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命理学永远绕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周易”
我每次跟朋友说命理学他们都一头雾水半信半疑,但是说到周易他们就恍然大悟的样子“哦,这个我知道,就是易经嘛我知道我知道”
但是至今为止也没有一个人敢跳出来说我真的读懂周易了。
《周易》即《易经》,是传统重要经典之一,相传系周人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但一般认为它是战国或秦汉时期的儒家作品,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为易、诗、书、礼、乐、春秋群经之首,设教之书,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对“周易”一词的解释一直以来也是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一种认为《周易》是周代占筮之书;一种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书,英文中TheBookofChanges的译文就是取此义。
我本人是倾向于后一种解释的,周易是一本讲宇宙万事万物变化本质的书。下面谈一谈我对周易对命理学的一点小小的个人看法
1.中国古代人信“命”,认为人生下来生命轨迹就是注定的,我同样认为“命”也是有道理的。
2.学习命理学需要掌握中国古人总结过得天体运行规律和独特的预测方式。
近代中国为了普民智,增民知。文言文被白话文取代,诚然白话文对近代中国的贡献巨大,但是文言文源远流长,古人的智慧都包涵其中。文言文就像一把打开命理学大门的钥匙,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这把钥匙渐渐被人所遗忘,忘记了它曾经做出的贡献和它本身的重要性;同样的学习命理学还要掌握古代的天干地支,五行,八字,阴阳等。不要说掌握,很多人对这些根本没有涉猎,但是由于近代科学的普及,有些人就迫不及待的宣布中国古代封建文化特别是命理学是糟粕、是伪科学,要统统扔掉。事实上拥有话语权的人可能根本没有看过哪怕一本这些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但是近些年中国传统文化渐渐的开始被人们所重视,这同样也印证了古人所说的大道至简,物极必反。同样是一个圆,命理学这么多年兜兜转转终究要被人们所正视,这也是我从心里感到开心的事。
下面举个我看过的例子,对阴阳的解读很到位很形象。
一盏油灯,油为阴,其阴含阳,遇机缘生火为阳,火中又分阴阳,外为阳,内为阴。阴阳中又分阴阳。整体油灯分阴阳,若油灯体为阳,周围又是阴(黑暗),又分小阴阳,油灯下为阴(灯下黑)灯光覆盖范围内又为阳。动为阳,静为阴,灯亮为阳,转阴为灯灭。如此细分下去,阴阳不为阴阳,阴就是阳,阳即是阴。阴阳为阴阳,阴即阴,阳即阳。
3.中国古人更加注重实际运用,更加注重经验对实际生活的帮助,导致对命理学本质大多也不求甚解。
中国古代的农业谚语数不胜数,都是只追求实用性,让语言更形象。比如
云绞云雨淋淋
朝起红霞晚落雨晚起红霞晒死鱼
天有铁砧云地下雨淋淋
直雷雨小横雷雨大
南闪四边打北闪有雨来
月亮撑红伞有大雨
月亮撑蓝伞多风去
《广鉴集》云:“目为心之外户,观其物外而知其内也。眼有些小病,心有些小毒。眼有十分病,心有十分毒。眼善心亦善,眼恶心亦恶。”
《月波洞中经》云:“鸡目无痕,好斗贪淫。蛇目上胞厚而心毒,鼠目左小而窃盗。”
眼有些小病如何理解?何为善眼何为恶眼?鸡目是什么样子的?蛇目又是什么样子?
是鸡目难道就一定是好斗贪淫吗?
经过上面我举得那个云绞云的例子大家基本就了解了,如果是‘鸡目’不一定百分百的是好斗贪淫,但是好斗贪淫的概率非常非常大。然而面相这个东西是天生的,你的脸就算气色有变化,胖瘦有变化但是形状是变不了的。所以“命”天生所有之。
其实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准确分辨善眼,恶眼,鸡目,蛇目,鼠目等等一些。这也是命理学、面相学发展一个很大的瓶颈。中国人讲究悟性,一些东西需要去自己悟,自己去实践。所以命相学大师不会有太年轻的,太年轻的缺少阅历和经验。就算你书都背的滚瓜烂熟,也会缺少自己面对实例的辩证思考。如果有名师那另当别论。命相学是属于一个经验非常重要的学科,就像一个手术医生,就算你医书再精通、解剖学学的再好,终究要经过实践亲自上阵才能成为名师。但是知识的积累和自己的思考永远是成为名师名家的一个首要前提。
最后,引用王阳明的一句话结尾吧
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讲求事变,亦是照时事,然学者却须先有个明的工夫。学者惟患此心之未能明,不患事变之不能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