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翻译(精选5篇)

这两篇短文,都有对自然景物的独到描写,但作者在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有所不同。前者表达的是作者沉醉山水、悠闲自得的愉悦之情。陶弘景一生博学多识,读书万卷,六经诸子史传无所不通。齐武帝时,陶弘景辞官归隐茅山,不与世交,徜徉于山水之间,以听松涛、吟词咏赋为乐。东阳郡太守沈约等人,曾多次书信相邀,他却从不赴约。梁武帝对他亦恩爱有加,但屡请不出,每逢吉凶未卜或国家大事都要请教陶弘景,是谓“恩礼愈笃,书问不绝”。一个不愿做官的人,连皇请不动他,心中自然是无所牵挂,怡然自乐。而后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既有作者遭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无奈哀愁,也有渐老渐熟,平淡致远、悠闲旷达的超然情怀。苏轼为官之时,正是北宋王朝开始出现政治变革之日,可谓繁荣背后暗

法,认为王安石所倡导的新法有损百姓,于朝廷不

容,从此被迫离京。其心境可谓一言难尽,微妙而复杂。阅读时同学们要细细品味!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题,主要考查

是《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考查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词语解释。词语解释一般以注释为主,如“念”“相与”“中庭”“空明”“但”等,对古今词语不同的词语“户”“盖”也有考查。这就要求同学们重点识记课文注释及古今不同的词义,答题时要准确无误。

3.品析描写月色的名句。品析描写月色的名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首先要从比喻的修辞入手,分析修辞的妙处;其次要从句子描绘的境界入手,分析美景给人的特点。

4.探究结尾的深意。探究结尾“闲人”的深意是经常考到的。在答题时,同学们一要注意联系时代背景,二要力求全面,把“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这些意思都要答出来。

(2010年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4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黑体的词。

(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怀民亦未寝()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

关键词:理趣;拆字联想;成语印证;自主探究;建构序列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载体是文言文。现在的中学生最怕学习文言文,究其根源在于文言文的字词。笔者以为初中文言文字词教学不应是简单的字词书写的听写,不应是生硬的字词的翻译,更不应只是读准字音,扫清朗读障碍。文言文字词教学应讲究出理趣,它是字词教学与文言文教学的升华。理趣的“理”为事物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理趣的“趣”为志趣、意趣、使人感到愉快。文言文字词教学的理趣内涵主要是指基于汉字造字和文言文的特点,研究文言文字词的教学方法,实现情趣和哲理的统一,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融合。本文结合自己的阅读思考和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谈谈进行文言文字词教学应讲究理趣之途径与方法。

一、拆字联想落实书写之理趣

汉字是集音形义为一体的表意文字,主要是一笔一画拼构图形来表达意思,使形与义有机结合,读音观形就可以知其义,所以又称方块字或注音字。正是这个特点,也就决定了汉字教学必须立足于字形,由形及义。

学习《爱莲说》时,学生总是对“出淤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一句中一个“染”字、一个“涟”书写五花八门。授课时,我请学生结合“染”这个会意字的三个构成部分推想染物的过程:一大水桶中加入染剂漂染,用一个木棍搅拌,一次就成功吗?不,多次。“九”极言次数之多。如此随文强调,“染”字自然加深印象。“清涟”,可以组成涟漪,可以联想到“荡起层层的波”,涟是水有微波的意思。清涟这里是指清水。全句解释为在清水中洗过却不妖媚。这样随文拆字联想落实字词书写效果甚佳。

随文拆字联想不仅落实字词书写也随文落实了汉字的文化,实为一举两得的字词教学方法。

二、成语印证理解字义之理趣

习读中国的语言文字,必追根求源而后顺流汇海。在现代汉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成语,这些成语不少就是来自文言文的经典篇目。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熟知的成语,有可能使文言字词教学化难为易。

例如笔者教《口技》,“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一句,“股”字的理解可以结合成语“悬梁刺股”、“股肱之力”的“股”字来理解,“股”为“大腿”的意思;“走”结合“走马观花”、“不胫而走”、“奔走相告”、“走南闯北”来理解,“走”有“跑”的意思,这样一来,这句话中的两个难以理解的字就轻而易举地借助常见成语化解了。

三、自主探究解读文化之理趣

新课标积极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的教学方式。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和忽略汉字具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造成文言字词教学枯燥乏味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变灌输为自主探究,让学生了解汉字的丰富文化。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字是细读的关键词。笔者在上课伊始笔者将闲的繁体字“”字书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猜测是何字。进而导入上课课题――《记承天寺夜游》“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有一句话描绘了它的构造方式,请自主阅读课文找出来。”学生找出“月色入户”即是描绘了闲的构造结构。于是笔者和学生讲解:古人造字是有讲究的。月亮照进来了,晚上的到了,不用工作了,自然“空闲”。之后品读,作者自称闲人,闲体现在哪?闲而早睡,“解衣欲睡”;闲而看月,“月色入户”;闲而寻友,闲而赏月,“欣然起行,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此是闲的第二境界“闲适”。最后知人论世介入苏轼写作背景,细读“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深入闲的第三境界“豁达乐观”。

《记承天寺夜游》笔者有心之处在于抓住关键字“闲”,将“盖”“闲”“耳”的字词教学有效的融入课文的品读中,做到随文解字,使文言文教学的字词文化解读落实灵动有效。

四.建构序列还原生命之理趣

不让字词教学孤立、机械的出现,还它以生命,体现了一种建构序列进行字词教学的理念。我们且来听听《潼关怀古》的执教者吴积兴老师的教学设想:“我上的课是一首元代的散曲,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这节课我主要分三大块,一是词语教学,理解文本;二是通过朗读,理解情感;三是通过古诗创译,体验创造。”

下面是笔者摘录的一段课堂笔记:

师:同学们都预习过这篇散曲,下面我检查一下预习效果。请同学们说说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幻灯片上显示词语:山河表里宫阙踌躇苦)先来看第一个词语山河表里,谁来说说它的意思。生:山的外边河的里边。师:按理解的顺序,这个词应该是怎样的?生:山表河里。师:很好,那你能说说这属于什么结构?

生沉默,不能回答。师解释这是“合叙”,了解即可。于是师根据山河表里画出了潼关的位置。接着师画生评,最后完成了“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山河表里潼关路的简笔画。(附:简笔画)

之后,“宫阙”、“踌躇”“苦”字词一个一个从不同方面化有形于无形中融入课文教学,简约而不简单。接下来的字词造句、感情朗读、品味文本和针对本节收获的古诗创译便水到渠成了。

教师既紧扣核心的关键词“苦”不放,又一改传统字词教学中音、形、义平面铺开的做法,以“山河表里”、“宫阙”、“踌躇”三个词义感悟、理解为核心,一步一步建构序列从不同方面为理解“苦”作了充分的铺垫。融字音、句段、想象、生活体验、情境感悟为一体,立体而智慧地编织着一张字词教学的网。难怪学生在古诗创译环节,能写出那么多令听课老师感动的诗句:

改改改,改朝换代争争争,总是战争苦苦苦,还是百姓最苦。

山峦,连绵起伏;波涛,有起有落。兴盛,百姓无福;衰败,百姓痛苦。

《潼关怀古》教学堪称经典。前文中自主探究沏泡文化之理趣中记录的《记承天寺夜游》也是笔者的一次建构序列品饮生命之理趣的尝试,但还需继续打磨。

汉语言文字的丰富性,决定了文言字词教学的丰富性,上述设想并非孤立单一,有一定的层序,但有时几种方法交融使用效果更佳。纵观《语文课程标准》的十年进程,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有两个层面的目标要求:处于近端的属于一般所说的文言知识和文言诗文的积累目标,处于远端的是凭借文言文进行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传统教育。可见教学文言文经典,对于教师而言,不仅仅是交给学生一种学习语言的技法,更重要的是,它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个人精神的重构、情感生命的滋养,这种滋养,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这也和笔者提出的文言文字词教学应讲究理趣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②林西莉(瑞典)《汉字王国》三联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归隐后悠然自得的生活。文中这样的句子是。(2)《使至塞上》一诗描写大漠独特之美的诗句是:

猿鸣三声泪沾裳。”8.解释文中下列字的意思。(1)肃:(2)属:(3)引:(4)阙:9.第二段中写江水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后来唐朝的李白有两句诗与此处的意思相近,李白的两句诗是:

10.文中”清荣峻茂”一句写了_______个对象,它们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2.古人常用“三”形容多,如文中“猿鸣三声泪沾裳”。请再举两个含“三”、其含义也是表示“多”的成语或

诗句。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以下各题题。【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

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13.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6.填空。(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

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荷花之迷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

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①”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

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花一样不受污染,永保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

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

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

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古莲子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

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

责修理“衰死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注】①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17.文中说到“荷花效应”。根据有关文字对“荷花效应”作出解释。

18.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是什么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人性的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

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②店铺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朦胧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

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

,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年轻人又探头进来。③“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④“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

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

像一簇火焰在燃烧。⑤“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⑥“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男人很机

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⑦“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年

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⑧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

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⑨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

曲吧。”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清泉

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⑩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时,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

屉上,又开始数落起来。男人有些不耐烦了:“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11)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

前,已经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其实,不瞒

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偷一笔钱,甚至我当时

想,即使在这里不成功,我也要在下一个地方得到它。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纳了我,他给了我钱,更重要的是

,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涤着我内心的尘垢,把我从那

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12)“是的,”他说。“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

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选文有删改)20.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21.第⑩段中那位老师说他当时“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前文的哪些具体描写可以看出他当时

有过“邪念”

(2)第⑩段中写道“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此时男人又明白了什么

理由充分,字数不超过100字)

三、写作25.亲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别;获得成功的时刻,遭遇失败的瞬间;误会冰释后的拥抱,绝处逢生时的欢笑……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当老师多年,越来越佩服学生了。学生潜力无穷,就看老师能不能相信他们,给他们充分的展示机会。讲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时,我让学生查找资料,分组展示桥的魅力。结果大出我所料,学生涉猎之广泛,资料之丰富,幻灯之精美,让我感慨万端。由此我想,新时代的老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更要激发学生的潜力,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

也许有的老师会说,那是综合性学习课,学生好查资料,其他课文,学生未必能做好。那我就再举几个例子。

讲《记承天寺夜游》时,我这样组织学生:第一步,读通课文;第二步,自主翻译;第三步,小组合作解决难点;第四步,各组派代表讲解;第五步,其他学生提问,各组代表作答,老师适时点拨、指正。(操作这几个过程时,老师要先“煽动”学生积极参与,比如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提问时可故意刁难。)

于是,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课堂生成许多问题和答案:

2.为什么要偏偏是十月十二日夜?是不是苏轼的日记?

答:可以视为日记,那天就是十月十二日吗。

3.为什么解衣欲睡了,又欣然起行?

答:苏轼属文人雅士,有闲情逸致。农民工累了一天,才不看月亮呢,有的话,也会被视为神经病。

4.为什么偏要找张怀民?找别人不行吗?

答:他们都是被贬之人,志同道合,能相互理解。再说,他们都是文人雅士,志趣相投。找你,你行吗?

5.坡被贬到黄州,心情应该抑郁,为什么还“欣然”?

答:他被贬黄州,心情是抑郁的,所以才去夜游,释放一下吗,就像你烦恼了去打游戏一样。

有学生反驳:不全对。从本文描写来看,景色的确很美,作为文人雅士,和志同道合者一齐游赏,应该是高兴的。

有学生补充:高兴是有的,也有抑郁,从最后一句就能看出,你细品一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好像在说“我们都成了闲人了!”他本是朝中大官,现在成了闲人,自然有不得志的感慨。

6.文中的“闲”怎样理解?

……

再如讲《答谢中书书》时,有学生针对“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提问:为什么鱼在傍晚才跳?这个问题看似有意刁难,但深究之却有意义。为什么猿鸟在早上鸣?傍晚不鸣吗?鱼真的只在傍晚跳吗?经老师提醒,学生一讨论,明白了,这里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

讲《我的第一本书》(自读课文)时,我采用了一种新的模式。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之后上台演讲。讲什么呢?我提的问题是:你从本文中读出了什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关键词,之后围绕这个词进行演讲。结果也是出人意料,举例如下:

学生甲:我读出了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学习很关心,还帮儿子把一本破书修补成两本,最后带儿子到另一所较好的学校去读书。

学生乙:我读出了辛酸。那个年代怎么那么穷?学生连本书都买不上。别说学生了,老师“弄不成”也只能弄到国语课本。乔元贞后来连学也上不起了,考第一名的聪明孩子最后只能挎个篮子走街串巷去谋生,可悲。

学生丙:我读出了友情。作者把仅有的一本国语课本分一半给他的好友乔元贞,透出乡间村邻友好的情义。

学生丁:我读出了一种情趣。就是作者和他家的狗,那么默契,都可以演双簧了。

二、问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要针以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还是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尽管只此一句,但正是作者惜墨如金的体观。假如只是单纯的语句翻译理解,一则学生不容易准确地把握,二则无法体会其意境。于是教学中采用了增删法来理解(1)原句改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行吗(2)在原句后增上“远处蝉鸣鹊啼,近处蛙声阵阵”你以为合适吗这样一来,学生马上从问(1)明确了原句中比喻的妙处:把月光比作碧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从问(2)体会到了作者从中营造了一种幽远空明的意境。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加深了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自然地了解到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问题的提出要有曲折性

四、问题的提出要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型思维能力。教学中要善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教学《桃花源记》时,学生认识到作者抨击社会离乱,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教师提问“你愿做陶渊明这样的人吗”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假如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就谈不上发展。”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陶渊明消极避世的一面。在以“追求”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有学生提出具体化为流水,因其一生都奔流不息,始终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很多学生都对这一提法表示赞同。教师在这时候提示“流水的这种追求必须以何为依托呢”学生明确了“地势上从高往低”后马上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看法:流水尽管永不停息的追求着,然而它每况愈下,失去自我,所以它谈不上有高远的目标与理想,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的臣服。

THE END
1.《一生悬命》的解释一生悬命造句一生悬命 首页>成语大全 《一生悬命》(一生懸命) yī shēng xuán mìng 成语一生悬命 拼音yī shēng xuán mìng 释义“一生悬命”本来的写法应该是“一所悬命”。后世引申的了更多:https://www.bmcx.com/,意指拼命、拼死的意思。https://chengyu.bmcx.com/28767937109070561106196501__chengyuchaxun/
2.一生悬命(一生懸命)的意思一生悬命是什么意思词典释义 词语一生悬命 繁体一生懸命 拼音yī shēng xuán mìng 注音ㄧ ㄕㄥㄒㄩㄢˊㄇㄧㄥˋ 一生悬命的意思 一生悬命含义解释 一生悬命[yī shēng xuán mìng] “一生悬命”本来的写法应该是“一所悬命”。后世引申的了,意指拼命、拼死的意思。https://cidian.gei6.com/0r6eoqcj.html
3.一生悬命词语解释意思现代汉语词典一生悬命的词语解释、拼音、例句、近义词、反义词。http://m.46644.com/cidian/word/%D2%BB%C9%FA%D0%FC%C3%FC
4.一生悬命是什么意思一生悬命是成语还是外来词汇一生悬命并不是中国词汇,而是日语外来词汇,所谓的「一所悬命」就是指中世纪的武士们拼死守卫祖先传下来的一方领地。另外,也可用来形容“万不得以,走投无路”的情况。在日文语境中,有将毕生心力致于一事一物的意思。 1、词语来源 「一生悬命(いっしょうけんめい)」本来的写法应该是「一所悬命(いっしょけhttps://m.18183.com/wp/qt/3778690.html
5.带悬字命的成语带悬字命的成语阳光总在风雨后 精选回答 命若悬丝 释义:比喻生命垂危。 出处:出自《后汉书·邓训传》中的“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经常屯兵,不下二万,转运之费,空竭府帑,凉州吏人,命县丝发。” 造句:吾命若悬丝,专望救援。 用法:作谓语;比喻生命垂危。 近义词: 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奄奄一息:https://edu.iask.sina.com.cn/jy/3e8U63lbsoH.html
6.有个成语叫命悬一线,说的是把性命系在一来自柴璐的微博有个成语叫“命悬一线”,说的是把性命系在一件事上,这事儿还不怎么靠谱,是很危险的。悬住了,天光大亮,春暖花开;悬没了,风吹雾散,灰飞烟灭。但,把命放在筐里的人,穷其一生也无法想像,悬命之人所经历的重复的、覆顶的崩溃与顷刻的、纯粹的满足。一线一世界。 https://weibo.com/2125743653/ykqoF6HCP?type=comment
7.一笑悬命是什么意思?日语中有个成语叫一生悬命,意思是拼命、全力拼搏 而一笑悬命是一个造词,利用笑和生在日语里读音相同这个特点,表达新的含义。就和中文里的“前途无亮”、“食全食美”这一类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至于这个词具体表达什么含义,就留给你自己体会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https://henan.china.com/news/ms/2023/0425/2530427315.html
8.常用四字成语五个字的成语不常见的四字成语五十个 行尸走肉、 金蝉脱壳、 百里挑一、 金玉满堂、 背水一战、 霸王别姬、 天上人间、 不吐不快、 海阔天空、 情非得已、 满腹经纶、 兵临城下、 春暖花开、 插翅难逃、 黄道吉日、 天下无双、 偷天换日、 两小无猜、 卧虎藏龙、 https://www.xdyy8.com/juzi/65976.html
9.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10篇(全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30分)1.把下面的话抄在方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没有意志,理想不过是瞬间即逝的彩虹。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填充成语(4分)①贪lán( ) ②yùn( )酿③mǐn( )灭④chóu(https://www.99xueshu.com/w/file4503w46q.html
10.家庭教育手册小学教案(精选6篇)三、1.表示书读得多成语: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博闻强识、博学多才、满腹经纶、博古通今、汗牛充栋、才高八斗 2.表示“精读”书的成语:咬文嚼字、寒窗苦读、字斟句酌、逐字逐句、倒背如流、举一反三 3.表示“泛读”书的成语:一目十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走马观花、观其大略、浮光掠影、囫囵https://www.360wenmi.com/f/fileorc46rv1.html
11.美篇集锦(一)耳提面命 别开生面 出头露面 独当一面 改头换面 抛头露面 蓬头垢面 千人一面 洗心革面 春风满面 牛头马面 笑容满面 “手”的成语 手不释卷 手忙脚乱 手无寸铁 手足之情 手足无措 白手起家 拱手让人 妙手回春 拿手好戏 拍手称快 七手八脚 束手就擒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425/00/19105182_1028146272.shtml
12.关于生命的成语成语大全关于生命的成语成语大全 关于生命的成语: 爱才如命百身何赎不顾死活毒蛇猛兽爱财如命 爱钱如命溘先朝露临危授命命若悬丝普渡众生 长生不死朝气蓬勃成仁取义出生入死垂死挣扎 恩若再生粉身碎骨蝮蛇螫手,壮士解腕亘古不灭虎口逃生 虎口余生欢蹦乱跳见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4928785.html
13.ABAB式的成语,ABAB的四字成语大全成语词典输入要查询的成语。 按成语结构查询:ABC式AAB式ABB式ABA式ABAB式ABCC式AABC式AABB式ABBA式ABBC式ABAC式ABCD式ABCA式 彼此彼此常用做客套话,表示大家一样。亦指两者比较差不多。 于思于思思:同腮;于思:鬓须茂盛的样子。指胡须长而多的人 彼哉彼哉彼:他。他是什么人 https://www.coatingols.com/05chengyudaquan/jiegou-000q.html
14.一生字成语.doc该【一生字成语 】是由【业精于勤】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一生字成语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识字1》春春暖花开春回大地https://www.taodocs.com/p-969453694.html
15.不可一世造句59、这番情景姬战很满意,不过最前方还有几个刺头将官,既不下跪也不拱手听命,一副双手抱胸不可一世的样子。 60、祂们的悲惨命运,从不可一世的神明变成了无家可归者。神像上的笑容不免也显示出落寞与哀伤。 61、这时,患者觉得飘飘然,于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指手划脚,不可一世。 https://www.hao86.com/zaoju_view_9b8cf943ac9b8cf9
16.汤显祖临川四梦是哪四部作品汤显祖临川四梦是指由于纵欲过度,精力透支,得病而亡。他在死之前命悬一线之时,犹担心自己的后代子孙的未来,原来是在五子十孙都安排妥帖后,还有一位小妾所生之子卢倚尚还没荫袭封位;他更担心的是史书上不能全面留下他的英名,记载其毕生功绩……卢生的一生是得意忘形、恣意享乐、追名逐利的一生,这就是他为人处事的最高原则。https://www.som88.net/14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