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1.22甘肃
第四单元同步测试卷
测试内容:八上第4单元
注意事项:
1.答卷前,一定要保持稳定呼吸,不要焦躁,要自信,相信自己能找到答案!
2.拿到试卷后,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指定区域内。
4.越狂躁,越容易粗心,和答案失之交臂!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7分)(2023宁夏吴忠·八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①________,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②________;家庭suǒ屑便往往③________。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滢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里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suǒ()屑情郁()于中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根据上下文,将“触他之怒”“触目伤怀”“发之于外”分别填入文中①②③处横线上。
【答案】(1)琐yù
(2)晶滢晶莹
(3)触目伤怀发之于外触他之怒
【解析】(1)琐屑:细小零碎的事。“琐”,细小,零碎,注意字形。
(2)晶莹:光亮而透明。
“莹”本义是指玉色光洁,又可指似玉美石,引申义表示光洁像玉的石头。“滢”是清澈的样子之意。
发之于外:(情绪闷在心里,自然)在外表要流露出来,要发作出来表露出来的意思。故放②处合适。
2.(2分)(2022·河南南阳·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上古时期,古琴便被儒雅君子列为“琴、棋、书、画”四大雅好之首。
②琴由于和文人雅士的艺术审美活动联系在了一起。
③古琴,亦称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④因此,操琴弄曲,或聆听琴曲以心解心,就成了衡量一个人修养的标准之一,成了抒发心志的寄托。
⑤《诗经》中就有“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记载。
A.①④③②⑤B.③⑤②④①C.①⑤③②④D.③⑤①②④
【答案】D
【解析】考查句子排序。
③句总起介绍古琴,为领起句。⑤句引用《诗经》的句子来说明古琴历史悠久。①句说明上古时期古琴的地位。②句承接①句,说明古琴与古代文人君子紧密联系。④句中“因此”总结全段文字,总结说明古琴在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句子排序为:③⑤①②④。
故选D。
3.(7分)(2022吉林长春·八年级长春外国语学校校考期中)请你根据批注内容完成古诗文鉴赏方法学习小卡片。
鉴赏角度
诗文举例
批注
叠词
①,。(王绩《野望》)
名词叠用,渲染了一幅日暮时分苍凉、寂静的秋日山林图。
②。(崔颢《黄鹤楼》)
形容词叠用,写出白云缭绕不绝,世事沧桑变化。
修辞
③,。(李白《渡荆门送别》)
巧妙运用拟人,表达作者对故乡山水的眷恋之情。
④,。(郦道元《三峡》)
运用夸张和对比,写出三峡夏季水流迅猛的特点。
【答案】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白云千载空悠悠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解析】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以下字形特别容易写错:落晖、怜、御、疾等。
4.(8分)(2023山东菏泽·八年级统考期末)八年级开展以“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材料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端软件也应运而生,针对学生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因其强大的自动解题功能,受到学生们的追捧。不少学生将“帮做作业”软件视为珍宝。
材料二:据一位初二学生小华说,只要下载了这些作业软件,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用软件来问作业也成为时下学生做作业的时髦方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两则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2)针对众多学生使用“作业软件”这个情况,你班准备开展“使用作业软件利弊谈”活动,你认为使用作业软件弊大于利,请你说一说使用作业软件有哪些弊端?
(3)你班将于1月12号在班级开以“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班会,你作为班级代表去邀请你班的语文老师参加此次班会,你怎么和语文老师说?
【答案】(1)作业软件种类多,操作简单,解题功能强大,深受学生青睐。
(2)一遇到问题就使用“作业软件”,久而久之不愿独立思考问题,会产生依赖心理;对于自觉性差的学生,“搜作业”就变成了纯粹的“抄答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解析】(1)考查材料内容概括。
根据材料一“因其强大的自动解题功能,受到学生们的追捧。不少学生将’帮做作业’软件视为珍宝”,材料二“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可概括内容为:作业软件种类繁多,操作简单,解题迅速,深受学生群体喜欢。
(2)考查语言表达。需要写出使用作业软件的弊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3)考查语言表达。
二、阅读与鉴赏(46分)
(一)整本书阅读
5.(4分)八年级同学开展了“品读《红星照耀中国》,重温红色革命历程”系列活动,小明读完作品后,想做一个关于毛主席的读书卡片,请你帮她完成。
伟人的平凡
籍贯
湖南
饮食爱好
嗜辣
事迹及性格特征
A、长征中,除了生病的那几个星期,他和普通战士一样都是步行。
性格特征:①。
B、他和他的夫人住在两间窑洞里,四面简陋,所有的财物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
性格特征:②。
阅读
启发
③。
【答案】与士兵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艰苦朴素(意思相近即可)示例1:人人皆平等,要学会与人平等相处,互尊互敬。示例2:生活条件虽然好,也要理解艰苦朴素精神的内涵,不铺张浪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考查名著知识。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其他的还有很多。
①由“他和普通战士一样都是步行”可知,毛主席不搞特殊化,和普通战士们一样要求自己,和大家同甘共苦。
②由“四面简陋,所有的财物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可知毛主席生活简朴,艰苦朴素。
③阅读启示可以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去提炼概括。“与士兵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启示我们要学会和他人平等相处,互相尊重,人和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不要歧视他人。由“艰苦朴素”启示我们不要铺张浪费,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二)现代文阅读
(14分)(2023·四川广元·统考中考真题)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向南
①那一年七月,苏轼必须继续向南。
②眩怀丧魄,他这样形容自己从大陆渡向海岛的感受。烟波浩渺,水天苍茫,那一刻,他心境也不免黯然如灰。他以为登上岸时,双脚所踏必定是一片荒芜凄凉的不毛之地。
③船驰近黑黢黢的岛。他看到儿子苏过的眼眶瞪大了。循着过的眼光望去,他也不免惊奇了。原来岛并不荒凉,植物多么兴盛,浓密的树木高矮错落次第排开,藤更是恣意纵横缠绕。那些骄傲地高高戳立的便是传说中的椰子树吧?居然如同一管大笔,羽毛状的叶子在风中摇曳有致,仿佛憋着一股劲向着天空抒写无尽的诗意。而天则蓝得纯净而饱满,恰似一张幽远深厚的大纸酣畅铺展。
④双脚踏上岸时,苏轼微微吁了一口气。既然这里能够万物生长,他为什么不能呢?于是和儿子过一起动手,在椰树林里苟且搭个简陋的小屋子,能遮风即可,能挡雨便行。屋子落成之时,他绕着走了几圈,觉得与前辈杜少陵那个为秋风所破的茅屋相比,自己的新居简直可以称为豪宅了啊,何况周围有槟榔树与椰树相掩相伴,环境上佳,空气绝好,心情不免就畅快了起来。他居然给这样不足挂齿的陋室也煞有介事地取了一个名字,叫“桄榔庵”。
⑤夜深人静时,透过窗子看到外面与海浪一起翩然起舞的椰树,几分凄然之下,又有几多安慰。他喜欢这树。那么笔直地一路向上伸长;全凭一己之力,骄傲地把累累果实挂在最高处,不枝不蔓,不虚与委蛇,不矫情做作,也绝不向世俗低头俯就。这些都多么合他胃口,自始至终,他都要求自己如此做人。既然世间找不到太多高洁的同道之人,那么与树为伍,也是一种幸运。
⑥种椰树的当地黎族百姓有着那么多与宫廷间阴谋算计格格不入的敦厚善良,他们不问他来自何处,也不问有着怎样的跌宕身世,仅当成一位普通的远方来客,笑脸相迎,礼貌相待,有时候早上门一开,会猛然见到一坨鹿肉赫然摆在那里,这是夜间哪位猎人在这一带收获后的顺手馈赠。
⑦已经多少年了,恶意曲解与无端诬陷如影随形,虽时时如履薄冰地小心翼翼,大祸也仍然如此密集地接踵而至。而在这里,在这个天远地阔的海岛,刹那间紧紧捆绑得他难以呼吸的绳索一下子挣脱了,他整个人猛然一松。真是畅快啊!
⑧他又开始挥毫写诗作赋,并且诗句里款款跳动起轻快、诙谐与热腾腾的田园气息。墨香从桄榔庵飘出,这是岛上稀罕的气味,它们丝丝缕缕随风荡开,把那些渴望读书识字的年轻人次第吸引。
⑨苏轼有事可做了,摇身一变,他不再是狼狈不堪的遭贬之人,沐着椰风,顶着烈日,他已经有一个很光鲜的角色:教书先生,他做得很投入,或许也已经冉冉涌起几分陶醉了。偶尔抬眼北望,烟雾迷蒙,除了亲情的牵挂尚且割舍不下之外,他不再有其他丝毫念想。
⑩他没有想到有一天居然要离开岛,因为旧皇驾崩了。
他有一阵回不过神来,要走吗?不走似不近常理,何况他不走,年纪轻轻的儿子过也必定留下来陪他终老,这对过是不公平的。可是,一旦走,真的要走,他又是多么的不舍!已经三年,三年的时光里他在这个岛上共写诗一百二十七首、词四首、各种表、赋、颂、碑铬、论文、书信、杂记等一百八十二篇。真不算少,垒起来都快等身了。人家让他死,他却好好地活着,活得越来越好。
公元1100年5月,他终于还是动身了。在他离去后的第九年,他的弟子符确赴京城会试、登已丑科进士,填补了自隋朝科举设考以来海南岛从无进士的空白。这只是一个起点,之后士子蜂起,接二连三,岛上共出了十二位进士——这算是苏轼献给海南的一个礼物吧?当初向南、再向南,他心灰意冷过,但岛安慰了他,于是他也回馈了岛.
只是没有料到,终于北归时,他却在途中病倒了,那么突如其来与猝不及防。三年的呼吸吐纳,他已经成为地道岛民,一旦回到曾经的故土,老迈的身体却无法再适应,千汤万药都挽留不住,最终仍撒手西去。
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我在海南岛上看到植物纵横交错遍地疯长,每一寸绿都绿出明亮而蓬勃的油光。忽然想,会不会正因为苏轼目光抚过这些树木、双脚踩过这片土地,于是万物才获得更多的生机?
6.(3分)阅读全文,梳理情节,补全表格。
经历
未上岸时
初次上岛
①
远离朝堂,融入百姓
②,教书育人
即将北归
心境
黯然如灰
惊奇
畅快
轻松畅快
陶醉
③
7.(4分)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下列语句。
(1)仿佛憋着一股劲向着天空抒写无尽的诗意。(修辞角度)。
(2)这是岛上稀罕的气味。(理解句意)
8.(3分)作者在文中三次描写海岛上的树木,请分别分析其用意。
9.(4分)如果你把此文推荐给其他人,请结合文本,从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的角度阐述理由。
【答案】6.搭建新居写诗作赋(教书先生)不舍7.(1)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椰子树姿态优美、摇曳有致的特点,表现了苏轼对椰子树的喜爱之情。
(2)海南岛教育落后,缺少文化气息。8.第一次描写了海南岛树木葱茏的景象,表达了苏轼的惊奇之情;第二次描写了椰子树不枝不蔓,不虚与委蛇,不矫情做作,也绝不向世俗低头俯就的特点,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对苏轼正直坦荡、不媚世俗的品格的赞美之情;第三次描写作者所看到的树木葱茏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苏轼的敬仰之情。9.示例:这篇散文记叙了苏轼被贬到海南倾心教育事业,终于使海南打破了自隋朝科举设考以来从无进士的空白的故事,赞美了苏轼不以自己境遇为念、心系苍生、发展教育的伟大品质。
第一空:已知信息“畅快”对应第④段“屋子落成之时,他绕着走了几圈,觉得与前辈杜少陵那个为秋风所破的茅屋相比,自己的新居简直可以称为豪宅了啊,何况周围有槟榔树与椰树相掩相伴,环境上佳,空气绝好,心情不免就畅快了起来”;结合第④段“于是和儿子过一起动手,在椰树林里苟且搭个简陋的小屋子,能遮风即可,能挡雨便行”可概括经历为“搭建新居”;
第二空:已知信息“教书育人”“陶醉”对应第⑨段“苏轼有事可做了,摇身一变,他不再是狼狈不堪的遭贬之人,沐着椰风,顶着烈日,他已经有一个很光鲜的角色:教书先生,他做得很投入,或许也已经冉冉涌起几分陶醉了”,结合第⑧段“他又开始挥毫写诗作赋,并且诗句里款款跳动起轻快、诙谐与热腾腾的田园气息”可知,可将经历概括为“写诗作赋”“教书先生”;
第三空:已知信息“即将北归”对应第⑩段“他没有想到有一天居然要离开岛,因为旧皇驾崩了”,结合第段“他有一阵回不过神来,要走吗?不走似不近常理,何况他不走,年纪轻轻的儿子过也必定留下来陪他终老,这对过是不公平的。可是,一旦走,真的要走,他又是多么的不舍”可知,即将北归的苏轼是多么不舍,据此概括心境为“不舍”。
7.考查赏析语句。
(1)句要求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结合“仿佛憋着一股劲向着天空抒写无尽的诗意”分析,结合第③段“那些骄傲地高高戳立的便是传说中的椰子树吧?居然如同一管大笔,羽毛状的叶子在风中摇曳有致”可知,“憋着一股劲”“抒写无尽的诗意”是赋予椰子树以人的动作与情态,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椰子树姿态优美、摇曳有致的特点,这是苏轼初见海岛时,他眼中的椰子树姿态优美、摇曳有致,这表现了苏轼对椰子树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苏轼的乐观旷达;
(2)句要求理解句意。结合“这是岛上稀罕的气味”分析,结合第⑧段“他又开始挥毫写诗作赋,并且诗句里款款跳动起轻快、诙谐与热腾腾的田园气息。墨香从桄榔庵飘出”可知,“这是岛上稀罕的气味”是指岛上极少感受到的墨香,即诗词歌赋带来的文化气息;也就是说海南岛教育落后,缺少文化气息。
8.考查理解句段作用。
结合第③段“船驰近黑黢黢的岛。他看到儿子苏过的眼眶瞪大了。循着过的眼光望去,他也不免惊奇了。原来岛并不荒凉,植物多么兴盛,浓密的树木高矮错落次第排开,藤更是恣意纵横缠绕”可知,这是第一次描写海岛上的树木茂盛葱茏的景象,表达了苏轼初见海岛时的惊奇之情;
结合第⑤段“夜深人静时,透过窗子看到外面与海浪一起翩然起舞的椰树,几分凄然之下,又有几多安慰。他喜欢这树。那么笔直地一路向上伸长;全凭一己之力,骄傲地把累累果实挂在最高处,不枝不蔓,不虚与委蛇,不矫情做作,也绝不向世俗低头俯就”可知,这是第二次描写岛上树木的句子,这里描写了椰树笔直地一路向上伸长,全凭一己之力,骄傲地把累累果实挂在最高处,不枝不蔓,不虚与委蛇,不矫情做作,也绝不向世俗低头俯就;结合第⑤段“他喜欢这树”“这些都多么合他胃口,自始至终,他都要求自己如此做人”可知,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用不枝不蔓,不虚与委蛇,不矫情做作,也绝不向世俗低头俯就的椰树表达了对苏轼正直坦荡、不媚世俗的品格的赞美之情;
结合第段“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我在海南岛上看到植物纵横交错遍地疯长,每一寸绿都绿出明亮而蓬勃的油光”可知,这是第三次描写海南岛上树木生长的景象,写的是作者在九百多年后的今天看到生长茂盛的植物;结合第段“忽然想,会不会正因为苏轼目光抚过这些树木、双脚踩过这片土地,于是万物才获得更多的生机”可知,描写作者所看到的树木葱茏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敬仰之情。
写法特色分析:结合第②段“眩怀丧魄,他这样形容自己从大陆渡向海岛的感受。烟波浩渺,水天苍茫,那一刻,他心境也不免黯然如灰。他以为登上岸时,双脚所踏必定是一片荒芜凄凉的不毛之地”,第③段“船驰近黑黢黢的岛。他看到儿子苏过的眼眶瞪大了。循着过的眼光望去,他也不免惊奇了。原来岛并不荒凉,植物多么兴盛,浓密的树木高矮错落次第排开,藤更是恣意纵横缠绕”可知,这里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将苏轼还未登岛的想象之景与心情与初见海岛的景象与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苏轼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
鱼化腾
贾平凹
①从仓荆到马池关三百里的古道上,有个广货镇,过去和现在一直都是秦岭东南区域的物资集散地,每天老幼杂沓,摩肩接踵,出出进进着几万人。镇街也很讲究,横着两条,竖着两条,形成井字状,而每个十字路口,除了商店、银行、酒楼、客栈外,分别还建有佛庙、道观、清真寺、天主教堂,以及依然在沿用的大大小小骡马、盐茶、药材、瓷器、粮油、布帛的帮会馆。你真的搞不清那么多人都是从什么地方集聚而来的,又将要分散到什么地方去。这该是怎样的神奇呀,这镇街的前世今生能如此的繁荣!
②在众多的帮会馆里,竟有了一家魔术馆。
③馆主姓鱼,鱼是镇上的独姓,他的先人在明代犯官司逃至这里就以耍魔术为生,到了十四世鱼化腾时,术业炽盛,声名远播。馆地挺长,分两进院,后院楼阁亭台的为家人居住,前院的大场子青砖铺地,有戏台子,雕梁画栋,四边厢廊,峻桷层榱。鱼化腾每每演出,场子里人头攒动,他神出鬼没,变幻无穷,能从空中抓来一绳,绳在地上断为三截,又马上自己接了,直立行走;能口里吐一股烟,烟变成云,云变成纸,将纸揉着揉着又飞出一只鸽子;能将自己的身子移位,甚至把头颅突然滚落,捧在手中;能让空盆子倒出水;伸手一指,一只鸡蛋就进入封闭的玻璃瓶中。能穿壁;能隐身;能吹动纸屑,纸屑变为花朵,把整个台子都铺上一层;能持竿在人群里钓鱼,鱼活蹦乱跳;能在裤裆里抓蛇,连抓七条蛇;能将自己变成一张照片贴在墙上,再从照片里走出来。
④鱼化腾的魔术不可思议,人们就疑惑他不是人,本身就是魔。鱼化腾也不辩解,说:我之所以把魔术馆建在佛庙旁,就是让你们见佛见魔。还又说:我就是魔,待一切众生都成佛了,我也发菩提心。
⑤像一件物品看多了正面就要看背面一样,鱼化腾的魔术既然是魔术,人们都希望能知道真相。鱼化腾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开始表演时,每完成一个魔术就揭秘这个魔术。他在表演换脸,把四个女孩引上台,四个女孩各是各的长相,然后一声巨响,台上腾起白雾,四个女孩开始穿过一道黑色的布幕。第一个女孩出来,巴掌脸、大眼睛、鼻梁高挺。第二个女孩出来如第一个面貌一样。第三个出来和第二个面貌一样。第四个出来和第三个面貌一样。四个女孩一模一样啊,满场子的人都傻了。鱼化腾这才消散白雾,扯开黑色布幕,那里藏着先前的四个女孩。他告诉观众说这是布幕后换了人,四个相貌一样的女孩是他的外甥女,四胞胎。人们得知了如此这般,哦声不绝,哄然大笑。台子上的鱼化腾继续在揭秘,他要这四胞胎把如何在黑色布幕后的替换再演示一遍。明明看着四胞胎就站在那里,又突然一声巨响,台子上白雾再起,四胞胎瞬间消失了,走出来四只鸭子,嘎嘎声叫成一片。鱼化腾是在揭秘中再酝酿和形成一个更大的秘密,使人们目瞪口呆,惊骇不已。鱼化腾笑着说:真相就是永远没有真相啊!
⑥鱼化腾五十八岁那年的正月十五,夜场表演人体升浮。在台子上把一手电筒立着打开,一道光柱竖在空中,他就爬光柱而上。上到两米处,给观众招手,突然头一歪跌下来。他跌下来趴在那里不动弹,手电光还照着。人们以为他这又是在揭秘。二十分钟后,他仍不动弹。有人觉得不对,上台子去看,他一只手伸在口袋里已经僵硬,双目翻白,往起扶的时候,从口袋里掉出一瓶速效救心丸,人已经死了。
11.(3分)鱼化腾的魔术不可思议,其实他的行为也“不可思议”。请分条列举其行为表现。
12.(4分)第⑤段画线句能否改成“其他三个女孩出来都和第一个面貌一样”?请简述理由。
13.(4分)请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的作用。
【答案】10.①满场子的人都傻了②四个女孩是四胞胎③目瞪口呆,惊骇不已11.①把魔术馆建在佛庙旁,让人们见佛见魔;②为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每完成一个魔术就揭秘这个魔术;③但在揭秘“换脸”魔术时,却让人们产生更大疑惑;④痴迷魔术到着魔的地步,最终猝死舞台,还被误认为是在表演。12.不能。理由:①画线句逐个叙述三个女孩出场的全过程;②很好地传达出观众观看魔术时好奇心越来越强疑惑越来越大的心理变化;③凸显了魔术的神奇、扣人心弦。13.①交代死因,使故事完整;②表明其着魔于表演;③其猝死被误以为还在表演,突出表演魔术之神奇;④其猝死印证了“真相就是永远没有真相”的结论;⑤猝死于表演的结尾,更增添人物的传奇色彩;⑥以此结尾,意蕴丰富,令人回味。
12.考查语句分析。
13.考查句段作用。
(三)古诗文阅读
(10分)(2023江西抚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年二十有五,应徽州绩溪克明府之召,由武林①下“江山船②”,过富春山,登子陵③钓台。台在山腰,一峰突起,离水十余丈。岂汉时之水竟与峰齐耶?月夜泊界口④,有巡检署。“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此景宛然。黄山仅见其脚,惜未一瞻面目。
绩溪城处于万山之中,弹丸小邑,民情淳朴。近城有石镜山,由山弯中曲折一里许,悬崖急湍,湿翠欲滴。渐高,至山腰,有一方石亭,四面皆陡壁。亭左石削如屏,青色光润,可鉴人形,俗传能照前生。黄巢至此,照为猿猴形,纵火焚之,故不复现。
(节选自沈复《浮生六记》,有删改)
【注】①武林:杭州旧称武林。②江山船:旧时的花船。③子陵:东汉隐士严光的字。④界口:指浙江与徽州交界处。
14.(3分)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之()(2)许()(3)复()
15.(4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台在山腰,一峰突起,离水十余丈。
(2)渐高,至山腰,有一方石亭,四面皆陡壁。
16.(3分)用自己的话说说沈复徽州绩溪之行的行踪。
【答案】14.的表示约数,大概、左右再15.(1)钓台建在半山腰,一座山峰耸起,距离水面十多丈。
(2)(我)继续向高处走,直至山腰,有一座方形石亭,(石亭)四面都是陡峭的石壁。16.沈复从武林乘船,经过富春山时,登上了子陵钓台;其后月夜之时到达浙江与徽州的交界地带(界口);最后到绩溪城附近的石镜山。
【解析】14.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应徽州绩溪县克县令的聘任。之:的。
(2)句意:沿着山洼一条曲折的山道向前走一里左右。许:表示约数,大概、左右。
(3)句意:因而石屏再也无法照出人前世的模样了。复:再。
15.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
(1)突起:耸起;离:距离;水:水面;
(2)高:向高处走;皆:全、都;陡壁:陡峭的石壁。
这篇游记移步换景,分别描写了子陵钓台、界口和石镜山的景观。
参考译文:
我二十五岁那年,应徽州绩溪县克县令的聘任,从杭州(杭州旧称武林)乘坐“江山船”(旧时的花船),经过富春山的时候,我登上了子陵钓台。钓台建在半山腰,一峰突起,距离水面约十余丈。难道在汉代,江水竟与山峰是平齐的吗?在一个月夜,我们的船停泊在了浙江与徽州的交界地带,界口设了巡检署。“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真仿佛是吟咏当时的意境。只从黄山脚下经过,可惜没能一睹全貌。
绩溪县城坐落在群山之中,弹丸小城,民风淳朴。县城附近有一座石镜山,沿着山洼一条曲折的山道向前走一里左右,就是悬崖峭壁和湍急的流水,山中林木湿润,草叶青翠欲滴。继续向高处走直至山腰,有一座方形石亭,石亭四面皆是悬崖峭壁,亭子左边的石壁平整光滑就像一扇屏风,发也的青光润滑细腻,可以照见人影,传说可以照出人前世的模样。当年黄巢来到此地,照出来一只猿猴模样,放火烧了石屏,因而石屏再也无法照出人前世的模样了。
(4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余干①古县城
刘长卿
孤城②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③西。
官舍已空秋草绿,女墙④犹在夜乌啼。
平沙渺渺来人远,落日亭亭⑤向客低。
沙鸟不知陵谷变⑥,朝来暮去弋阳溪⑦。
【注】①余干:今江西省余干县。②孤城:余干古城原在一座小山上,故称“孤城”。③楚水:指信江。④女墙:城墙上的矮墙。⑤亭亭:高耸的样子。⑥陵谷变:山陵变成深谷,深谷变成高山。⑦弋阳溪:弋阳与余干相连的一条小溪,在信江中游。
17.(2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颈联描写余干城内的景象,通过描写“平江渺渺”“落日亭亭”侧面表现余干之“孤”。
C.尾联“沙鸟不知陵谷变”运用典故,借“陵谷变”这一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D.诗歌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形成了诗歌画面近景与远景、色彩与声响的融合之美。
18.(2分)有人认为这是一首山水诗,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抒情诗,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诗?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7.B18.示例一:这是一首山水诗,是一首登高之作,诗人在诗中描绘古县城的官舍、女墙及其周边的落日、飞鸟、溪流、平江等,符合山水诗的特征。
示例二: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对古县城的官舍、女墙及其周边的落日、飞鸟、溪流、平江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包蕴着深沉的叹喟,寂寥悲凉,深沉迷茫,情在景中,兴在象外,意绪不尽,令人沉思。
示例三:这是一首山水诗,同时也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诗中描绘古县城的官舍、女墙及其周边的落日、飞鸟、溪流、平江等,尾联则巧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对当今国运的忧虑,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的感慨。
【解析】17.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B.“其意境清爽令诗人沉迷陶醉”错。颈联的意思是:站在城头眺望,平旷的沙地无边无际,令人迷茫;孤零零的夕阳,对着诗人这个远方来客冉冉低落下去,天地显得格外沉寂。诗人站在城头向远处眺望,只能看见茫茫的沙地,大风骤起,卷起遮天蔽日的黄沙,向着天边无尽处卷席而去。此时正是黄昏时分,落日西垂,渐渐地快与城上的游客在同一高度上了。县城周围,理应是村舍农田,而诗中却尽是茫茫“平沙”﹔再者,县城治所虽然迁移,不该导致所有百姓随之搬迁,可这里的人却纷纷选择了离开了。孤零零的夕阳对着诗人这位远客徐徐低落下去,天地显得格外沉寂。联系当时背景,可知暗含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不可能沉迷陶醉;
故选B。
18.考查诗歌内容的分析。
认为这是一首山水诗或抒情皆可,也可以认为既是山水诗又是抒情诗。结合诗歌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这是一首登高之作,首联描绘了余干古县城孤高荒凉的景象。这座小小的山城,仿佛跟空中的白云一样平齐,极言其孤高;这里非常荒凉,似乎万年都没人来过。颔联诗人先写“官舍”,再写“女墙”,承接首联“荒凉”一词,刻画古县城的残破和冷清。颈联着意描写城外的景象。战区烽火遍地,人民莫不纷纷迁徙,背井离乡。暗示了余干古县城由盛到衰的沧桑巨变。尾联写古城早已荒芜,只剩下无知的飞鸟朝朝暮暮在弋阳溪边的秋草中觅食。描写了余干古县城的官舍、女墙及其周边的落日、飞鸟、溪流、平沙等自然风景,确是一首山水诗。
作者写景是为了抒情。这城废弃在唐初,诗人把它前移至先秦;废弃的原因是县治迁移,诗人含蓄地形容为政治腐败导致古城衰亡。出于这样的构思,次联写城内荒芜,醒目点出官舍、女墙犹在,暗示古城并非毁于战争。三联写四野荒凉,农田化为平沙。末联归结到人迹湮灭,借《十月之交》的典故,点出古城荒弃是因为政治腐败,导致人民离乡背井,四出逃亡。尾联巧妙借用“陵谷变”这一典故,通过周幽王昏庸误国,造成陵谷灾变,暗讽唐王朝统治者昏庸误国,造成余干古城由盛而衰,含蓄表达了对唐王朝国运的忧虑,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这一情状的感慨之情,是借古讽今。
所以说这是一首山水诗,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它所描绘的山水是历史的,而不是自然的。荒凉古城,无可赏心悦目,并非欣赏对象,而只是诗人思想的例证,感情的寄托,引人沉思感伤,缅怀历史,鉴照现实。所以这诗不但在处理题材中有虚构和想象,而且在诗的结构上也突出于表现诗人情怀和自我形象。诗人满怀忧国忧民的心情,引导人们登临这高险荒凉的古城、空城、荒城、指点人们注意那些足以引为鉴戒的历史遗迹,激发人们感情上共鸣,促使人们思想上深省。
三、作文(共50分)
19.(2023·贵州黔东南·校考一模)梦开始的地方,也许是郊外,总能看到一片绚烂的星光、一缕温馨的阳光;梦开始的地方,也许是海边,让人想要扬帆起航……在梦开始的地方,我们展望未来,幻想未来漫漫长路,在梦开始的地方,我们放任心灵去旅行。
请以“梦从________开始”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1)明确“梦”指的是什么以及为这个“梦”所做的努力或遇到的问题;(2)注意先将作文标题补充完整并填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3)立意明确,真诚地表达对生活的思考、感悟;(4)内容健康,文体明确;(5)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例文:
梦从奋斗开始
凤凰为了展开翅膀而饱受寂寞的煎熬,蚂蚁为了无忧无虑的生活而接受了命运的挑战。而我,为了自己的梦想,选择艰苦奋斗,努力拼搏。
梦想,是每个人心中一盏不灭的灯,它一直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梦想,给予我勇气和力量,在每一次跌倒后总会让我挺起胸膛。
开始上学的时候,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尖子生,回到家能受到家人的表扬,在学校能受到老师们的肯定。但是,渐渐地,我发现实现这个梦想并不能只靠空想。
再长大一些时,我觉得自己有了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个性变得像头倔驴,与此同时我的学习也落后了,妈妈一气之下扇了我一个巴掌,这是妈妈第一次打我,我伤心极了,我想不通她为什么打我,我躲进卧室,一直待到了深夜才出来,听到妈妈的房间里有声音,我贴在房门上听到:“这个孩子现在越来越难管了,以前她一直很乖,现在却变成了这样,真是让人操心啊,今天打她的那一巴掌,打在她身上,痛在我心里啊!”说完后妈妈哭了起来。
我也终于明白了,她都是为我好,而我,却让她操碎了心。
想想自己之前成为一名尖子生的梦想,是时候成长、为梦想而努力奋斗了。虽然这个梦想被我中途的懈怠、叛逆搁置过,但只要不放弃,努力拼搏,我相信一定能够实现。而我希望下个学年就能够实现它。奋斗吧,少年。
凤凰为了展开翅膀的那天而接受了寂寞的煎熬,蚂蚁为了无忧无虑的生活而接受了命运的挑战。而我,为了自己的梦想,正在艰苦奋斗,努力拼搏。
【解析】考查半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梦开始的地方”是提示语的关键句,这些地方或许星光璀璨、阳光明媚,或许荒无人迹、静谧无声。但是,这些地方都对我们有某种触动,让我们改变心境,产生新的认识,促使我们开始新的梦想之旅,注意这个地方和所做出的行动一定是有某种联系的,是由特定环境所触发的某种情感。“梦”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可将其具体化,如大学梦、未来发展梦等。审题可知,可以补充的词语有:奋斗、拼搏、脚下……也要理解横线处所填内容的意义范畴。比如以“梦从奋斗开始”行文,可以围绕“奋斗”与“梦想”的关系来写,由此可以提炼主题:“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无畏艰难,不断拼搏”“付出之后,便是收获”“奋斗之后,便是绚丽的人生”“努力奋斗改变我们的人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