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寻隐·二十四治访道记丨鹤鸣山治思想市场澎湃新闻

鹤鸣山又称“鹄鸣山”,是早期天师道二十四治之一,并且地位相当高,因为这座山传为太上老君封张道陵为天师的地方,后世尊称“道源”。唐末五代高道杜光庭(850–933)在《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灵化二十四》中写道:“鹤鸣化,五行金,节立冬,上应氐、房、心宿,庚辰、壬辰人属;卭州大邑县西北,去县三十里余;老君授天师箓处;徐孝道、何丹阳、马成子上升。”可见,鹤鸣山的仙缘非常深厚。“箓”是记录神祇名讳、形象、部属及符咒等内容的文书或簿籍,主要功能有三:一是作为入道和晋升法职的凭据,二是防身保命,三是召神行法,所以正一派道士至今要“受箓”,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士。按唐代文献中的常规,为避高宗李治的名讳,杜光庭以“化”代“治”,因此他将鹤鸣治的名称改为“鹤鸣化”。

天师道鹤鸣山治究竟在何处,学界、教界中都有一定的争论,因为“鹤鸣山”这一地名不止一处。四川剑阁县就有一座鹤鸣山,山上的唐代道教摩崖造像及其他文物古迹证明,剑阁鹤鸣山拥有历史悠久的道脉。王纯五先生(1932–2000)则认为,鹤鸣治最早的中心地带在青城天国山,但天国山根本没有道教遗迹,反而至今是佛教圣地,山上有一座天国寺(古称圆通寺)。宋代道书《云笈七签》卷28记载,鹤鸣山“与青城天国山相连”,所以鹤鸣山本来不可能等同于天国山或为天国山的别名,“相连”两个字不允许这种解读。如今,由道教协会认可的鹤鸣山,也就是天师道的鹤鸣山治,在大邑县城西北12公里的悦来镇(原鹤鸣乡)三丰村境内。

鹤鸣山道观三圣宫/欧福克(VolkerOlles)摄影

其实,祖天师张道陵也在青城山活动过,半山腰的天师洞(古常道观)因而得名。青城山、天国山及大邑鹤鸣山都属于一个山脉,所以我一直认为,整个山区可冠以“道教走廊”或“道教山脉”之名,上述争论是毫无意义的。毕竟,二十四治均无“铁证”;考古发现并没有提供某个古治不可动摇的证据,即使发现了汉代遗迹,后者与二十四治并无直接关联。因此,晚出的记载和地方传统有自己的意义,即使无法彻底证明天师古治所在地的“准确性”,还是值得研究、承认。大邑鹤鸣山天谷洞(传为张道陵、张三丰修真之所)里曾发掘出一通“汉碑”,碑的质材为钟乳石,右边镌刻“盟威之道”四个字,正中刻有“正一”两个大字,左下方镌刻“张辅汉”(张道陵字辅汉)三个略小一点的字。我认为,这通残碑上恰好保存有早期天师道最关键的名称“正一盟威之道”以及祖天师亲自落款,实在太神奇了,令人无法相信。至于这通石碑出于哪个年代,则姑且不做定论。

鹤鸣山道观迎仙阁90年代/欧福克(VolkerOlles)摄影

大邑鹤鸣山其实并不需要“汉碑”之类的“证据”,因为关于该山的明清文献资料是很充足的。加上杜光庭对鹤鸣治(化)位于大邑县的肯定,以及其他历史记载中的旁证,我们可以确定大邑鹤鸣山在道教史上的独特地位。总之,大邑鹤鸣山不仅为今天的道教协会所认可,它历史悠久的道教传承同样是不可否认的。大邑保存至今最早的方志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大邑县志》;我们看看这部书有哪些关于鹤鸣山的记载。

《山川》:鹤鸣山,在县北三十五里。其起伏轩翥,状类仙鹤,故名。上有二十四洞,应二十四气,每逢一节则气开一洞,余皆闭塞。《广舆记》又云:“有七十二穴,应七十二候。岩穴中有石鹤,鸣则仙人出。昔广(马)成子修炼于此,石鹤一鸣;汉张道陵登仙于兹,石鹤再鸣;明张三丰得道于斯,石鹤又鸣。”

同治《大邑县志》:鹤鸣双涧及鹤鸣山的位置

天柱峰,在鹤鸣山前,状如天柱。东西双涧出其两腋,中有大穴,流水相通,八景之一。

鹤鸣山老君山(“鹤头”)及双涧90年代/欧福克(VolkerOlles)摄影

据此,鹤鸣山像一只仙鹤,仙鹤的“头”就是天柱峰(亦称老君山),上面原有太清宫(俗称老君殿)。据传,天柱峰也就是祖天师感太上老君降临的地方。“鹤鸣双涧”这一景观至今可见,似乎反映着《云笈七签》卷28所记载“治前三水共成一带,神龙居之”的风光。乾隆《大邑县志·仙释》则记录了在鹤鸣山隐居过的诸位仙真:

秦:马成子,扶风人。志存修道,去家访师,遇黄盖童子,授以胎元炼炁之法,乃入蜀大邑鹤鸣山石洞中,复遇异人,授以神丹,曰:“炁为内丹,药为外丹,今授子此丹,当列高真矣。”成子遂白日飞升。

汉:张道陵,生于吴之天目山。及长,学长生之道。游于蜀之大邑,居鹤鸣山,山有石鹤,鸣则仙人出。道人居此炼丹服炁。汉安元年,感老君降,授以秘箓,遂领弟子赵升、王长来云台山炼大丹服之。老君再降,曰:“吾昔为汝说经,今再令汝普度生灵,证汝功行。”道陵拜谢。于是驱邪诛妖,佐国庇民。汉永寿二年,自以功成道著,乃于半崖跃入石壁中,自崖顶而出,因成两洞,崖上曰峻仙洞,下曰平仙洞。是年九月九日,将诸秘箓、斩邪剑、玉册、玉印,授长子衡,乃与夫人雍氏登云台峰,白日升天,年一百二十三岁。

宋: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人。周世宗赐号白云先生。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常隐华山,善睡。曾游大邑,至天柱峰侧,题篆字沱石上,曰:“龟鹤齐寿”四字。今坠入水中。

明:张三丰,沙沱国人,旧传道陵后裔也。生有异相。长而好学,历宦四方,善骑射。壮而弃官修道,云游名山。或曰:天目人,名君实,字元一,居陕西宝鸡县。洪武初,太祖召见,异之,赐以玉。后至成都,寓青羊宫,月余,遂入大邑鹤鸣山修炼。山有石鹤,鸣则仙人出,三丰在山,石鹤复鸣焉。居岁余,成祖忆之,永乐间,御书封香,遣龙虎山道士吴伯礼(理)、内太监二人,遍访名山,知在大邑,乃于鹤鸣山麓建一迎仙阁,朝拜夕祷,冀其降临。一日,三丰降,二人喜不自胜,乞其赴京陛见。三丰曰:“自古未有天子成神仙者,汝还奏,惟求勤政爱民,为太平天子,天下受赐幸甚,吾不往也。”二人牵裙泣恳,终不应。乃迤逦迅趋,度手段桥,登访仙岩,冲举升天。后又往来于峨眉山中,入天谷洞,不出,年已三百余岁,嗣是不知其踪。诗文笔迹,每留蜀地沙门焉。

可见,除了祖天师张道陵之外,古代神仙马成子以及陈抟、张三丰两位出名的道门祖师,相传也在鹤鸣山隐修过。鹤鸣山道观旁至今有一棵巨大的柏树,据传为三丰祖师手植,故称“三丰古柏”。《大邑县志》有关张道陵的传说中增加了一些祖天师升天的故事元素,那段故事发生在川北的云台山,也即天师道的云台山治。值得留意的是,鹤鸣山不仅本身像一只仙鹤,山中据说还有一只石鹤,石鹤鸣则有人得道成仙。这只石鹤具体是什么模样的,虽然有一张老照片存世,但图片模糊不清,石鹤的具体形象只好交给我们的想象力来完成。乾隆《大邑县志·寺观》关于鹤鸣山道观的记载如下:

鹤鸣观,在县北三十里。上有太清宫,又名迎祥观。明嘉靖间,八月十八日为万寿圣节。岁命指挥使赍封香诣此,敕羽士修罗天大醮,以祝圣寿。抚按两院、藩臬、巡道暨附近州县群僚咸萃集焉。

迎仙阁,在鹤鸣山下,明成祖永乐间,命道士吴伯理同内监等赍香,寻访张三丰至此,造斯阁,朝夕礼拜,祈三丰降。

沽酒临邛入翠微,穿崖客负白云归,逍遥廿四神仙洞,石鹤欣然啸且飞。

道士来时石鹤鸣,飞神天谷署长生,只今两涧潺湲水,助我龙吟虎啸声。

以前,鹤鸣山上的古碑也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出名的“第一山”碑;据民国《大邑县志》载:“鹤鸣山第一山碑,米芾书,清邑人陈继兴由华山绝顶拓回,重摹于石。”除了一张老照片以外,此碑已不见,今在天柱峰石梯侧新立的“第一山”碑,已经没有米芾的字迹了。

明末清初,鹤鸣山道观与蜀中其他许多宫观一样,正一派(天师道)势力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兴起于12世纪的全真教,特别是武当山陈清觉仙师(道号烟霞、寒松,1606–1705)入川传道后,蜀中道观多是全真龙门派丹台碧洞宗所属。鹤鸣山也不例外,至今犹承其戒坛。据鹤鸣山道观官网信息,至“文革”前,鹤鸣山仍保存着较好的楼、亭、牌、坊、坛、台建筑,祭祀宫观有三官庙、文昌宫、天师殿、太清宫、延祥观、迎仙阁、神仙祠、紫阳殿、玉皇楼等众多的建筑群。可惜毁于“左”倾思想及后来的“文革”。至1987年开放道场活动以来,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现今的鹤鸣山道观已恢复了迎仙阁、斗姥殿、慈航殿、五祖殿、三圣宫、天师殿、玉皇殿、清心茶舍、双鹤楼、综合楼、办公楼、乾道院(男道士住所)、坤道院(女道士住所)等一大批建筑。

2018年天师会/欧福克(VolkerOlles)摄影

恢复宗教活动以来,鹤鸣山道观成为了一座很活跃的道观,如今不仅有丰富的斋醮科仪(法事)活动,以每年举行于端午节的天师会为主,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进一步了解道教,也创刊了四川道教界第一份季刊——《道源》。鹤鸣山天师会举办于农历五月初一到初五,也就是端午节期间,体现了巴蜀地区的古老传统。“川西夫子”清儒刘止唐先生(1768–1856)曾指出:

天师隐于鹤鸣山中,豺虎物怪尤多,故五月五日天师擒百怪,使深山穷谷皆得清平。四川全省惟温、郫、繁三邑无山,余皆山地。自天师伏除物怪之后,至今四川山谷即穷荒僻壤,商贾渔利、采药采货者,不逢物怪人妖。

张道陵于此日收伏五毒,世人遂以此日祭天师,亦有由焉。青城采药诸人从未有逢猛虎蛇蠍者,此天师之遗爱也。(摘自《五月五日说》)

2018年天师会道长们奉行法事/欧福克(VolkerOlles)摄影

鹤鸣山道观的现任住持杨明江,俗名应江,1943年5月18日生于四川省盐亭县。1989年9月在蓬溪高峰山道观出家,礼全真龙门派青城丹台碧洞宗高道傅圆天为师,赐名明江,为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代玄裔弟子。1990年在青城山飞仙观道观修道,1991年主持崇州市上元宫,1993年9月受师嘱,任大邑县鹤鸣山道观住持,1995年于青城山天师洞玄都律坛受三坛大戒,道号“利民子”。

天谷洞“汉碑”/欧福克(VolkerOlles)摄影

1996年及1998年,我曾多次前往鹤鸣山考察,对这座天师圣山很快就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但是,鹤鸣山道观的破坏非常严重,古庙几乎无踪迹了,可以说鹤鸣山治的遗迹、物证被消灭得干干净净。初到鹤鸣山时,老君山(天柱峰)上已无老君殿(太清宫),在双涧汇流处尚存三官庙的废墟以及摇摇欲坠的解元亭。自从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于1967年占地以来,此地的庙宇均被拆除,原文昌宫所在地当时仍是研究院的宿舍区。后来,恩威集团在天柱峰一带建立了“道源圣城”,修建了大型的旅游景点,以开发道家养生文化为目标。“圣城”中虽然修了几座模仿汉代建筑风格的大殿,老君殿也得以修复,但整个地方总体给人一种浮夸的感觉,完全没有道观的氛围。

道观右边的马路通往雾中山,那座山据传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圣地之一。雾中山上的开化寺在90年代还在修复中,附近古迹众多;山脚处的接王亭(亦称接王寺)是一座玲珑小巧的佛寺,由百余岁的果章长老住持。90年代,雾中山和鹤鸣山之间的煤矿还在生产,虽然大体上已展现出衰败的景象,我还亲眼见过矿工用人力把载满煤炭的矿车从矿井里推出来。

天然石鹤卫复华先生提供

鹤鸣山的大环境在90年代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有农田、村落以及田边的许多土地庙,但除了道观周围之外,基本上没有大树,山上种了大面积的玉米,生态并不平衡,煤矿所造成的污染也十分明显。现在,鹤鸣山附近的山林有所恢复,水质似乎也比以前好,但我还是有点怀念以前的乡村景观,感觉“新农村”并没有形成一种承前启后的生活模式。听说有的农民不愿意住在新的安置房,反而跑到山上务农去了;我能理解。

至于自己的研究工作,因为物证的缺乏以及有关鹤鸣山治的争议,我最终无奈地决定,不再将博士论文的重点放在鹤鸣山上。但是,跟鹤鸣山道众的相处和长期交流产生了额外的收获,所以鹤鸣山至今是我向往的地方之一。鹤鸣山曾有一位老道长,他在我心目中树立了最优秀、最纯粹的“道人”形象。因此,讲鹤鸣山的故事,不得不讲这位老道长的故事。

杨明翊大师与作者2009年9月

上世纪90年代初留学四川大学时,我首次到鹤鸣山,在山上斗姥殿前便遇到了杨明翊老道长。一见如故。在了解我的来历和来意之后,杨师父慷慨向我介绍鹤鸣山的历史与现状,并为我细心安排了山上的住宿。杨师父与我的交谈从一开始就有不少“谈玄论道”的成分,而且一种似曾相识的情谊伴随着我们所有的谈话和相处。如此,杨师父和我即成道友。正如南华真人所描述:我们“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庄子·内篇·大宗师》)。后来,每次我赴川访问,鹤鸣山道观是必到之处。自己的研究重点虽已改变,我还是多次上了鹤鸣山,只为拜访杨明翊老师父。

杨明翊大师赐给作者的墨宝

杨师父擅长书法,曾书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出自《无题》其一)送我,并落款“丙子秋,道源鹤鸣,三无道人杨明翊书赠”。“丙子”是1996年,距今已有接近二十五年之久,但杨师父的这一书作经过裱褙之后,现在仍然陪伴着我,以作长久纪念。

在学术研究工作上,我也曾蒙杨师父的大力支持和协助。90年代末,我正在搜集有关道教二十四治的资料与论著。杨师父当时不但提供关于鹤鸣山的专著(卫复华编纂《增补鹤鸣山志》、《鹤鸣山资料汇编》等书)给我,还亲自出马,陪我访问卫复华老先生,并且协助我在县城里复印一些古籍资料。回忆当时的情景,我想我们共同出现在县城里时肯定引起过不少人的好奇心。一位素发垂领、神光爽迈的老道长带着一个洋书生到处跑,这在大邑县应该是较为罕见的一幕,说不定还成了一时的趣闻呢!

鹤鸣山天谷洞/欧福克(VolkerOlles)摄影

因鹤鸣山上的天谷洞相传为祖天师张道陵修真之所,我好几次前往天谷洞并在洞内外探索历史与传说圣迹。通天谷洞的山路既远又险,如无人带路,单凭我一己之力实在难以找到。当时还没有通往天谷洞的盘山公路,只能从道观出发爬山。而我每次能够安全到达天谷洞并顺利访古,都是因为杨师父专门安排了本观的道士或居士陪同,使我的考察计划得以圆满成功。总而言之,杨师父对我的种种帮助和支持至今仍令我内心充满着感恩之情。

上天谷洞的山路90年代/欧福克(VolkerOlles)摄影

上老君殿的石梯卫复华先生提供

杨明翊道长在鹤鸣山亲自赠予作者的肖像照片

2009年秋,师父和我的共同愿望得以实现。我赴川作学术访问时,终于有机会在鹤鸣山与杨师父见面。我们一边品茗,一边叙旧。在畅谈的过程中,我们也毫无忌讳地谈起生死问题。每个人都得面对生、老、病、死,毕竟肉身不死的幻想并非正统道教所追求的目标。当时,师父以八十六高龄仍能自己处理庙里的生活,走起路来,也还是迈着稳健的步子。尽管如此,师父也坦白告诉我,他也逃不出病魔的缠绕。

上老君殿的石梯现状/欧福克(VolkerOlles)摄影

我在道观里住了两天,期间参观山前的道源圣城、在山上天师殿里进香、了解道观的现况、听道众诵功课经,并且向杨师父请教一些经文和修炼方面的问题。最后,我准备返回成都。临别时,师父祝福我和我的家人,然后与我一起拾着陡峭的石阶走到山脚,把我送到山门外的公交车站。临上车时,杨师父坚持要替我买到县城的车票,不管我怎么阻止都没有用。公交车出发之前,师父就站在车站边望着我。透过车子的玻璃窗,我们相对微笑、点头、作揖。车子开动以后,我回头一看,视线里的山门变得越来越小,而杨师父却仍在那边站着,久久不动。

清初白云观王常月方丈曰:“大众,谁曾不死?哪见长生?不死者,岂是凡身?长生者,非关秽质!彭祖至今何在?颜回万劫还存?不死者,我之法身。长生者,吾之元气。……留下一个仙名于人间,传下一部道言于藏内,使千百年后,知有某人,这便是‘死而不亡者寿’。”(《龙门心法·第二十·功德圆满》)杨明翊大师的精神是永存的。斯人也,可没者其形,不可没者其神。对我来说,杨师父永远体现着鹤鸣山的灵炁和传统,想到鹤鸣山时,必然会想起杨师父。师父曾经在一封信中对我说过:“我们的道谊是永恒的。”我发自内心地同意杨师父所说的这句话。

欧福克(VolkerOlles),一名欧理源,男,德国波恩人,1998年在波恩大学取得硕士学位,2005年在柏林洪堡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现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四川道教之近现代史与现状、中国宗教中的神圣空间(宗教地理)、四川刘门及法言坛、宫观及民间斋醮科仪、宫观(寺庙)历史与文化、传统宗教出版业、宗教碑铭学、道教环保伦理等。

THE END
1.拜访终南山隐士,益友师父张道长:隐修高人有多厉害?(第27集)拜访终南山隐士,益友师父张道长:隐修高人有多厉害?(第27集)牛锅巴小钒 黑龙江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俄乌战争进入第三年,乌克兰已经付出了代价,俄罗斯损失了什么? 小祝生活工作日常 2646跟贴 打开APP 从乞讨到卖惨的终于混不下去了 江丰手机摄影 1796跟贴 打开APP 星星之火正在燎原美利坚! AI次世代 2644https://m.163.com/v/video/VZH8QEAID.html
2.静山道人的微博静山道人,道士张静山。静山道人的微博主页、个人资料、相册,未知。新浪微博,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https://www.weibo.com/bjsuge?refer_flag=1005050010_
3.观桥于河西遂观莲于吕将军园亭嘉宾胜会与是用乘奉次骝山道长原风雨观桥于河西遂观莲于吕将军园亭嘉宾胜会与是用乘奉次骝山道长原韵八首 作者:符锡朝代:明 豸史爱登览,习池初过从。 惊风翻锦树,密雨乱芙蓉。 笔岭抟孤凤,皇潭隐卧龙。 炎荒多胜槩,衰拙荷包容。 诗句欣赏MORE+ 咏歌成文章,昭倬比云汉https://www.xmedu.net.cn/gushi/mingju/show/876121.html
4.罗浮山中访奇人——中华丹道当代传人苏华仁道长话养生牟国志 广东 养生之道 罗浮山 仁道 传人 当代 摘要:古人曰:大隐于野,小隐于市。在被公认为中国道教十大洞之一、岭南第一山的罗浮山,居住着一位潜心学习、修炼研究中国传统养生之道的学者。世界著名寿星吴云青老人的入室弟子苏华仁道长。 简介:《武当》(CN:42-1044/G8)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https://www.fabiao.com.cn/wd/201609/27213027.html
5.青城山历代道教传承:唐宋宋元明代清代民国青城山民国时期之道 民国时,长生宫住持张至清,武术造诣较深,平时用铁链作裤带,重约15斤,称为“软鞭”;王明月(又名王青峰),沿承张三丰内家拳,功夫精深,其高徒洪庆丰的“一指禅”、严正邦的关刀,至今仍受人称道。 张至益道长,亦为王明月高徒,好广交武林英杰。他曾与海灯法师、川中武林高道李真果为友,同拜https://www.57023.com/qingchengshan/a10651.html
6.黑神话悟空黑风山NPC位置大全黑神话第一回支线隐藏攻略汇总黑神话悟空黑风山NPC隐藏支线分别有色蕴、马面、葫芦道长、申猴、赤髯龙和敲钟。本文为大家整理了第一回黑风山的全部NPC位置,以及隐藏支线的详细攻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黑神话悟空黑风山攻略合集<<<、>>>全部NPC位置、全隐藏支线攻略<<< 黑神话https://www.18183.com/gonglue/202408/4904303.html
7.《路边的师尊不要捡》山隐水迢晋江文学城作者:山隐水迢 [收藏此文章] [免费得晋江币] [推荐给朋友] [灌溉营养液] [空投月石] [投诉] [不感兴趣] [不看本文评论] 章节 标题 内容提要 字数 点击 更新时间 1 叛逃 打工人的倔强,拒绝九九六,从逃宗做起。 5083 9176 2021-12-12 22:52:51 2 时渊 轮椅小美人日行一善,捡回来了个便宜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5557802
8.路边的师尊不要捡最新章节,小说路边的师尊不要捡无弹窗(山隐水迢沈折雪大喜过望,快马扬鞭,千里送师尊,礼轻情意重。***时渊病体沉疴,命不久矣。他还有个毛病,夜夜惊梦喊师尊,可他根本不记得自己以前拜过山门。魔主爹说他摔坏了脑子,管家不忍心,真的到处给他找师尊。可放眼修真界,哪里有仙君道长愿意上门教学?太跌份了,还高危。时渊麻木了,无所谓了,出门思考人生,回来一瞧http://wap.33yqxs.com/14/14264/
9.终南寻隐记之子午峪<三>一大早爬起来,翻过山的阳关透过挂满了柿子的树,洒满了院子。这次寻找的隐士是侯道长,住在子午峪的往里走再往里走,那边物资缺乏,买日常生活用品需要翻山越岭一点也不夸张。吃完早餐,我们特意去山下镇里采购了面条、大米、调料等等,把这些物资送给山里修行人们。物资扔到车上,开到柏油路的尽头,小伙伴们都下车,男士https://www.douban.com/note/434492334/
10.三圣遁隐天台山国清寺:丰干禅师系弥陀,寒山文殊,拾得普贤1015年在天台山重建大慈寺时,曾任“知识使”(负责筹资的职务),一度返回日本。在得到日本左大臣藤原道长等人的捐赠后,又重返天台山。宋熙宁五年(1072)即日本延久四年五月十三日,日本天台宗高僧成寻(1011—1081)一行至天台山求法,次日午时参礼三贤院:“三贤者,丰干禅师、寒山菩萨、拾得菩萨,弥陀、普贤、文殊化现https://www.meipian.cn/4z7b6mhy
11.3日2晚私家团·道隐禅修·问道武当『采访大咖道长+4★ 【大牌驾到】『采访大咖道长+4-5小时传授养生功学/道德经』武当山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馆”和“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故宫”,个宫观都建造在峰峦岩洞间的合适位置,使人看上去宛如仙境,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无一不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 https://vacations.ctrip.com/travel/detail/p33053790/?city=2
12.终于去找道长治颈椎了!八月底约了十月底来台州委羽山大有宫治颈椎,以为道观在山上,原来是大隐隐于市,穿过一片待开发楼盘和小吃街,拐进一条小巷,突然就曲径通幽了,像走进了结界。道长看着仙风道骨,一张口格外亲切接地气。我知道自己颈椎不咋地,但没想到那么不咋地,道长一边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49150859?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13.大隐于市的仙台山道观,旅游攻略大邑 著名道教圣地鹤鸣山道观鲜为人知,而 仙台 山道观却像一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明珠,在青霞镇的 仙台 山上独放异彩,山虽不高而雅秀,地虽不大而幽深。我是第一次前往,沿途青山绿林,清爽幽静,感觉这里仿佛与世隔绝,一路都如梦幻般不真实存在一样。我们的车行至山脚时,遇到正在指挥修路的米道长,米道长于是邀约https://wap.mafengwo.cn/i/21276469.html?ivk_sa=1024320u
14.财神灵签第三十二签,张良隐居白云山,财神灵签第32签解签汉张良字子房,先五世相韩,秦灭韩,良为韩报仇,使力士击秦王,误中副车,始皇大索天下,不获,后佐汉定天下,破秦灭楚,汉业既定,良谢绝人士,隐居白云山,慕道修仙,后成正果。 米力仙注: 凄风苦雨、风吹入门、隐居求安、凡事守旧。 凄风苦雨,雨声夹着风声吹进家门。秋去冬来要小心防患祸害,只有学蚕作茧隐身,等到https://www.lbzuo.com/vip_doc/26236499.html