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本来小学至高中一帆风顺,没想到自大学以后颇多坎坷,最近家族中有位下一代来咨询考大学的事情,也算是帮我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
先做个总结:大学成绩马马虎虎,但在班里也算是前5,所以就报考本校研究生,居然死在英语上(考了47分,作文题目中希望工程中的“Project”一词不认识,结果可想而知。难得自己后来居然敢做项目管理);工作到3年的时候有人拉我考GRE出国,但是想想研究生考试中的败绩,放弃了,本人一生中最大遗憾之一;工作到6年后考工程硕士研究生,终于知道学习的目的因此特别用心,毕业时英语分数88居然全班最高;工作10年后在专业国际会议和培训上做了几次翻译,和老外骑行长安街……所以,我们能确定自己认识自己吗?不能。正如序言所说,真想和15年前的那个糊涂小孩见面聊一下(肖申克的救赎中,男二号最后出狱前说的就是这话)。
(本段中的炫耀内容请读者自行过滤,呵呵)
下面将主要以学习成绩一般的读者为例,一帆风顺者自有自己的方法,可能是本人没领悟到的。
考了一般大学怎么办,兼谈考研
很多人把考清华北大当作理想,而一旦不成功考中了二线学校,就万念俱焚,其实不然。
第一个出路就是准备考研。唐骏老师写过自传,其中一个就是他在大学里边干什么,大致如下:“我考中大学的时候是个很一般的学生,但是考研却以全系第一名中,因为我有自己的诀窍,我提前看了考研的必考科目,并以之为重点学习。别人用几个月复习考研,而我用了大学4年。”其实几乎任何人用这种方法,都可能在考研的时候考中你心目中的名校,重续你的梦想。
第二个出路是准备考GRE出国。和唐骏老师的思路一样的,用四年而非最后一年准备,是这个策略的核心内容。
前文提到的第二代今年考砸了正在郁闷此事,15年后他会笑对当年的自己的。
选什么专业?
这里指国外留学、在职研究生(工程硕士)等二次求学。
本人本来要学“软件工程”,但后来发现课程都是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内容,换言之已经实践了半斤,剩下的也不过八两,非常缩水,不如自学。所以后来选择了通信专业,结果证明是正确的。后来有位同事考了“软件工程”,说“怎么还没有咱们平时聊天聊的深”。其实不是老师和课程水平问题,是因为课程要考虑那些本科学“通信专业”转过来的同学……所以要借助二次求学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能一味地考虑用擅长的东西换取学位,也不要误解学习能加深理解(与之相比,自学+工作更能)。
考多少分?
很多时候大学成绩都是60分万岁的思想下考出来的,其实不然,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分数非常重要:
1.求职,一个一片60分的成绩单非常打击面试者对我们的信心
2.出国,被申请学校一般都对分数有参考,一个同事刚告诉我,他正为此郁闷中。
在毕业后若干年为成绩后悔的人比比皆是,希望他们能提前看到本文。
什么时候学习?
上课时候学习!
老师喜欢看坐在前面的同学的脸,你一点头老师就会继续讲,你一皱眉老师就会多讲一点,学不好才怪。
学什么材料?
学课本!
与所有其他材料相比,课本是最精挑细选的,尤其是讲课老师自编的课本,考试题多数从中变形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