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谈如何改变命运(上)柯云路

有网友将净空法师在凤凰台讲《了凡四训》的电子版发给我,看后推荐给更多朋友。

熟悉中国佛教历史的朋友们会知道,中国禅宗庙宇“百丈清规”的创始人,著名的百丈和尚。根据他的指示,佛教并非“不落因果”,而是“不昧因果”。这个世界上需要修佛的是凡人,而不是佛。佛已不需要修佛,凡人需要修佛。而凡人只要在世间言行做事,就必落因果。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好象一个人做了损人利己之事,他不可能不遭别人仇恨,也不可能内心完全不歉疚。今天欺世盗名占了便宜,明天就可能青天白日摔个大跤。

对于一般大众,解脱人世苦恼,最初只能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入手,以此逐步改变自己旧的熏习。

而真正修到超尘拔俗的高境界的,那就“不昧因果”了,也即完全不在乎因果了。做尽善事,也没想到一丝一毫善报。

再到了更彻底的程度,根本不分别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了。一切都任心自在,随心所欲,但一切作为都自然而然在利众生。那时就如禅宗四祖道信和尚说的了:“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根本不在视野里了。

然而一上来就讲这样的彻底解脱之道,肯定离我们一般人太远了。绝大多数人可能望而止步。

净空法师讲《了凡四训》,从因果入手,算是一个方便法门。佛教开悟众生讲方便。特别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消费时代,这样讲有其当机之处。这也是他的讲话能够流传较广的原因。

当然,在佛教修为中达到较高境界的人,可能对《了凡四训》不以为然,以为那不够“究竟”。然而,一人之究竟抵不上万人入门之方便。净空法师的苦心该得到理解和尊敬。如果有更多的人因此多善而少恶,这总是好事。

柯云路信箱:keyunlu@vip.sina.com

改造命运心想事成(上)

净空法师

一、立命之学

本书共分四篇,第一篇‘立命之学’。立命是说命运决定有,但是命运是可以改造的。什么人主宰命运?自己。自己主宰命运,自己当然能改造命运,这是立命之学的原理。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余’,了凡先生自称。‘举业’,读书求取功名。了凡先生童年时,父亲很早过世,家境并不富裕,母亲劝他不要念书,希望他能学医,这样既可以养活自己,也能救济一些病苦之人,而且这也是他父亲的心愿。人能有技术谋生,在物质生活上就不会缺乏。如果医术精明,成为一代名医,也可以说是大善知识。

古时候念书,目的是考取功名,志在为社会大众服务,这是好事情。如果没有天分,没有福报,没有缘分,这也是不能强求的。

宋朝名宰相范仲淹,童年的时候遇到一位算命的老先生,他问算命先生:‘你看我将来能不能作宰相?’

算命先生就笑他:‘你年纪轻轻,过分自负!’

范仲淹把话题一转,说:‘你再看看,我能不能作医生?’

算命先生觉得很奇怪,怎么一下从作宰相掉到作医生,就问他:‘这是什么意思?’

范仲淹说:‘唯有宰相跟医生能够救人。’

算命先生送他一句话:‘你有这种心,真宰相也。’

后来,他果然做了宰相。由此可知,范仲淹从小立志是以救天下为己任,所以勤奋好学,目标不是为自己,是为帮助社会、国家,帮助世人离苦得乐。

从这个故事就能体会到古人读书志在圣贤。何谓‘圣’?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与因果道理通达明了的人,这是圣人,在佛门称为佛菩萨。所以,佛菩萨是人,不是神,也不是仙,是个明白人。凡夫对于宇宙人生真相不清楚,是个糊涂人。所以,佛劝导众生要学佛,学佛就是学做个明白人,不要做糊涂人。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

‘慈云’,比喻佛陀的教诲、教学。‘慈’是爱,‘云’代表无心,就是无私心;‘慈云’就是无私心的大爱,以真诚的爱心,清净的爱心,平等的爱心,爱护一切众生。‘寺’是古代朝廷永久设立,直属皇帝管辖的一级单位。在当时建立佛寺主要的工作,第一是将梵文经典翻译成中文,第二是讲经教学。所以,佛教是佛陀教育,不是宗教,这是我们要辨别清楚的。

中国从后汉以后,教育有两大主导:一是佛陀教育,一是儒家教育。儒家以孔孟为主导,由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负责推动儒家的教育;佛陀教育直接由皇帝亲自推动。所以,佛教在中国民间的影响远远超过儒家,全国各地寺院林立。

佛教寺院都是教学的场所,中国古代学校少,大多数人都到寺院来读书。寺院藏经楼就像图书馆,不仅陈列佛教典籍,诸子百家、三教九流的典籍无不收藏,内容非常丰富。出家人都是有学有修的学者,所以读书人借住在寺院,既可以利用藏书,有疑问时也可以向出家人请教,这是寺院真正的功能。可是现在几乎变质了,这是非常可悲的一个现象。

我们称出家人为法师,‘师’是老师,遵照佛陀的理论与教学方法,自己如是修行,亦如是教化众生。佛教教学是多元文化的教育,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宗教,有教无类,平等教学。只要你肯学,法师认真教导,而且都是义务,不计报酬的。

了凡先生十五岁时,在慈云寺遇到一位老人,‘修髯伟貌’,胡须很长,相貌魁梧。‘飘飘若仙’,不像是凡人的样子。了凡先生看到之后,对老人生起恭敬心。由此可知,人能不能成就,就在这些地方看,一分恭敬就有一分成就,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成就。了凡先生从小家教好,虽然年纪轻轻,处事待人接物很懂规矩,这才能讨人欢喜。

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

这个老人告诉他,你是作官的命,明年就会考取秀才,为什么不读书?他就把母亲教导他不要念书,去学医的缘故告诉老人。并向老人请教贵姓,从何处来?老人告诉他,姓孔,云南人,得邵康节先生《皇极经世书》之正传,从定数上来看,应该传给你。

《皇极经世书》属于高等数学,一个人的命运,乃至国家、世界的命运,都可以从《易经》卦数来断定。

孔先生何以一见了凡这位十五岁的小孩,就要把自己平生所学传授给他?这是缘分,同时也是了凡先生好学,知道礼敬,谦虚、诚恳,这是他本身具足法器的资格,所以有条件接受大法的承传。

如果你对于学问、德行、道业没有诚意,对于长者没有敬意,纵然遇到贤德之人,人家想传授给你,你不能接受,也无可奈何!古时候,高僧大德以及世间的学者,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传人。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自己一生纵然建功立业,成就辉煌,如果没有传人,他死了,事业也就告终。这个成就不是真正的成就,圆满的成就一定要后继有人。如果是真实伟大的成就,他的传人成就必定在他之上。所以,他要全心全力栽培他的传人,决定没有嫉妒、障碍,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余引之归。告母。母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余遂起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

‘开馆’就是教私塾。了凡先生引导孔先生回家,并告诉母亲。母亲说:‘好好招待他,并试试他算得灵不灵?’一试,果然很灵。因此,他对孔先生的推算就有信心,也生起读书的念头。于是跟他的表兄商量,到郁海谷先生那里寄学,了凡先生就拜郁先生为师。

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

‘提学’,相当于现在一个省的教育厅长。‘补廪’,廪是廪生,这是秀才的一个等级,领取国家发给的米粮,相当于现在的公费生;但是有一定的名额,有缺额才能补。‘当贡’,贡生是秀才的最高阶级,廪生为其次,贡生就有资格入太学读书。‘大尹’,县长。

孔先生替他推算说:‘你明年县考秀才是十四名,府考是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是十六岁,果然考取了,而且名数完全吻合。可见得孔先生算命的功夫相当高明,他不是江湖术士,他是个真正有实学的数术专家。

了凡先生经过这一年三次考试,与孔先生所算完全相符,这才真正相信命运,于是请孔先生为他算一生的吉凶祸福。孔先生告诉他,你在某年参加考试考第几名,某年你可以补廪,某年当贡。你在出贡后某一年,就会当选四川大尹,在任三年半就要告老还乡。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寿终正寝。可惜命中无子。他就将孔先生为他算一生的流年休咎,做了备忘录。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及食米七十余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

‘悬定’就是算定。‘宗师’是当时的提学,管一省的教育。自此以后,每年读书考试,名次都被孔先生算定,丝毫不差。唯独他当廪生,领国家九十一石五斗米粮,就能从廪生升到贡生,这一点好像算得不太准。因为他领廪米七十余石时,屠宗师就批准补贡生。因此,他心中开始有了疑惑。

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署印’,代理提学。‘五策’,五篇论文;‘奏议’,从前大臣对皇帝建议的这些文字。‘博’,见闻广博,学识丰富;‘洽’,对理论了解得透彻;‘淹’,文义透彻;‘贯’,功夫一贯。

这种人是标准凡夫,而我们连一个标准凡夫都做不到,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到处妄求。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哪里求得到?

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己巳归。游南雍。未入监。先访云谷会禅师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

‘燕都’,北京。‘南雍’,南京的国子监(国家大学),升为贡生就要到国子监念书。

在北京住了一年,他终日静坐,不阅文字。既然一切皆是命,想什么都是枉然,所以把妄念止住了。实在说,他是被命运所拘,无可奈何。

第二年,他从北京回到南京的国子监。在没有上学之前,先到南京栖霞寺访问云谷禅师。‘云谷’是大师的号,法名是‘法会’。云谷禅师是当时佛门的一位高僧大德,十九岁开始参学,寻师访道,开悟之后,韬光养晦,专做苦行。以后被一些地方名士、官员发现,帮助大师复兴了栖霞道场。但是他老人家无意于名闻利养,在山后人迹罕至的‘天开岩’苦修。

大师平常接众,不管谁去访问,一句话都不说,丢一个蒲团叫你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了凡先生去参访,跟云谷大师对坐三天三夜,未曾说一句话。

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

云谷禅师说:‘凡夫所以不能成为圣人,就是因为妄想、分别、执著缠缚,心定不下来。你静坐三日,不见你有妄念起来,这是什么缘故?’平常很少说话的云谷禅师遇到了凡先生,跟他说了这么一大堆话,这也是特别的缘分。我们要晓得人与人之间确实有时节因缘,他遇到云谷禅师,这才开始转变命运,‘立命之学’就是云谷禅师传授给他的。

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死生。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他说自己的命运被孔先生算定,‘荣辱死生,皆有定数’,二十年没有丝毫差误,想起心动念也是枉然,因此把心定下来了。

了凡先生一生如果按照命运过日子,到五十三岁寿终正寝,一生没有大过失,来生肯定不堕三恶道,这是标准凡夫。凡人只要有妄念在,就不能没有数;也就是说,你就不能没有定命。如果没有妄念,就能超越命运。了凡先生能改造命运,但是并没有超越命运,不过这已经非常难得,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莫大的鼓舞,我们应当认真努力向他学习。

为什么云谷禅师没有把高一层超越命运的方法教导了凡先生?这就是观机授教。这些有道德的高僧都有能力观机,观察你是上根、中根还是下根,应机说法,所以一切众生遇到这些高人没有不得利益的。观察了凡先生的本质、天赋,他是中等的根性,对中根当然不能说上法;说上法,他不能接受。因此,说法必须要契理契机,法不契机,等于是闲言语。

我们要相信,任何一个人都有命运,都有定数,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了凡先生一生的命运被人算定,因此他清楚自己一生所行的方向、目标,就照著命运过日子。我们可怜,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在茫茫人海中盲目摸索。如果在摸索的过程中随顺烦恼,就会造作罪业,造罪业会损福减寿,这种情形在社会上比比皆是。善根福德深厚之人,虽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但是心地善良,无非分之想,存心、行事都能守规矩,不做伤天害理损人利己之事,必定替自己增福增寿,不知不觉当中就得福报。

现前的社会,这个大环境是古今中外有史以来没有过的浊恶。凡夫之人不可能不受环境影响,环境不善,造不善业的机会就多,而且不知不觉在造。李老师曾经讲过一则故事,从前有个地方发生了一件儿子杀父亲的逆伦命案,这件事在从前是不得了的大事,结果这个儿子处以死刑,皇帝并下命令将县长撤职查办。县长犯了什么过失?这个地方是你统治教化的区域,你教化出这样一个大逆不道的人,这是你的教育失败,县长撤职,巡抚(相当省长)记过。这种行政处分还是其次,朝廷下令将那个县的城墙拆掉一个角,这就表示这个县出了一个大逆不道的人,这是全县人民的耻辱。

这种事在现在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由此可知,古时候的教学跟现在的教育相比之下,我们就能明了,何以古时候社会能长治久安,人民生活幸福美满,而今日无论是富贵贫贱,普遍都不幸福、不快乐。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这里面有定数。我们每天起心动念、语言造作,导致定数都在变化。如果变化的幅度不大,与你的定数就不会差距太多,一般算命看相的都能算得很准。如果我们的恶念善念、善行恶行变动很大,就把定数改变了。如果你有大善,你命本来不好,它会变好;如果你造的是大恶,你命本来很好,就会变坏。

尤其在现代社会,事事都在诱惑人,人心如何能定得下来?所以,今天修道、做学问不容易成就。在这个时代,学业、道业有成,都要有相当的善根、福德、因缘。你有善根,能够明理;你有福德,面对一切诱惑,不会起心动念,这是真功夫,这是真福德。

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

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我本来以为你是一个英雄豪杰,原来你也是一个凡夫。何谓豪杰?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个人就是英雄豪杰。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妄念,不是普通人能做到,了凡先生做到了。

我们从这个地方要真正省悟过来,看看云谷禅师如何开导教化了凡先生,如何帮他将这些错误的观念扭转过来,这是真实的学问。了凡先生能接受、能明了,这是他的善根。能深信不疑,依教奉行,这是他的福德。有善根、有福德,又遇到好的善知识开导他,这是因缘。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具足,所以他改变了命运,道理在此地。

问其故。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

‘人未能无心’,这个心是指妄想心,就是起心动念。云谷禅师告诉了凡先生,只要起心动念,你就有数;换言之,只要起心动念就有命运。什么人能超越命运?没有妄念的人,没有妄念的人是英雄豪杰,不为命数所拘。云谷禅师举两个例子:极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长,所以他的命算不出来;极恶的人,多半是过去生中修大富大贵,因为造恶把福折损了,虽折损还有余福。譬如,秦始皇作皇帝时,短短几十年就把过去生中修积的福统统享尽,两代就亡了。如果他能修德积善,不造违理的恶事,他的福报能传很多代。明太祖朱元璋传十七代。如果他作帝王时,胡作妄为,造作恶业,就不可能有这么多后代子孙。云谷禅师告诉他:‘你这一生会被命运拘束住,是因为你还有妄念,不能算是功夫,只可以说是个标准的凡夫。’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了凡先生听了之后,反过来向禅师请教。了凡先生问:‘人既然有命运,命运能够逃避吗?’禅师告诉他:‘命是由我作,福是自己求。’。我们要相信,古圣先贤、诸佛菩萨是过来人,他们对于这个事实真相彻底明了,丝毫无误。命数从哪里来的?用科学家的说法,一般讲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在理论上说,空间是无限的。我们在人道,生活在三度空间,对于四度空间以上维次的众生,我们就不知道。今天科学已经证实有十一度空间的存在,但是如何突破空间维次,还在研究中。空间维次突破了,就知道过去、未来,清楚明了过去造的是什么因,现在得的是什么果报;这一生造的是什么因,来世是什么果报。这不是推算,这是现量境界。孔先生是从《易经》数理上推断,推断的相当正确;但是不敢讲完全正确,因为只要有丝毫误差,结果就完全不相同。但是如果能够突破空间维次,就决定正确,因为过去、现在、未来是亲眼所见。

古印度婆罗门教、瑜伽、数论这些大师们都修禅定,都有这个能力,因此六道之内的空间维次,他们几乎完全突破,所以他们很清楚六道的状况。但是他只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六道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他就不知道了。因此,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就是为了这些人有能力观察到这些境界,但是对于这些境界还有许多疑惑不能解除。所谓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所以释迦牟尼佛应化到这个世间,为我们说明这些现象之所以然。

不同维次的空间是怎么发生的?佛告诉我们,都是从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我们冷静思惟观察,众生的妄想无量无边,前念灭了,后念就生,一天不知道起多少个妄念,不知道有多少分别、执著,才造成不同维次的空间,造成种种不同的现象。佛常讲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佛一语道破宇宙人生现象的根源。就像萤光幕上现的相,这是心现的;这个相能活动、能产生变化是识变的,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它能将现象变得非常复杂。

既然起了妄想、分别、执著,我们想要断除,问题是断不掉,妄念还是一个接著一个,这就是我们的功夫不得力。虽然从经教中明白了,深信不疑,这只是解悟,没有契入真实的境界,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因此,解悟之后要把这些理论、方法落实在生活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境界,这样才能解决问题,于是才说‘命由我作’。

我们动一个善念,利益别人,利益社会,利益众生,果报是福。我们动一个恶念,损人利己,果报是凶、是灾祸。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是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的果报,所以说‘命由我作’。真正明白通达的人,肯定这个说法与事实,他在这一生当中,无论遭遇什么样横逆不善的环境,决定不怨天尤人;反过来怪自己,我自己造作不善,才受这种苦报。明了之后,福要自己去求。怎么求法?改过迁善。

早年,章嘉大师劝我出家,弘扬佛法,这是他老人家为我指出一条明路。我跟大师三年,奠定我学佛的基础。以后我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学教十年。尔后这一生,福自己求。从二十六岁开始学佛,我就小心谨慎,依教奉行。年轻时,看相算命的说我过不了四十五岁。四十五岁那年,果然害了一场病,我不看医生、也不吃药,因为我明白医生可以医病,不能医命。所以,关起门来念佛,求生净土。一个月之后,身体慢慢好了,就继续从事于讲经弘法的工作,再没有生过病。记得有一年,甘珠活佛告诉我:‘净空法师,从前我们都在背后说,你这个人很聪明,可惜没有福报又短命。你这些年弘扬佛法,命运完全转过来了,不但有福报,而且很长寿。’

所以,命可以改,改命的方法就是觉悟之后再不造恶,起心动念为别人想,为社会想,为众生想,不要为自己想。然而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了凡先生做了十几年,感应才现前。我自己差不多做了三十年,感应才能觉察。到晚年,确实甘珠活佛讲的话应验了,愈来愈顺利,心地也愈来愈清净。我今天在这个世间为别人活,不为我自己,自己没有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早就放下了。印光大师晚年常说:‘我一无所有,也不怕死。’我现在差不多也入了这个境界,自己一无所有,真的也不怕死。死对我来讲是一桩欢喜的事情,因为我知道死了到哪里去。明白生从哪里来,死往哪里去,这就是‘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了凡先生改命运改得很辛苦,我这一生很幸运,比他改得顺利。原因是我始终没有离开老师,老师常在身边督促、指导,十三年的耳提面命,这个利益太大了。年轻时虽然很用功,但是没有达到古人所讲的标准,给自己打分数,充其量也不过六十分刚及格而已,现在大概能到八、九十分,所以效验愈来愈明显。

有人问我:‘法师,你怎么修的?你怎么教人?’我结合自己五十年的修学心得,写了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前十个字是存心。无论是物质环境(顺境与逆境)、人事环境(善缘与恶缘),我们必须在境缘当中磨炼自己,一定要以真诚心处事待人接物。别人用虚妄心对我没有关系,那是他,与我不相干;甚至于他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与我都不相干。自己要一味真诚待人,这样转祸为福就转得快,灾消福来。

平时以清净心处事待人接物,清净就是一尘不染,顺境不起贪恋之心,恶境不起嗔恚之心,永远保持自己清净平等之心,自然常生智慧。爱护一切众生之心油然而生,就是慈悲心。慈悲心,二、三年就有效验。印光大师早年住的寮房有蚊虫、跳蚤,他的侍者想把它们赶出去。大师说:‘不必,有它们在显示我自己修行的德行不够,不能感动它们。’大师到七十岁以后,这些蚊虫等果然不见了。我现在也七十多岁了,以前我居住的房子也有蚂蚁、蟑螂,这两年逐渐少了,我很欢喜有了效果。

我在图文巴的小道场,刚开始蚂蚁、蟑螂、小虫很多。山上住了两位同修,我告诉她们决定不杀生,对于它们要以清净心、恭敬心、真诚的爱心来对待;不但不可以伤害,连害它们的念头都要断绝。看到它们,我们合掌称‘蚂蚁菩萨,蟑螂菩萨’,我们要以这样的心对待它。告诉它,我们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房子是我的生活环境,房子外面是你们的生活环境,希望我们和睦相处,互不干扰。这一年半以来,蚂蚁少了百分之九十,不像从前成群结队了。不仅对这些小动物如此,对植物也不例外。我们花园里种了很多树木花草,还有蔬菜,我们也是用爱心对待它们、照顾它们,花开得特别美、特别香,这些小树、蔬菜长得特别好。我们不用化肥,不用农药,纯以爱心来照顾,因此树木花草都有感应。

这些都是说明‘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是我五十年学佛所体验到的,命运完全转过来了。虽然不敢说得大自在、大圆满,但是接近自在、圆满了,有信心可以得到。

‘诗书所称,的为明训’。古圣先贤著作中所说的训示,我们要相信。‘我教典中说’,‘我’是云谷禅师,‘我教’是佛教。佛经讲:‘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我早年学佛,心里也是有希求,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他老人家教我求的方法,说得比云谷禅师简单,非常有效,他说:‘你真心祈求,没有感应,这是自己有业障。障碍不在佛法那一边,障碍在自己本身,只要消除业障,有求必应。’我向老师请教:‘如何消除业障?’他说:‘忏悔。’忏除业障绝对不是拜梁皇忏、拜水忏,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什么是实质?后不再造。譬如,我们起了不好的念头,说了不善的言语,做了不好的事情,现在知道这是罪过,从此以后不再犯错,这是真忏悔,如此方能消除业障。假如你在佛菩萨面前念经念咒,念完之后再造,造了以后再去念,以为这就是忏悔,那你完全错会了佛的意思。

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

了凡先生进一步向云谷禅师请教,孟子说:‘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是我可以求得的,功名富贵乃身外之物,如何能够求得?

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了。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

云谷禅师说:‘孟子的话没有错,是你错解了。’错解在什么地方?此地没有多说,但是若能细心体会前面所讲的,这两句话自然能明了。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方寸’指我们的心地,祸福吉凶都是念头变现出来的,不离方寸。

‘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我们求感应,从哪里求?从真心中求。所以,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懂得求的道理与方法,如理如法的求,哪有求不到的!世出世间最难的是成佛,成佛尚且可以求得,何况世间功名富贵!

求,最重要的是通。何谓‘通’?就是贯通空间维次。用什么方法贯通?真诚心。何谓真?真就是没有妄,丝毫虚妄都没有。何谓诚?曾国藩先生说:‘一念不生是谓诚。’。佛法讲‘无妄念’,这叫真诚。真诚心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从真心本性变出来的,你把真心本性找到了,哪有求不得的道理!这些理事,释迦牟尼佛在大乘经论讲得太多了,稍稍涉猎大乘的人都知道。什么人得受用?依教奉行的人得受用。如果你只会读经,不了解经义的道理,不能将这些道理、方法落实到生活行为上,你得不到利益,还是不通。不通,虽有求,不会得感应。

所以,我对于经典所说及老师的教诲,深信不疑。‘从心而觅,感无不通’这八个字,就是有求必应的理论与方法。求在我,不独道德仁义可以得到,连身外之物,譬如功名富贵也能得到,内外双得,这是求有益于得也。

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道’是求的方法与理论。不论是求内在的德行,或者求外在的资生之具,只要反躬内省,向内心里去反省,回头是岸,就能求得到。如果你不能反省,不能充实自己的德行,只是向外攀缘,那就‘求之有道,得之有命’。譬如,现在有许多商业钜子出书,写自己努力奋斗的成功经验与教训,提供一般人做参考。你用他们的方法去求,你要是得到了,那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没有,你还是得不到。为什么?你不是向真心求,不是向心性求,这种求法必然是‘内外双失,故无益’。

因问孔公算汝终身若何。余以实告。云谷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余追省良久。曰。不应也。科第中人。类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岂宜科第哉。

云谷禅师问:‘孔先生算你这一生的流年如何?’了凡先生如实报告。云谷禅师说:‘你自己想想,你应不应该得科第?应不应该有儿子?’他想了很久,说:‘不应该。’了凡先生是个读书明理之人,他能找出自己毛病之所在。‘科第中人’是指官场中的人物,都是有福相之人。我自己福太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没有从基础上培养自己的福德。‘不耐烦剧’,不愿意做太繁琐的事情。‘不能容人’,心胸狭小。‘时或以才智盖人’,喜欢出锋头,压制别人。‘直心直行’,此地并不是指古圣先贤的教诲,如《维摩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直行是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里是指心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是习气毛病。‘轻言妄谈’,说话不经过大脑,随便妄说。这些都是‘薄福之相’,他了解自己有这么多的毛病,天天造业,当然无法考中功名。这是说明他不应该考取功名的原因。

THE END
1.如何改造命运:福禄寿三星高照(建议收藏)这个世界,一切法相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修善法就是善因,善法成就,就是善业,善业成就,一定得到福报,因缘果报的道理是绝对的。就佛法来讲,修善法可以改善自己的命运。一般人喜欢找人改命、改方位、改风水,其实一切皆有因缘果报,想靠他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作法便流于糊涂、颠倒。想要改变命运就要从修善法做起。 https://www.douban.com/note/673266432/
2.160年前的这三场战争,如何改变近代中国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沽之战可以说是晚清国运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导致清政府的权威开始走向没落的开始,之后英法联军攻陷北京,更多的屈辱接踵而至,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中走向解体已成必然,而近代中国的命运从此更加苦难与曲折。 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满朝上下后知后觉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167231
3.先天命不能改,后天运可以变,如何运,才是改变命运的关键有兴趣的家人朋友,整理文字很费事,想听完整的内容案例,还有三十多分钟。 点击“中医生活化——接近自然的疗法”了解更多中医理念。 善恶是非只是认识里的方便划分。你当下的言行思想正在塑造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是自作自受,他人无法代替。仅供参考,请自斟酌。给予和接纳都是生命温馨的绽放~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314/23/3552233_1021550350.shtml
4.如何做到知命和改命?这里所说的改变命运是如何改善自己的现状。在已有的基础上生活的更好。 改善命运怎样入手? 一、想改变命运首先要改变自己。 自己不能改变就谈不上改变命运的话题。命运是随着自己的选择而发生的一些细微的改变,导致人生的经历不同。八字相同的人,命运不同也是因为生活环境和自身选择与眼光不同。改变自己能让自己在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343011978&efid=FleHuMuNIKRYDDUEcvkJkw
5.知识如何改变命运?CCTV节目官网CCTV10更新时间:2010年01月11日 06:26 视频简介:毕业于武汉大学的优秀学生杨元元,考研多年终于如愿以偿,因为家庭贫困等诸多原因她的母亲睡在学校寝室里,学校的宿舍管理员劝其母亲搬走并说了一些刺激的话,杨元元用两条毛巾自杀身亡,本期节目请来嘉宾和学生对杨元元的离去进行了讨论和建议。(大家看法 2010年 第10期)?http://tv.cntv.cn/video/c10484/ec4a184a693a432837fc58b8080cc26d?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6.我想改命改运,八字改命改运方法大全逆天改命的9种方法,早用早好 2024-10-17 俗语:五十知天命!然年过半百,知命又如何?不然。命运如何,早知早改,科学地看待问题,以果推因,制定策略,计划实施,心想则事成。 根据前人总结,命和运是不同的,命和运又是辩证统一的。命是命,运是运。 http://www.jsfctech.com/yx/sgj95j7/
7.个人运程差怎么解决,运程差如何改变好好拜 ,积德行 。切记不要 ,吃蛇龟狗 肉,以及海鲜,这样会损掉大量 ,非常惨。 徒常做三件事来改 命运,增加 :一 ,最好 ;二多 ,坚持 ,三天天 或 。经常念 ,家里可以 ,常去放 ,努力地反省,积德行 ,尽量做好本分,人缘和运气一定会好起来的。 https://adgic.com/post/E22144028110.html
8.如何改变运势(命运)如何改变人的运势(命运) 人从生下来开始,有不同的命运。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要知道为何人的命运不一样?这是因果定律作用的结果。 这里有先天和后天的结果。先天就是你的前世做了好事还是坏事,今生才有富贵还是贫穷,健康还是多病的结果。先天还有从父母遗传的基因,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和智慧程度。 https://www.meipian.cn/4yjqhlgq
9.CCTV.com随着30年时间的推移,我们再度重新审视中国高考制度,却发现由于高考承载的期许和梦想层层加码,各种利弊得失正在逐渐显露出来。高考本身也已不堪重负,高考能否改变命运,高考路在何方?今年正好是中国恢复高考30周年,高考为选拔人才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确实也存在很多问题,高考肯定要改,但不能取消。 https://news.cctv.com/education/20070610/100719.shtml
10.功德人生观念、信仰、结缘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持戒也能移转变我们的命运。持不杀生戒,可以转短暂的寿命为长寿;持不偷盗戒,可以化贫贱的生活为富有;持不邪淫戒,可以保持家庭的幸福美满;持不妄语戒,可以获得别人的信任赞誉;持不饮酒戒,可以常保身体的健康以及理智的清明。持戒能将原本坎坷的遭遇改变成福乐安康的命运。 https://m.fygdrs.com/h5/news.html?t=2&id=75387
11.祁蓉‖弄潮40年那些潮水的方向,那些被改变的命运……未来的40年会发生什么,我们无从知道。但我们唯一确定的是,在这场迄今人类最宏大、最能体现智慧光芒与勇气胆识的艰难探索中,无论个人命运如何跌宕起伏,时代的浪潮,只会也只能,向前,向前! 而迎着潮水的方向,总有人不甘沉浮,搏击潮头,让时代变得生动,让自己变得不凡。 http://scdfz.sc.gov.cn/whzh/slzc1/content_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