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治“温病”名医吴鞠通

我国历史上对大规模的流行性传染病常以“瘟疫”“温病”冠之,传统中医药文化对于如何防治瘟疫、战胜疫病,从长期的治疗防治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撰成《伤寒杂病论》,为中医治疗伤寒等“瘟疫”奠定了基础。明代名医吴又可著有《温热论》,创造性的提出瘟疫病毒从口鼻入的科学观点,摸清了瘟疫的传染方式和发病特征。清代初年的名医叶天士编著《温热论》,创立了卫气营血、类证辨治温病的纲领。清代中期,淮安府的一位名医吴鞠通将吴又可总结的辨证施治、治疗“温病”的方法发扬光大,其《温病条辨》一书对于今天中医战“疫”依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立志从医崭露头角

吴鞠通(1758—1836),名瑭,字配珩,号鞠通,清代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淮安区)河下人。吴鞠通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父亲吴守让是当地秀才,古代传统社会推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年少的吴鞠通从小就受到儒家正统的教育,并未有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想法,但这一切在他18岁时发生了改变。

明清江淮地区水旱灾害频繁,“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因此伤寒、霍乱、鼠疫等各种瘟疫也常肆虐。吴鞠通18岁时,父亲不幸感染上瘟疫,当时称之为“温热病”,吴鞠通四处奔波寻找医生,家里积蓄花的精光,父亲的病却毫无起色,甚至父亲临终前都没有诊断出到底得了什么病。父亲的病故令吴鞠通悲痛欲绝,他放弃“皓首穷经”的科举之路,改而钻研医术。

吴鞠通购置了一批医书,在为父亲守孝期间便刻苦攻读。数年后,吴鞠通的侄儿又患上了温热病,“发黄而死”。当时的吴鞠通虽然学了几年医书,但也没有搞懂温热病是怎么回事。亲人接连染温热病亡故,更坚定了吴鞠通探索温热病的病理和医治方法的决心。

当时全国中医水平最高的地方是北京,26岁的吴鞠通毅然离开淮安,举家迁往北京。他一面去应聘《四库全书》抄写员的差事,挣钱糊口,又请教当时著名的中医前辈,利用各种条件研究医书。正巧,他被分配抄写和校对的《四库全书》部分正是“子部·医书类”,这给他提供了大量阅读先贤医书的机会。当然,他心中始终放不下他的父亲感染温热病而去世的心结。吴鞠通综合了吴又可的《瘟疫论》总结瘟疫传染原理,又看到叶天士的温病理论《温热论》书中的温病理论,并且尝试在治疗病人的实践中,摸索成功的方法经验。

乾隆五十八年(1793),北京城瘟疫肆虐,许多患者因病情耽搁、诊断有误、治疗不当而死亡。诸药不效,医皆束手,病势异常严峻。刚开始,吴鞠通也对自己的医术缺乏自信,后来在朋友的劝说下,收治了一些重症病患。吴鞠通这时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救治温病患者的理论和方法,挽救了数十人的生命。消息一出,京城震动,吴鞠通的大名也传了出去。

名著传世泽被苍生

吴鞠通一生悬壶近50年,勤于思考,不断总结,常常标新立异,“医皆奇效”,先后完成《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3部著作。其中,以《温病条辨》一书,影响最大。

《温病条辨》模仿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体例,正文内容主要是一段古代医书的文字,自己在文字下加一段自注说明,阐明观点。全书卷首引《黄帝内经》十九条,卷一至卷三将温病分为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九种,共列三百九十八法,拟选一百九十八方,按上、中、下进行辨证施治,做到纲举目张,使人一目了然;后附《杂说》《解产难》《解儿难》三卷。

《温病条辨》继承和发展我国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医瘟疫治疗思想,创造性的将瘟疫按季节分为伏气、时气、戾气,按病症分为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秋燥、冬温、温疟九种,以便分类施治。吴鞠通认为,温热阳邪也,阳盛则伤人之阴,热病未有不伤阴者,其耗之未尽者胜,尽则阳无所流恋,必脱而死。温邪伤人致病,多自上焦而中焦、下焦,病变由浅而深,病势、病情逐渐加重。上焦即心肺,温病初由口鼻入,鼻通于肺,肺卫受邪;温病顺传到中焦,则见脾胃之证,病情加重;温邪深入下焦,多为肝肾阴伤之证。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以上焦、中焦、下焦为纲,以温病病名为目,将六经、脏腑及卫气营血辨证理论贯穿其中,重点论述三焦脏腑在温病过程中的病机变化,并以此概括证候类型,按脏腑进行定位、诊断和治疗。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一书中系统提出的三焦辩证理论,标志着中医温病学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直到今天在中医助力战胜SARS、治疗新冠肺炎中,《温病条辨》提出的三焦辩证理论,依然发挥着巨大作用。

《温病条辨》经大学士汪廷珍、吏部尚书朱士彦等名家点评、写序后于嘉庆十八年(1813)出版。至今,海内外多种文字共出版了近百个版本。

悬壶一生初心不改

吴鞠通游历各地,以精湛的医术和尽心尽责的仁心救治百姓,许多“沉疴怪症”,赖他“应手而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吴鞠通得到那些饱受温病折磨的百姓交口称赞。

道光元年(1821)三月,北京周边的任丘大疫,六月冠县大疫、武城大疫,死者无算。当年各地举人进京会试,考生到处流动,发生了瘟疫,一旦传播开来,后果不堪设想。清朝一些官员处于两难境地,正巧吴鞠通在北京附近行医,针对温病研制出新药霹雳散。于是有人提出,集体购买霹雳散服用预防。于是主管考试的官员购买很多霹雳散,分给考生,在会试的过程中,没有一位考生患上瘟疫。

吴鞠通生前将他从乾隆五十八年(1793)至道光十三年(1833)行医遇到的各种病情撰写下来,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整理成为《吴鞠通医案》。《医案》分温病、伤寒、杂病、妇科、儿科等,共四卷,约500个医案。这是他毕生精力之集萃,也是运用了张仲景至清初各家研究成果的行医记录,与《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形成了吴氏温病学的系统理论,同样是习中医者不可不读之经典著作。

技传杏林享誉后世

吴鞠通著述的《温病条辨》,为淮安的医家治疗传染性疾病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径,他们尊奉并汲取《温病条辨》中精髓,用以诊疗不断发生的疫病。自清代道光以降,数十年间,淮安府山阳县的医家蜂起,名医辈出,逐渐形成“山阳医派”。

新中国成立后,为继承和发扬吴鞠通等中医先贤医学智慧和创新精神,淮安县于1958年率先创办了中医院。2007年,在吴鞠通的出生地古镇河下修建了吴鞠通中医馆。山阳医学的一些治疗实践和成果陆续被列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清代温病名医吴鞠通关于治疗和战胜疫魔的理论和实践,依然发挥着巨大功效。(罗志)

THE END
1.人生于地命悬于天什么意思一生悬命是什么意思原本正确的表达“一生悬命”实际上应追溯至“一所悬命”,这个术语源自中世纪,描绘的是武士们竭尽全力保卫家族世代相传的土地的场景。它也隐含着一种绝境中的奋力求生之意。随着时间的流逝,尤其是私有土地观念的淡化,这一短语逐渐简化为全力以赴从事任何事情的通用表达。 https://news.duote.com/m/202410/691658.html
2.领导干部要做“讲政治讲学习讲团结讲担当讲廉洁”的表率面对这一发展目标,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和先机共生,要求我们必须要提升战略谋划定力,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因势而谋、顺势而为;要求我们自觉把林业发展放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大局中去思考、定位、谋划,切实把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以过硬本领、以踏铁有痕的工作作风、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抓好目标落地落实。https://lyj.xianyang.gov.cn/zwgk/fdzdgknr/ldjh/202208/t20220815_1039118.html
3.故事:袁天罡,天罡相术歌,几斤几两对应什么命运,自己测测看命格:独上高楼望天际,一生劳碌为谁忙。点评:命途多舛需耐性,晨昏不倦耕耘间。亲朋渐远情难诉,独立打拼创新天。破局:勤修德行,增进智慧,把握时机,稳健发展。(二两五)命格:春风十里不如你,白手起家创新程。点评:不承先业寻新路,拼搏奋斗谋发展。骨肉亲情渐疏远,自主创业描绘图。破局:修身养德,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315851439007274&wfr=spider&for=pc
4.公益广告策划书案例(18篇)该广告在一片桔黄色为基调的暖色中展开的:典型的南方麻石小巷,桔灯摇晃,晃悠,随着一声“黑芝麻糊咯”的吆喝,一个身着棉布布衫的少年推门探头出来,不停的措手呵气,眼中充满渴望,慈爱的大婶把一勺浓绸的芝麻糊勺向碗里,男孩急不可耐的措手,咬唇,一副馋猫的样子,大婶递过香浓的芝麻糊,他迫不及待的大口大口吃http://cooco.net.cn/zuowen/1468977.html
5.これからも一生懸命いきたいと思います。实例属性一定位于方法的内部。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以下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支原体 B. 噬菌体 C. 病毒 D. 放线菌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以下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支原体 B. 噬菌体 C. 病毒 D. 放线菌 E. 真菌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类属性https://www.shuashuati.com/ti/debc667f984249229b595168ce2613f8.html
6.平平安安的反义词平平安安的反义词有哪些“平平安安”的反义词是命悬一线、危机四伏、危在旦夕、岌岌可危、九死一生、如履薄冰。“平平安安”指的是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平稳安全。“命悬一线”指的是处境危险,随时有丧失生命的可能。“平平安安”的近义词有平安无事、安然无恙、安安全全。 https://beijing.tianqi.com/toutiao/read/76659.html
7.走过岁月山河(150首)92、 一生 93、 心是善之源 94、 玩的境界 95、智者心态 96、谁佑天使成长 97、处事 98、转身 99、渐变 100、自我选择 101、新与老 102、 一路走来 103、 成熟担当 104、 一转身 105、呼唤底线回归 106、淡淡的忧伤 107、淡淡的喜悦 108、 格局 http://m.zgshige.com/c/2017-10-04/4428672.shtml
8.张哲华工作室的微博张哲华超话#电视剧命悬一生开机# 命运交错,悬而未决。『孟朝』@张哲华1649 今日开机大吉,祝?拍摄顺遂,敬请期待!#命悬一生开机 ?收藏 41 86 ?353 c +关注 张哲华工作室 10月25日 13:18 来自张哲华超话 张哲华超话#芭莎男士张哲华雅士大片##张哲华的不定时推送# 「https://weibo.com/7796590780
9.命悬一线日记命悬一线 关于绝望催生的情欲。 1 十岁时的某一夜,我从噩梦中醒来——那时我还不知道这个梦将困扰我一生。 这是一个简单的梦。一个极大的铁球要被放在一个椎体上面。球体泛着黝黑黯淡的光泽,而我不由自主的想象着那个尖锐的椎体刺入我喉咙的场景。似乎是我要完成这个任务,又似乎是我在下注这个任务能否成功。https://m.douban.com/note/621844710/
10.脑干出血命悬一线,五院神外挑战“生命禁区”做永不言弃的医者因此,脑干出血是非常凶险的疾病,一旦发生,对医生或家属而言,其治疗选择变得相当棘手。 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面对这一难题积极探索和研究,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神经导航引导下立体定向脑干血肿清除术,挑战“手术禁区”,与死神赛跑,为命悬一线的患者赢得新的生机。https://www.meipian.cn/1vqx98jf
11.就业指导专刊2010年第9期(总第50期)172、很多事先天注定,那是“命”;但你可以可以决定怎么面对,那是“运”! 173、不要问别人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别人做了什么。 174、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175、你一天的爱心可能带来别人一生的感谢。 https://www.czzy-edu.com/36/38/725/726/content_11741.html
12.2月2013方牧知恩小站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会不停地面临角色定位的问题。一些人终其一生,仍然无法找到真正的自我,只有借助药物和酒精逃避现实,或者在偶像崇拜中映射出自我。很多人在成年后患有厌弃自己、交际障碍或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等心理疾病,大都是由于角色定位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 https://auxano2010.wordpress.com/2013/02/
13.一生悬命没有成败,没有对错,唯有不同而已。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把命悬于一处,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一件事情上,用一生去做。百分之百投入进去,全神贯注,苦心孤诣,专注于它。这,就是一生悬命。http://xhxy.xhu.edu.cn/f8/ad/c6192a129197/page.htm
14.一生悬命全民阅读与此同时,好友的妻子报警称丈夫遭人杀害。一夜之间,倪向东沦为全城通缉的命案嫌犯。被人陷害、被逼杀夫、被迫逃亡……几只走上绝路的狐狸,究竟能否突破命运的困局?悲喜交替,无有尽头。一生悬命,至死方休! 详见 八桂书香网:http://www.gxbgsx.com/ebook/show-31643.htmlhttp://www.gxbgsx.com/news/show-38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