕牺牲的血性传承 。 2016年“杨根思连”远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当地时间7月10日,连队105号步战车在执行难民营警戒任务时遭遇火箭弹袭击,维和https://www.jianshu.com/p/c64d8adec753
3.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志愿军体现出来巨大的战斗精神和灵活性,世界无敌。特级英雄杨根思名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不是喊口号,这是他们行动。 铁原阻击战,63军当时已经是要回撤休整,也没有什么弹药了,之前已经损失了1/3战力。但是就是这个临时被分配任务的英雄部队一军独挡联合https://xueqiu.com/1867427697/221375152
4.解读二〇二一刷屏网络的军事新闻“热词”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红旗皆为信仰。我们有理由相信,民族复兴大业一定能实现,革命先烈所期盼的“光荣灿烂的世界”就在不远的明天。 为了胜利,一往无前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11月24日,一条信息刷爆网络,电影《长津湖》票房达到56.95亿元,登顶中国影视票房榜。http://www.81.cn/yw_208727/10116336.html
5.信念的力量有多强大?让践行“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的“杨根思连任务完成后 战友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一本日记 扉页写着: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 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1951年5月9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命名 杨根思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 今天,每一位加入 “杨根思连”的新兵 都会聆听那个热血沸腾的英雄故事 https://news.cctv.com/2024/05/27/ARTIi3XfwZR2IkAxUau0D7bF240527.shtml
6.肖思远弟弟一声“到”,喊出多少人的泪一声声答“到”声铿锵有力 一名名刚下连的新兵军姿挺拔 其中 就有戍边烈士肖思远的弟弟 肖荣基 新闻链接:“我会像你一样,给家、给国争光”这一幕,看哭了! “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肖荣基和战友们 https://m.youth.cn/qwtx/xxl/202212/t20221214_14195795.htm
7.我的评分: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 #长津湖#“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如果这一仗我们不打,就要留给下一代打。”#长津湖# ?_新浪网http://k.sina.com.cn/article_2420455907_m904539e3033010nrk.html
8.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句子欣赏评论: “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出处:出自《真正男子汉》https://m.mingyantong.com/ju/1039024
9.杨根思:“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 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这是英雄连队的英雄誓言! 1950年11月29日 长津湖畔小高岭 面对强敌,志愿军连长杨根思 用生命践行这一战斗宣言 次年,志愿军总部 追授杨根思“特级英雄”荣誉称号 命名其所在连队为“杨根思连” https://www.meipian.cn/540lx2en
10.2024年面试热点及预测:“杨根思连”“三个不相信”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时代楷模”称号。“杨根思连”是坚决听党指挥、矢志奋斗强军的先进典型,抗美援朝时期,老连长杨根思发出“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英雄宣言。 金标尺解读 https://cq.m.jinbiaochi.com/zj/news_577315.html
11.学习杨根思连三个不相信精神的体会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是我们面对一切挑战的坚定https://www.cnxd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